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HBV相关肝癌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mRNA在HBV相关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HBV相关肝癌数据集,利用相应R包对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计算与比较,获取差异基因并构建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相似文献   

2.
覃柳亮 《广西医学》1998,20(2):226-229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黄曲霉素B;(AFBl)摄人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主要的致肝癌病因。从分子水平研究HCC发生的机理,自80年代以来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许多研究表明,细胞的DNA是化学致癌剂作用的主要靶分子,而这些靶分子又主要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当原癌基因发生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重排、信号传导系统改变、调控异常等变化,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机制,最终导致所编码的蛋白发生质和量的改变;在多种癌基因作用下,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终致肿瘤形成并恶性进展”‘。HCC发生过程中涉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HIV/HBV-HCC)和非合并HIV感染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BV-HCC)临床资料,总结HIV/HBV-HCC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20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首次确诊的27...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可延缓HCC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肝癌抗病毒治疗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尚无统一认识。有鉴于此,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临床特征密切相关模块基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84598芯片数据,综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提取与HCC临床特征密切相关的模块基因。通过最大集团中心性(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 MCC)算法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鉴定出枢纽基因;最后通过TCGA数据库验证枢纽基因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评估枢纽基因与HCC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通过对比HCC组织样本与正常肝组织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共获得6 2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2 207个,下调4 055个。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出关键模块的120个基因;通过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候选枢纽基因115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候选枢纽基因与细胞有丝分裂、p53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进一步运用MCC算法对115个候选枢纽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分析,鉴定出5个枢纽基因,即NUF2、RRM2、UBE2C、CDC20和MAD2L1。通...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CC)的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三,其早期诊断及晚期治疗手段有限。由于甲胎蛋白(AFP)在肝癌早期临床诊断的敏感度较低,以及人们对该病自身及生活方式认识不足,这种癌症的发病率仍在上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作为我国公认的导致肝脏细胞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可能会加快基因甲基化的进程,继而导致肝细胞癌的发生。DNA甲基化及其诱导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由于其潜在的可逆性,为寻找HCC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抑癌基因甲基化异常在HBV相关HCC发展中的机制仍未被阐明,进一步了解HBV相关HCC表观遗传学的新分子靶点对HCC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DNA甲基化介导HBV相关肝细胞癌中抑癌基因甲基化异常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攻克肝癌治疗的难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罹患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70例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史(B组,54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史(C组,16例)的PHC患者的好发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大体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与HCV感染的PHC患者比较,HBV感染的PHC患者的年龄较低[(54.86±9.82)vs(62.88±6.90)岁,P<0.01];大肝癌发生率较高(90.9%vs53.8%,P<0.01).70例患者中获得病理结果者B组为28例,C组为16例;经秩和检验,HBV感染的PH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60.7%,中分化39.3%,低分化0)高于HCV感染的PHC者(高分化37.5%,中分化25.0%,低分化37.5%)(P<0.05).结论 患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后导致肝硬化背景下的PHC在流行病学及病理基础方面存在差异,反映出不同病毒感染后PHC的发生、发展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造成重大的疾病负担.从HBV慢性感染状态到相关肝脏疾病的恶性转化,常需要数十年的慢性过程.由于长期感染,HBV在宿主的免疫压力下,被动选择出适合病毒生存的相关突变,而这些突变又进一步促进肝脏疾病的恶性转化.在HBV引起的慢性炎症微环境的长期刺激下,机体基因组也发生大量的体细胞突变,同时被动选择出适合细胞存活的相关突变.被机体选择出来的HBV变异和机体体细胞变异,均促使细胞向恶性方向转变,表现为“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此外,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背景差异对HBV导致的疾病进程至关重要,如STAT通路和HLA相关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重要HBV变异的交互作用影响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S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分别对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癌患者及其家族中11例HBsAg阳性者血清乙肝病毒前S/S基因PCR扩增克隆.测序并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基因变异活跃位点,再对两组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对照组中1例未能扩增出前S/S基因,仅能扩增出S基因,其它样本均扩增出前S/S基因片段.所有HBV株均为B或C基因型和adrq 或adw2血清型.肝癌患者来源的HBV在包膜蛋白抗体结合区点突变发生率较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4例发生HBV前S区删除变异,具有特异性.与对照组(0/10)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V前S/S区点突变可能与肝癌发生没有相关性,而前S区删除变异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密切联系,应当对HBV感染者进行前S区基因变异监测.  相似文献   

10.
曾淑英  唐丹  袁进  吕敏  刘非   《四川医学》2022,43(2):164-16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前后血清乙肝病毒抗原(HBsAg)水平变化对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治疗的HBV相关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术前或术后血清HBsAg水平将患者分为HBsAg高水平组(>200 ng/ml)及HBsA...  相似文献   

11.
林英姿  陈仁  杨文  李翠 《医学争鸣》2008,29(1):40-43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HBV相关性HCC癌组织与非癌肝组织蛋白质组之间的差异,鉴定肝组织蛋白质组中与HBV相关性HCC癌变相关的蛋白.方法:收集HBV相关性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标本,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ImageMaster 2-DE Elite4.01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质谱仪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PMF),联网到ExPASY服务器查询相关数据库鉴定获得的差异蛋白质点.结果:癌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慢性肝炎组织平均每张蛋白斑点数为(1281±51),(1188±41)和(1235±31)个,重复性分析发现在等电聚焦(IEF)方向上平均偏差为(2.47±0.25)mm,在垂直板SDS-PAGE电泳方向上的平均位置偏差为(2.86±0.31)mm.47个差异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获得28张PMF,初步鉴定了其中的17张PMF.结论:HBV相关性HCC的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慢性肝炎组织蛋白质组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可能有助于研究HBV相关性HCC.  相似文献   

12.
秦东春  王海颖  梅园丁  张钦宪 《医学争鸣》2007,28(20):1891-1894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5例来自不同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组织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CD4 ,CD8 ,CD4 /CD8 ,CD4 CD25 ,CD4 CD25 CTLA4 -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进行分析比较,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不同分期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对照组,CD4 CD25 -Treg及CD4 CD25 CTLA4 -T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比例、CD8 比例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4 CD25 CTLA4 -T细胞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各组IL-2水平均下降;T1~T3期组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但T4期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在肝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D4 CD25 -Treg所占比例均有明显升高,提示CD4 CD25 -Treg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TGF-β1,IL-2分子水平检测有助于肝癌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8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癌组)、40例慢乙肝患者(慢乙肝组)及25例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血浆中G-CSF水平,评价G-CSF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浆G-CSF的平均值为(1152.23±458.57)pg/ml,明显高于慢乙肝组[(137.69±89.52)pg/ml]和健康对照组[(111.04±49.4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3组间G-CSF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760,P=0.000)。慢乙肝组和对照组G-CSF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肝癌分期不同组间G-CSF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5,P=0.037)。血浆G-CSF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以G-CSF≥256.00pg/ml为阳性诊断界值,G-CSF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100.0%。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G-CSF呈高水平表达,G-CSF可作为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分布。方法选择广西桂北地区46例HBV感染相关性HCC患者,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者共9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结果本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占77.8%,基因型C占18.9%,非B非C占3.3%;HCC中基因型B占78.3%,基因型C占21.7%,慢性HBV感染者和HCC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者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C比较,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基因型B、C间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组和HCC组比较,ALT、AST、TBIL、ALB、年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桂北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和HBV相关性HCC以基因型B为主,基因型在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和HCC对比分布无差别。基因型C的HBV-DNA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血清白介素28B(IL-28B)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92例血清[包括慢性乙肝26例,乙肝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PHC)34例,健康对照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28B水平,将其与临床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行诊断性试验以确证IL-28B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① PHC组血清IL-28B水平显著高于慢乙肝、肝硬化及对照组(P<0.01),且与转氨酶、HBV-DNA之间无明确相关性(P>0.05);肿瘤数目<3的患者的IL28B水平高于肿瘤数目≥3的患者(P<0.05)。②IL-28B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最佳截取值为611.0 pg/mL,此时的敏感度82.4%,特异度93.1%,而联合甲胎蛋白(AFP)诊断PHC的敏感度提高到88.2%,特异度为82.4%。结论 PHC的血清IL-28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肿瘤数目及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可能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IL-28B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正确率,有望成为肝癌筛查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血清HBV DNA水平对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72例行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证实,检测术后1,3,6月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复发时间与临床病理资料,行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不同时期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水平、低水平、阴性组的术后2年复发率和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70%、45.57%、36.36%和14、34、41月,高水平与低水平、阴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为门静脉分支癌栓、血清HBV DNA水平和肿瘤分化程度(P<0.05).结论 肝癌根治术后血清HBV DNA持续高水平是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V阳性肝癌患者血清HBV载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HBV阳性肝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TACE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的HBV载量。结果全组患者HBV DNA载量(Log10拷贝数/ml)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1月后血清HBV DNA载量降低32例(72.7%),其中HBV DNA载量降为〈500拷贝数/ml的有17例(38.6%),治疗无效21例。结论检测HBV DNA载量可作为HBV DNA阳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及肝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两种病毒的相互关系。方法:168例HCC组和182例正常组的配对对照研究。结果:HCC组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74.4%及1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和3.3%,HBV-DNA或HCV-RNA阳性以及两者均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2.7、30.2和84.0。此外,原发性肝癌还与既往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有关,且以男性高发。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HBV和(或)HCV慢性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HBV感染除可能有直接致癌作用外,还可与HCV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