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乳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日节律规律。方法:采集乳腺癌住院死亡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全部患者死亡时间呈集中于16∶18的趋势(P〈0.05),95%置信区间为13∶47-18∶49;全部患者在11∶00-18∶59时间段死亡频数相对最高(P〈0.05)。结论:43例乳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日节律;乳腺癌终末期与《内经》中的"肝病"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胰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月节律和昼夜节律的情况。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胰腺癌住院死亡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所属的农历日期、月相逐一归类后得到各项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Qtest,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①男性及全部患者农历“初一至初十”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廿一至三十”相对较低(P≤0.05)。②全部患者“上弦月至望月”阶段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下弦月至朔月”阶段相对较低(P〈0.05)。⑧男性及全部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上弦月至望月”阶段的趋势(P〈0.05)。④男性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21时43分的趋势(P〈0.05),标准差为5小时22分。结论:46例胰腺癌患者死亡时间存在月节律,而男性患者的死亡时间还存在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胰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胰腺癌住院死亡病人46例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转换为日干、日支、时干、时支,得到各干支的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χ2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①日干"丁至辛"、日支"丑至午"的死亡频数最高,日干"壬至丙"、日支"未至子"较低(P<0.05)。②时辰"戌亥子丑"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而"寅卯辰巳"较低(P<0.05)。③女性患者死亡时间位于阴性日干、阴性时支的比率要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④全部患者死亡日期有集中在"辰"日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此规律。⑤全部患者死亡频数有集中在时干五行"壬癸水"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此规律。⑥全部患者死亡频数有集中在时支五行"阴土"的趋势(P<0.05)。两性患者分别单独分析,女性患者有集中在"水"性时支的趋势(P<0.05)。⑦男性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亥时"趋势(P<0.05)。结论:①46例胰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规律。后者通过日干、日支、时干、时支以及干支的阴阳五行属性上的集中趋势得以表现。②胰腺癌终末期与《内经》范畴的"心病"密切相关,与《伤寒论》中的"太阴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酉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采集丁酉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时辰"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的死亡频数相对较高,其中男性患者死亡时间多集中于辰时、巳时、午时,而女性患者死亡时间多集中于寅时。(2)日干"辛日"死亡频数最高,其次为"甲日、丙日",最低日为"癸日"。(3)节气"立春"死亡频数最高,以男性死亡患者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夏至节气死亡频数较高,同时夏季死亡频数相对较高。结论:丁酉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在时辰、节气、季节上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阳明病(阳明腑实证)模型大鼠"欲解时"血常规及肠黏膜上有关炎症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阳明病"欲解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欲解时对照组、欲解时模型组、非欲解时对照组、非欲解时模型组,建立阳明腑实证大鼠模型后,分别于阳明病"欲解时"及"非欲解时"每天取血及肠组织,连续5d,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免疫组化法测Toll样受体4(TLR4)蛋白含量,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肠组织TLR4 mRNA水平。结果:欲解时模型组大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较非欲解时模型组升高,其中单核细胞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欲解时模型组TLR4 mRNA及蛋白较非欲解时模型组显著降低,第1天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明腑实证病程中,欲解时模型组大鼠中性粒及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体现出较早较长时间的差异性,意味着欲解时的免疫反应更为明显。通过TLR4检测表明欲解时阳明腑实证的炎症反应较非欲解时轻,可能与其表达下调相关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糖尿病死亡人群临床特征以及合并用药分布情况,从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糖尿病死亡患者住院信息,运用频数统计以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糖尿病死亡人群的一般信息、合并疾病、联合用药、死亡时间规律等。结果发现糖尿病死亡人群中,中老年人居多,且男性大于女性;共病频率较高的疾病有高血压病、肺部感染、冠心病、脑梗死、肾功能不全;联合用药规律是西药胰岛素、呋塞米、多巴胺、尼可刹米、碳酸氢钠联合使用的频率最高,中药三七、柴胡等与西药联合使用频率次之,而中药之间联合使用的频率最低。死亡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且男性大于女性;死亡时辰以申时、酉时最多,为阳明欲解时。因此,真实世界中糖尿病死亡人群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居多,临床应注意早期预防;临床用药方案基本符合糖尿病临床治疗指南,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类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药。  相似文献   

7.
<正>"六经病欲解时"是指各经在其所属时间里,经气正旺,功能活动相对强盛,故祛邪却病正当其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正由于六经病皆有"欲解"的时间窗,当值之际,经气正盛,正能胜邪,易于愈病,若能捕捉良机,"得时而调之",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历来颇受医家争议,医家更多关注"缓解时",而忽略其含有"出现时""加重时"及根据时间规律治病的内涵。本文根据"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分别结合从少阳、太阴、阳明病欲解时论治咳嗽、口干口苦、面红的案例,分析了"六经病欲解时"理论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六经病欲解时所体现的天人相应思想最符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它所倡导的时辰医学思想正处于现代医学的研究前沿。但六经病欲解时的思想一直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与欲解时相对的欲剧时则更是鲜为人知。六经欲解时与欲剧时无非是基于阴阳气的出入运行规律而提出的,将这种具有时辰规律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无疑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于峥  陈春娥  张宇鹏  杨威 《陕西中医》2007,28(11):1553-1554
《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的重要医学典籍,在六经病诸篇中各有一条欲解时,俗称“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欲解时的文献记载不尽相同,历代医家对此也存在不同理解与解释,考查六经病欲解时与《内经》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六经之三阴三阳。1六经病欲解时的文源六经病欲解时,在《伤寒论》各版本中记载有所不同。据考,至宋后版本才出现此段文字。通行版本,对六经病欲解时的记载如下(五版教材[1]):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15时)。(9)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5-21时)。(19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复发转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方配合FAC方案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应用FAC方案治疗。两组均于4周期化疗后评定疗效,分别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免疫学指标、肿瘤标志物等变化。结果:入组54例病例,无脱落病例,总有效率治疗组70.37%,对照组4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率分别为92.59%,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和恶心呕吐、神经毒性及心电图改变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变化,治疗组CD3^+,CD4^+及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CD4^+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CEA、CA153与本组治疗前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热砭锥手法治疗,10天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使用House-Brackmann量表及日本神经研究会提议的“40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行判定评分。结果:2个疗程后,对照组愈显率为86.7%,治疗组愈显率为9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0分法”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 P<0.05);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4个项目分值差高于对照组(P<0.05),余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治疗比较,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治愈率更高,对临床症状特别是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传统的中医外科"消法"用于治疗各种疮疡的实际效果,寻找到治疗各种疮疡的标准方法。方法: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这一段时间里,我院收治了30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共分两组,分别称为实验组(154例患者)和对照组(154例患者)。实验组运用中医外科的"消法",采取内消与外治相结合治疗各种疮疡;对照组则使用抗生素治疗各种疮疡。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10%)要比对照组(88.96%)明显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显著,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认真钻研、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佩连麻黄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的患者随机分为奥利司他组、中药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各30例,空白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奥利司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利司他片口服,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佩连麻黄方,疗程12周。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腰臀比值、BMI值、血脂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三组体重、腰臀比、BMI均有下降,能有效减轻体重、腰臀比和体重指数(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奥利司他组降低体重、腰臀比、BMI的效果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与奥利司他组降低体重、腰臀比、BMI疗效相当(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中药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明显下降(P〈0.01),奥利司他组与空白对照组TC、TG均下降(P〈0.05),LDL-C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改善血脂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佩连麻黄方组治疗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体重、BMI、腰臀围比值、血脂。  相似文献   

15.
封义兵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58-2360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多西他赛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作用。方法: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IIIa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多西他塞化疗,给药剂量75mg/m2,21天1个周期,每次化疗前1天给予口服地塞米松,8 mg/次,12 h 1次,连用3日;治疗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参附注射液治疗,60 mg/d,21d为1周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疲乏程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51.56%,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Piper疲乏修正量表中各项评分和Karn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对于对照组,其中骨髓抑制、心血管副反应、乏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多西他赛单药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汤继芹  韩涛 《四川中医》2014,(8):146-14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DFS)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共有96例病患被诊断为脑梗塞后吞咽障碍,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拔管率及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效果为优的病患占37.50%(18/48),改善率为89.58%(43/48),均优于对照组的18.75%(9/48),58.33%(2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拔管时间为13.02±6.55天,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拔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拔管的病患占100%(4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2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DFS,不仅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还可以减少拔管所需时间,提高拔管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220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水平含量。结果肺癌患者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Cyfra21—1在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NSE对小细胞肺癌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P〈0.05),CEA对腺癌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NSE可作为检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CEA对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作用,Cyfra21—1对鳞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岩舒联合EP方案全身化疗,对照组单纯采用EP方案全身化疗。2组化疗均4周为1个周期,至少四周期,在第2周期结束时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7%和70.0%(P>0.05),试验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40天和288天(P<0.05)。结论:岩舒联合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具有提高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各时段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刺激量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动情间期的SD( Spraguc Dawlcy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盐水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期望“得气”组)、刺激量B组(期望“不得气”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全身冷冻(-25℃环境下冷冻4 h/天/5天)配合激素注射方法(每日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10天,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制备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连续10日皮下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U/只。针刺组于第10日以不同刺激量针刺双侧“三阴交”穴20 min。采用XW-B-3冷光源微循环显微检查仪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微循环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除40 min、60 min外)明显收缩( P<0.01)、流态减慢或停滞( 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仅5min、10min、20min、30min)明显扩张(P<0.01或P<0.05),各时段流态明显改善( P<0.01或P <0.05)。刺激量B 组微血管管径在30min 出现明显扩张( P <0.01),微血管清晰度(仅50min、60min)有所改善(P<0.05);与刺激量B组比较,刺激量A组各时段的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仅5min、10min、20min、30min)明显扩张(P<0.01或P<0.05),流态(除50min、60min外)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针刺可以改善子宫微循环障碍,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子宫微循环的作用存在差异,刺激量A组针刺疗效显著优于刺激量B组,处于较强得气状态,间接说明了得气对针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朱慧华 《西部中医药》2014,(12):105-107
目的:探讨纽曼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纽曼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SAS、SDS评分护理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护理后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纽曼护理可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