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有与不伴有学习障碍(L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异同。方法 使用超导型磁共振仪,对19名健康儿童,17例ADHD患儿及10例合并LD的ADHD患儿进行视觉注意作业的fMRI检查。结果(1)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组显示双侧前额叶(左额上回:正常儿童组15/4,ADHD组6/11,P<0.05;右额上回:正常儿童者组16/3,ADHD组5/12,P<0.01)、右额中回(正常儿童组16/3,ADHD组8/9,P<0.05)以及左额下回(正常儿童组15/4,ADHD组5/12.P<0.01)功能低下。(2)伴有LD的ADHD组在右侧扣带回(3/7)激活脑区计数低于ADHD组(13/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伴有LD的ADHD右侧扣带回受损更明显,其余fMRI模式与ADHD组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的分析技术,从网络节点的角度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ADHD功能脑区的病理机制.方法 学龄期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各30名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使用度中心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DHD组DC值较正常组低的脑区,右侧后扣带回、左内侧额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t=-5.21,-3.53,-4.87,-4.21,-3.56,-4.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DC值较正常组高的脑区,小脑前叶、右侧枕中回、左侧中扣带回、右侧中扣带回(t=4.27,4.25,4.80,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默认网络及前额叶区域DC值的降低引起中心结构的破坏,认为与ADHD患儿在记忆认知、执行控制等方面的障碍有关;在DC值增高的脑区,可能与ADHD脑功能失调代偿作用,引起执行控制障碍、注意力下降等症状有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度技术为多动症儿童认知障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功能磁共振(fMRI)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方法 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静息脑活动与正常儿童的差别;结合症状评分量表探讨ADHD症状严重程度与静息自发脑活动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学龄期ADHD32例,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儿童30名,分别采集两组儿童的静息状态fMRI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ALFF处理两组BOLD图像,进行双样本t检验获取显著性激活脑区图(P<0.01).对ADHD组每个儿童症状评分量表(RS-Ⅳ)总分与提取的相应显著性脑区ALFF值进行相关分析获得相关显著脑区.结果 ADHD与正常组比较,ALFF值减低脑区:右额上回(BA9,t=-4.61),左额上回内侧(BA10,t=-3.63),左额中回(BA46,t=-4.09)及左前扣带回(BA24,t =-4.02).ALFF值增加脑区:左眶额叶内侧(BA11,t=3.52),右楔叶(t=3.93),右枕中回(BA19,t=3.82),右侧小脑(BA37,t=3.77),右颞中回(BA37,t=3.76),左旁中央小叶(BA6,t=3.77).ADHD组ALFF与RS-Ⅳ总分相关显著脑区:左额上回内侧(P=0.009,r=0.492),右楔叶(P=0.024,r=0.433).结论 静息状态下ADHD的前额叶自发活动水平低下,某些功能相关脑区活动增强可作为补偿机制;左额叶及右楔叶的静息自发活动水平与ADHD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哌甲酯(methylphenidate,又名利太灵)治疗前后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 对17例ADHD患儿治疗前进行视觉注意作业的fMRI检查,经哌甲酯(平均10mg/d)治疗2月后复查fMRI(13例).用Conner行为量表评价多动症状的程度.结果 (1)17例ADHD患儿哌甲酯治疗后的Conner行为量表减分率为(49±18)%,有效率为69%.(2)视觉注意作业激活受试者的额叶和颞叶皮层.(3)治疗后13例受试者的右侧额上回和右侧中央旁小叶有增加趋势,右侧额上回治疗前激活脑区计数为5,治疗后激活脑区计数为10;右侧中央旁小叶治疗前激活脑区计数为2,治疗后激活脑区计数为6;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25和P=0.049).结论 ADHD患儿治疗前后脑功能图像有一定变化,提示认知、注意等缺陷症状是可以治疗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抑郁发作期、缓解期fMRI特点。方法 以2018年3月~2021年3月89例BD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分为发作期组及缓解期组,并以临床招募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静息态fMRI检查。应用DPARSF软件分析fMRI数据,并计算全脑的ReHo值、ALFF值,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 发作期组较对照组在右额内侧回、右颞上回、左顶下小叶、左脑岛、左丘脑、右小脑右叶ReHo增强,在右眶部额上回、右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右项下小叶ReHo降低(P<0.05);发作期左额上回、右额上回、左顶下小叶、左丘脑、左小脑后叶ALFF增强,右舌回、右海马旁回、右颞中回、右项下小叶、右中央后回ALFF降低(P<0.05);缓解期组较对照组在右颞中回ReHo增强,右顶下小叶、楔前叶ReHo降低(P<0.05);缓解期较对照组在右额内侧回、左顶下小叶、左小脑后叶ALFF增强,右楔叶、右顶下小叶、右额中回ALFF降低(P<0.05);发作期组较缓解期组右颞上回、右颞下回、左颞中回、左额下回、左顶下小叶、左脑岛Re...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亚型间脑低频振荡振幅(ALFF)差异以及静息态ALFF与行为学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78例儿童进行脑功能磁共振静息状态扫描,其中ADHD患者43例(ADHD-I组15例,ADHD-C组28例),正常对照组35例。采用ALFF评估静息态脑功能,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估行为现状。结果:ADHD-I组在左额下回、右楔前叶等脑区ALF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C组的左额中回、右楔前叶、右边缘叶扣带回等脑区ALFF值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C组在右枕叶楔状叶、双侧颞叶、左侧扣带回等多个脑区ALFF值低于ADHD-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颞叶、小脑的一些脑区的静息态ALFF值与患者的多动指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个脑区的静息态ALFF值在不同亚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测量技术,从能量的角度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探讨ADHD儿童执行控制脑功能失调病理机制.方法 分别对30例学龄期ADHD儿童与3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相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算法作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同正常组比较,fALFF值降低区:双侧额上回(BA10,t=5.40,4.11,Z=4.81,3.82),双侧额中回(BA9,BA46,t=5.72,5.37,Z=5.04,3.08),右侧额内侧回(BA10,t=5.53,Z=4.90),左楔叶(t=3.81,Z=3.57);fALFF值升高区:双侧边缘叶(BA36,t=4.37,5.20,Z=4.02,4.66),右侧脑干(t=4.77,Z=4.34),双侧小脑(t=4.65,4.83,Z=4.24,4.38).结论 研究提示在静息状态下前额叶的激活降低,其调控的执行控制功能缺陷是ADHD的核心缺陷.在一些脑区表现的高激活区,可能与ADHD执行控制脑功能失调代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学习困难(L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患者、ADHD共患LD患者及正常儿童各6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采集并分析处理三组儿童的脑电信号α波特点.结果:(1)单纯ADHD组: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5.84%±14.81%)高于正常儿童(16.50%±11.42%,P=0.000),主频是10 Hz,但α波能量分布均分散、低平.(2)ADHD共患LD组:8、13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分别为25.11%±11.88%,1.14%±1.14%)均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16.50%±11.42%,0.74%±0.97%,P值分别为0.000, 0.009);10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7.80%±13.28%)低于正常儿童(36.06%±17.21%,P=0.011);主频是9 Hz,α波能量分布均分散、低平;患者右脑及左侧顶、颞、枕部的熵值高于正常儿童,右侧颞、枕部的熵值高于单纯ADHD组(P均<0.05).结论:伴与不伴LD的两组ADHD儿童具有不同的神经病理机制:单纯ADHD儿童脑发育迟缓;共患LD儿童脑波发育偏离正常,认知参量10 Hz成分减少,脑有序度差,脑处于低功效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 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ADHD共患ODD及正常儿童各4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采集并分析处理三组儿童的脑电信号α波.结果: (1)单纯ADHD儿童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8.07%±15.57%)明显高于正常儿童(18.72%±11.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4);ADHD共患ODD组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4.78%±13.31%)与单纯ADH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ADHD共患ODD组在右额、右中央、双侧枕部的熵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纯ADHD儿童脑发育迟缓,ADHD共患ODD儿童右脑有序度差,提示两组儿童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静息态默认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经历同源创伤后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脑静息状态默认网络,探索PTSD的发病机制.方法 17例地震PTSD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分别以左、右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TSD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减低的区域包括左额上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