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82例,均在术前行MSCT影像学诊断,行平扫与动态三期扫描,行多平面容积重组处理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2例患者行MSCT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7%,进展期胃癌诊断符合率为96%。手术前胃癌TNM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1%,80%。结论 MSCT增强动态三期扫描能够有效诊断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对术前TNM分期有较高的诊断作用,适合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胃镜及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doublecontrast,DC)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对部分向腔外生长、向胃周浸润的肿块及附近淋巴结、脏器转移病例的诊断,此两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由于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对胃疾病诊断的应用日益增多。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评估手术可切除性,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无论在肿瘤侵犯深度及范围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胃癌病例的临床与CT资料,并根据螺旋CT表现对28例胃癌进行术前CT分期.[结果]胃癌的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胃壁多层结构破坏、胃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可伴溃疡、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强后病变胃壁异常强化,术前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低张及气体做对比剂的条件下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对胃癌的诊断及术前T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胃癌患者在术前1周内行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应用轴位图像结合多种重建方式对进展期胃癌进行Borrmann分型及对胃壁浸润的T分期判定,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或胃镜活检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准确率为98%,胃壁浸润深度的T1~T4分期结果准确率分别为67%,75%,77%,75%,总准确率为74%,与手术病理对照一致性较好。结论低张充气64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判定准确率高,对胃壁浸润的T分期与术后病理有较好的相关性,可有效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中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通过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得到的影像结果及其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中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结合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本次16排螺旋CT对72例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97.22%(70/72),该方法对进展期的胃癌患者检测的准确率较高,检出率为100.00%,而对于早期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仅为85.37%。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胃癌大体分型的准确率是90.00%(63/70),其中早期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41.67%,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诊断的平均准确率为76.67%。结论:结果表明,对胃癌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进行术前T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该方法属于无创检测,避免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同时操作较为方便,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张力水充盈增强CT三维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胃癌患者,肌注654—2注射液15mg并口服700~1200ml水对比剂;然后采用团注法注入碘海醇100ml,从膈顶至脐进行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然后将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胃部三维图像。结果:①32例采用低张力水充盈增强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三维成像,胃腔充盈及扩张度良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关系;②胃癌三维图像表现为局限性和广泛性胃壁增厚,肿瘤向腔内外生长形成不规则隆起肿块。结论:采用低张力水充盈增强CT三维成像方法可以从冠状位及任意角度观察胃形态及周围情况,对手术有指导意义,是螺旋CT在应用方面的重要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3年-2009年长期协议的慢性精神分裂症162例,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并对两组病人分别实行传统护理及系统化整体护理,3月、6月、12月进行测评.结果: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一组,其社会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年来我科行64排螺旋CT胸廓骨折重建6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薄层扫描,并进行VR(容积再现法)、MIP(最大密度投影法)、MPR(多平面重组法)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65例病人中,诊断出16例肋骨骨折、19例腰胸椎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13例胸骨体骨折、12例胸骨柄骨折。结论:行64排螺旋CT能够迅速、准确诊断胸廓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肺结核疾病采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2012.1.1~2013.1.1之间在我院经多项检测确诊的肺结核疾病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诊断,了解检出率。结果:经调查显示,采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技术对8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对各种典型影像学特征均能够很好的显示,如小结节影、小叶间隔和间质增厚、空洞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结论:临床上选用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技术来对肺结核疾病进行诊断,影像能够将典型的肺结核特征显示,在后期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将该技术大力推广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异性症状,早期不易发现,螺旋CT增强扫描可发现胆囊腔内强化的肿块及不规则增厚的胆囊壁的强化等特征性表现,大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术前诊断率,现将我院自1998~200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胆囊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SHCC)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方法:分析42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CT表现,总结螺旋CT增强扫描和诊断的要点。结果:诊断符合率93.6%,病灶大小平均2.1cm,位置以肝表面和肝右叶多发,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捡出。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始终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且根据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判断不同部位冠脉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和冠脉造影相同,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次之,均为95.2%;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最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探讨其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的42例通过病理学证实存在肝脏占位性患者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原发性肝癌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多为不均匀强化,肝转移瘤多为周边不规则强化,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灶,血管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可见结节样强化,平衡期可见向心性强化。结论:大部分肝脏占位性病变在CT三期动态增强图像上能表现出特征性变化,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肾实质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多层螺旋CT机直接增强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86例肾实质癌病例影像资料,就肾皮髓交界期、皮髓增强期及收集系统充盈期3个时期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肾皮髓交界期,肾实质癌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使肾外形扩大、隆起,边界不清,其内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在肾皮髓增强期,肾实质癌可以侵犯肾周筋膜,出现静脉瘤栓或侵犯腰大肌;在肾收集系统充盈期,肾实质癌可以侵犯肾盏或肾盂.结论:MSCR三期增强扫描是肾实质癌准确的诊断方法,对病变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手术风险的估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动态增强检查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胆囊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对增强CT征象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术前21例患者均行CT增强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0.9%。结论胆囊癌CT动态增强检查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准确的对胆囊癌分型、分期。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年来,我们根据临床症状结合钡餐和胃镜检查对胃癌进行诊断,有效的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其不能对胃壁和胃腔外的病变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本文收集我院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5例胃癌,通过对胃癌CT表现的分析,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作用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征象,进行分析并寻找其特征性征象。结果46例中多发5例,单发41例;小结节型20例,巨块型15例,向腹腔内生长型6例,增强过程大部分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定性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肝癌(SHCC)患者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34例SHCC中,检出病灶38个,三期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2.1%(35/38),84.2%(32/38),73.7%(28/38)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是SH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显著提高SHCC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江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04-10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445,1经病理确诊患者的CT表现,总结螺旋CT增强扫描和诊断的要点。结果:诊断符合率93.6%,病灶大小平均2.1cm,位置以肝表面和肝右叶多发,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检出。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尤其是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