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杭州市O139群霍乱弧菌耐药变迁及毒力基因携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杭州市1994~2003年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耐药性变迁以及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的情况。方法 运用K—B法和PCR,检测90株O139群霍乱弧菌对抗生索的敏感性以及是否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结果 90株O139群霍乱弧菌中无丁胺卡那耐药的菌株,13株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对氨苄青霉索、复方新诺明分别有5年和6年的耐药率为100%;2002、2003年耐药谱增加到7种。87.87%的O139群霍乱弧菌同时携带ctxA、tepA毒力基因。结论10年来分离自杭州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O139群霍乱弧菌是否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在对抗生素敏感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下城区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方法:2007年1月-2007年9月采集25052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分别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后分离4号琼脂。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动力和生化试验等检查,对所分离的疑似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霍乱弧菌O1群及O139群单克隆抗体的玻片凝集试验、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进一步鉴定各霍乱菌株。结果:上述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各1株。1株O1血清群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1 L,属埃尔托生物型非流行菌株,霍乱弧菌ctxA和tcpA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为ctxA阴性,tcpA阳性,判定为有毒力的非流行菌株。另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为无毒力非流行菌株。结论:尽管所检出的2株霍乱弧菌均为非流行菌株,但因携带者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致病性现状。方法分别于2020年7月和11月、2021年的1月和4月对烟台市某两条河入海口采集样本32份, 获得22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菌株,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该22株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ctxA、ctxB、ace、cep、zot、rtxA、hlyA、toxR、tcpA和cr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2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间的条带相似度为23.0%~100.0%, 分为17个PFGE型, 呈高度的多态性带型分布。22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主要携带3种毒力基因(rtxA、tcpA和zot), 其中携带rtxA和tcpA最多, 均为17株, 其次是zot, 共14株。14株菌株同时携带rtxA、tcpA和zot, 5株不携带上述毒力基因。结论烟台地区入海口流行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株污染情况多样化, 主要携带具有黏附、毒素以及损伤小肠表皮细胞等方面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嘉兴市霍乱弧菌菌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近年来分离到13株霍乱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ctxA、ace、zot、tcpA、cri和rtxA)携带和ERIC-PCR分型研究。结果 13株霍乱弧菌菌株,2株为O139群霍乱弧菌,11株为O1群霍乱弧菌,其中小川型9株,稻叶型2株。2株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携带3种毒力基因;11株O1群霍乱弧菌菌株,除1株携带4种毒力基因外,其余10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ERIC-PCR分型分析显示,不同的霍乱弧菌菌株之间ERIC-PCR型别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嘉兴市霍乱弧菌菌株大多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而且来源多样,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武汉地区历年收集的霍乱弧菌毒力相关基因分布情况,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方法分别对霍乱弧菌中的ctxA、zot、ace、ompU、tcpA、toxR、tcpI与hlyA等基因进行PCR检测,并对所有霍乱弧菌进行PCR分类鉴定。结果分离的大部分霍乱弧菌菌株携带有所有的毒力基因,有3株细菌仅有个别非核心毒力基因扩增阳性;该PCR方法分类对O1型所有菌株都能很好地进行分类鉴别,对O139型则与血清型鉴定存在不一致情况。结论PCR方法对产毒型和非产毒型O1/O139霍乱弧菌以及O1/O139和非O1/O139霍乱弧菌鉴定效率非常好。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分离的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收集的霍乱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情况、分布特点和变迁。方法:应用分子杂交、PCR技术对霍乱弧菌的CTX基因元件中的ctxA、zot基因,VPI毒力岛中的tcpA、tcpH、aldA、toxT、acfB基因,TLC因子中的cri、orf2—3基因,RTX基因簇中的rtxA、rtxC,以及toxR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用原位杂交检测,180株霍乱弧菌中有168株携带CTX遗传单元中的ctxA、zot、RS1基因,阳性率均为93.33%,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用打点杂交检测不同时期的28株01群霍乱弧菌,所有被检菌都具有ToxR、RTX相关基因,在1980~1987年间分离的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中,有92.86%携带编码TLC因子的基因,而1994~2000年间分离的流行株菌株中编码TLC因子的基因携带率仅有7.14%。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48株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大小为9.4kb和6.5kb左右的两条ctxA杂交带,用zot基因探针进行杂交,11株O1群霍乱弧菌可产生与ctxA杂交带同样大小的条带。1株O139霍乱弧菌具有检测的所有毒力基因,但其ctxA(zot)杂交带与O1群霍乱弧菌有差异。结论:目前已知的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在山东省分离到的菌株中有广泛的分布,并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霍乱弧菌多重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快速分型方法.方法 分别合成扩增霍乱弧菌胶原酶基因(VCC基因)、O1群和O139群的毒力基因(ctxA基因和tcpA基因)以及O139群毒力基因(LPSgt基因),并对4对引物的PCR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多重PCR-DHPLC分型方法.结果 4种基因可同时被扩增,应用多重PCR-DHPLC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分型的结果与预期的一致.结论 多重PCR-DHPLC分型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细菌纯培养物是否为霍乱弧菌以及具体的菌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东省外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携带及基因分型特征,为霍乱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 -2009年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水体分离株69株,水产品分离株16株和同期病例分离株5株,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ctxA、ace、zot、tcpA、tcpl、hlyA、ompU、toxR等8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和分型分析.结果 90株O1/O139群霍乱弧菌均携带hlyA和toxR基因;5株病例菌株中有3株携带8种毒力基因,另外2株小川型菌株为非产毒株,基因型为hlyA+ toxR+ ompU+ zot+ tcpA+ tcpl+型和hlyA+ toxR+ tcpA+型;水体菌株中,稻叶型菌株以hlyA+ toxR+ ompU+ ace+ zot+ tcpl+型(34.15%)为主,小川型(66.67%)和O139群(70%)以hlyA+ toxR+型为主;水产品菌株中,稻叶型菌株以hlyA+ toxR+ ompU+ tcpl+型(75.00%)为主,小川型菌株各种基因型别均有分布,无明显优势基因型别.结论 广东省外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以非产毒株广泛存在,毒力基因型别多样.  相似文献   

9.
5株O139群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从病人和水产品中分离到的5株O139群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方法参照《霍乱防治手册》对5株菌的生长特征、生化特征、血清学反应及药物敏感性进行鉴定;应用多重PCR方法对所试菌株进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用Vero细胞测定方法检测ctxA阳性菌株霍乱肠毒素的表达。结果5株O139群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和血清学反应与阳性对照菌体O139群霍乱弧菌MO45基本相同;2株来自重型病人和1株来自水产品的菌株ctxA、zot、ace、tcpA、tcpI、hlyA、rtxA、rtxC、ompU、tarR 11种毒力相关基因全部阳性。经Vero细胞测定,其霍乱肠毒素效价达到1:160;在2株来自轻型病人的菌株中仅hlyA、rtxA、rtxC、toxR 4种毒力相关基因为阳性。结论O139群霍乱弧菌致病(泻)的决定基因簇并非仅为ctxA、zot、ace、cep等毒力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霍乱弧菌O139的耐药状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进行了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测定;以多重PCR法对6种毒力相关基因(ctxA、rtxA、Ace、TcpA、Cri、Zot)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霍乱弧菌O139主要对SD、AMP、SM、COS、CAR、FURX耐药,耐药率均在76.7%以上;对FPA、CF、CIPX、AKN、较为敏感,敏感率均在94.5%以上;而且不同年份菌株的耐药情况有所不同。所有菌株均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其中93.2%携带ctxA基因,86.3%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结论霍乱的治疗和预防中应首选CF、AKN、FPA、CIPX等敏感抗菌药物;霍乱弧菌O139的毒力基因携带率高,致病性和流行性均强,所以今后的霍乱防制中应加强对霍乱弧菌O139监测与研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1.
王艳玲  于凤泰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075-2077
目的分离培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霍乱弧菌,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和毒力基因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常规方法分离菌株,根据其生化及血清学反应结果鉴定菌株,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K-B法分析药物敏感性。结果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到O139霍乱弧菌1株,携带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常用药物敏感,对氯霉素、呋喃妥因、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耐药。结论该株菌为霍乱弧菌流行株,聚合酶链反应可较快完成对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ctxAB)的检测。在对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密切监测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有针对性用药提供依据,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5年-2010年湖南省霍乱疫情分离到的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的病原学特征,研究疫情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AB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对疫情分离代表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结果:33株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9.39%和75.76%,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以及丁胺卡那100%敏感;毒力基因的PCR结果显示为所有疫情分离的O139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即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阳性;24株分离自2005年和2010年的7起疫情里的O139霍乱弧菌进行PFGE分型及聚类分析后,共分为3个PFGE带型,所有菌株的带型相似率在83%~100%之间。结论:湖南省2005年-2010年霍乱疫情以O139群为主,引起疫情的全部为产毒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之间霍乱疫情的分离菌株之间存在着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和进一步的分子分型分析,有助于霍乱的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13.
多重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毒素相关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地检测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的毒素相关基因的方法。方法 针对霍乱弧菌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oce)、霍乱弧菌毒素共调菌毛A基因(tcpA)、毒素表达调控蛋白基因(toxR)分别设计引物,建立多基因PCR方法;通过一次扩增反应之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检测出菌株的毒素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阳性对照菌株:MO45(霍乱弧菌O139群)检出5种毒素相关基因,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其他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O1群、O139群、非O1/非O139群)检出1—5种不等的毒素相关基因;根据毒素相关基因携带情况,可将菌株分为5个基因型,并可区分为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多重PCR敏感度可达10^2cfu/ml。结论 该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肠毒素(CT)的方法。用PCR法检测从水和水产品分离的8株O1群霍乱弧菌CT,结果均为阴性。CT的检测对了解水和水产品中分离株是否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有重要意义。O1群霍乱弧菌的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引物也能扩增0139。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5年-2010年霍乱弧菌监测中分离的25株疑似菌株进行系统鉴定。方法: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VITEK32)、PCR检测其分型及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25株菌鉴定为霍乱弧菌的有21株,与霍乱弧菌发生交叉凝集4株;病例监测主要为O139霍乱弧菌、外环境监测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病例监测菌株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其他菌株均不携带霍乱弧菌毒素基因(ctxAB)。药敏实验结果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武汉市霍乱弧菌在病例监测中主要为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外环境监测中主要为O1群霍乱弧菌非产毒株,不同型别菌株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甄别霍乱弧菌的定量方法.方法 分别根据霍乱弧菌霍乱毒素A亚单位基因(ctxA)和糖基转移酶基因(LPSgt)作为检测的靶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MGB探针,探针的5'端分别用FAM和VIC进行荧光标记,3'端标记MGB.优化PCR扩增体系,对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评价,同时进行一定数量临床样本考核鉴定,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该方法可准确、特异地鉴定霍乱弧菌,同时能够甄别O139群霍乱弧菌.全部的霍乱弧菌用ctxA基因对应引物和探针检测均为阳性,其中只有O139群霍乱弧菌出现LPSgt基因阳性,其他菌株均无阳性结果.检测的灵敏度为2×102 cfu/ml.同时对收集的45例临床样本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0例为霍乱弧菌,其中O139群有4例,其余均为阴性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一致.结论 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灵敏、快速,可有效鉴定产毒霍乱弧菌及甄别O139群霍乱弧菌,可用于霍乱监测和防制工作中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7.
市售甲鱼带菌引发霍乱疫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弄清O139群霍乱弧菌在我市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及传播来源,找到防控措施。[方法]用碱性胨水对所采样品进行增菌,四号琼脂平板作病原菌分离,Cpi20E作生化学鉴定,O139诊断血清作菌群诊断,同时用PCR作菌株毒力测定,引物是CtxA,用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共作样本215件,检出42株病原性弧菌,并从相关食物链甲鱼中检出3株,生化鉴定率为99.9%,从病人及甲鱼中检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生化反应一致,毒力基因相同。对青霉素等数10种抗生素耐药、先锋类及复哌酸敏感。[结论]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由外地输入甲鱼带染所致,病人及甲鱼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年湖南省霍乱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比较霍乱疫情分离株与常规监测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追溯传染源。方法对疫情与监测分离到的42株霍乱弧菌进行常规生物分型和PCR检测毒力基因,对23株代表株进行药敏试验,对18株代表株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从湖南省霍乱疫情中分离10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ctxA阳性率100%。常规监测分离霍乱弧菌32株,其中O1群15株,全部为ctxA阴性株;O139群17株,ctxA阳性率94.11%。23株霍乱弧菌耐药结果显示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47.83%、56.52%,发现1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PFGE方法显示有5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率在82%~100%之间,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结论湖南省霍乱弧菌存在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很可能是湖南省霍乱疫情发生的主要传染来源,海、水产品的监测是霍乱防控的重点;要密切关注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变化。  相似文献   

19.
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型I类整合子的扩增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扩增霍乱弧菌不同血清型I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并分析I类整合子在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型中的分布. 方法收集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型40株,根据GenBank资料设计PCR引物,扩增霍乱弧菌I类整合子基因片段,并用限制性酶切分析法进行鉴定,分析I类整合子在不同血清型的分布情况. 结果从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型中均能扩增约800 bp的基因片段,扩增片段经Pst I酶切后可获得671和127 bp的片段,经HindIII酶切后可获得580、160和58 bp的片段,经HindIII 和Pst I酶切后可获得453、160、127和58 bp的片段,I类整合子在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中分布多于O1血清型. 结论 I类整合子与霍乱散发菌株耐药性的传递、血清型的分布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