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克隆人骨碱性磷酸酶(BALP)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初步探索高水平尿酸(UA)对BALP基因启动子活性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首先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5′端侧翼上游627bp(距转录起始位点-473bp至154bp)的片段,纯化扩增产物后行双酶切,后亚克隆至pGL3-basic质粒,构建BALP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通过质粒转染到HEK293细胞内,最后借助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的方法,比较3种UA水平条件下(0.0、0.2和0.4mmol/L)对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双酶切电泳、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成功构建了BALP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随着UA水平的升高,HEK293细胞中启动子重组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水平UA能够抑制BALP基因启动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Claudin-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除了组成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它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失调可能作为一种分子标志反映到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中。目的:构建重组大鼠重组Claudin-1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方法:设计和合成包含5’非转录区的约2000bp的脱氧核糖核酸链,经过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MluⅠ酶切后插入到pGL3-Basic载体中,并用感受态E.coliDH5α和Pmd18-T-simple载体筛选阳性样品。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PCR证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GL3-promoter质粒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pGL3-Basic质粒),实验组(转染pGL3-Claudin-1promoter质粒)。将质粒转染293T细胞检测Claudin-1启动子活性。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DNA测序结果采用NCBIblast比对与GenBank(gi|62750811)中大鼠Claudin-1基因启动子序列完全匹配。重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转录活性检测与pGL3-Basic质粒相比,重组pGL3质粒转录活性明显增强(P<0.001)。经过测序和转染结果证实有效的pGL3-Claudin-1启动子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TS1基因ARF启动子基础转录调控区的转录激活及其与E2 F1转录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含ARF启动子基础转录调控区E2 F1结合位点野生型序列的W6重组质粒为模板 ,设计该片段中E2 F1A、B、C结合位点序列突变或缺失的引物 ,用聚合酶链反应构建该区域中E2 F1A、B、C结合位点序列突变或缺失的ZE、ZF、ZG重组质粒。再将W6、ZE、ZF、ZG重组质粒转染进Jurkat细胞 ,检测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ZE、ZF、ZG重组质粒经SacⅠ或NaeⅠ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得到证实。与E2 F1位点野生型重组质粒W6比较 ,突变型重组质粒ZE、ZF、ZG在Jurkat细胞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量减少 ,以E2 F1A位点突变的重组质粒减少明显。结论 构建ARF启动子E2 F1A、B、C结合位点序列突变的重组质粒成功 ;MTS1基因ARF启动子基础转录调控区的转录激活可能与E2 F1转录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erophages,AM)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l protein,HMGB1)启动子转录激活的影响.方法 以基因重组技术将HMGB1启动子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Basic,得到重组质粒pGL3-HMGB1P,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质粒转染AM细胞.根据转染质粒和施加刺激的不同分为以下各组:未转染组;转染pGL3-Basic组;转染pGL3-HMGB1P组;转染pGL3-HMGB1P+LPS(100 mg/L)刺激组;转染pGL3-HMGB1P+LPS(100 mg/L)+异丙酚(5 mg/L)处理组.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米观察启动子活性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细胞HMG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不同组别问的比较.结果 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重组体pGL3-HMGB1P构建止确,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永pGL3-HMGB1P在AM细胞中有效表达.与转染pGL3-HMGB1P组比较,转染pGL3-HMGB1P+LPS刺激组HMGB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423±27),HMGB1蛋白(0.49±0.03)和mRNA(0.48±0.04)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转染pGL3-HMGB1P+LPS刺激组比较,转染pGL3-HMGB1P+LPS+异丙酚处理组HMGB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207±13),HMGB1蛋白(0.17±0.02)和mRNA(0.13±0.02)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在转录水平通过抑制LPS诱导HMGB1启动子的转录激活而影响HMGB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鼠adam10基因启动子,构建以adam10基因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并分析其活性,为研究adam10基因转录调控提供有效工具。以BALB/c小鼠脑组织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小鼠adam10基因启动子序列至pCR-Blunt载体,酶切后连接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4.10启动子区域,构建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4.10-adam10,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与阳性对照质粒pGL4.74共转染真核细胞293FT,以离子霉素刺激为刺激组、DMSO为未加干预组,同时以不含启动子的pGL4.10与阳性对照质粒pGL4.74共转染组为阴性对照组,化学发光仪检测荧光强度及比例。结果表明,酶切及测序验证克隆的adam10启动子序列正确且无突变,构建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4.10-adam10与阳性对照质粒pGL4.74载体成功共转染293FT细胞,pGL4.10-adam10转染细胞后具有转录活性。离子霉素刺激组活性明显高于DMSO组,荧光比值约为DMSO组2倍(P<0.05),阴性对照组不具备转录活性。结论:成功克隆了adam10启动子并构建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4.10-adam10,离子霉素可增强adam10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并应用计算机分析小鼠LASS1基因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在细胞衰老过程中LAG1基因的转录调控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6-03/07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衰老实验室完成。培养EC109细胞株,预测小鼠LASS1基因启动子所在区域,用PCR技术扩增启动子区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GEM-T-501、pGEM-T-181、pGEM-T-26,并转化JM109感受态菌,并分别克隆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EGFP-1,酶切pGEM-T-501、181、26重组质粒及pGL3-Basic、pEGFP-1载体,制备插入片段和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L3-501、pGL3-181和pGL3-26及pEGFP-501、pEGFP-181和pEGFP-26,转化JM109感受态菌。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瞬时转染EC109细胞,测定荧光素酶表达活性及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预测启动子区构建了3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体系及3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体系,分别为pGL3-501(-501bp~ 106bp)、pGL3-181(-181bp~ 106bp)、pGL3-26( 26~ 106)、pEGFP-501、pEGFP-181和pEGFP-26。②pGL3-501表达载体与pGL3-181表达载体荧光素酶表达活性相近,pGL3-26表达载体荧光素酶表达活性极低,与阴性对照活性相近, 26bp~ 106bp无启动子活性。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也类似,pEGFP-501和pEGFP-181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EGFP-26和空载体pEGFP-1无表达活性。结论:-181bp~ 26bp区域含有小鼠LASS1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基本启动子序列。其中2个SP1保守序列是小鼠LASS1基因启动子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新抗原基因MLAA-34上游启动子序列并检测其活性、鉴定核心区域。方法:PCR扩增MLAA-34基因启动子区全长片段,将其连接至p GL3-Basic载体,克隆重组质粒;构建一系列MLAA-34基因启动子5'侧翼区截短质粒;将含MLAA-34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及其截短型质粒转染至U937、HEK293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各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确定启动子最小活性区域,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构建了含有MLAA-34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及其截短型质粒;与空载体相比,其启动子活性明显增加(P 0. 001)。MLAA-34最小活性区域位于转录起始位点-402 bp至-200 bp之间,其中包含E2F1,MZF-1,SP1,USF2和STAT3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成功构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新抗原基因MLAA-34不同缺失片段的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鉴定出核心启动子区,其中含有多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序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WT1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在不同细胞株中的转录活性,为开展基于WT1基因调控的白血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以EGFP做报告基因,构建含有WT1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的重组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和电穿孔技术将重组质粒转染13个细胞株,包括WT1基因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NB4、THP-1、SHI-1),WT1基因低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株(U937和Jurkat);非造血细胞株中WT1基因高表达的MCF-7、T47D、293株细胞和WT1基因低表达的ECV304、SMMC7721、HT-29、SHG44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基因细胞稳定表达EGFP的平均荧光强度。以平均荧光强度代表启动子和(或)增强子的转录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含有WT1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EWP,以及含有WT1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的表达载体pEWPA。就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言,在非白血病细胞株中,ECV304细胞EGFP的平均荧光强度最高,是空载体(pEGFP-1)的16.54±2.45倍,明显高于白血病细胞株(p<0.05);MCF-7和SHG44细胞次之,分别为9.46±1.10和7.29±0.73倍,HT-29细胞表达最低,仅为0.99±0.02倍。在人类血病细胞株中,K562细胞EGFP的平均荧光强度最高,是空载体pEGFP-1的2.93±0.27倍,明显高于Jurkat和SHI-1细胞株(p<0.05)。后二者分别为0.74±0.03和0.84±0.09倍。pEWPA可以使HT-29、SHI-1和K562细胞中WT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增强,分别增强到4.81、3.06和1.01倍。结论:WT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与细胞内在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不相关,增强子增强部分细胞株中WT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但不具有造血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能够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凋亡,其具体转录调控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克隆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基因启动子,检测干扰素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7在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和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完成。①材料: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l116来自美国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pGL3 basic载体,内参照pRL-CMV载体和Dual-luciferase reporter Kit,T4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KpnI和XhoI均由Promega公司提供。②实验方法:采用PCR法扩增获得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将之定向克隆到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 basic载体上,获得的报告基因质粒命名为pLUC107,瞬时转染Lovo和Swl116细胞株,经α-干扰素刺激处理,启动子转录活性用荧光素酶相对表达活性表示。 结果:①PCR扩增结果:在预期的271bp处出现清晰DNA片段,无非特异扩增现象,证明其为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启动子的PCR扩增产物。②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测序:重组质粒pLUC107双酶切后可见约为271bp的DNA片段,与理论值相一致。DNA测序证实含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成功。③干扰素对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与未经α-干扰素处理的含pLUC107的Lovo和Swl116细胞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值比较,经α-干扰素处理后两种细胞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升高幅度与α-干扰紊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成功克隆出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基因启动子片段,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α-干扰素可上调其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的功能并明确其表达调控机制,构建了kir3dl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析其在K562细胞中的活性。采用PCR方法从含有kit3dl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5’侧翼区的质粒中扩增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序列,插入经Bg1II和NcoI双酶切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采用阳离子脂质体SuperFect包裹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转染K562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采用MTT法检测脂质体-DNA复合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254bp的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3DL1-luc254并通过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的鉴定;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在K562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且荧光素酶活性、相对活性持续3天无明显衰减。转染了3DLl-luc254报告质粒的K562细胞存活率在76%-92%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kir3dl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本研究采用的转染系统能够有效地在K562细胞中进行基因转染,kir3dl1基因核心启动子在K562细胞中具有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能够诱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凋亡,其具体转录调控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克隆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基因启动子,检测干扰素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7在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和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完成.①材料: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1116来自美国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pGL3 basic载体,内参照pRL-CMV载体和Dual-luciferase reporter Kit,T4 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Kpn I和XhoI均由Promega公司提供.②实验方法:采用PCR法扩增获得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将之定向克隆到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 basic载体上,获得的报告基因质粒命名为pLUC107,瞬时转染Lovo和Sw1116细胞株,经α-干扰素刺激处理,启动子转录活性用荧光素酶相对表达活性表示.结果:①PCR扩增结果:在预期的271 bp处出现清晰DNA片段,无非特异扩增现象,证明其为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启动子的PCR扩增产物.②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测序:重组质粒pLUC107双酶切后可见约为271 bp的DNA片段,与理论值相一致.DNA测序证实含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成功.③干扰素对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与未经α-干扰素处理的含pLUC107的Lovo和Sw1116细胞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值比较,经α-干扰素处理后两种细胞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值均明显升高(P均 < 0.05),且升高幅度与α-干扰素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克隆出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基因启动子片段,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α-干扰素可上调其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2.
顾星  季鑫  王爱华  高春芳 《检验医学》2010,25(9):678-682
目的探讨在人结肠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上游启动子-509 C〉T位点多态性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特定-509 C〉T基因型患者DNA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得到1对长度为2.14 kb(-1 328~+812)含有-509 C〉T变异的TGF-β1上游基因片段,并将其与不含启动子的pCAT3-enhancer报告基因载体重组,构建重组体phTGF 2.14C和phTGF 2.14T。用脂质体转染法将2种重组体分别转染至人结肠癌细胞(SW480和LoVo细胞)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CAT活性。结果在SW480和LoVo细胞中,转染重组体phTGF 2.14C细胞的CAT活性均明显高于转染重组体phTGF2.14T细胞的CAT活性(P〈0.05)。结论 -509位点C等位基因可明显增强TGF-β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ra-1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原因,以及Fra-1启动子高转录活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株人乳腺癌细胞株MDA231和MCF-7、1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Fra-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构建Fra-1双荧光报告载体,检测Fra-1启动子转录活性;构建Fra-1启动子短截报告载体及相关位点的突变型报告载体,检测短截报告载体及突变型载体转录活性;通过凝胶迁移阻滞试验观察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活化因子蛋白-1(AP1)结合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株MDA231和MCF-7中,Fra-1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及其启动子全长报告载体转录活性均高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构建的一系列Fra-1启动子短截报告载体中,只有pGL3B-256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1突变型报告载体pGL3B-M2、特异性蛋白1及AP1双突变报告载体pGL3B-M3活性明显低于野生型报告载体pGL3B-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胶迁移阻滞试验观察到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AP1结合发生了明显的阻滞效应。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株MDA231和MCF-7中,反式作用因子AP1通过激活Fra-1基因启动子上调其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建立TF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荧光素酶基因稳定细胞株,应用该细胞模型筛选调控TF基因表达的药物,并为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构建TF启动子的一系列5′端截短型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包括-2174 bp~+128 bp,-684 bp~+128 bp,-247 bp~+128 bp,-201 bp~+128 bp),将质粒电转染至U937细胞中,建立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稳定细胞株。应用ATRA验证该细胞株的功能;应用bortezomib、尿多酸肽(CDA-II)等药物处理该细胞株24小时,分析荧光素酶基因活性,筛选出能够调控TF基因表达的药物。结果发现,5 nmol/L bortezomib能激活其转录活性,上调TF转录本表达水平;1 mg/ml CDA-Ⅱ抑制TF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调TF转录本的表达水平。TF启动子逐步截短功能分析发现,bortezomib及CDA-ⅡII调控TF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区域位于-201 bp—0 bp之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表达TF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U937稳定细胞株,并筛选出能够调控TF基因转录的药物CDA-II及bortezomib,为将来筛选新药物及深入研究其分子机...  相似文献   

15.
背景:淋巴细胞特异性重组激活基因编码的重组激活基因1与重组激活基因2蛋白是参与V(D)J重排机制的重要的重组酶。除参与V(D)J重排以外,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激活基因介导的转位作用可能与染色体易位及淋巴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但迄今尚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检测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癌细胞株的发生情况。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材料: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和6T-CEM购自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Molt-4,皮肤T细胞淋巴癌细胞株HuT102,Burkitt’s淋巴癌细胞株Raji和Daudi以及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均由本实验室保存。细胞用含有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体积分数0.05C02条件下培养。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重组激活基因1,重组激活基因2,非同源末端连接装置途径中的DNA修复因子Ku70/Ku80。以及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采用巢式、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连接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和T细胞受体B链重组信号序列两端的断裂点。了解参与V(D)J重排过程的基因表达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中间体的产生情况。主耍观察指标: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癌细胞株的发生情况。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激活基因1mRNA在4种T细胞株中均被检测到,在两种B细胞株和两种髓性白血病细胞株中未检测到;重组激活基因2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仅在Jurkat,Molt-4和6T-CEM3种T细胞株中检测到,但在6T-CEM表达较弱;除HL-60细胞未检测到Ku80表达外,所有细胞株均检测到Ku70和Ku80表达。对4种T细胞株T细胞受体重排中间体检测结果表明:仅在Jurkat细胞中检测到DB2-J132 sjTRECs与DB25’端和3’Rss断点,表明Jurkat细胞发生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同时发现Jurkat TCR Dβ2-Jβ2重排删除环结合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结论:重组激活基因可能与T细胞白血病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Jurkat细胞有可能成为研究重组激活基因与T细胞淋巴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6.
背景:淋巴细胞特异性重组激活基因编码的重组激活基因1与重组激活基因2蛋白是参与V(D)J重排机制的重要的重组酶。除参与V(D)J重排以外,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激活基因介导的转位作用可能与染色体易位及淋巴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但迄今尚未有明确定论。目的:检测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株的发生情况。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材料: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和6T-CEM购自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Molt-4,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HuT102,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Raji和Daudi以及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均由本实验室保存。细胞用含有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体积分数0.05CO2条件下培养。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完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重组激活基因1,重组激活基因2,非同源末端连接装置途径中的DNA修复因子Ku70/Ku80,以及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采用巢式、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连接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和T细胞受体β链重组信号序列两端的断裂点。了解参与V(D)J重排过程的基因表达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中间体的产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重组激活基因、DNA修复因子Ku70/Ku80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以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株的发生情况。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激活基因1mRNA在4种T细胞株中均被检测到,在两种B细胞株和两种髓性白血病细胞株中未检测到;重组激活基因2和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mRNA表达仅在Jurkat,Molt-4和6T-CEM3种T细胞株中检测到,但在6T-CEM表达较弱;除HL-60细胞未检测到Ku80表达外,所有细胞株均检测到Ku70和Ku80表达。对4种T细胞株T细胞受体重排中间体检测结果表明:仅在Jurkat细胞中检测到Dβ2-Jβ2sjTRECs与Dβ25’端和3’RSS断点,表明Jurkat细胞发生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同时发现JurkatTCRDβ2-Jβ2重排删除环结合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结论:重组激活基因可能与T细胞白血病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Jurkat细胞有可能成为研究重组激活基因与T细胞淋巴性肿瘤的一个潜在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启动基因(Promoter)克隆,建立IL-6启动基因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含IL-6启动子的重组质粒pGL3-IL-6p,将其转染至Hela细胞中,观察一些刺激剂对IL-6启动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将克隆的质粒转染到细胞中后,培养24h后IL-6启动基因活化,加入不同浓度的刺激剂以后,发现启动基因活性随着刺激剂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此法可用于对IL-6启动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刘宏霞  梁华  许婧  徐芬  袁丁  严晋华  翁建平 《新医学》2013,44(6):410-414
目的构建人PNPLA3基因不同长度的上游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裁体,在LO2细胞中比较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活性,为研究PNPLA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PNPLA3基因5’侧翼区约1 400个碱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转录调控区域;利用PCR及酶切方法,以人外周血中全基因组DNA为模版扩增不同长度的PNPLA3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序列,分别构建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瞬时转染LO2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利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PNPLA3基因主要转录调控区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成功构建5段不同长度的PNPLA3基因上游启动子区的报告载体;在LO2细胞内启动子活性随片段长度变化,表现为当PNPLA3启动子片段从-1015截短到-647,从-647截短至-553,从-553截短至-333时活性变化不大,而从-333截短至-8时活性显著下降(P<0.05);Match分析显示-333~-8片段具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初步判断-333~-8区是PNPLA3基因的主要转录调控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创伤修复相关基因p21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评估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实验于2004-06/08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内皮细胞室完成.野生型p21基因启动子全序列经酶切亚克隆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重组载体pGL3-p21p转染ECV304细胞,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排除转染过程误差.结果:①目的片段克隆载体与p21基因启动子cDNA序列高度同源.②转染重组载体pGL3-p21p和E47 IPTG诱导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增强,而空载体pGL3-basic的荧光素酶表达处于基础水平,两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野生型p21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ECV304细胞后能够表达荧光素酶蛋白,具有稳定和可靠性能.  相似文献   

20.
大鼠SERCA2a启动子虫荧光素酶质粒的构建、鉴定和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大鼠SERCA2a启动子一虫荧光索酶质粒,并进行鉴定和转染检测。方法 PCR法扩增出含SERCA2a启动子基因的DNA大片段,经pGEM-Tesay载体连接后酶切获得目的基因,亚克隆到pGL3-Basic载体中;酶切及测序鉴定;用Lipofectin Reagent转染到心肌细胞中。细胞培养后裂解并作荧光检测。结果 构建出了含虫荧光家酶基因的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插入子为大鼠SERCA2a启动于。转染细胞后检测到荧光。结论 成功构建了大鼠SERCA2a启动子-虫荧光索酶质粒,为SERCA2a基因调控等研究提供了工具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