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湘潭市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病因构成、年龄分布、并发症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阳性率和医疗负担现状。方法收集2014年11~12月湘潭市所有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1166例,采用问卷调查、查阅病历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采集病例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原发病诊断、并发症及合并症、血液透析治疗信息、药物治疗信息、透析前血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磷、血钙、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液传播性疾病、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模式等信息)并进行分布特征描述。结果 11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3:1,平均年龄(54.4±13.2)岁,透析龄范围3个月~20年,透析龄中位数2.0年;前5位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87例(41.8%),糖尿病肾病279例(23.9%),高血压肾损害260例(22.3%),梗阻性肾病51例(4.4%),多囊肾33例(2.8%),近2年的新发病例中糖尿病肾病比例29.7%;患者每周平均透析治疗时间6~10h者占54.2%,≥10h者占38.2%;并发症治疗达标情况:高血压达标率35.8%;血红蛋白达标率41.4%;血磷达标率30.1%,血钙达标率58.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46.8%。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事件(42.4%)、感染(21.6%)、脑血管事件(12.9%)。患者月均医疗费用为(4746.1±1094.1)元;患者医疗保险模式以农合医疗(48.2%)以及职工医保(40.6%)为主,全自费仅仅占1.3%;血液传播性疾病阳性率:乙型肝炎6.69%,丙型肝炎3.52%,梅毒1.03%;所有被调查患者中血液透析后丙型肝炎转阳2例,乙型肝炎及梅毒均为0例。结论湘潭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原发疾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首次透析年龄集中在36~59岁年龄段,每周透析治疗时间6~10h/w为主,高血压、肾性贫血、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等并发症达标率较低,治疗依从性及规范性仍需有待加强;血液透析后血液传播性疾病转阳率低,感染控制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病人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芝  李寒陈凯 《护理研究》2007,21(12):3130-313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62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观察病人的一般资料、贫血及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Kt/V)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糖尿病肾病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透析充分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病人Kt/V、血红蛋白和清蛋白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透析不充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特点是透析不充分、贫血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低下和并发症较多,其中并发症、透析血流速度、清蛋白和血糖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DN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经验。结果500例次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3.6±1.6)%,超滤量(3.2±0.8)L,超滤率为(0.6±0.3)L/h。透析中发生低血糖29例次(5.8%),低血压40例次(8.0%),心力衰竭6例次(1.2%),高血压425例次(85.0%)。结论饮食护理、保护血管通道、止确合理使用胰岛素、加强透析中并发症的监护是提高DN患者血液透析的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吴瑕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43-154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HD)间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维持性HD患者于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结果】78例患者于8260例次HD间期中发生心力衰竭316例次(3.83%),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44.94%)、感染(40.51%)、高血压控制不良(37.97%)、贫血未纠正(27.85%)和水钠未控制(12.66%)。【结论】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制等是透析问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以透析不充分为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索大剂量利尿剂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的效果。方法将解放军第181医院54例尿量在200~500ml的新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27例,使用大剂量利尿剂,呋塞米片80~160mg/d或布美他尼片3~4mg/d,透析后第二天始分2次口服,透析日停用)和对照组(27例,不用利尿剂),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年龄、原发病、平均尿量、血压、心胸比等差异无显著性,平均透析间期和透析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高血压、限制水盐、控制贫血等慢性肾衰竭一体化治疗措施两组相同,观察治疗期为12个月,终点事件为死亡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比较两组平均尿量、平均透析超滤量、血压控制情况、心胸比、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研究结束时,与研究开始前相比,研究组尿量的进一步减少明显少于对照组(P=0.04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达到干体重所需平均超滤量减少(P=0.006),高血压减轻(平均动脉压较低,P=0.02),心胸比减小(P=0.04),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8),高钾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研究组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3例(3/27)。结论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使用大剂量利尿剂对控制水钠潴留有一定作用,使透析患者血压更容易控制,平均所需超滤量减少,内环境相对稳定,并因此减少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提示该疗法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营养不良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可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下降,与各种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密切相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来预防和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95例,女65例,平均年龄(57.2±12.7)岁.原发疾病:原发肾小球肾炎34例,痛风性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30例,狼疮性肾炎9例,缺血性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37例,反流性肾病9例,梗阻性肾病7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学历:大专及以上59例,高中和初中68例,小学25例,文盲8例.病程6~18个月,透析时间3~4h/次,2~3次/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马兜铃酸肾病导致的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特点.方法 分析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选取同期在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的透析患者20例作为配对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同等肌酐水平下规律透析前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肾炎组.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水平、CRP水平、营养指标、透析充分性、PTH值等差异均无显著性,马兜铃酸肾病组转铁蛋白饱和度较慢性肾炎组低,说明存在铁缺乏.马兜铃酸肾病中服用冠心苏合丸组较服用龙胆泻肝丸组比较年龄偏大,性别倾向不同.结论 马兜铃酸肾病导致肾衰竭的患者规律透析前贫血程度较重,规律透析后血红蛋白水平、血清铁、营养状态、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PTH值等与其他慢性肾炎引起的肾衰竭透析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但存在铁缺乏.  相似文献   

8.
贫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已证实尿毒症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我院自1991年1月起用美国Amgen公司生产的EPO治疗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血液透析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2±3.7(19~52岁);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多囊肾2例。于透析结束后皮下注射EPO3300u,每周  相似文献   

9.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减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透析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28例患者均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就其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加以分析.结果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血压、高血压、贫血、心律失常、感染、浆膜腔积液、低血糖、胃轻瘫.结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其存活率,我们只要积极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改善营养状况及贫血,充分进行透析,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维持性透析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依据。方法 对10年中本中心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死亡组和同期维持期透析的存活组进行临床、实验室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本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总死亡率8.8%(167/1 894)。随着透析龄的延长,死亡比例逐渐增高(r=0.367,P<0.05)。从死亡患者的年龄构成上看,60岁以上者居多,占42.5%(71/167);从原发疾病死亡构成上看,糖尿病肾病居多,占31.7%(53/167),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次之,占25.1%(42/167),再次为高血压肾病,占12.6%(21/167)。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并发症40.7%(68/167),感染36.5%(61/167)和卒中11.9%(20/167)。死亡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透析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Kt/V值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血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每周透析不足8小时者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平均高收缩压、舒张压,低血清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 Kt/V水平、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高血磷水平、高PTH水平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每周透析时间不足8小时、透析充分性低、营养不良、高血磷、高PTH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终前是否终止透析治疗及原因,与相应支持治疗情况.方法 应用上海市透析登记系统及原始存档病历收集1998.1.1至2012.12.31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西血液透析中心所有死亡血液透析患者.比较提前终止透析与未终止透析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死亡原因等情况,并对提前终止血液透析患者的终止原因及支持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115例,年龄64.6± 14.2岁,中位透析龄5.4(0.3~21)年,其中男性69例,占60%.原发病前3位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27.8%)、高血压肾硬化(23.5%)、糖尿病肾病(12.2%).死亡原因以脑血管意外(39.1%)、感染(15.7%)、心血管事件(10.4%)、猝死(8.7%)和晚期肿瘤(8.7%)为主.共9例(8%)提前终止透析患者,其中男性7例(77.8%),女性2例(22.2%),终止透析后中位存活天数为8.1天.终止透析原因:4例因晚期肿瘤恶液质终止透析,1例为严重感染,1例为脑血管意外,1例为技术原因无法继续给予肾替代治疗,另2例因经济因素患者本人要求终止透析.9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措施. 结论 透析登记系统是了解临终期血液透析患者终止透析治疗的有效工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浦西血液透析中心数据显示8%的临终患者选择了终止透析,远低于发达国家,提前终止透析组以晚期肿瘤为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桂平市2004~2008年血液透析状况及其变化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桂平市2004~2008年血液透析状况及其变化。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桂平市登记血液透析的数据,回顾性研究桂平市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HD)患者发病者数、患病者数和死亡人数,原发病症构成及其相关因素的变迁。结果桂平市HD患者年发病者数、患病者数逐年增加,年死亡人数也逐年增加。各年度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但男女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相对稳定。慢性肾炎导致的ESRD的比例虽然在逐年下降,但仍然是ESRD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逐年上升。HD患者透析龄的构比,〈1年组占绝大多数,1~2年组、2~3年组相对稳定。肾移植数无变化,改作腹膜透析人数没有变化。心血管事件居死亡原因之首,占28.6%,第二为脑血管意外占11.9%,第三、第四位为感染性疾病和呼吸衰竭各占4.8%。结论桂平市HD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年龄组相对稳定。慢性肾炎仍然是主要原因,糖尿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HD患者长期存活率没有提高。首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从而为临床上制订更好的DN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39家血液透析中心因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58例患者的贫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58例患者中贫血患病率为90.1%,男女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639);各年龄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年龄组患者发生贫血率呈上升趋势(P=0.003);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率为85.1%,使用EPO平均剂量为139.50±59.12(17.76~430.11)u/(Kg·W);轻、中、重度贫血组EPO应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9);各个不同贫血程度组EPO使用剂量之间有差别(P=0.006),重度贫血组剂量最高,轻度贫血组剂量最低。结论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其贫血的治疗率较高,但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肾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肾性贫血的纠正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内科MHD患者97例,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并监测血红蛋白(HGB)、铁蛋白,以及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每周用量.结果 经充分透析后,患者贫血状况能得到有效改善[(87.12±26.78) g/L比(103.92±21.16) g/L,F=12.635,P<0.05].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可明显减少[(10351.9±6413.9)IU/周比(6178.8±3693.7) IU/周,F=14.285,P<0.05].透析充分性好的患者对缺铁治疗效果更加明显[(270.5±148.0)ng/ml比(168.3±92.2) ng/ml,t=-2.844,F=3.738,P<0.05].结论 充分透析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手段,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EP0以及铁剂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实施全麻手术(不含肾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5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因不同病因实施全麻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相应科室60例同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回顾性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肾功能正常患者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48.1%和10.0%,P<0.01);最常见并发症为严重高血压(20.4%),其次为肺部感染(14.8%)、心脏事件(13.0%);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22.37±13.57)天和(10.82±6.09)天(P<0.01);2组术后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7.4%和1.7%,P=0.188);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中出血≥400ml与术后并发症增加有关(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14,95%可信区间:1.164-275.802; P=0.039).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最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肺部感染、心脏事件,其发生与患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多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2013年8月昆山第一人民医院患者的横断面调查,了解MHD患者的现状.方法 收集2013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血透室透析龄大于3个月的患者共242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透前肌酐、透析龄、血红蛋白、血清钙、磷水平、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2例患者中,男134例(占55.4%),女108例(占44.6%),男女比例为1.24∶1;原发病构成上,前3位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32例(54.54%),糖尿病肾病25例(10.33%),高血压肾损害19例(7.85%),其中不能明确原发病因者39例(16.11%);Hb<110 g/L 148例(61.16%);206例(85.12%)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包括高钙、低钙、高磷、低磷的患者),96例(39.66%)钙磷乘积>4.52mmol2/L2.在接受iPTH检查的236例患者中,iPTH<150 ng/L有78例(33.05%),PTH>600 ng/L有32例(13.56%).结论 本中心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尿毒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慢性肾小球肾炎仍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第1位原因;Hb达标率低,相当多的MHD患者存在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机能亢进.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北京市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病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7年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肾脏病数据系统(BJHDQCIC)提供的数据,对2007年在北京市血液净化中心首诊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该年度新增血液透析患者1732例,男女构成比1.35:1,年龄41~80岁之间占73.6%。病因前三位为原发肾小球疾病的占27.97%,糖尿病占23.19%,高血压占13.21%。在51~80岁人群中,糖尿病已成为首要病因。结论与过去五年的病因构成相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构成比逐渐下降,但仍为主要病因,以50岁以下中青年为多。糖尿病构成比较往年增加。糖尿病已成为新进入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的首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与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探讨血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血液透析治疗中不同性别、年龄、透析年限、血流量、透析器通量及超滤率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透析年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血压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透析年限≤1年、1-3年、3-5年和≥5年分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8%、22.5%、26.7%和3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年vs1-3年=23.129,P〈0.001;χ^21-3年vs≥5年=22.889,P〈0.001;χ^23-5年vs≥5年=9.072,P=0.003)。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2.3%、14.2%、12.2%和8.1%,透析年限≤1年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年vs1-3年=20.399,P〈0.001;χ^2≤1年vs 3-5年=22.774,P〈0.001;χ^2≤1年vs≥5年=24.811,P〈0.001)。超滤率与透析中低血压相关(P=0.006),但与透析中高血压无关(P=0.585);余性别、年龄、透析器通量及血流量对透析中低血压(P性别=0.568;P年龄=0.059;P透析器通量=0.572;P血流量=0.447)或高血压(P性别=0.346;P年龄=0.337;P透析器通量=0.121;P血流量=0.479)影响不大。结论 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却明显减少;而超滤率与透析中低血压相关。应注意不同透析年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血压异常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透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通过干体质量的调整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观察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肾病内科维持性透析120例患者中1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透析龄均超过1年,平均透析年龄3.41±1.23年,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44±6.13岁.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2例,肾结核1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血液透析,每周透析3次,使用聚砚膜1.4m2透析器.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35mmHg,确诊肺动脉高压后,观察治疗前患者血压、血红蛋白、血磷、甲状旁腺激素、血浆脑钠肽、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右房横径、右房长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通过下调干体质量1月后再次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 通过下调干体质量后,所有患者治疗后肺动脉压力为42.00±6.75mmHg较治疗前48.00±8.15mmHg明显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血浆脑钠肽浓度由治疗前7467.8±2357.4 pg/ml下降至4759.2±1367.9 pg/ml,治疗后,右房横径(26.84±4.23mm)、右房长径(35.96±8.69mm)、肺动脉内径(21.64±2.49mm)较治疗前(32.19±7.93mm、43.09±8.95mm、25.18±4.06mm)缩小,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内径(50.25±5.39mm)较治疗前(56.15±6.28mm)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55.3±13.6%)较治疗前(43.2±12.3%)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干体质量后对患者血压、血红蛋白、血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浓度、血磷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可通过下调干体重,清除体内过多水分,缩小右心房横径及肺动脉内径,降低肺动脉压力.缩小右心室内径,减轻对左心室挤压,缩小左心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并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n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共183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其中78例采用PD或IHD治疗:PD组(35例):使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或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治疗;IHD组(45例):采用IHD 1周3~4次治疗。观察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前和透析后连续血尿素氮、肌酐、钾的变化,预后(肾功能恢复和存活),透析相关并发症。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后连续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高于IHD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显示,PD组肾功能恢复及存活与I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与IHD组(1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效果与IHD基本相同,有利于患者肾脏功能的恢复,并且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