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诱发电位(brain evoked potentials,BEPs)对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的诊断价值与区别。方法 测定39例PD、32例VPS和20例正常人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事件相关电位(ER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D组和VPS组的VEP和BAE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SEP在PD组的异常率为28.2%,异常位置点主要是N50、P60;在VPS组的异常率为56.3%,异常位点有5个,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组比较均有显性差异(P<0.01),但N50、P60差异更为显。ERP在PD组的异常率为64.1%,在VPS组异常率为59.4%,异常特点是前在N2、P3位置点波幅降低和PL延长,后N1、N2、P3位置点的波幅和PL均有改变。结论 在PD、VPS患BEPs的检查结果中,SEP和ERP异常率较高,但两组的异常形式不同,提示PD与VPS患的中枢神经损害部位和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电图二项检查地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59例颅脑损伤病人分轻型,中型两组,在烧伤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脑电图检查。结果 轻型脑干听觉电位异常率63.27%,脑电图异常率92.7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轻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脑功能监测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脑电图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视觉诱发电位(、砸P)检查联合用于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临床确诊的PCI患者进行BAEP及、VEP检查。结果PCI患者VEP异常率为47.6%,BAEP异常率为67.6%,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AEP和VEP联合应用能提高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脑损伤综合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早期发现听路损伤并比较不同干预时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0例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检查。结果刺激强度80dBnHL20秒/分刺激条件下,260例中91例异常,异常率为35.0%;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39例,均给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静脉点滴,姿势异常者给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1000U)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配合经络导平耳门刺激等综合治疗;结果两组干预效果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一岁内开始干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一岁后开始干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一岁内干预者。结论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并听力障碍早期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及早干预可预防耳聋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分型特点及其各种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探讨高危因素致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74例脑瘫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分型以痉挛型双瘫为主,占52.7%;合并症为:智力低下(86.7%)、视力障碍(23.0%)、听觉障碍(12.2%)、癫痫(9.5%);头颅cT异常率58.7%、脑电图异常率37.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55.6%,其中cT阳性率与临床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高危因素中比例较高者:早产(40.5%)、窒息(39.2%)、异常分娩(39.2%)、低体重儿(33.8%);具有二项以上高危因素者占50%以上。结论本组患儿合并智力低下较多,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改变均占所查患儿的一半以上,预防早产、窒息、异常分娩等高危因素可减少脑性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洁  马晓雯  顾宇宙 《中外医疗》2009,28(31):54-55
目的探讨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2009年期间在本院诊断和接受治疗的232例患儿(389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统计其鼓室声导抗测试,纯音测听,脑干诱发电位,乳突CT扫描结果。结果仅依靠鼓室声顺图B型,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那么真阳性率为84.24%,假阳性率为24.36%,也就是误诊率是24.36%,有15.76%鼓室声顺图C型的惠儿鼓室穿刺证实有积液的,漏诊率是15.76%。结论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应在临床检查中同时进行纯音测听或脑干诱发电位的测试,则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246例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246例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分析。结果246例疑似职业性听力损伤患者中,观察对象53例(21.5%);听力损伤40例(16.3%),包括职业性轻度听力损伤34例(13.8%),职业性中度听力损伤4例(1.6%),职业性重度听力损伤2例(0.8%);不能诊断为职业性听力损伤者153例(62.2%),其中伪聋或夸大聋患者102例,占66.7%(102/153)。102例伪聋或夸大聋患者中,91例表现为纯音测听检查重复性差,占89.2%(91/102),主、客观听力检查不符合者98例,占96.1%(98/102)。结论在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中,利用纯音测听的重复性特征,结合听觉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ASSR)、声导抗等客观听力检查,对做好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型颅脑损伤脑干诱发电位(BAEP)的特点。方法 对14例中型颅脑损伤者进行BAEP检测和分级评估。结果 中型颅脑损伤者BAEP的异常率为85.7%,其中脑干段电反应异常率达71.4%;BAEP的分级以Ⅲ级为主。结论 中型颅脑损伤者存在脑干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糖尿病母亲婴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发现其异常与后遗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2月~2007年1月新生儿科糖尿病母亲婴儿(IDM)33例与非糖尿病母亲婴儿同体重的36例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描记分析及出生后6个月婴儿随访。结果IDM组检测异常15例,异常率45.4%(15/33),对照组异常的1例,异常率2.8%(1/36),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随访中IDM组15例异常中,12例出现各种后遗症,对照组未发现后遗症。结论IDM组通过BAEP异常能早期发现后遗症可能性。也是“宫内发育良好”的高危儿。应早期干预治疗,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徐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48-49
目的探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致听力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诊治的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65例为观察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纯音测听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比较闭合性脑外伤患者PTA平均听阈及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就诊时间组患耳PTA平均听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它们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d组患耳PTA平均听阈最高,为(52.64±48.64)dB,≤3d组最低,为(3I.34±32.64)dB;两组间Ⅰ、Ⅲ、Ⅴ波、Ⅲ~Ⅴ波间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性颅脑外伤能够引起听力损害,PTA及ABR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1.
听力学检测在听神经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听力学及神经生理学特点,并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对37例患者在采集病史和耳科检查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中潜伏期反应(MLR)、诱发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EOAEs)以及影像学(CT和/或MRI)和周围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纯音测听多为轻到中度上升型听力损失,37例患者鼓室图均呈“A”型、镫骨肌反射ABR均引不出或明显异常,但CM均正常。5例患儿未引出EOAEs,其中2例有新生儿缺血缺氧史,其余32例皆正常引出。10例患者影像学和周围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结论:对AN的诊断应依据听力学及神经生理学特点,推荐联合应用EOAEs、ABR和CM电生理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2.
伍红良  谢玉蓉 《华夏医学》2012,25(3):354-356
目的:探讨粘连性中耳炎的听力损害特点。方法:分析25例诊断为粘连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耳内镜观察的鼓膜情况、纯音测听﹑声导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语言频率平均值49.17dB,平均气骨导差45.09dB。(2)传导性耳聋占80%,混合型耳聋20%;按鼓膜内陷程度:Ⅰ度占16%,Ⅱ度占20%,Ⅲ度占28%,Ⅳ度占36%。结论:粘连性中耳炎的听力损害一般较重,以传导性耳聋为主;鼓膜内陷程度越大听力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听力损害患者纯音测听(PT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和畸变产物诱发电位(DPOAE)改变的特点。方法测定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纯音测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畸变产物诱发电位结果,回顾性分析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听力的危险因素。结果4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学改变,听力正常组与异常改变组之间的年龄、病程、LDL-C 、G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LDL-C及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危险性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伤的比例较高且临床症状不明显,门诊的积极听力学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听力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总结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原因、分析早期纯音测听检测结果及临床治疗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01年5月~2010年5月间诊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18例外伤性鼓膜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原因间接损伤多于直接损伤,早期纯音测听检测结果听力损害以轻中度传导性聋为主,治疗结果鼓膜穿孔大多可愈合,但听力恢复正常较少。结论各种外伤所致鼓膜穿孔时,同时可能损伤中耳、内耳,分析早期的受伤耳纯音测听检测结果的听力损害程度、类型,可以帮助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在不同肾脏病阶段的听力情况,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选择未合并肾病糖尿病组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Ⅲ组)28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DNⅣ组)27例,并测定相应的肾小球滤过率及血肌酐浓度。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比较不同受试组听力水平差异。结果 DM组、DNⅢ组、DNⅣ组受试者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60.0%、71.4%、92.6%,且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52.5%、67.9%、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测听结果显示,随着检测频率的增高,各组受试者的听阈均呈升高趋势;DNⅢ组、DNⅣ组在所有检测频率的听阈均高于DM组(P<0.01),在250、500、1 000、4 000 Hz范围内,各组的听阈DNⅣ组高于DNⅢ组高于DM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高频平均听阈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呈正相关(r=0.346,P=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呈负相关(r=-0.230,P=0.02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与肾脏病变存在相关性,随着肾脏病变的加重,听力损失发生的风险增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听力筛查,以便能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准确评定外伤后听力损失程度的方法。方法 :测试主诉外伤后听力下降的 85例、97耳的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 (ABR)及 4 0Hz听觉相关电位 (4 0HzAERP) ,并综合分析测听结果。结果 :97耳均测试出真实听力 ,其中反应真实 2 3耳 (2 3.71% ) ,夸大性聋 5 8耳 (5 9.79% ) ,伪聋 16耳 (16 .4 9% )。结论 :采用多种听力学检查方法综合评估能鉴定伤耳的真实听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耳听力对称的急性耳鸣诊治方法。方法通过颅脑MRI检查以及声导抗、纯音测听、耳镜等专科检查,对入选的50例患者进行分型诊断,治疗5周后作治疗效果评定。结果咽鼓管型耳鸣患者治疗5周后,痊愈12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心因性耳鸣患者治疗后,无效1例、显效1例、痊愈5例;疲劳性耳鸣患者治疗后,有效1例、显效1例、痊愈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无效1例、显效1例、痊愈6例;特发性耳聋患者治疗5周后,无效1例、有效1例、显效2例、痊愈4例。结论双耳听力对称的急性耳鸣与咽鼓管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结合临床病史,并依靠专科听力检查,可以提高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正常儿童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阈值及纯音听阈,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60耳)正常5~10岁儿童分别行ASSR与纯音测听测试。结果:不同频率ASSR测试值均数与纯音听阈均数差值为11~16.50 dB HL;各频率ASSR测试值与纯音听阈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0.25 kHz及0.5 kHz组差异尤为明显(P<0.01)。除0.25 kHz及0.5 kHz外,其他频率ASSR测试值与纯音听阈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两者的相关关系有增强趋势。结论:正常5~10岁儿童中、高频率ASSR测试值与纯音听阈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应用ASSR预测被检查者纯音听阈。  相似文献   

19.
听力正常青年ASSR、Tone-pip ABR与纯音听阈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频率特性及其反应阈、主观听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听力青年28名(56耳)分别采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短纯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及纯音测听记录三者0.5kHz、1kHz、2kHz、4kHz反应阈及主观听阈,记录数据通过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除0.5k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1、2、4kHz 3个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18~27dB。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和主观听阈除0.5、1k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2、4kHz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为15~24dB,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与主观听阈差值为14~20dBnHL。结论: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均具有频率特异性,两者与纯音听阈间均有较好相关性,特别是在2、4kHz部分。  相似文献   

20.
孙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1-12
目的观察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治疗的87例(104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50耳),采用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54耳),给予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和纯音测听听力提高情况。结果随访半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8%,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鼓室导抗图恢复正常时间为(32.4±4.9)d,纯音测听听力提高为(18.5±4.8)dB,对照组分别为(39.5±5.7)d和(13.3±3.6)d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切开联合灌注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小,且能迅速改善听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