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肌醇3-激酶(PI3K)和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的变化.方法 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氧3天、7天、14天、21天组(H3、H7、H14、H21组),每组8只,低氧组复制HPH大鼠模型.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WA%)、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LA%);免疫组织化学或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Akt(p-Akt);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IF-2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7组大鼠mPAP开始上升 (P<0.05),H14组达高水平并维持于此水平.缺氧14天后出现肺血管重塑,RVH I改变.与对照组比较,p-ERK和p-Akt在H3组表达上升 (P<0.05),且在H3组、H7组、H14组和H21组肺小动脉内膜、中膜表达均为阳性.而p-P38、p-JNK蛋白在对照组与低氧组表达均不明显.HIF-2α mRNA在对照组表达弱阳性,在H14组表达升高.HIF-2α蛋白在对照组表达不明显,H7组表达达高峰,H14组和H21组维持在高水平.相关分析表明p-ERK和p-Akt均与HIF-2α蛋白(内膜)和mPAP、RVHI呈正相关(P<0.01).结论 p-ERK、p-Akt与HIF-2α均在大鼠HP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p-ERK和p-Akt可能通过在蛋白表达水平上调HIF-2α,进而上调下游目标基因,从而参与HPH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H1F-1α在低氧性肺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模型组(MCT组),采用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肺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联反应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7、14、21、28天)大鼠肺组织中H1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MCT组大鼠第14天出现右心室肥大,2l天mPAP发生显著性改变,且H1F-1α mRNA表达水平于第21天显著升高,Westem blot结果显示MCT组大鼠肺组织H1F-1α蛋白含量比CON组大鼠增加。H1F-1α表达增高先于肺高压形成。结论:H1F-1α在肺高压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肺高压发病调节,在肺高压形成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HIF-1α结合活性及蛋白含量的表达变化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氧3、7、14天和21天组(H3、H7、H14和H21组),每组8只,常压缺氧复制HPH大鼠模型.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EMSA法检测HIF-1α结合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质表达.结果 (1)缺氧7天后,mPAP开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氧14天达高水平并维持于此水平.缺氧14天后出现肺血管重塑,RVHI改变.(2)EMSA发现对照组HIF-1α结合活性水平较低,3天组迅速升高,14天组达到高峰.(3)Westem blot发现,HIF-1α蛋白在对照组有一定的表达,缺氧3天组蛋白质明显升高,缺氧7天达高峰,此后保持高水平;免疫组化示HIF-1α蛋白在肺小血管表达不明显,缺氧3天明显升高(0.194±0.017,P<0.05),7天达到高峰,随后缺氧14天和21天组水平下降.结论 HIF-1a的结合活性及蛋白含量在HPH大鼠均可见明显增高,HIF-1α在大鼠HP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MIF/HIF-1α)互为影响调控微血管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在兔系统性硬化症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作用。方法 40只雄性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MIF抑制剂组及HIF-1α抑制剂组,每组10只。MIF抑制剂组和HIF-1α抑制剂组分别使用异丙肌苷和2-甲氧基雌二醇腹腔注射。记录家兔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HIF-1α、MIF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家兔皮肤和肺组织切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中MIF、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周细胞MIF、HIF-1α、α-SMA、Col1A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F抑制剂组及HIF-1α抑制剂组mPAP和RVHI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MIF抑制剂组和HIF-1α抑制剂组兔mPAP和RVHI均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F抑制剂组及HIF-1α抑制剂组MIF、HIF-1α含量均上...  相似文献   

5.
周争光  周勇  常振宇 《广西医学》2021,43(23):2834-2837,2866
目的 观察红景天苷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的干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90只Wistar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红景天苷干预组,每组30只.将模型组和红景天苷干预组大鼠放于低压低氧舱,建立HPH大鼠模型,同时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红景天苷;将对照组大鼠置于常压常氧环境饲养,未给予任何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并检测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mPAP均高于对照组,而红景天苷干预组大鼠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VEGF、HIF-1α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红景天苷干预组大鼠肺组织VEGF mRNA和蛋白、HIF-1α 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 红景天苷可能通过下调VEGF和HIF-1α 的表达,从而干预HPH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β(HIF-1β)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的表达,探讨HIF-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地高辛标记的HIF-1β cRNA探针进行大鼠肺组织的Northern杂交和原位杂交。结果 低氧4周后大鼠肺动脉压增高,肺血管壁增厚,右心室重量增加。Northern杂交和原位杂交显示:对照组肺组织偶见微弱HIF-1β mRNA表达,低氧组HIF-1β mRNA强阳性,其主要部位为支气管上皮细胞(强阳性)、支气管周围增生淋巴组织(弱阳性)和肺泡壁细胞(弱阳性),肺动脉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未见阳性反应。结论 慢性低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HIF-1β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高水平表达,可能参与了低氧所致肺动脉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左全肺切除后是否导致肺血管重塑,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切除大鼠左全肺建立动物模型,12周后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电镜、光镜下观察大鼠肺小血管结构改变,计算其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非肌型动脉(NMA)、中膜厚度(MTV)、中膜面积(MAV)及其百分比作为肺血管重塑指标。通过免疫组组化学法检测HIF-1α和VEGF在肺动脉管壁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mPAP、MA%、PMA%、MTV、MAV、MTV%和MA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PaO2、NM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肺动脉壁HIF-1α及VEGF的IOD值(26.47±4.16,42.04±3.79)明显高于对照组(6.12±2.14,11.53±2.29)(P<0.01)。相关分析表明,HIF-1α及VEGF的表达强度与PaO2呈负相关,与MTV%及MAV%呈正相关,HIF-1α与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 通过大鼠左全肺切除可以建立肺血管重塑动物模型。低氧血症是大鼠左全肺切除后肺血管重塑的重要因素,HIF-1α与VEGF在低氧导致的肺血管重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左全肺切除后是否导致肺血管重塑,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切除大鼠左全肺建立动物模型,12周后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电镜、光镜下观察大鼠肺小血管结构改变,计算其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非肌型动脉(NMA)、中膜厚度(MTV)、中膜面积(MAV)及其百分比作为肺血管重塑指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在肺动脉管壁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mPAP、MA%、PMA%、MTV、MAV、MTV%和MA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aO2、NM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肺动脉壁HIF-1α的IOD值(26.47±4.16)明显高于对照组(6.12±2.14,P<0.01)。相关分析表明,HIF-1α的表达强度与PaO2呈负相关,与MTV%和MAV%呈正相关。结论 通过大鼠左全肺切除可以建立肺血管重塑动物模型。低氧血症是大鼠左全肺切除后肺血管重塑的重要因素,HIF-1α在低氧导致的肺血管重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在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的动态表达变化, 探讨TGF-β1 和CTGF 在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50 只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 组) 、右肺切除1 周组(PE1 组)、2 周组(PE2 组)、4 周组(PE4 组) 和6 周组 (PE6 组), 每组10 只。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右室肥大指数( RVHI) 和血管形态学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印迹检测肺组织TGF-β1 和CTGF 蛋白表达;RT-PCR 检测TGF-β1 和CTGF mRNA 的表达。结果:与S 组比较, 右肺切除各时间组大鼠mPAP 和RVHI 均显著升高 (P<0.05), PE1 和PE 2 组肌型动脉(MA) 和部分肌型动脉(PMA) 占肺中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MA+PMA)%]、MA 的相对中膜厚度(RMT) 和相对中膜面积(RMA) 与S 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E4和PE6 组(MA+PMA)%、RMT 及RMA 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右肺切除各时间组大鼠TGF-β1和CTGF 较S 组分布广泛, 表达增强。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 与S 组比较, 右肺切除各时间组TGF-β1 蛋白均显著上升(P<0.01), 峰值出现在PE2 组;CTGF 蛋白在PE1 组和PE2 组较S 组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E4 组和PE6组较S 组明显增高(P<0.05)。与S 组比较, 右肺切除各时间组TGF-β1mRNA 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 PE2 组达峰值, PE4 组和PE6 组维持在高水平。PE1 组CTGF mRNA 增高不明显, PE2 组、PE4 组和PE6 组明显上升(P<0.01)。相关分析表明, CTGF 蛋白和mRNA 表达与RMT 和RMA 呈正相关( P<0.05);TGF-β1 蛋白和mRNA 表达与RMT 和RMA无相关性;TGF-β1 mRNA 表达与CTGF mRNA 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GF-β1 和CTGF 参与了大鼠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3、4d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蛋白、原位杂交及RT—PCR法检测HIF-1α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显示:大鼠缺血再灌注6h,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HIF-1α及HIF-1α mRNA阳性反应已出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增强,一直持续到第3天,第4天显著下降;RT—PCR检测HIF-1α mRNA在6h后已有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HIF-1α mRNA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在第3天达高峰,第4天显著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HIF-1α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瘦素及其受体(OB-R)在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15只SD大鼠被分为对照组(n=5)和两个实验组(n=10).实验组经腹腔注射MCT建立大鼠PAH模型,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溶媒.两个实验组大鼠在注射MCT后分别于第2、4周抽取静脉血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肥厚指数,随后取出肺组织,观察肺血管的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瘦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OB-R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肥厚指数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瘦素及肺组织中OB-R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与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0.912,P<0.05;r=0.861,P<0.05).结论 瘦素及OB-R可能在MCT诱导PA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 is one of the pivotal mediators in the response of lungs to decreased oxygen availability, and increasingly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 downstream target gene of HIF-1α,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ypoxic pulmonary artery remodelling.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expression of HIF-1α and VEGF in pulmonary artery of rats with 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Forty male Wistar rats were exposed to hypoxia for 0, 3, 7, 14 or 21 days. 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 vessel morphometry and right ventricle hypertrophy index (RVHI) were estimated. Lungs were inflated and fixed for in situ hybridis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mPAP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values after 7days of hypoxia [(18.4±0.4) mmHg, P&lt;0.05]. RVHI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after 14 days of hypoxia. Expression of HIF-1α protein increased in pulmonary arterial tunica intima of all hypoxic rats. In pulmonary arterial tunica media, HIF-1α protein was markedly increased by day 3 (0.20±0.02, P&lt;0.05), reached the peak by day 7, then declined after day 14 of hypoxia. HIF-1α mRN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day 14 of hypoxia (0.20±0.02, P&lt;0.05). VEGF protein began to increase markedly after day 7 of hypoxia, reaching its peak around day 14 of hypoxia (0.15±0.02, P&lt;0.05). VEGF mRNA began to increase after day 7 of hypoxia, then remained more or less stable from day 7 onwards. VEGF mRNA is located mainly in tunica intima and tunica media, whereas VEGF protein is located predominantly in tunica intima. Linear analysis showed that HIF-1α mRNA, VEGF and mPAP were correlated with hypoxic pulmonary artery remodelling. HIF-1α mRN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GF mRNA and protein (P&lt;0.01). Conclusion HIF-1α and VEGF are both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oxia-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ra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野百合碱(MCT)诱导雄性SD 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模型,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IHH) 对动物模型PAH 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肺血管的保护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 组)、肺动 脉高压组(PAH 组)、间歇性低压低氧组(IHH 组)和IHH+MCT 组。CON 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8 d 后直 接行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测定,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并行血管环 灌流实验观察血管反应性改变。PAH 组经腹腔注射MCT 14 d 后进行实验。IHH 组接受模拟5 km 海拔高 度,6 h/d 的IHH 处理28 d 后实验。IHH+MCT 组先经受28 d 的IHH 后,腹腔注射MCT 14 d 后实验。结果 PAH 组大鼠从注射MCT 后1 周体重较CON 组减轻,倦卧,喘促,活动量、进食量减少。IHH+MCT 组大 鼠一般情况较同期的PAH 组有所改善,但较CON 组差。实验过程中PAH 组死亡2 只,其余各组均全部存 活。PAH 组的mPAP、RVSP、RV、LV+S、RVHI 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H 组高 于其他组,IHH+MCT 组的指标较PAH 组显著降低。PAH 组大鼠肺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 与CON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H 组受损,而IHH 干预后,可改善其受损的内皮依赖性的 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结论 IHH 能够有效降低MCT 诱导的PAH 大鼠升高的mPAP、RVSP、RV、LV+S、 RVHI,且对PAH 大鼠肺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及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的预防作用,并探讨caveolin-1与PAH的关系。方法:98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M+F组大鼠首先给予野百合碱(MCT,30 mg/kg)皮下注射和氟伐他汀(1 mg/kg)灌胃,每日各1次,连续2周,自第2周末至第6周末继续按氟伐他汀初始给药方案灌胃而不再进行MCT皮下注射。MCT组大鼠给予每日1次MCT(30 m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且自第1周开始至第6周末给予同氟伐他汀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Saline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或灌胃。自实验开始间隔2周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组织caveolin-1蛋白相对含量。结果:MCT组大鼠实验第4周末mPAP和RVHI值均较Saline组显著增高。M+F组大鼠至第6周末才出现mPAP明显升高,但观察期间该组大鼠RVHI与Sali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T组大鼠实验第2周末caveolin-1蛋白相对含量较Saline组显著降低(P<0.05),至第4周末和第6周末,caveolin-1表达进一步下调,而M+F组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caveolin-1表达下调。结论:Caveolin-1表达下调是大鼠实验性PAH形成的重要原因,氟伐他汀预防大鼠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与其抑制caveolin-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bel-2、bax蛋白表达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比较肺血管重构指标,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bel-2和bax分布及表达,TUNEL法检测肺血管细胞的凋亡.结果 分流12周和16周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肺小动脉新生内膜比率显著增加(P<0.01).bci-2蛋白表达在分流12周后明显增强,分流至16周时表达最高峰(P<0.01),而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呈上升趋势.结论 bcl-2和bax在肺动脉上均有表达,随着bcl-2和bax比值的上调,肺血管发生重构,bcl-2/bax比值失衡可能是大鼠左向右分流PAH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川芎嗪组.采用MCT进行一次性皮下注射(60 mg/kg)造模,28天后测定血浆中ET-1、NO的含量及mPAP、RVHI.结果 模型组及丹参川芎嗪组mPAP、ET-1、RVHI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及丹参川芎嗪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的炎症、调节血管扩张和收缩失衡、减轻右心室肥厚,从而降低mPA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二脒那秦(DIZE)对肺动脉高压(PAH)模型大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左肺叶切除联合野百合碱(MCT)腹壁皮下注射建立PAH大鼠模型,10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DIZE对照组(B组)、PAH模型组(C组)、DIZE处理PAH模型组(D组)和(DIZE+C-16)处理PAH模型组(E组),利用活性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清IL-6及IL-8水平,并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计算中膜厚度与肺动脉外径的比例(WT)、内膜增生评分,并通过弹力纤维染色分析肺血管病变。结果 RVHI、ACE2酶活性、WT及内膜增生评分比较:与A组比较,C组、D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个组在各个指标整体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脒那秦可以提高ACE2酶活性,并有效降低m PAP、RVHI和WT,同时减轻肺动脉中膜肥厚,并抑制肺小动脉内膜增生。该研究结论为二脒那秦治疗人类PAH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细胞自噬的角度,探讨外源性Apelin对肺动脉高压(PAH)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10)和干预组(n=10),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左肺切除术联合野百合碱注射法(PE+MCT)制备大鼠PAH模型,对照组仅打开胸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从术后第2周开始,干预组每日按大鼠体质量腹腔注射10 nmol/kg Apelin-13,连续3周,对照组与模型组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大鼠均于术后第5周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肺血管形态结构,肺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测量肺组织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测量肺组织LC3、LC3-Ⅱ/LC3-Ⅰ、P62、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肺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定位及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PAP、RVHI升高(P<0.05),肺组织结构紊乱、肺血管壁增厚,肺组织LC3蛋白表达量升高,LC3-Ⅱ/LC3-Ⅰ升高,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Apelin-13干预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  结论  外源性Apelin对PAH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pelin抑制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旭  汪浩文  尚峰  严虎  杨燕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0):2110-2115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MSC)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MMSC,以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标记.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PAH组(30只)、PAH+MMSC移植组(移植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对照组,20只).采用一次性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的方法制备PAH模型.移植组于建模第22天舌下静脉注射5×106/ml的MMSC细胞悬液1 ml,其他2组同时间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饲养4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计算生存率.实验第21天每组各处死4只大鼠,实验第49天处死所有存活大鼠,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并取肺组织做肺小动脉形态计量学指标检测、血管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微血管密度分析.结果 实验结束时PAH组和移植组大鼠生存率分别为50%(15/30)和90%(27/30,P<0.01).第21天PAH组和移植组mPAP分别为(39.1±2.5)和(38.5±2.1)mm Hg(1 mm Hg=0.133 kPa);右心窒肥大指数分别为(34.0±3.1)%和(33.8±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2±1.7)mm Hg,(22.7±1.5)%,均P<0.01)].第49天,PAH组和移植组mPAP分别为(42.7±2.3)和(24.7±2.1)mm Hg,右心窜肥大指数分别为(45.1±3.4)%和(38.8±3.2)%,移植组均明显低于PAH组(均P<0.01);与PAH组比较,移植组肺小动脉形态计量学指标明显改善.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荧光标记MMSC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新生血管并形成侧支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免疫组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证实移植组大鼠肺组织中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PAH组[(5.2±0.8)比(1.4±0.5)个/高倍视野,P<0.01].结论 MMSC移植可通过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和修复损伤肺小动脉,逆转肺血管重构,降低肺动脉压,有效减轻甚至是逆转野百合碱诱导的PAH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