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导致肺心病的肺慢性阻塞性疾病 ,其反复发作将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变化。本文以 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 ,检测了 5 0例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总T淋巴细胞 CD3、辅助性 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 T淋巴细胞 CD8和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以探讨 COPD患者免疫功能在缓解期和发作时的变化 ,提供 COPD免疫治疗的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COPD患者 5 0例 ,均为住院病人 ,男 2 3例 ,女 2 7例 ,年龄 35~ 7…  相似文献   

2.
林静 《现代保健》2011,(27):65-6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COPD的患者128例,分别测定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的85例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136例健康老年人血小板参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PLT、P—LC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PV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缓解期组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对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艳萍  陈大宇  李宏梅  潘柳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62-5663,5666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T淋巴细胞亚群和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 分别检测50例COPD病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50例健康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并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结果 COPD病人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血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D4+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较健康者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D4+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急性加重期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D4+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P<0.01).结论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T淋巴细胞亚群和C反应蛋白(CRP)对于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其T3、T4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以T3减低明显(P<0.01),TSH无明显变化,临床上未表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而呈现低T3综合征,随病情好转,T3、T4水平有所增加。提示COPD时,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动态观察其变化,能估价COPD的病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3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组)和36例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组一)及36例健康人(对照组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常规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 COPD组外周血中CD4+CD25+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为(2.56±1.83)%,明显低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P均<0.01);COPD组CRP水平为(55.7±14.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p均<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少导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免疫失调,CRP参与了炎性反应激活过程,可能为COPD急性加重期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呼吸系统疾病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又一高发疾病,而老年人占呼吸系统疾病人群的7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COPD的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提供了COPD的一些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7.
欧健苹 《职业与健康》2000,16(12):116-116
观察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正常人各70例的心电图。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0.01〈P0.05)。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展至肺源性心脏病时,已有较高的机率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合并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现象,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症情况.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50例,Ⅰ级98例,Ⅱ级89例,Ⅲ级51例,Ⅳ级12例.有合并症165例(66.0%),合并肺炎61例、高血压50例、支气管哮喘28例、冠心病17例、肺结核17例、糖尿病11例、肺癌8例.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基层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等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系一组常见多发病,当其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之后病变即进入不可逆阶段,且呈进行性加重,因而对全球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其病程长,病情反复,故属于一种高花费、低效益性疾病,但是又必须看到本病是可以预防的,因而很有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病理改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9例HIV感染者(HIV组)、50例AIDS患者(AIDS组)、31例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的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单平台技术检测外周血T4及T8淋巴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HIV组、AIDS组外周血T4细胞计数分别为(673±362,337±278)、(129±124)(个/μl),组间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1);T8细胞计数分别为(478±243)、(940±844)、(707±636)(个/μl),HIV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4细胞与T8细胞比值(TH/S)分别为(1.49±0.90)、(0.39±0.38)、(0.18±0.17),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5)。结论综合分析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的改变,能反映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受损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提高对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认识。方法:选择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为A组,选择COPD患者70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身高、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脑钠肽等相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脑钠肽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降血压,及早行家庭氧疗及监测相关生化指标,避免病情延误及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检测在川崎病(KD)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川崎病患儿4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KD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MP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KD组患儿治疗前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FIB水平回复正常(P0.05)。其余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与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促进了KD急性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KD治疗前MPC降低和FIB增高可作为KD早期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在KD诊疗中观测MPC与FIB水平有助于临床及时了解病情,判断预后及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探讨其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3 8例结核性腹膜炎治疗前、治疗后及 2 9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和 (或 )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①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 (CD3 + )、T辅助 /诱导淋巴细胞亚群 (CD4+ )、T辅助淋巴细胞 /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 (CD4+ /CD8+ )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 (P <0 0 1) ,抗结核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 (P <0 0 1) ;②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水CD3 + 、CD4+ 、CD8+ 、CD4+ /CD8+ 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 (P <0 0 1) ,与外周血比较除CD8+ 降低 ,其余亦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异常 ,其免疫功能紊乱 ,表现为全身细胞免疫力低下而腹膜腔局部免疫力增强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腹膜炎一项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彭睿  赵琛 《中国卫生产业》2012,(14):13+15-13,15
目的 探讨连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对74例老年COPD患者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粉气雾剂吸入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分别为患者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清白蛋白.结果 全组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2个月,均未发现血糖及糖化血清白蛋白升高.结论 连续吸人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的近期血糖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系统、规范、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78例均症状好转出院。随访1年,1~3个月发病1例,4~6个月发病4例。结论:系统、规范、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自主自觉的坚持,有效地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在砷中毒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中毒组为53名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暴露组为7名砷暴露者,对照组为32名健康者。从中毒组选取22例患者(一般病变组11例,癌前病变和癌变组11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CD3^+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CD3^+CD8^+)、Th/Ts比值(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16+56)^+]的改变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度砷中毒患者和不同皮肤病损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中毒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1或P〈0.05),暴露组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重度中毒组CD3^-CD(16+56)^+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和暴露组(P〈0.05);与一般病变组比较,癌前病变和癌变组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结论]Th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能是燃煤型砷污染致人体免疫损伤的早期靶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和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降低可能在砷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邱青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46-1747
目的探讨慢阻肺继发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初次确诊慢阻肺继发肺结核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治愈30例,治疗失败4例。结论慢阻肺继发初治肺结核临床症状、X线表现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治,重视痰检可及早确诊,正规抗结核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mRNA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5例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的表达。结果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肝炎和肝硬化病人(P0.01);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表达与病人的肝外转移有关(P0.05),与病人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数目、血清中AFP水平无关(P0.05);HCC患者术后1周外周血AFP-mRNA检出率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AFP-mRNA可作为血循环中有肝癌细胞或肝癌细胞的标志物,手术前后的AFP-mRNA的监测有助于预测肿瘤复发的风险,可用于指导对患者的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o compare change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 dropout and outcomes betwee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ognitive impairment.

Design

A 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study.

Setting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recruited from a PR centre in the Netherlands.

Participant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157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table COPD who were referred for and completed PR.

Measurements

A comprehensive neuropsychological examination before start of PR was administered. Changes from baseline to PR completion in functional exercise capacity [6-minute walk test (6MWT)], disease-specific health status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and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COPD specific (SGRQ-C)],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COPD-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ir need for information [Lung Information Needs Questionnaire (LINQ)]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ognitive impairment using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s or Mann-Whitney U tests.

Results

Out of 157 patients with COPD [mean age 62.9 (9.4) years,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54.6% (22.9%) predicted], 24 patients (15.3%) did not complete PR. The dropout rate was worse in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cognitive impairment (23.3% and 10.3%, P = .03). Mean changes in PR outcomes after PR did not differ between completers with and without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 clinically relevant improvement in 6MWT, CAT, SGRQ-C, HADS, and LINQ scores was comparable for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ognitive impairment.

Conclusion

PR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OPD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Yet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not completing the PR progr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