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SF)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方法选择69例SF的T2DM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7例)、中青年组(<60岁,32例),分别加用罗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β胰岛细胞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净增血糖比值(ΔI30/ΔG30)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各组HbA1c、FBG、HOMA-IR均明显下降,HOMA-IS、ISI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而胰岛素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各组ΔI30/ΔG30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罗格列酮有助于诱导β细胞功能的恢复,这种作用对老年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2.
36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对照组(n=12),罗格列酮组(n=24);对照组予改善生活方式;罗格列酮组予改善生活方式和罗格列酮4mg/日,结果经12周治疗后,对照组空腹及负荷后血糖及胰岛素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及负荷后血糖及胰岛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体重及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体重及BMI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ISI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罗格列酮组IS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低血糖症状消失。结论对于以餐后低血糖反应为首发症状的T2DM患者,罗格列酮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餐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CSII合用罗格列酮组强化治疗4周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发现CSII合用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少(P<0.01),IAI明显增加(P<0.01),且无严重低血糖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CSII合用罗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更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CSII合用罗格列酮组强化治疗4周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发现CSII合用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少(P〈0.01),IAI明显增加(P〈0.01),且无严重低血糖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CSII合用罗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更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T2DM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研究对象分为NGT、IGR和T2DM组。T2DM组用罗格列酮治疗12周。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用ELISA测定血浆vaspin浓度。分析vaspin浓度及各参数间的关系及罗格列酮治疗前后vaspin浓度的变化。结果 T2DM组空腹血浆vaspin水平(1.19±0.74)μg/L高于NGT组(0.54±0.28)μg/L和IGR组(0.46±0.26)μg/L(P<0.05),NGT组和IG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vaspin水平与FIns和HOMA-IR呈正相关。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T2DM组空腹血浆vaspin水平明显下降[(1.19±0.74)μg/L vs(0.91±0.54)μg/L,P<0.05]。结论 T2DM组血浆vaspin水平增高,罗格列酮治疗在控制血糖及改善IS同时,降低了血浆vaspin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芩苷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尿白蛋白和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实验性T2DM大鼠模型后,各组按要求进行处置,12 w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脂联素、尿白蛋白、FBG、FINS,计算出ISI.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可使大鼠TNF-α、瘦素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尿白蛋白降低,ISI升高,其作用与典型噻唑烷二酮类制剂罗格列酮相似.结论 黄芩苷可改善实验性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IR),推测黄芩苷可能通过改善脂肪因子水平达到改善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 选取初诊T2DM患者52例及46例相匹配健康体检者;将T2DM组分为超重组(28例)、正常体重组(24例).检测受试者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浆内脂素、hs-CRP、血脂、血糖、葡萄糖耐量(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计算HOMA-IR.比较各组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对内脂素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患者空腹血浆内脂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间血浆内脂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糖尿病(DM)患者血浆内脂素浓度与空腹血糖(FPG)(r=0.348,P<0.01)、餐后2 h血糖(r=0.394,P<0.01)、hs-CRP(r=0.372,P<0.01)、HOMA-IR(r=0.270,P<0.01)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显著升高,与HOMA-IR、hs-CRP呈正相关.它可能是联系肥胖和DM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访216例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至强化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末,分别观察脱药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的变化趋势。结果 216例T2DM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时,仅靠饮食、运动保持血糖平稳的患者例数分别是116例(71.6%)、61例(54.9%)、22例(37.3%);脱药组与未脱药组比较,脱药组强化治疗后HOMA-IR、HOMA-IS改善更加显著(均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功能,β细胞功能得到较好恢复的初诊T2DM患者血糖获得长期缓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对4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诺和锐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及C肽分泌和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 结果 诺和锐强化治疗后,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结论 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单用C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新发T2DM患者130例。最终完成随访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利格列汀5 mg/d,联合CSII治疗,对照组单用CSII治疗,根据血糖情况治疗10~14 d后患者血糖达标,胰岛素剂量逐渐减至0 U出院。对照组生活因素干预,观察组继续应用利格列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12 w均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出院时记录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后两组BM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12 w FPG、2 h PG、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TG、TC、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基线升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及费用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于初诊T2DM患者,利格列汀联合CSII与单独CSII相比能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功能,降低血脂,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口服降糖药(OHA)、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Ins)以及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OHA+Ins)治疗对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的效应差异.方法 90例病程≤1年、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OHA组、Ins组和OHA+Ins组.每组有效病例30人,进行强化降糖治疗,以末梢空腹血糖≤6.0 mmol/L和餐后2 h血糖≤8.0 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使血糖在7~10 d达标,并维持达标2~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A)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B)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IVGTT曲线下面积和Homa B均明显升高,Homa A明显下降.3组间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别不显著.结论 3种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均可以使短病程、未用过降糖药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同样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HollanderP等在ADA2005年会上报告(12OR),单独应用胰岛素未能良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低剂量罗格列酮明显改善血糖控制且未增加不良事件。胰岛素 安慰剂(PBO组,n=186),胰岛素 罗格列酮(RSG组,n=193)每天2mg,治疗24周。和PBO组相比,RSG组HbA1c从基线下降幅度增大26%(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初诊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及对照组(格列美脲组)。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的FPG、2 h P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均P<0.05),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的FIN水平较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与格列美脲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T2DM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与单纯胰岛素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老年难治性T2DM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继续强化胰岛素治疗的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利拉鲁肽的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治疗1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体重与收缩压均降低,观察组体质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对照组治疗后果糖胺降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两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均升高(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助于患者控制体重,还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初诊T2DM合并NAFLD患者66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组(M+P组)和利拉鲁肽治疗组(Lira组),两组均治疗12 w,比较两组心血管相关风险因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AD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 w治疗后Lira组均显著优于M+P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可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曹辉 《山东医药》2004,44(13):3-4
目的 观察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及降糖效果。方法对 2 4例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 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治疗第 15天时对比治疗前后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所诱发的胰岛素第 1时相的分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及由 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 B)、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A) ,同时观察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变化 ;3个月时对比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 2小时血糖分别在治疗 (3.7± 1.8)天、 (5 .5± 1.7)天达到控制标准 ,胰岛 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的胰岛素分泌及 Homa B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 .0 5 ) ,Hom a A指数下降(P<0 .0 5 )。随访 3个月 ,13例患者单纯控制饮食即可维持血糖控制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 (9.8± 1.2 ) %降至 (6 .3± 0 .7) %。结论 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及恢复初诊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第 1时相分泌 ,不同程度的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9.
孙亚东  马彦  阚瑛  邵红  韩艳  关红  杨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2):1170-1172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2例初诊的T2DM患者进行为期3w的CSII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患者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CSII治疗前后比较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C-肽(C-P)等指标。停止治疗后的3、8、16、24w分别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302例患者在应用CSII治疗前平均FPG(15.32±2.31)mmol/L,PPG(22.19±3.42)mmol/L,HbA1c(14.98±2.47)%。CSII治疗3w后,FPG、PPG和HbA1c分别下降至(5.53±1.29)mmol/L、(7.17±1.24)mmol/L(P<0.001)和(10.85±1.35)%(P<0.05)。在CSII治疗停止后3、8、16和24w,FPG、PPG和HbA1c均显著下降(P<0.001,P<0.05)。结论在FPG较高的初诊T2DM患者中,3w的CSII治疗具有快速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探讨治疗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BG、HbA1c和Homa IR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2 h PBG、HbA1c和Homa I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瘦素和脂联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瘦素均显著降低,血清脂联素显著升高(均P<0.05),研究组血清瘦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调节T2DM患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