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种以聚苯乙烯微量血凝板为固相载体的固相夹心酶免疫分析法以定量人甲胎蛋白(α-FP)。包被抗体最适浓度是5μg/ml,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是1∶1,000,待测α-FP以血凝试验选择其稀释度。应用本法测定了97例正常人、49例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患者血清(或羊水)α-FP的含量。对本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 甲胎蛋白(α- FP)是胚胎期一种重要的血清糖蛋白。肝癌患者血清α-FP水平远比其它恶性肿瘤或良性疾患高,因此,α-FP也是一种重要肿瘤标志性的癌胚抗原。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中α-FP的水平可以查出80%的原发性肝癌,查出小到0.8cm的早期癌灶。用此法  相似文献   

3.
1972年Brock首次报道羊水甲胎蛋白(α-FP)的升高与胎儿开放性神经管缺损有密切的关系。此后迅速得到许多作者的证实,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时正常妊娠也可产生α-FP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1~5%,在临床上还可发现可疑的α-FP值而不能确诊。因此除测定α-FP值外尚需其它  相似文献   

4.
动物实验证实,化学致癌物质或病毒诱发的肿瘤细胞存在着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人类恶性肿瘤的抗原,根据血清学研究,文献上也有不少报导,有的己用于临床诊断或普查,例如癌性胚胎性抗原(CEA)和甲种胎儿蛋白(α-FP)等。胃癌胃液中也曾报导发现有胎儿硫糖蛋白抗原(FSA),人胎盘促贫血因子(P-62)和肿瘤相关胃癌抗原(tumour-assciated GCA)等。我们在开展胃癌早期诊断研究工作中,试图从胃液中寻找出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作为诊断胃癌的指标。现将初步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清甲种胎儿蛋白(a-Fetoprotein简称A.F.P.),最初于1944年在胎儿血清中发现,为胎儿血清正常组成部分。当胎儿出生后,这种蛋白在血液内即自行消失。 1965年在肝癌病人血清内也发现了类似甲种胎儿蛋白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并在不同的疾病中进行了普查。近一、二年来已有若干报导,都证明甲种胎儿蛋白只见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和个别患卵巢癌或睾丸癌病人的血清内,其他癌肿病人不出现此种  相似文献   

6.
<正> 甲种胎儿蛋白(AFP)是一种癌胚相关蛋白,它在3~4个月胎儿血清中,含量高达数毫克/毫升,出生以后急剧下降,在正常成年人血清内,低于25毫微克/毫升。国内、外研究证实,在原发性肝癌、畸胎癌和部分肝硬变、肝炎患者血清内,AFP浓度可再度升高,呈现动态变化。单项AFP检测,用于肝癌普查和临床辅助诊断的实用性、可靠性和早期诊断价值,国内已有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进展,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的免疫诊断有了很大的发展,甲种胎儿蛋白(以下简称甲胎)放射免疫(双抗体法)就是应用免疫学的原理,测定原发性肝癌血清内甲胎水平。这是目前检查血清内甲胎水平较灵敏的方法,使原发性肝癌诊断由琼脂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的查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血清甲种胎儿蛋白(简称甲胎蛋白)的免疫学测定已成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经过病理形态学检查确诊为肝癌的病例,甲胎蛋白检测通常仍有20—40%出现阴性结果。为了进一步了解肝癌  相似文献   

9.
利用兔抗人血清替代AFP抗血清作模拟试验邱世翠高美华(免疫学教研室,滨州市256603)甲种胎儿蛋白(AFP)试验是常用来辅助诊断肝癌的一种血清学试验。该试验是将抗AFP血清与待检病人血清加入琼脂板孔中进行双向琼脂扩散或对流免疫电泳,以检测可疑肝癌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进展,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的免疫诊断有了很大的发展,甲种胎儿蛋白(以下简称甲胎)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测定就是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原理,测定原发性肝癌血清内甲胎水平,它是目前检查血清内甲胎水平灵敏度最高和精确度较大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由琼脂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方法的75.7%提高到86.7%,  相似文献   

11.
甲种胎儿蛋白(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是胚胎期一种重要的血清特异含糖蛋白质,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分子量为67,000~70,000。胎龄1~2月时,AFP由卵黄囊合成,以后则主要由肝脏合成;胎龄3个月时血清中浓度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5个月前的下降并非由于合成速度下降,而是胎儿的生长速度明显超过AFP的合成速度。8个月后因为出现一种“AFP合成抑制物”,其合成速度才真正下降。AFP的半寿期为3.5~4.0天,出生后,因合成终止,其血清浓度在1~2周内急剧下降,1~2(?)岁时  相似文献   

12.
甲种胎儿球蛋白(α-FG)检查对肝癌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但α-FG 的出现或增高并不限于肝癌一种情况,其他肝病,甚至在妊妇血清中也有生理性的增减。为此,了解α-FG 在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人们在胎儿血清中发现一种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也是胎儿血清内最早出现的V—球蛋白,以后证实为甲种胎儿蛋白(AFP)。70年代以后AFP已广泛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予后判断等方面。后发现AFP不仅见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而且还见于部分的转移性肝  相似文献   

14.
对流免疫电泳技术(Counterimmunoelectrophoresis),是一项新近发展的免疫学测定技术。1970年Gocke、prince等氏用此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被推广应用。我室自1971年应用对流电泳检测血清甲种胎儿蛋白(AF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实践中体会到,此法具有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陈思 《肝博士》2006,(3):25-27
甲种胎儿球蛋白(A F P),简称甲胎蛋白,它是胚胎时期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特殊糖蛋白,可促进胎肝组织迅速增殖,故胎儿血中含量高,但出生后约1~4周基本消失,成人血中含量甚微,定性试验为阴性。常用的定量试验正常值为0~25μg/L,超过25μg/L就为阳性,25~400μg/L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甲种胎儿球蛋白(αFG)的检测来诊断原发性肝癌,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在检测技术上,以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最为常用,并认为此法特异性高,但敏感度较低;为了提高胎甲球的检出率,国内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技术  相似文献   

17.
猪与人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匹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与人肝脏合成蛋白能力匹配程度,从肝脏合成蛋白水平方面探讨猪到人异种肝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测定BMI和健康志愿者血清总蛋白及白、球蛋白含量,测定其血清各种类球蛋白含量。结果BMI与人肝脏合成白蛋白及α、β球蛋白总体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淋巴和浆细胞合成的γ球蛋白含量,BMI约为人的2.4倍,BMI与人之间不同球蛋白含量存在差异。结论BMI肝脏合成白、球蛋白总体水平与人相当,提示BMI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与人基本匹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甲种胎儿蛋白(简称甲胎蛋白)的研究工作已普遍开展,有关甲胎蛋白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较多。我国自1970年以来已普遍采用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作为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方法之一,且在临床诊断和普查工作方面都积累了大量资料。目前作为诊断肝癌而比较广泛采用的是琼脂双向扩散法和对流免疫电泳法,这二种方法基本上是属于定性方法,前者仅在每毫升血清甲胎蛋白含量为1--3微克以上时,才呈现阳性反应;后者的灵敏度较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56年Berstrand和Cyar应用人胚血清电泳发现胎儿甲种球蛋白(简称胎甲球)以后,1964年Ta Tapn Hob证明这种胚胎抗原可以在38~87%的肝癌病人血清中重新出现;因此,国内外都肯定了检测胎儿甲种球蛋白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我国许多地方已经普遍开展这项试验。我们参考了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结合我院儿科的特点,采用琼脂扩散  相似文献   

20.
1956年Bergstrand氏等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电泳迁移率介于白蛋白和α_1球蛋白之间的一种蛋白质,称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简写AFP)。临床上1964年氏等首先报道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有甲胎蛋白,以后不少作者进一步证实了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近年来络续报道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亦可检测到甲胎蛋白。为探索肝炎患者甲胎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