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lO年1~12月在河北省四地区60岁以上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有抑郁情绪组和无抑郁情绪组,评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析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认知危险因素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差异,并对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完成3149倒有效问卷,其中有抑郁情绪组268例,无抑郁情绪组2881例,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8.51%。两组在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经历生活事件数量,业余活动及社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抑郁情绪组MMSE得分(23.70±5.116)分、MoCA得分(19.14±5.980)分明显低于无抑郁情绪组(26.32=fi3.904),(23.05±5.233)分,ADL得分(27.25±12.782)分明显高于无抑郁情绪组(21.08±4.5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215,11.557,-16.871;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β=0.667,β'=0.157,OR=1.949,95%CI—1.432~2.653,Wald=17.983,P=0.000)、经历生活事件[〉2件(β=1.960,β'=0.250,OR=7.100,95%CI=4.348~11.595,Wald=61.359,P=0.000),1~2件(8—0.892,β'=0.229,OR=2.441,95%CI—1.558~3.825,Wald=15.157,P=0.000)]及业余活动低(β=0.963,β'=0.162,OR=2.621,95%CI—1.909~3.598,Wald=35.489,P=0.000)。结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均低于无抑郁情绪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抑郁症残留症状及危险因素和其对疾病结局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治疗12周以上抑郁症患者,评估人口社会学资料、抑郁症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结果: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5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8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3%和49%;残留症状与负性生活事件(t=-4.90,P=0.00)、积极应对方式(t=8.22,P=0.00)、消极应对方式(t=-4.53,P=0.00)、社会支持(t=2.01,P=0.05)及家庭支持(t=1.97,P=0.05)明显有关;有残留症状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显著差于无残留症状者(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发牛率相当高.需要心弹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情感痛苦的特点及其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803名大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自杀意念量表(SIS)、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测试。结果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情感痛苦与神经质、虐待、生活事件呈正相关(β值=0.152~0.409,P〈0.01),与谨慎性、外向性、身体健康状况呈负相关(β值=-0.101~-0.141,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大学生情感痛苦心理复原力的危险因素为虐待总分(0R=1.107,95%CI-1.005~1.221)、神经质(0R=1.149,95%CI=1.080~1.223);外向性(OR=0.933,95%CI-0.872~0.999)和友善性(OR=0.911,95%CI=0.839~0.989)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情感痛苦症状与其受虐待程度、大五人格特质、生活事件有关;虐待和神经质是其心理复原力的危险因素,外向性和友善性为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及治疗奠定 理论基础。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 量表(MMSE)、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APGAR)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对408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08 例脑卒中患者疲劳的发生率为64.5%,单因素分析显 示,卒中后疲劳与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家庭功能、抑郁、认知功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有关(均 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OR=3.205,P=0.027)、抑郁(OR=0.200,P=0.001)、消极应对 (OR=0.106,P=0.006)、客观支持(OR=2.312,P=0.003)是卒中后疲劳的预测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疲劳的 发生率高,良好的家庭功能与较多的客观支持可作为卒中后疲劳的保护因素,抑郁和消极应对为卒中 后疲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特点及甲状腺功能与生活事件、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未用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测定;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及自动思维量表(ATQ)进行评定。结果:两组HAMD总分、HAMA总分、ATQ总分、LES负性分及LE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两组FT3、FT4、T3、T4、TSH、Anti-TPO及Anti-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Anti-TPO及Anti-Tg正相关(r=0.366、0.376;P〈0.0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与Anti-Tg正相关(r=0.370,P〈0.05),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FT4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强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钙通道α1亚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与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46例男性TPP患者(TPP组)、68例男性甲亢患者(GD组)和72名男性健康对照者(CON组)Cav1.1基因26内含子-67A/G多态性。分析比较此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的差异。结果(1)TPP组、GD组及CON组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83%、14.71%、29.17%,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57%、13.24%、27.78%。(2)TPP组AG+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32,P〈0.01;OR=2.23,P=0.04),TPP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GD组和CON组(OR=5.27,P〈0.01;OR=2.09,P=0.008)。结论Cav1.1基因26内含子-67位点A/G多态性与男性TPP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暴力高危青少年的自尊、应对方式以及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取2所中学的1312名学生,使用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在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应激水平三个方面进行对照研究,并对三者和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回收问卷1312份,1305份有效。男生663人,女生642人,平均年龄(14.37±1.71)岁。暴力高风险学生筛出率为9.43%(123/1305);男性青少年的暴力风险高于女性(7.6%VS1.8%,P=0.000)。以是否存在暴力高风险为因变量,相关心理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427,95%CI:2.595~6.952)、消极应对分数偏高(OR=2.251,95% CI:1.452~3.488)、ASLEC“其他”因子分数偏高(OR=4.517,95%a:2.272~8.978)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消极应对分数偏高以及ASLEC“其他”因子分数偏高是学校青少年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为卒中后抑郁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标 准化检索万方、知网、维普、Medline、Cochrane 和Embase 有关卒中后抑郁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进一步提 取文献中相关因素的比值比(OR)及95%CI, 合并各个相关因素的OR值及95%CI以评估各因素在卒中后 抑郁中的作用。通过Egger''s检验和敏感性分析评估各相关因素的偏倚风险和结果稳定性。结果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基底节区梗死(OR=2.83)、多病灶(OR=2.76)、额叶梗死(OR=2.47)、高改良Rankin 量表(mRS) 评分(OR=2.17)、缺乏家庭支持(OR=1.48)、高水平超敏C 反应蛋白(OR=1.35)、女性(OR=1.66)、高水平同型 半胱氨酸(OR=1.17)、高水平瘦素(OR=1.16)、高体质指数(BMI)(OR=1.16)、年龄(OR=1.07)为卒中后抑郁 的危险因素,而高受教育水平(OR=0.91)可能对卒中后抑郁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高水平瘦素、高水平 BMI、高mRS 评分、多病灶、基底节区梗死、额叶梗死、缺乏家庭支持、女性、高水平超敏C 反应蛋白、高 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年龄是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高受教育水平可能对卒中后抑郁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发44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结果:脑血栓形成1年复发率为t3.8%;年龄(P=0.002,OR=1.044,95%CI=1.015~1.073)、高血压病史(P=0.040,OR=I.944,95%CI=1.032~3.663)、纤维蛋白原(P=0.000,OR=I.932,95%CI=1.386~2.666)为影响脑血栓形成复发的因素。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是脑血栓形成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标准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05例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100例(48.9%)、心源性卒中(CE)17例(8.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38例(18.5%)、其他原因所致卒中(SOE)12例(5.8%)、不明原因卒中(SUE)38例(18.5%)。分析显示,高血压与LAA的发生有关(OR=2.40,P=0.0028);心房颤动对CE发生有显著作用(OR=365.90,P〈0.0001);饮酒与SAO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OR=2.73,P=0.036),而白细胞则在CE患者显著升高(OR=8.00,P=0.0013)。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该结果对临床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