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风与杂病往往互兼,辨治中风依仲景之论应以外风,内风二者为纲,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为目,以“中风为阳虚心衰‘主着眼点,选用解表,潜镇补阳,燥湿,补气,温利,通络,化痰,补肾,强心等法,灵活遣用仲景诸方,随证而施,经多年临床案例验证,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2.
中风肢痛从痹症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霞  陈萍  乔凯 《四川中医》2000,18(7):12-13
中风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部分患者留有患侧肢体疼痛,多见于脑血管病所致的丘脑性疼痛。西医主要治疗原发病,如常规治疗脑梗塞或脑出血,中医不外补气活血通络,但疗效尚难满意。近年来,我们从痹症的角度治疗中风肢痛证,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中风肢痛从痹症论治的理论基础中风肢痛的病因病机当为中风后由于正气亏虚,风寒湿邪或邪热闭阻经络,气血不通而发病。早在唐宋以前,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就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即“外风”,《内经》中“冬病善痹厥”,说明冬季多中风,现代医学认为脑血管意外与气象季节因素有一定关系。隋·巢元方《诸…  相似文献   

3.
自今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赐福拔罐疗法,治疗54例中风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出现的患肢疼痛的病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84岁,60~75岁之间者占41例;中风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年;疼痛出现最短1天,最长者1个月;肌力最低为0级,最高为Ⅳ级;左侧肢体26例,右侧肢体28例;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15次。  相似文献   

4.
红斑肢痛症11例辨治体会王景春,王志平  辽宁中医学院附院(沈阳110032)崔国伟   辽宁中医学院龙江医院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多发于双下肢,以灼热疼痛,遇凉减轻为特点的一种病症,临床报道较少,近十年来辨证治疗11例,现...  相似文献   

5.
中风不是风     
脑卒中是危急重症,为脑血管意外所引起,中医学称之为中风、偏瘫、暴厥、薄厥等等,临床极为常见。正确认识本病的病因病机,对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从四个不同历史时期脑血管意外疾病的认识进行了归纳,认为唐汉以前,认识中风以外邪人中为主,对中风认识处于朦胧阶段;宋金元时期,以内虚邪实为基础,开始重视病因的研究,是正确认识该病的转折阶段;明清时期,以张景岳为代表,否定外风之说,认为是“内伤积损,颓败而然”,是对本病认识的渐趋成熟阶段;当今借助科技的发展,对血和血管进行直观研究,病因虽尚未完全明确,但认为本病与基因、血液粘度、血液流速、血管变性等多因素复杂影响相关,是对本病认识的日益清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风临证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6~1992年间,收治272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出血81例,脑血栓1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6例,脑梗塞7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基本治愈168例,好转83例,死亡21例(其中脑出血13例,脑血栓7例,脑梗塞1例)。通过探索,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下就辨证施治方面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红斑肢痛症属祖国医学热痹范畴,临床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两下肢,或累及两上肢远端的剧烈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多发于严冬寒冷季节.可见于任何年龄,以女性居多.1985~1989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辨证治疗该病四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  相似文献   

8.
[方术来源]山西省中西医结合脑病医院临证[王卫强,杨发明,张捷.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0):27][适应病症]丘脑痛。[方术内容]①自拟中风肢痛汤:白芍30g,  相似文献   

9.
气虚与中风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含平 《新中医》2004,36(7):75-76
探讨气虚与中风的关系,认为气虚卫表不固、年老气虚、气虚血瘀是导致中风的最重要因素.是贯穿中风始终的最基本病机,临床治疗中风应重视“气虚”这一病本。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蔡某,男性,19岁.2008年5月13日入院,患者自3岁起,出现双足底灼热难忍,尤以活动或春夏天气炎热时为甚,因年幼不谙人事,故长期不喜穿着鞋袜,需赤足方舒.及长,症状逐渐加重,足底热感加剧,且往上发展,小腿亦灼热、肿胀,伴有疼痛,色如涂丹,夜间为甚,活动或情绪变化时加重,需浸泡冷水或吹宅调、风扇方缓解,最严重时每半小时需浸泡一次冰水.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病证候演变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组合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条件概率、阈值界定等统计的方法,针对4个时点25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数据,研究其两证组合和三证组合的演化规律.[结果]证候随时间的演变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结论]证候的演变存在一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足中医基础理论 ,结合中风病临床实际 ,探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提出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认为正衰积损是中风病发病的基本病理基础。就正衰积损的理论渊源、病理机转及其产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在中风病病机演变过程中 ,无虚则火难炽、风难亢、痰难生、气难滞、血难瘀 ;在正衰积损产生过程中 ,增龄致衰和积因致损互相影响。认为正衰积损具有渐进性、长期性、加速性和突变性四大特征 ;积因致损具有七情致损、饮食致损、过劳致损、过逸致损和六淫致损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以中风为主证的医方及部分医案进行分析,归纳为中风伤寒宜调理荣卫、偏虚受风宜养血祛风、热甚生风宜清热熄风、肝风鸱张宜平肝熄风、痰浊蒙蔽宜涤痰开窍、寒中于里宜温中祛寒,对现今防治中风证极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滋补肝肾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法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陆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0):579-582
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等方面论述肝肾阴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病机,认为肝肾阴亏成于脑卒中之先,是脑卒中发病的基础,既病之后贯穿于脑卒中的整个病理过程。滋补肝肾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之基本法则。补益肝肾使肾精充足,脑髓得养,神机得复,而且有助于熄风、泻火、祛瘀、化痰、平逆、益气,有利于各种病理因素的祛除和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和病理特点及辨证施治要求 ,审证求因的治疗 ,并论述了用药特点及规律 ,强调情志因素对疾病疗效的影响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辨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多变 ,外因多为湿邪疫毒之实邪 ,内因为正气不足 ,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其病理本质为本虚标实 ,即肝郁脾虚为本 ,湿热疫毒羁留为标 ,气滞血瘀的程度随病程的演变发生不同的变化。治疗强调宏微结合 ,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从毒邪论治中风病急性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毒邪,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概念之一。毒邪致病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内生毒邪直接影响着中风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预后和转归,在中风病中具有毒性猛烈、毒性火热、依附性以及败坏形体、易攻脏腑等特点。气血逆乱,是中风病发病的始动因素。痰瘀交阻,是中风病病机的核心,并构成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腑气不通是毒邪形成的枢纽;毒邪鸱张、败坏形体、损伤脏腑经络,变证丛生;脑络受损,痰瘀交阻贯穿始终。解毒通腑为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抑郁症辨证施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中风后抑郁症进行中医辨证施护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将70例中风后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不同证候辨证施护,连续6~8周后比较两组抑郁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可减轻病人抑郁感,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巨刺法是选取健侧经穴治疗的针法,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本文对巨刺与缪刺进行辨析,总结了巨刺的适应证和应用注意要点.通过对巨刺治疗脑卒中与现代神经康复的有关技术进行对比发现,现代康复技术主要促进患肢运动,其治疗力度与臣刺相差甚远.因此认为,中医的巨刺理念更为超前.  相似文献   

20.
认为中风病防治的几个关键方面为 :抓住先兆 ,及时治疗 ;及早通腑 ;补气勿忘理气 ;防止轻病重治或重病轻治 ;中西医互补。讨论了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