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以虚实”出自《灵枢·百病始生》篇。对此很多注家多沿袭《太素》所注:“参,合也。虚者,形虚也;实者,邪气盛实也。随者相合,故大病成也。”其实《百病始生》篇“参以虚实”一段原文对发病与否机理阐述的非常清楚,不管邪气之轻重缓急,“风雨寒热”与“疾风暴雨”等外环境变化,但只要正气不虚,邪气就  相似文献   

2.
《医古文》文选部分的《内经圈则》之(四),共六句话,九十九字。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虚”“实”字样出现了五次,而且实际含义多有变化,较难理解,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本人的肤浅理解,供同学们参考。一、本节中的“虚”字含义有两种: ①正气虚或形体虚,如:“不得虚”、“盖无虚”、“参以虚实”句中之“虚”字。②虚风,反常气候、外鄢,如:“两虚相得”句中  相似文献   

3.
《灵枢·百病始生》篇中“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一句,历来有两种句读。一种从“虚”字后断句,另一种从“邪”字后断句。有人认为,“二者断法虽不同,但无歧义,语法上也没有毛病,二说可以并存”。笔者认为,“并存”之说不妥。故不揣冒昧,陈述管见,以教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对于本段经文中的“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经》(史崧本)、《甲乙经》、《太素》以及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释义》均断句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而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选读》、河北医学院校释的《灵枢经校释》以及上海、浙江中医学院主编  相似文献   

5.
“肾主虚,无实也”新说自钱乙倡“肾主虚,无实也”,后世就此展开了争鸣,其观点大致有三:一为奉此为圭臬,其代表有张完素等人;二为视之为谬论,如张子和等人;其三为不置可否,避“实”击“虚”,如目前中医教材,只字不提“肾实”。笔者慎读《小儿药证直诀》,认为...  相似文献   

6.
<正> 庄泽澄同志《“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析疑》(载于《辽宁中医杂志》1986;9:33。以下简称为《析疑》)一文,敢于疑古,勇于创新,精神可嘉,不过,该文尚存疑义,为辨是非,提出讨论。该文认为:“精气夺则虚”“毫无疑  相似文献   

7.
近读《园地》有关《内经》注释争鸣的文章,很受启发。联想到《素问·太阴阳明论》篇“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现在很多注释本均从隋·杨上善的解释,笔者认为并不妥当。杨注曰:“太阴为阴,阳明为阳,即异位也。春夏阳明为实,太阴为虚,秋冬太阴为实,阳明为虚,即更虚实也。春夏太阴为逆,阳明为顺;秋冬阳明为逆,太阴为顺也”(《黄帝内经太素·藏府气液》)。这是以四时阴阳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应的关系来解释的;虽然于理尚通,但似有失原文之本意。从《素问》本篇的内容来看,重点讨论了太阴、阳明两经及其所合脏腑的生理功能和发病特点,基本上并未涉及与四时的关系,因此杨注没有能真正反映原文的含意。要理解这句经文,必须从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及病理特性上去分析。从经络而论,太阴、阳明是两条经络,互为表里,阳明主表属阳,太阴主里属阴,此即“阴阳异位”之意。“更虚更实”者,虚实之更替也,即太阴虚,则阳明实;  相似文献   

8.
中医古籍中由于句读不同,容易产生一些歧义。笔者偶尔读及熊继柏先生《辨释“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一文(载《吉林中医药》1986年第3期),辨释了《灵枢·百病始生》篇中的一段经文,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  相似文献   

9.
“缓中补虚”,语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0.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是《伤寒论》重要治疗原则之一,而实人和虚人,是以病人的体质禀赋作为基础的一对相对概念,隐含体质生理学与体质病理学于其中。那么,《伤寒论》是如何体现这一治疗原则呢?本文拟就此作如下阐发: 伤寒为实,中风为虚。狭义伤寒及中风都属广义伤寒的范畴,二者同是起居不慎或寒暖失节而感受风寒,但体质素盛之人,肌表致密,即所谓实人,则发为伤寒;而体质  相似文献   

11.
一、内因决定外因——正气先虚,邪再凑之。《索問評热病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是指受病之先,必定是在人体正气不足之处,或身体因种种因素作用,以致抗病能力减弱时,外邪才可乘虚而入。因为祖国医学在病因学說上极重視内在因素,主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必須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素問遺篇刺法論》:“正气內存,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篇》。“风雨塞热,不得虛,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虛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虛相得,乃客其形”,这都是說明正气先虛,邪再凑之的重要經文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城曾写过一篇《养生三字经》,全文不长,抄之如下:“软蒸饭,烂煮肉。喝羹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胆。丧其耳,七其目。久久行,金丹熟。”这篇文字前部分谈了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后部分则是概述了传统内功的修炼要领。近读《益寿文摘》报(1999年1月5日),看到有人竟将后面这段文字作了如下解释:“心境要放宽,不可空腹无实物;还要少用耳朵和眼睛,以清心恰情,休息得更好。”(原刊《人民保健报》)这真是解释得太离谱了。虚心实腹出自《老子·三章》:“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  相似文献   

13.
“肾主虚、无实也”渊源考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雁  陈孝银 《中医药学刊》2003,21(3):420-421
肾实证早在《内经》时期便已得到重视,但一度限于“肾主虚,无实也”传统理论的束缚,未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许多医家仍对其客观存在性持有置疑。本文参阅古今文献,系统阐述了内经至明清时期肾实理论的发展脉络,并深入推敲钱氏本意,认为“肾主虚,无实也”当理解为肾“易虚、多虚、少实”,肾实证客观存在,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用“虚”字之处颇多,其含义每因条文内容不同而有别,如不加以细辨,常生谬端,以辞害义,似属难免,故笔者揣度在心,粗浅论之,以敬读者。一、虚指无邪言如《伤寒论》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即是其例。文中“过经”二字,可宗成氏“须过太阳经无表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释。在此仲景以“表虚里实”来阐发“过经乃可下之”之由,强调表里同病,当先解表,必待太阳”过经”,表邪已无,即所谓“表虚”,里实独具,方可议下,否则,“下之若早,语言必乱”而铸成灾变。其  相似文献   

15.
“实”和“虚”在中医中出现广泛,如“实证”、“虚证”、“实热”、“实寒”、“虚热”、“虚寒”、“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不仅在病名中,而且在其他的句子里也经常出现。目前,“实”和“虚”主要有如下几种英译法:(1)把实译为sthenia...  相似文献   

16.
<正> 《辽宁中医杂志》1986年第9期发表了我的一篇短文《“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析疑》(以下简称《析疑》)。在该文中,我提出了邪气既能致实,亦能致虚的观点,并对邪气所致的暴虚——亡阳证的治疗,谈了个人的一点看法。祁天寿同志发表《试析实与虚》(以下简称《实虚》);孙玉美同志发表《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析疑一文商榷》(以下简称《商榷》)的文章(两文均发表于《辽  相似文献   

17.
《灵枢·贼风篇》曰;“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令人病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指出“贼风虚邪”极易伤人致病。王冰注云:“邪乘虚入,谓之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历代医家对此也分别指出贼风是泛指四时不正之气;虚邪是乘人体之虚而伤人的邪气。其实“贼风虚邪”是外恶邪气的统称。《灵枢·九宫八风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  相似文献   

18.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伤寒论》阳明篇的提纲。其中“胃家实”的含义从成无己、柯韵伯等众医家至今高校教材《伤寒论选读》皆宗《内经》“邪气盛则实”之义解释为阳明病病机。如柯韵伯云:“胃实不是阳明病,而阳明之为病悉从胃实而得来,故以胃家实为阳明一经之总纲也。”《伤寒论选读》亦云:“阳明病是由胃家实形成的。”对这种解释,笔者质疑有三。一、《伤寒论》其它五经提纲条文皆是总  相似文献   

19.
说“虚邪”     
“虚邪”一词,医经中并不鲜见。对其词义,略有两解。一是指内在病因,是由于人体五脏之间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紊乱而产生的。《难经·五十难》曰:“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为胜来者为贼邪,认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这里所说的“前”和“后”是按照水、火、士、金、水五行相生的次序而言的。《太素·人迎脉口诊》说:“假令心痛,中风得之,肝来乘心,从后而来,名为虚邪。饮食劳倦,牌来乘心,从前来者,名为实邪。”据此可知,木在火之后,故肝病犯心,引起“母病及子”的病邪就叫“虚邪”,土在火之前;故脾病犯…  相似文献   

20.
<正> 明代大医家张景岳曾提出:“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表里正邪的虚实相关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研读其间,认为“表实者虽必虚”是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里实者表必虚”虽属至理,后人颇少发挥。今集临床10余年之心得,举数例以证前人高见。1 大肠积热与表虚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经脉相连,气息相通。肺主皮毛外以应表,肺卫的宣发敷布正常则表气固密,不易罹患表证。若肺卫不足,则四时不正之气易犯。而肺卫的布行不仅与人体之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