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住院发生过跌倒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14例(17.07%),其中,以体位性低血压跌倒为最多(5例,35.71%);其次是自身病情和环境因素等。发生骨折2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期间死亡的6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原因属于躯体疾病的有58例(92.06%),其中肺部感染达24例(38.10%);意外死亡5例(7.94%).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干预意识,加强肺部感染的预防和干预,做好意外伤害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3.
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303-2303,F0003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1.2%(22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7.3%),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2.1%),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0.6%)。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47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因躯体疾病死亡30例(63.8%)。主要与年龄、住院时间、季节有一定关系。结论:对住院精神患者加强治疗、护理及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彭绍翠  江孟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27-132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细菌性痢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6年至2008年期间的38例精神病患者合并细菌性痢疾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后追踪观察半年。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后,半年中新发病1例,发生率为0.27%,明显低于同期上半年发生率(1.65%),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增强护理意识,积极综合采取措施,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陈明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09-1810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的原因和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以护理记录和护理交班本为线索,调查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精神科病房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结果:藏药的原因主要为无自知力50例(46.73%),药物不良反应30例(28.037%),被害妄想14例(13.08%),担心药物引起肥胖或刺激7例(6.48%),藏药企图自杀4例(3.74%);藏药的方式主要为直接拒绝服药24例(22.43%);巧用手段藏药83例(77.57%),包括①将药片吐在水杯中18例(21.69%),②舌下,两面颊,龉齿洞内27例(32.53%),③藏于手指缝中12例(14.46%),④衣袋裤袋内11例(13.25%),⑤滑入袖口内8例(9.64%),⑥存于咽喉部到厕所洗刷间又吐出7例(8.43%)。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段繁多,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磊 《吉林医学》2009,30(17):1890-189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防治,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4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高血压最高,其次为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感染。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占46%)和脑血管疾病(占30%),其次为重度感染(15.4%)和严重营养不良(7.7%)。结论: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早期充分透析,积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可提高老年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生存状况,为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36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和219例同期非老年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血液学指标,透析并发症,存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老年组血液透析〉5年35例(老年透析患者32.7%),死亡28例(26.2%)。对照组血液透析〉5年65例(对照组透析患者49.2%),死亡8例(6.1%)。有29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了肾移植,占老年透析患者21.8%。结论随着透析技术不断进步,老年透析患者的生存期也逐渐延长,心血管并发症是其死亡主要原因。个体化充分透析,保护心脑血管,防治各种透析并发症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马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14-3014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针对性干预治疗,更有效地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照护者。护士及患者家属综合干预的方法,对2008年13例发生跌倒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与2007年同期跌倒的14例老年住院患者比较。结果:干预组发生跌倒事件13件,年平均每天住院160人(8.13%),对照组14件,年平均每天住院107.5人(13.02%)。结论: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综合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患传染性疾病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流浪三无精神病患者370例,进行采血检测艾滋病病毒Anti—HIV、梅毒抗体,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37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其中梅毒32人(8.6%),艾滋7人(1.9%)。结论: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其起病原因主要为环境不良、营养缺乏及社会支持因素不足,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主要加强入院卫生管理、人院检查及入院后的隔离工作,同时加强营养供给及社会支持,从而减少传染疾病对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方式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对其安全护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仅有1例患者发生摔倒事件,占总比的2.5%,3例患者出现伤人事件,占总比的7.5%,1例患者出现噎食现象,占总比的2.5%,无患者发生自杀事件,无患者出现压疮、感染现象。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病情恢复,减少意外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01例住院精神病人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死亡原因。方法:对101 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死亡原因及病史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50 例(49.1% ),老年痴呆患者31 例(30.69%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14 例(13.86% ),其他疾病患者6 例(5.94% )。男51 例,女50 例。平均死亡年龄62.21±16.57 岁。主要死亡原因为全身衰竭(26.73% ),肺部感染(20.79% ),脑血管意外(10.89% ),冠心病及心梗(7.92% ),肺结核(6.93% )等。结论:死亡原因与精神疾病种类无关,与伴有的躯体疾病有关,年龄对死亡原因也有一定的影响,非老年组死于消化系统疾病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60岁)腹部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05~2008年期间346例老年病人腹部急诊手术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6例均为急诊手术,手术治愈340例(98.26%),术后死亡6例(1.74%)(死亡原因与术前合并疾病有关)。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结合老年病人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老年急腹症病人的治疗同样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死亡老年患者临终疗护的选择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临终疗护选择及改善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我院近3年来住院期间死亡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45例死亡老年患者临终疗护首选症状控制与舒适,主要选择依次为“吸氧”40例(88.9%),“一般静脉补液”38例(84.4%),“特殊口腔护理”33例(74%)。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养老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临终症状的可见性与其临终抢救选择无显著关系。结论:症状控制与舒适是老年患者临终疗护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吴丽丽  程志永 《大家健康》2016,(11):263-264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D 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15.0%),护理总满意率(92.5%)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显著(P <0.05);同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总满意率(100.0%)高于实施前(73.3%),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重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观察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尿病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黎 《中外医疗》2009,28(22):80-80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死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糖尿病住院并死亡的老年患者412例相对照。结果前3位的死亡原因依次是心血管疾病(31.88%),肺部感染(21.01%).脑血管疾病(19.57%)。心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结论糖尿病是增加老年人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保护脏器功能,防治感染,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114-2114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的30例精神病患者的夜间急诊,通过对医生的入院病历记录和护士交接班记录的资料分析,观察精神病患者夜间发生急诊的原因、疾病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夜间急诊中,躯体疾病并发症占首位(46.7%),精神病症状所致居第2位(33.3%),再次为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20%)。结论:医护人员在收入精神病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在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神科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急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肠梗阻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永勇 《吉林医学》2009,30(15):1592-159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0岁以上老年急性肠梗阻66例患者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31例(46.9%),肿瘤所致肠梗阻15例(22.7%),胆石性肠梗阻2例(3.0%),疝嵌顿引起肠梗阻8例(12.1%),肠系膜栓塞引起肠梗阻1例(1.5%),粪石性梗阻9例(13.8%)。非手术治疗39例(59.1%),急诊手术治疗27例(40.9%)。手术死亡2例(3.0%),非手术死亡2例(3.0%)。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以粘连性和肿瘤多见,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储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38-3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加强MHD患者的管理,提高生存率。方法:综合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75例临床资料。结果:因心脏原因死亡31例(41.3%),脑血管意外死亡23(30.7%),感染11例(14.6%),放弃治疗7例(0.09%)。结论:心力衰竭、脑出血和感染是本院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营养不良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资料选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死亡患者60例,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死亡病例中,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56例(93.33%),死于其他疾病患者2例(3.33%),死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2例(3.33%),死于脑出血1例(1.67%)。结论:在临床中分析艾滋病患者死亡原因,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