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B超技术辅助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及实时B超技术,对肿瘤边界和涉及的功能区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在实时影像指导下行肿瘤切除.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成功获取神经导航和实时B超影像,有效校正导航偏移,并在影像指导下全切肿瘤19例,次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患者功能明显改善17例,无改变6例,功能受损加重5例.结论 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手术能提高肿瘤和脑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纠正导航偏移,提高肿瘤全切率,有助于功能区保护,减少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海涛  师艺峰  熊海兵  石全红 《重庆医学》2012,41(14):1372-137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及唤醒在功能区神经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该院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及唤醒在27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22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出现感觉性失语2例,单侧肢体瘫痪5例,经过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于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神经导航可在术前精确定位,设计最佳手术路线,术中超声与术中唤醒可判断出病灶与正常脑组织以及功能区的分界,实现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3.
4.
高莹 《医学综述》2014,20(17):3198-3200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目前颅脑胶质瘤的基本治疗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保存脑重要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是其目的。因此,精确定位是手术的难点与重点,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常规超声判断脑胶质瘤切除程度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尤其是对于低级别胶质瘤,而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的残留敏感性及特异性欠佳。术中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定位,同时指导术者及时切除残留肿瘤,大大地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技术与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MRI、MRA等影像多模态融合,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15例颅底附近贴附5个MARK,分别在开骨瓣前及切除病灶后检查是否发生移位,探讨术中持续导航的精确性;对后组颅神经进行全程电生理监测,保护相关颅神经。结果:神经导航具有良好的持续精确性,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准确,在综合的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全切除16例(76.2%);次全切3例(14.3%),大部分切除2例(9.5%),术后所有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远期生活质量KPS评分80~100分,2例复发。结论:颅底肿瘤与颅底组织结构位置相对固定,术中脑移位不明显,对于导航的定位精确性影响较小;术中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及时反馈肿瘤的切除深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的同时加快手术进程,避免脑重要结构的副损伤,两者的联合应用在颅底肿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导向技术在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完整脑功能区胶质瘤60例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开颅手术组,观察组利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联合荧光导向技术,术中在不同距离处和不同染色区域收集肿瘤标本,做相应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分析,并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功能神经障碍情况,分析两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实现功能技术融合和术中导航,术中荧光可见明显不同染色区域,两组胶质瘤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高级别胶质瘤全切率、术后功能神经障碍情况、术后前3个月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距离处肿瘤标本免疫组化分析各指标表达可见明显变化趋势,荧光染色区域与术后病理特征相符。结论: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导向技术可提高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全切率,改善神经术后功能情况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神经导航在切除岛叶胶质瘤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 3.0T iMRI 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手 术的4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切除程度、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评价。结果:通过iMRI发现肿瘤次全切除21 例,大部分切除20例;iMRI后再次切除。术后MRI示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18例,大部分切除7例。对比iMRI前后肿 瘤切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在3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症状有所好转。结论:iMRI联合神经 导航可以及时纠正脑漂移,准确评估肿瘤切除程度,最大安全范围内切除岛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8.
蓝美锐  李涛 《吉林医学》2013,34(9):1637-163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与术中超声引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36例术中超声引导与MRI导航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及23例普通手术患者的对比分析,评价MRI导航及术中超声引导在手术计划拟定,病灶定位,病灶边界确定,监测有无肿瘤残余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神经导航与术中超声组定位病灶准确率为100%,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6例。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复查MRI,病变切除程度与术中超声结果均符合。随访3~12个月,1例不全失语患者及1例偏瘫仍较术前差。术后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普通手术组定位病灶准确率为70%,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13例。结论:MRI导航与术中超声各有优缺点,并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两者的结合应用对神经外科病变最大化切除、神经功能保护、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导向技术在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统计完整脑功能区胶质瘤60例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开颅手术组,观察组利用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联合荧光导向技术,术中在不同距离处和不同染色区域收集肿瘤标本,做相应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分析,并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功能神经障碍情况,分析两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实现功能技术融合和术中导航,术中荧光可见明显不同染色区域,两组胶质瘤病理分型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高级别胶质瘤全切率、术后功能神经障碍情况、术后前3个月肿瘤复发情况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距离处肿瘤标本免疫组化分析各指标表达可见明显变化趋势,荧光染色区域与术后病理特征相符。 结论: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荧光导向技术可提高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全切率,改善神经术后功能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模态导航技术在神经肿瘤手术教学中的作用,以期改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方法。方法通过专家调查法制定调查问卷,获得20名住院医师的详细资料,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10人)和多模态导航组(10人),利用柯式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价,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定性资料采取率或百分比描述,同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的相互对比。结果反应层结果表明,多模态导航组学员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设施和培训后感受四方面的评分都明显比传统教学组高(P<0.05);学习层结果表明,多模态导航组的住院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手术技能操作成绩以及总成绩更高(P<0.05);行为层结果表明,多模态导航组医师实践能力更加突出(P<0.05),集中表现在解剖结构的理解,术前手术方案的设计和术中的手术能力三方面;成果层结果表明,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多模态导航组能够完成全部手术过程的人数比例更高(50% vs. 20%)。结论多模态导航技术的应用对于神经外科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在神经肿瘤的解剖结构教学、手术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在颅内星形细胞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颅内星形细胞瘤显微手术23例.肿瘤直径2.8~7.0cm,平均5.5cm.手术全过程在导航系统引导与监视下进行.结果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星形细胞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定位准确,平均注册误差(1.38±0.45)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肿瘤全切18例,占78%.近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所有肿瘤全切病人术后增强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残留病灶.结论神经导航定位准确,有助于手术计划的精确实施.实时导航颅内星形细胞瘤显微手术,有助于达到微侵袭效果和提高星形细胞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2.
    
程宏伟  王晓健  冯春国  肖瑾  李严 《安徽医学》2009,30(10):1163-116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4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手术中,术前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设计手术切口,精确定位病灶范围,术中结合实时超声显像技术,引导手术进程,确定病灶的切除程度。结果病灶完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神经导航系统术前定位病灶准确率100%,术中实时超声能有效地引导手术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病灶并确定病灶的切除程度。结论联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和术中超声技术可在手术中对颅内病变精确定位,引导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技术显微切除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技术显微切除AVMs 12例,Spetzler-Martin分级:2级3例,3级7例,4级1例,5级1例。结果全部病灶均完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改善8例,神经功能同术前2例,癫痫发作1例,轻偏瘫1例;1例自动出院。随访6个月~4年未见血管畸形残留或复发。结论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技术可明显提高AVM的全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显微切除颅内微小病变的手术疗效,探讨术中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组18例颅内微小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14例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4例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术中实时超声定位检查。结果 18例患者的病变术中定位准确,其中13例非功能区病变超声引导均全切除,术后无神经功能废损;5例功能区病变全切除。术后2例瘫痪加重,随访半年恢复正常。结论术中超声对病变可精确定位、指导手术入路、提高病灶全切率及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在脑功能区皮层下胶质瘤次全切除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超声在功能区皮层下胶质瘤次全切除术中对切除范围控制价值.方法 在15例功能区皮层下肿瘤次全切除术中,以超声引导确定手术入路,实时观察切除范围,在保护正常功能区皮层前提下,指导手术尽量多切除肿瘤.以术后MKI评价超声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15例功能区皮层结构均无手术损伤.超声与术后MRI符合好9例(60.00%)、一般2例(13.33%)、差4例(26.67%),肿瘤容积增加可降低超声符合情况.结论 在脑功能区肿瘤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可选择安全的手术入路,指导手术可在尽量切除肿瘤同时避免皮层损伤.肿瘤容积增大可导致术中超声判断准确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应用神经导航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百祥  郭世文  王茂德  姜海涛  鲍刚  王拓 《医学争鸣》2003,24(15):1408-1410
目的 :评价应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手术效果和精确性 .方法 :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2 6 (男 1 9,女 7)例 ,平均年龄 4 6 .6岁 .其中脑脓肿 9例 ,脑囊虫 7例 ,脑膜瘤 6例和炎性肉芽肿 4例 .病灶直径 8~ 30mm .对其手术效果、注册准确性、术中准确性进行分析 .结果 :手术全切率 1 0 0 % ,死亡率 0 .2 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5例无变化 ,无手术并发症 .平均坐标误差 (MFE) ,1 0cm预期准确性 (PA)分别为 (2 .6 3± 0 .93)mm和 (2 .4 6± 0 .82 )mm .持续准确性 1 (SA1 ) ,持续准确性 2 (SA2 )和持续准确性 3(SA3)依此为 (2 .36± 0 .75 )mm ,(1 .33± 0 .78)mm和 (1 .4 5± 1 .0 2 )mm ,术中SA2和SA3准确性相近 (P >0 .0 5 ) ,术中脑移位(1 .5 2± 0 .4 3)mm ,在允许范围内 .结论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定位准确可靠 ,且术中实时导航 ,有助于顺利寻找和全切病灶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雷震武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7-108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17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灶定位,指导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手术切除程度。结果本组所有病灶均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术后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MRI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达10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约11.3个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再次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再次出血、偏瘫等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导航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够实现实时影像导航;与显微神经外科配合能够有效地起到降低手术副损伤,提高手术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