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患者,均有偏瘫侧上肢屈肌张力明显增高,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分Ⅱ~Ⅲ级,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剂量的肉毒毒素(100~150单位)稀释后分6~8点患侧肱二头肌局部注射,在注射后2,4,12周时,分别进行痉挛和关节活动范围的再评估,进行比较。结果: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2,4,12周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程度分别为1.7&;#177;0.6,1.4&;#177;0.4,1.6&;#177;0.5均较注射前2.6&;#177;0.8显著改善(P&;lt;0.05)。患者的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在注射2,4,12周后较注射前亦有显著增加,分别为(124.2&;#177;14.6)&;#176;,(126.8&;#177;10.5)&;#176;,(123.8&;#177;7.6)&;#176;和(108.6&;#177;12.1)&;#176;,(107.4&;#177;13.2)&;#176;,(103.2&;#177;8.6)&;#176;(P&;lt;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李巍巍  杨坚  张颖  乔蕾  范利 《中国康复》2011,26(2):93-95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下肢伸肌痉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2~3级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各16例。2组患者均对下肢痉挛肌群进行分点注射BTX-A。综合组在注射24 h后结合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技术、物理疗法及运动疗法等。2组治疗前后采用MAS评定下肢肌张力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步速和步长测定。结果:BTX-A注射后1、6及12周时,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下降,FMA评分明显上升,步速和步长明显提高(均P〈0.05)。2组间比较,综合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BTX-A注射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痉挛肢体的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从 1994年 11月以来应用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疾患 67例,并已随访 8个月~ 5年,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67例中男 31例,女 36例,年龄 13~ 80岁,平均 49.9岁 ;病程 0.5~ 5年。其中完全型 Meige综合征 55例,非完全型 Meige综合征 7例,颈肌痉挛 4例,全身型扭转痉挛 1例。全部病例既往曾分别行针灸、理疗、镇静、心理疗法等治疗, 3例曾行手术治疗均无效。痉挛程度按 Scott痉挛程度分级, 0级:无痉挛 ;Ⅰ级:外部刺激时小幅痉挛 ;Ⅱ级:轻度痉挛,无功能障碍 ;Ⅲ级:明显痉挛,轻度功能障碍 ;Ⅳ级: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58例,使用Cohen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完全缓解50例,明显缓解7例,部分缓解1例,首次注射后有效率95.5%,所有患者均有疗效,疗效持续7~18周,复发者重复注射仍有效,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235例HFS病人进行面肌多点注射BTXA,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比较,并随访12~36周.结果BTXA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231/235),无全身反应,半年复发率为60%,药效作用时间平均16周;重复注射同样有效.结论局部注射BTXA是治疗HFS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巍巍  杨坚  张颖  乔蕾 《中国康复》2011,26(1):62-64
脑卒中后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是瘫痪肢体康复过程的一个阶段,高痉挛状态是妨碍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最大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1989年Das等第1次使用肉毒毒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继发性肌强直后,相继有诸多类似报道出现,肉毒毒素在脑卒中、脑损伤后的肌痉挛、肌强直中的治疗作用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8.
本院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 ,应用A型肉毒杆菌素 (botulinustoxin ,BTXA)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病人 6 8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2 4例 ,女 4 4例 ,平均年龄 4 9.8(38~ 80 )岁 ,病程半年至 2 0年。单侧睑痉挛患者 2 0例 (2级 6例 ,3级 14例 ) ,双侧者 9例 (3级 5例 ,4级 4例 )。睑痉挛伴面肌痉挛患者 39例 (2级 6例 ,3级 2 1例 ,4级 12例 )。绝大部分为药物和针灸治疗无效者。全部病人均行血常规 ,心电图及肝功能、血糖及血脂检查 ,以排除较严重的全身器…  相似文献   

9.
孙慧芹 《临床医学》2012,32(12):74-75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面部痉挛肌肉,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对照.结果 治疗面肌痉挛30例,有效率为100%,作用持续(20±4)周,不良反应轻微、可逆.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可作为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0.
规范化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痉挛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如何规范化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各型头颈部的肌张力障碍,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肌电图监测下对59例肌痉挛性疾病患者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并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面肌痉挛36例,睑痉挛13例,Meige综合征(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不全综合征)3例,痉挛性斜颈7例,治疗3—5d起效,肌痉挛症状缓解时间平均3—4个月。总有效率93.2%。结论:该疗法安全、有效,副作用轻微且可逆,可作为面肌痉挛及各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治疗,但一定要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偏瘫后伴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穴位注射香丹,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25%,两组疗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配合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具有比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on spasticity of the upper limb, with emphasis on its influence over limb function. DESIGN: An open-label, noncontrolled trial with a duration of 12 wk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muscular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16 patients with stroke with spastic hemiparesis. Electromyographically guided intramuscular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s were applied to the spastic limbs. A detailed scale system was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muscle tone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duced by botulinum toxin A treatment. RESULTS: No major side effect secondary to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was repor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mprovements of muscle tone, joint range of motion, hand muscle strength, and muscular pain were seen after the injection. The improvements lasted up to 8-12 wk after the treatment.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functional improvement except in two of the patients. CONCLUSIONS: Botulinum toxin A injection may help relieve upper limb spasticity and pai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Its effect on function is probably determined by case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3.
袁松  刘飞  张保  李梦莹  王俊华  高峰 《中国康复》2019,34(5):231-234
目的:基于表面肌电(sEMG)观察蝶形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蝶形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改良Ashworth量表(MAS)来评估2组患者患侧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肌张力大小,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肱三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肘、腕关节屈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蝶形浴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痉挛,减轻因痉挛导致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肌电积分值(IEMG)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肘关节屈肌(肱二头肌)痉挛进行量化评定,并建立与改良Ashworth分级相对应的肌电积分值量化区间。方法 参照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将90例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0级20例、Ⅰ级16例、Ⅰ16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记录上述受试者在肘关节持续被动屈伸时肱二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试者各Ashworth分级所对应的肌电积分值范围如下,Ashworth分级为0级对应1.3-12.Ⅰ(6.7±5.4)νV·s;Ⅰ级对应4.6-12.3(8.5±3.9)μV·s:Ⅰ级对应15.3—28.4(21.8±6.6)μV·s;Ⅱ级对应37.2—68.9(53.1±15.6)μV·s;Ⅲ级对应82.3—144.1(113.2±30.9)μV·s。除Ashworth分级为0级与Ⅰ级所对应的IEMG范围有重叠,IEMG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各Ashworth分级所对应的IEMG范围均无重叠,IEMG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积分值可对除Ashworth分级为Ⅰ级以外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屈肌痉挛进行客观评定及量化分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悬吊推拿运动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坐姿抗痉挛体位下变频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坐姿抗痉挛体位下的变频振动治疗,振动频率为(6±3)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定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检测并记录被动牵伸患者偏瘫侧肢体时肱二头肌及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三头肌、腹斜肌、多裂肌肌电图均方根值(RMS);采用肩、肘、腕关节主动运动范围(A-RO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侧上肢MAS、A-ROM、RMS、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肩、肘、腕MAS评分[分别为(1.40±0.54)分、(1.43±0.56)分、(1.47±0.40)分]、A-ROM[分别为(62.13±22.34)°、(48.60±18.50)°、(45.20±17.76)°]、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斜肌、多裂肌RMS[分别为(14.18±5.63)μV、(100.24±20.52)μV、(78.72±22.50)μV、(84.05±21.64)μV]、FMA及MBI评分[分别为(26.20±6.44)分、(43.87±8.8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坐姿抗痉挛体位下的变频振动疗法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伸肌兴奋性,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电脑中频治疗对脑卒中后肘关节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抑制器组和中频组各20例,3组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进行电脑中频治疗时佩戴抑制器。对每例患者患侧肘关节在入组时和疗程2个月后分别进行 Fugl-Meyer上肢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2个月后Fugl-Meyer上肢评分、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恢复优于单纯抑制器组和单纯中频组(P<0.05)。结论电脑中频结合抑制器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肘关节痉挛。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向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以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其上肢肌肉痉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2例脑卒中患者,其偏瘫侧上肢屈肌痉挛Ashworth评级为2~3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注射A型肉毒毒素,随后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未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仅单纯进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6周及12周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指标包括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检测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偏瘫侧上肢肌痉挛情况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肌痉挛改善幅度以治疗后第2周时最为显著,随后改善幅度有所减缓,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一直持续至治疗后第12周;同时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各相应疗效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肌张力,并对改善患肢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疗效至少持续12周左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