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内镜下美兰与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方法选取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200例疑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醋酸染色组(100)与美兰染色组(100),对比内镜下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醋酸染色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6.90%、93.75%,美兰染色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77%、94.12%,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醋酸染色组阴性似然比明显高于美兰染色组(P<0.05);醋酸染色组OR值低于美兰染色组(P<0.05)。在染色以后,随访3 d,两组患者均无胃肠道不适、染色副作用等症状。结论内镜下美兰染色与醋酸染色均有利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诊断,但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共聚焦内镜(CLE)下胃黏膜萎缩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伴有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LE对42例既往患有胃黏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对黏膜可疑病变处行CLE扫描,分别给出内镜诊断和共聚焦活体组织学诊断。对扫描部位进行黏膜活检,分别对内镜诊断、共聚焦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LE扫描42例患者获得7200帧图像,清晰显示胃小凹结构、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细胞周围结缔组织和微血管网图像。胃黏膜萎缩表现为单位视野内腺体数目减少、胃小凹间隙增宽;肠化腺体中的杯状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易于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显示:普通内镜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44%、16%和28%;共聚焦内镜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87%和88%。结论:共聚焦显微内镜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可以在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活体的虚拟组织学诊断,是诊断胃黏膜萎缩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内镜下胃黏膜形态的改变与肠上皮化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接受内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究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肠上皮化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内镜下不同黏膜形态其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存在很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在溃疡、小结节以及黏膜粗糙等形态下检出率要更高(均>50%)。结论:内镜胃黏膜形态与肠上皮化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以此为标准来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有效检出率和相应病变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易  韩盛玺  刘晓岗 《西部医学》2009,21(7):1143-114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淡蓝色嵴,并与其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用淡蓝色嵴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8.46%,特异性为91.03%,准确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6.79%,阴性预测值为92.21%。结论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观察淡蓝色嵴,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进行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化生汤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予益气化生汤,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和铝碳酸镁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II盘床症状及肠上皮化生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胃痞、胃胀、胃痛、嗳气和纳差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患者的胃痞、胃胀、胃痛、泛酸、嗳气、嘈杂、乏力和纳差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胃痞、胃胀、胃痛、嗳气、乏力和纳差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肠上皮化生的情况均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③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肠上皮化生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75.6%和32.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化生汤能有效逆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机体为了适应有害刺激,由原来的胃黏膜上皮转化为肠黏膜上皮,是较常见的胃癌癌前病变之一,因而早期诊断及治疗肠上皮化生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型内镜技术被应用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与普通白光镜相比,新型内镜对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146例白光内镜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醋酸喷洒组(76例)和内镜下美兰喷洒组(70例),分别采用0.2%美兰溶液或1∶4的上海白醋进行胃黏膜喷洒,可疑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评价.结果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0.2%美兰喷洒后,表现为蓝色着色,与周围黏膜比较,分界清楚;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醋酸喷洒后表现为黏膜白斑,病变区域较喷洒前显示得更为清楚.内镜下醋酸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6%(55/65)、90.9%(10/11);内镜下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48/58)、100%(12/12),与病理诊断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镜下醋酸喷洒和内镜下美兰喷洒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分别为73.7%(56/76)和68.6%(4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醋酸与美兰染色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美兰染色优于醋酸染色(P=0.009).结论 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都有助于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美兰染色诊断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优于醋酸染色.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今年58岁,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10多年了。上个月,我在做胃镜检查时,被查出患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我听说,此病是一种癌前病变。请问是这样吗?我该如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王蕾  陈有为  杨建民  黄伟 《浙江医学》2013,(23):2107-2110
目的系统评价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淡蓝色嵴对诊断Barrett食管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关于淡蓝色嵴对诊断Barrett食管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准确性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包含285例患者的854例标本)纳入异质性分析,以同质性较高的3篇文献,包括247例患者的626例标本进行合并分析,合并敏感度0.895(95%CI:0.861~0.923)、特异度0900(95%CI:0862~0.931)、SROC曲线下面积0.957。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淡蓝色嵴对诊断胃黏膜肠E皮化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放大内镜联合蓝激光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blue laser imaging,ME-BLI)在存在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人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就诊,存在萎缩或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普通白光内镜及ME-BLI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ME-BLI对于萎缩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0%、71.96%、79.02%、62.26%、95.65%;对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07%、95.94%、92.31%、100%。结论 应用ME-BLI对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诊断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肠化的局部型式及不同表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评估68例胃癌和67例对照组胃镜下广泛活检标本的肠化,分析肠化在胃内分布的局部型式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肠化在胃内有四种型式分布:局灶型、幽门为主型、胃体型及弥漫型。结论: 不完全型肠化的出现与肠化的范围有关,从贲门到幽门沿胃弯的不同局部型式不完全肠化,胃癌发生比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对2117 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 HP) 检测和胃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HP 阳性者1428 例,占67 .45 % ,有肠化生者629 例,占29 .71 % 。HP 阳性组肠化生比阴性组更常见,分别为32 .84 % 与23 .22 % ( P < 0 .01) 。这表明肠化生与年龄有关。萎缩性胃炎的HP 感染率及肠化生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提示HP 感染是肠上皮化生的促进因素之一,继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Krüppel 样因子5(KLF5)是否参与脱氧胆酸(DCA)诱导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 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正常胃黏膜和肠上皮化生组织,用不同浓度DCA(100、200 和500μmol/L) 处理胃黏膜上皮GES-1 细胞,Western blot 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KLF5 和Wnt3a 的表达。将GES-1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CA 组、阴性对照组及KLF5 沉默组,分别用MTT 法检测细胞增 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和qRT-PCR 检测TFF2、VIL1 和CDX2 的表达。用氯 化锂LiCl(Wnt 通路激活剂)处理si-KLF5 转染的细胞,检测各组细胞中Wnt3a、β-catenin 和CDX2 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相比,肠上皮化生组织中KLF5 和Wnt3a 的表达上升。随着DCA 浓度增加,GES-1 细 胞中KLF5 和Wnt3a 的表达逐渐升高。500μmol/L DCA 处理GES-1 细胞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凋亡率 降低,TFF2、VIL1 和CDX2 的表达升高,而si-KLF5 转染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TFF2、VIL1 和 CDX2 的表达降低,抑制DCA 对GES-1 细胞的作用。另外,LiCl 能减弱DCA 处理后si-KLF5 转染对细胞中 Wnt3a、β-catenin 和CDX2 表达的影响。结论 KLF5 可能通过激活Wnt 通路,促进DCA 诱导的胃黏膜肠 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4.
胃粘膜肠化中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Biotin-PNA〉,菜豆凝集素〈Biotin-PHA〉及双花扁豆凝集素〈Biotin-DBA〉等3种凝集素对慢性胃炎伴肠化43例、胃癌癌旁肠化28例、正常胃粘膜10例,进行亲和组织化学法和粘液组织化学法研究。发现PHA、DBA受体在胃癌瘤旁肠化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伴肠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肠型肠化生中PHA及DBA受体阳性率均较小肠型肠化生高(P<0.05)。提示带有PHA、DBA受体的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下白醋喷洒对胃黏膜肠化诊断的价值。方法139例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的病例,应用1.5%白醋喷洒胃窦部黏膜,1min后观察其黏膜形态的变化并记录,同时在其改变最明显的部位靶向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64例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的病例中,伴肠化者35例,伴不典型增生者8例,喷洒白醋后29例伴肠化及5例伴不典型增生者白化明显,21例单纯萎缩性胃炎中6例白化明显,余未见明显白化;胃小凹以Ⅳ型改变为主,仅2例伴肠化者表现为Ⅲ型。70例浅表性胃炎中伴肠化的21例中有19例白化明显,49例不伴肠化的浅表性胃炎中3例白化明显;伴肠化者胃小凹改变主要为Ⅳ型,不伴肠化者以Ⅱ型改变为主;胃癌以Ⅵ型改变为主。胃黏膜白化的改变中,伴肠化组明显高于不伴肠化的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对胃黏膜喷洒白醋,伴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的胃窦黏膜白化明显,胃小凹形态一过性发生变化,有助于指导靶向活检,可提高胃黏膜肠化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胃内亮蓝嵴(light blue crest, LBC)、白色不透明物质(white opaque substance, WOS)等内镜下表现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mucosa intestinal metaplasia, GIM)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既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行胃镜早癌筛查患者,白光观察后行NBI-ME观察,并取活检病理确诊,比较胃内LBC及WOS的出现与GIM发生的相关性,分析LBC及WOS对GIM的诊断价值。结果共101例患者被纳入研究,GIM发病率为52.48%。LBC阳性组和LBC阴性组的GIM的发生率分别为71.74%和36.36%,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WOS阳性组和WOS阴性组的GIM发生率分别为72.73%和50%,两组间GI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C、WOS均阳性或任一阳性与LBC、WOS均阴性GIM的发病率分别为70.37%和31.91%,两组间GI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联合使用LBC及W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2(95%CI:0.587~0.797)。结论胃内LBC、WOS均阳性或任一阳性与GIM的组织学诊断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内镜下判断GIM的有效方法。胃黏膜萎缩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p)是否感染与GIM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肠化生组织中p53、APC、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p53,APC及K-ras基因突变在不同类型肠化生癌变中的作用。方法;用PCR-SSC冢PCR-RFLP技术检测了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基因5-8外显子及APC基因15-6外显子,K-ras基因第12位点估变。结果: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突变14例,占29.8%,APC及K-ras基因突变各3例,分别占6.8%。肠化生中Ⅰ,Ⅱ型肠化33例,Ⅲ型肠化14例,Ⅲ型肠化中p53突变率为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 GX)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初次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8 391例,诊断GX 1 346例,GX检出率为1.97%,平均年龄为(55.4±12.1)岁。根据有无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将GX分为2组:GX伴肠化组(n=901)和GX不伴肠化组(n=445)。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黏膜萎缩程度及是否合并胃癌情况。将GX伴肠化组再根据肠化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GX伴轻度肠化(n=412)、GX伴中度肠化(n=291)和GX伴重度肠化(n=198),对比分析不同亚组GX伴肠化的临床特征。结果 GX伴肠化与GX不伴肠化组在年龄(P=0.012)、HP感染(P<0.001)和是否合并胃癌(P=0.01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X伴肠化组中年龄≥65岁患者发病率较高、HP感染率高、合并胃癌的检出率较高。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GX患者中胃癌组和非胃癌组在年龄(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