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收集6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开始恰当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改善情况。[方法] 将1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局部血运, 减轻神经根水肿和营养周围神经的口服药物进行常规治疗。选用口服泼尼松30 mg/次, 每日2次;弥可保0.5 mg/次, 每日3次;有病毒感染者口服阿昔洛韦0.2 g/次, 每日5次, 以上药物均5 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施加针刺治疗, 选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穴位辨证加减, 每日1次, 每次留针30 min,5 d为1个疗程, 针刺2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House-Brackmann分级)以及瞬目反射(BR)检查患侧R1、R2、健侧R2′波幅较自身健侧R1、R2,患侧R2′百分比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0.01).[结论] 针刺疗法在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拜读方善美、冯桂梅两同志撰写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见《中国针灸》2 0 0 1年第 7期 4 0 5页 ) ,收益匪浅 ,但有以下观点不敢苟同 ,特此请教。首先 ,在治疗方法中有“弱刺激 ,电流量以病人刚刚感到疼痛为宜”。在临床实践中 ,当用电针行弱刺激时 ,一般均是以局部肌肉微见跳动 ,患者自感舒适为度为标准的。在《针法灸法学·电针》中明确指出“频率过高容易引起肌肉抽动、紧张、痉挛而出现疼痛和肌肉疲劳”。因此是否可以认为当患者感觉到疼痛时 ,不论疼之轻重 ,均由频率过高、刺激过强致肌肉痉挛所致 ,应属强刺激。其次 ,在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改善情况。[方法]将1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神经根水肿和营养周围神经的口服药物进行常规治疗。选用口服泼尼松30 mg/次,每日2次;弥可保0.5 mg/次,每日3次;有病毒感染者口服阿昔洛韦0.2 g/次,每日5次,以上药物均5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加针刺治疗,选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穴位辨证加减,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5 d为1个疗程,针刺2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House-Brackmann分级)以及瞬目反射(BR)检查患侧R1、R2、健侧R2′波幅较自身健侧R1、R2,患侧R2′百分比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所检测的R1、R2、R2′波幅,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有明显性提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在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33例山东省莱州市妇幼保健院(261400)郝书江,林学志,郝秋美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针刺笔者自1992年~1993年应用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3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9例,女1...  相似文献   

7.
李建英 《河北中医》2009,31(4):554-55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又称为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本病发病急,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笔者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时机与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刺治疗探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而发病。针灸疗法具有调和阴阳、运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效。应以浅刺、轻刺激为宜。若采用深刺、重刺激,则会引邪入里,导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9.
胡娟  曹波涛 《河北中医》2014,(2):260-26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突发性的单侧面颊筋肉迟缓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斜”、“口僻”等,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或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留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好发于春秋两季,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趁虚而入,致使面部一侧气血痹阻,引起肌肉迟缓无力,受对侧牵拉形成歪斜。2010-2012年,我们应用针刺为主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5例,并与醋酸泼尼松片治疗6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60例3日内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3组:发病3日内开始针刺治疗组(A组)、发病后7天开始针刺治疗组(B组)和发病后2周开始针刺治疗组(C组),根据面神经受损部位选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A组显进率75.3%;B组显进率78.4%;C组显进率57.5%.3组比较显示不同的针刺时机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有影响(P<0.01);两两比较显示A、B两组疗效均好于C组,A、B两组间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针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急性早期针刺治疗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故最佳针刺时机为病后一周时.  相似文献   

11.
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晓虎  谢晓焜  谢昆 《中国针灸》2006,26(4):287-289
目的寻找和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有效的透刺方法。方法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以阳白透头维,阳白(原穴略上)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地仓透颊车、迎香与颊车互透,使透刺方向与局部瘫痪肌束约呈45°角。对照组45例,选穴基本同治疗组,常规透刺,以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0%,愈显率92.0%;对照组痊愈率55.6%,愈显率75.6%。两组痊愈率、愈显率及痊愈者所需疗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透刺方向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刺法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时机。方法:采用相同针法,对不同时期的面瘫患者86例进行疗效分析。治疗组各期均采用单纯常规毫针针刺,发展期刺激量小,静止期和恢复期加大刺激量;对照组发展期只给予改善微循环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并辅以神经营养药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8.1%,对照组为68.2%,而且治疗组痊愈所用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结论:说明早期针刺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而且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针刺时机临床循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冲  万军 《中国针灸》2011,31(1):93-96
【摘要】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周围性面瘫最佳针刺时机的选择,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以周围性面瘫、治疗时机/针刺时机为检索词,时间在1994-01/2009-08期间的相关文章,文章语言种类不限。按照Cochrane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循证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静止期进行针刺/电针治疗的有11篇,分期与常规针刺治疗的有5篇,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期针刺与分期针刺均可以显著提高痊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多项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证据支持并使用电针、头体针刺、传统针刺等疗法,早期介入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针刺结合面瘫康复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采用针刺结合面瘫康复操治疗49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45例进行对照比较.前者总有效率为91.8%,后者总有效率为62.2%,两照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分别用温通针刺和电针治疗3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相同的穴位(攒竹透鱼腰,迎香透下关,太阳透悬颅,地仓透颊车,承浆透大迎)。结果:经过33次治疗,温通针剌的疗效是83.3%,而电针的疗效是67.7%。结论:温通针剌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好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神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调神法组)与对照组(取阳明经为主组)各100例.对照组取阳明经穴位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调神穴位,10次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治愈率55.0%,总有效率91.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针灸的方法治疗黑种人缓解期周围性面瘫32例,有效率为93.8%,说明针灸对不同种族的人群均有效。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面瘫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而发病.笔者认为面瘫的主要病因病机应当是阴血亏虚,阳明、少阳络脉空虚,肝血不足,失于荣养,而又复感风寒之邪,致经气阻滞,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在治疗上要调节任督阴阳,取穴上要始终针四关,并注意慎用灸法.  相似文献   

19.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20.
针刺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下关透颊车、四白透颧髎、百会透太阳、印堂透山根、攒竹透晴明、合谷透劳宫,并根据症状增加穴位,治疗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痊愈39例,显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1.2%,有效率9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