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植入功能不良(PGF)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33例行allo-HSC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PGF组(n=32)和植入功能良好(GGF)组(n=301),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GF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及其他的患者PGF发生率分别为6.94%、3.96%、14.28%、2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1,P<0.001),SAA患者PGF发生率最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AA患者与AML、ALL、MDS及其他患者相比,移植后更易发生PGF(OR=1.514,95%CI:1.158~1.980,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倍体相合移植(OR=2.585,95%CI:1.163...  相似文献   

2.
CD34^ 细胞分选可有效去除T细胞,显著降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于植入率及疾病复发率无不良影响。随着CD34^ 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及其分离纯化技术的成熟,CD34^ 细胞分选和移植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拓宽供体来源(HLA不全相合或半相合移植)以及提高无关供体移植安全性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有关CD34^ 细胞移植中免疫活性细胞数量与移植效果、G-CSF(GM-CSF)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的应用、移植并发症以及HLA半相合CD34^ 细胞移植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llo-HSCT)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 PG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allo-HSCT患者临床资料及移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PGF和移植物功能良好(GGF)组,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PGF的因素进行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 232例allo-HSCT的患者中,有40例发生了PGF(17.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铁蛋白(SF)水平(SF≥800μg/L,P<0.01),移植物中低剂量CD34+细胞(CD34+<5.0×106/kg,P<0.01),非同胞全合供者是发生PGF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GF组的总生存率(OS)明显低于GGF组(25.0%vs 72.4%,P<0.01)。结论 移植物中低剂量CD34+细胞(CD34+<5.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和血小板植入延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的170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后铁蛋白水平升高和血小板植入延迟的关系。根据移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中位值,将其分为高铁蛋白组(≥2 641 ng/mL)和低铁蛋白组(<2 641 ng/mL),通过χ2检验分析移植后铁蛋白升高对血小板植入的影响。纳入年龄、性别、移植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CD34+细胞输注数量、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可能会影响血小板植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0.1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后铁蛋白升高与血小板植入延迟相关(P=0.003)。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CD34+细胞输注量<5×106/kg、CMV再激活、移植后铁蛋白水平升高是移植后血小板植入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移植后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与移植后血小板植入延迟相关,是移植后血小板植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干细胞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数次被 Science杂志列入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造血干细胞作为研究最早、最为深入的成体干细胞 ,其临床应用已有 40余年的历史 ,美国的 Thomas教授因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开拓性贡献 ,于 1 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HSCT技术飞速进展 ,更为安全有效 ,病例数迅速增加 ,已成为当今治愈多种良、恶性血液病与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受益病种还在不断扩大 ,比如某些实体肿瘤和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 。本文试…  相似文献   

6.
杨瑞芬 《医学综述》1999,5(5):198-200
<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对患者进行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预处理后,将正常血干细胞(HSC)植入患者体内,使其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 HSCT按干细胞来源不一,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前者指干细胞采集自患者自体,后者采集自非单卵双胞胎的别人。按干细胞采集部分不同分为:骨髓移植(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胎肝或脐血干细胞移植等。 ALLO-HSCT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重症再障,某些遗传性疾病及核损伤的救治。本文综述近年来AL-  相似文献   

7.
唐杰  吴静  郝静 《西部医学》2013,25(3):479-480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白细胞下降明显,极易发生感染,而口腔溃疡发生的概率高达75%。通过对移植过程中各时期出现的口腔黏膜破溃进行评分,从而采取有效而科学的护理,不仅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更能避免引起继发感染而影响治疗结果。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口腔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口腔粘膜细胞DNA代表移植前基因状态的可行性,解决缺乏移植前样本病例嵌合状态的检测问题.方法:对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病例,采集供者、受者移植术前外周血、受者移植术后外周血和口腔粘膜拭子,以PCR-STR技术对各样本进行DNA分析,对比移植前后基因分型变化判断嵌合状态,比较受者移植术前外周血和移植术后口腔粘膜拭子基因分型的异同.结果:2病例移植后受者外周血的PCR-STR基因分型与供者一致,呈完全的供者嵌合状态;受者移植后的口腔粘膜细胞基因分型与移植前外周血的基因分型一致.结论:口腔粘膜细胞的DNA样本可以代表受者移植前的基因状态,在实践中可以用口腔粘膜细胞代替移植前的受者样本进行嵌合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证、治疗时机、移植物的选择、移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和移植疗效。22例患者中21例获得造血重建,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未获得植入的成人患者,于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38 d进行母亲HLA4/6相合的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解救治疗获得植入。22例中死亡3例,无1例复发。MDS患者何时进行Allo-HSCT需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对患者分组,评分属于高危组的患者宜在疾病确诊后尽早进行移植,而低危组的患者可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进行;不仅可选择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也可进行非血缘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HLA)不全相合的UCBT;移植预处理如采用减低强度的方案(RIC)并不影响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造血千细胞移植尤其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肿瘤的一种根治性治疗手段。然而移植物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不仅仅是移植物抗肿瘤(GVL),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往往也同时出现。因此,如何能使移植病人减少威胁生命的GVHD而又提高GVL效应,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目的,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人们仍不完全清楚GVHD和GVL的确切机制,但均认为与供者来源的T细胞、NK细胞,受体及供体来源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如树突状细胞(DC)以及与它们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近年来APC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作者对APC在移植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应力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 CSF)动员到外周血,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在受体骨髓内能否形成供体基质细胞嵌合.方法:取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和骨髓以及11例成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32个月)血液病患者的骨髓进行MSCs培养,将培养到第3代的MS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将体外扩增的MSCs与同期的外周血、骨髓标本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法(STR PCR)分别进行嵌合类型的判定.结果:供体动员后外周血和分离的干细胞虽有少量贴壁细胞,但不能生长;而11例患者骨髓均成功培养出MSCs,可以连续扩增传代,第3代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为MSCs特异性标记(如Flk-1、CD29、CD105、CD166)高表达(>98%),造血细胞标记(如CD34、CD45、HLA-DR)低表达(<1%).通过STR-PCR法检测,11例培养的MSCs基因型均为受体型,而同期的骨髓和外周血均为完全供体嵌合(FDC).结论:成功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后,尽管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为FDC,但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MSCs仍为受者型,原因可能是供者移植物中MSCs含量过少甚至缺如.  相似文献   

12.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及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较高,与移植类型、感染、药物、高血压、移植物抗宿主病、血栓性微血管病及原发病等有关,了解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文章就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与幼红巨噬细胞黏附蛋白(EMP)表达的关系.方法 抽取46例HSCT患者移植前(HSCT前组)及移植后30、90、180 d(HSCT后30、90、180 d组)骨髓3~5 mL,另选10例健康骨髓捐献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MP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分析EMP表达与骨髓造血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检测到EMP mRNA表达,其中HSCT前组EMP mRNA表达最低,红系造血岛数量最少.正常对照组和HSCT前组未检测到EMP蛋白.HSCT后各组均检测到EMP蛋白,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其EMP mRNA表达水平和红系造血岛数量均明显高于HSCT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EMP的表达与红系造血岛的数量有关,在评价骨髓造血功能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是移植取得成功的基础。植入失败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障碍,并且严重危及患者的短期生存。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或半相合移植及减低剂量预处理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植入失败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对植入失败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更大数据的临床分析,发现并鉴定植入失败的重要预测指标,可帮助我们早期预防这一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文章拟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的概念、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105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患者61例和正常对照15例,分离骨髓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的表达.结果:CD105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表达率[(30.39±8.69)%]高于对照组[(1.90±0.61)%](t=7.877,P<0.001);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D105表达率[(49.92±16.71)%]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2.21±9.95)%](P<0.05);化疗缓解后CD105表达率[(3.99±1.45)%]比化疗前[(48.74±16.45)%]减低(t=4.980,P<0.001);浸润组CD105表达率[(41.39±14.05)%]高于非浸润组[(21.06±9.14)%](t=2.805,P<0,001).结论:CD105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白血病发病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SCT)后出现晚发重症肺炎(late-onset severe pneumonia, LOSP)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82例患者的治疗药物启用时间,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χ2检验若涉及多组(n>2),其检验水准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82例患者中,LOS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0 d(93~813 d),患者60 d的生存率为58.5%(48/82),其中好转患者对应的中位好转时间为18 d(7~44 d),死亡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为22 d(2~53 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启用距离LOSP发病的时间(<10 d vs.≥10 d,...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预处理前后粘附功能的改变。 方法 :采用细胞粘附试验和细胞粘附阻断试验 ,观察 2 1例PBSCT患者经单用化疗 (单化 )或放疗、化疗 (放、化 )两种预处理方案后不同时相点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结果 :基质细胞贴壁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粘附能力 ,放、化预处理后第 30、9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 (P <0 .0 1 ) ;单化预处理后第 30天显著低于移植前 (P <0 .0 5~ 0 .0 1 )。 结论 :PBSCT患者术前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单化组的损伤较轻 ,放、化组损伤较重。预处理对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损伤可能是影响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Huang XJ  Jiang Q  Chen H  Xu LP  Liu DH  Chen YH  Han W  Zhang YC  Liu KY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097-1101
目的评价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疗效。方法对31例Ⅰ—Ⅱ度急性GVHD(aGVHD)、慢性GVHD(cGVHD))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post-DLI)GVHD患者予以甲氨蝶呤5或10mg,静脉点滴,每5~7d1次,直至GVHD症状消失/缓解、判断甲氨蝶呤无效或毒副作用不能耐受。结果aGVHD组、cGVHD组和post-DLIGVH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5%和100%。皮肤型、肠道型、肝脏型、口腔型和眼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0%、71%、75%和100%。甲氨蝶呤相关的毒副作用均可耐受。本治疗可减少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论小剂量、短期内应用甲氨蝶呤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Allo-HSCT后的Ⅰ-Ⅱ度aGVHD、cGVHD和post-DLIGVHD。  相似文献   

19.
Wang LR  Dong LJ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13-2116
目的:了解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感染现状。方法:采集72例allo-HSCT患者外周血标本680份以及53例供者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供者以及移植前、后患者HHV-7 DNA血症。结果:72例患者中有62例(86.1%)移植后至少1次检出HHV-7 DNA血症,中位时间为15.6(7~56)d。29例(40.3%)移植后出现持续性HHV-7 DNA血症。47例接受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合移植或配型相合的非血缘移植患者中持续性HHV-7血症的发生率为48.9%(23/47),显著高于接受不含ATG预处理方案的配型相合移植患者[24%(6/25),P=0.040]。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移植后持续性HHV-7 DNA血症的发生率为44.6%(39/65),显著高于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0%(0/7),P=0.037]。HHV-7 血症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巨细胞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HV-7感染在allo-HSCT后患者中很常见,且其持续感染与预处理方案中ATG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