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8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和药物加心理护理(研究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药物依从性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根  李永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62-206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至5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调查,在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药物依从性调查。结果: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NOSIE评分与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1);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使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作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护理角度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32例(对照组)和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治疗组32例(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采用SANS,SAPS,NOSIE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P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分较对照组低,治疗组病情总体计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P〈0.01),对照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整体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明显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有计划性,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并于不同时间使用不同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PRS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院后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而且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罗建慈  陈平勋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53-255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0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并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否缩短住院天数,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每组70例。对照组70例病人按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2组病人住院天数、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下降值有无差异。结果 1)两组病人入院时心理障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P〈0.01);3)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0天血压下降值也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能明显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7.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56-1257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采用治疗护理依从性问卷、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价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药物自我处置技能显著提高。结论: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加量口服导致患者不良反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都在治疗剂量基础上加大药物剂量进行治疗,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针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做好预见性护理,加强用药护理,了解其身体状况及内心活动,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加强护理。治疗前后给予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护理效果。治疗后1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阳性阴性症状量(PANSS)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同对照组相比明显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VI服抗精神分裂症药加量导致的不良反应采取加强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5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调查,在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药物依从性调查。结果: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NOSIE评分与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1);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使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心理及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并根据的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6例,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和依从性。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的依从性为80.43%,高于对照组的54.35%,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常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对522例符合人组标准的初诊患者门诊随访记录2个月以上,按照依从性标准观察。其中抑郁症231例,焦虑症89例,强迫症119例,精神分裂症83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另外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18分。结果总体依从性差者占41.2%;依从性与年龄、婚姻、职业和诊断显著相关(P〈0.05),依从性差的疾病依次为:抑郁症(51.5%)、焦虑症和强迫症(38.2%和37.0%)、精神分裂症(21.7%);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好于抑郁症(P〈0.001),也好于焦虑症和强迫症(P〈0.05)焦虑症、强迫症依从性好于抑郁症(P〈0.05),差于精神分裂症(P〈0.05)焦虑症和强迫症之间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的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不同;抑郁症患者门诊治疗依从性较低,需改变治疗策略,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对实验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和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进行抗精神病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调节技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及6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5;χ2=6.75,P〈0.05;χ2=6.70,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调节技能训练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接受12次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照组接受12次一般心理护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别于入组时、治疗4周末和8周末对两组进行评定,并于第8周末评定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在治疗8周末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和一般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服药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护理工作中应用特定认知行为技术,能明显改善阳性症状,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胡源  滕亮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95-195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6例。其中,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药学服务模式,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但无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复诊率、不良反应以及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以及简明精神病量表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简明精神病量表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在用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复诊率、不良反应以及简明精神病量表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好,患者满意度高,复诊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更低。结论:药学服务能够提高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今后制定科学的药学服务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家属情感表达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58例首次发作且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采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进行调查,根据CFI—CV评分,将被调查对象分为高情感表达组和低情感表达组,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年随访,以比较两组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样本中高情感表达家属为50.17%、低情感表达家属为48.83%;且对两组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分别为人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内有显著性差异(P〈0.05)、2年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家属的情感表达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极高的相关性,有必要对高情感表达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以利于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而预防和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42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6例)和对照组(3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1)。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提高骨科患者早期恢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以及功能恢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提高骨科患者早期恢复锻炼依从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值得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桃芳  蔡效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5):223-223,225
目的:研究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两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干预组采用药物治疗与家庭干预相结合,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结果: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其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并于入组前,住院半年、住院1年、住院2年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ITAQ评分,服药完全依从率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PR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