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心脏停搏的程序与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抢救的102例心脏停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102例患者复苏成功11例。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开始抢救时间、胸外按压方法及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心脏停搏的程序与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抢救成功的25例心脏停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25例患者复苏成功25例。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开始抢救时间、胸外按压方法及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心搏骤停环境、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及肾上腺素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心肺复苏(CPR)成功率10.46%,两组性别、年龄和肾上腺素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心搏骤停环境、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和电除颤开始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尽早CPR、电除颤能显著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急诊科接诊及院前出诊过程中救治的58例心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心肺复苏(CPR)成败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保证各器官维持最低的血供以达到维持器官生理功能的最低供氧和营养。持续的胸外按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胸外按压能起到如下作用:(1)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能提供给各器官50~60mmHg(1mmHg=0.133kPa)的平均动脉压。(2)每次胸外按压胸腔体积变化800~1500ml,除去无效生理腔约250ml,以100次/min按压频率计算,持续有效的按压仍能提供5~10L/min通气量。在肺功能未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可满足机体的肺换气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雪玉  梁隆斌 《重庆医学》2012,41(28):2992-2994
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救治。徒手复苏有其局限性,人工按压时可因医务人员的技术差异而影响复苏效果,并可因耗费体力而频繁换人致按压中断,亦可因为按压力度不当、位置不准而发生肋骨骨折和内脏损伤,在开放静脉通路行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75-876
目的:探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对心搏骤停(CPR)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心搏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复苏(50例),对照组用徒手心肺复苏术(48例)进行复苏.两组患者的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复苏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人存活率。结果: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CPR组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徒手CPR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徒手CPR组。两组病人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相对徒手心肺复苏,应用心肺复苏机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建议临床提倡使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  相似文献   

8.
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 :对 98例心跳呼吸骤停实施心肺复苏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与基本生命支持 (BLS)和进一步生命支持 (ALS)实施尤其与气管插管的建立早晚、心肺复苏规范性有很大的相关性。本组显示急诊室内与院外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两者间及心跳呼吸骤停 10min内与 10min后行气管插管两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5 ) ,而年龄与心肺复苏成败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大剂量肾上腺素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结论 :加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教育 ,加强院前的急救能力 ,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心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尽早实施救治,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正确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合理使用抢救药物.结果 12例心搏骤停患者中有3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5%.结论 完善抢救措施,及早实施心肺复苏可提高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和人工心肺复苏的效果以评价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对照组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循环、呼吸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脉搏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1±1.8)min和(15.2±2.3)min,P<0.05〕;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70.8%和33.3%,P<0.01);试验组24 h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4%和23.6%,P<0.05)。结论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在循环、呼吸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方面优于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1.
冉启华  刘亚华  周满红  周静  刘兰  肖梦 《重庆医学》2013,(27):3275-3277
目的探讨持续腹主动脉按压(SAAC)联合单纯胸外心脏按压(SCC)对心脏骤停家猪模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24h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标准心肺复苏组(S-CPR),复苏过程中采用SCC;SAAC心肺复苏组(SAAC-CPR),复苏过程中采用SCC联合SAAC。经右心房内电极交流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建立心脏骤停模型,经历9min未干预间期后进行心肺复苏。两组均先予SCC,30s后SAAC-CPR组加以SAAC。观察并比较两组PETCO2、冠状动脉灌注压(CPP)、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24h生存率。结果 SAAC-CPR组PETCO2[(22.50±3.17)mm Hg]明显高于该组SCC时期[(11.80±2.57)mm Hg]及S-CPR组SCC时期[(13.40±3.5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C-CPR组CPP[(50.30±6.49)mm Hg]亦明显高于本组SCC时期[(14.12±3.01)mm Hg]及S-CPR组SCC时期[(14.62±2.5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PR组3只和SAAC-CPR组9只动物均在3次以内除颤后恢复自主循环,经10min ROSC期后复苏成功并经历24h生存;SAAC-CPR组ROSC率及复苏成功率及24h生存率明显高于S-C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动物行尸体解剖均未发现腹腔内脏器损伤。结论 SAAC联合SCC可提高心脏骤停家猪模型PETCO2、冠状动脉灌注压、ROSC、复苏成功率及24h生存率,有利于心肺复苏且安全并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创建大鼠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模型。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15)、肾上腺素组(n=15)。采用交流电生理刺激仪经食道调搏诱发心搏骤停模型,成功后5min开始心肺复苏,应用自行设计大鼠心脏胸外按压机进行心脏按压。观察心搏骤停类型分布、诱发成功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复苏成功率。处死大鼠解剖观察心脏有无灼伤,内脏有无破裂。结果所有大鼠均诱发心搏骤停成功,其中心室颤动10例(33.3%)、无脉搏电活动15例(50.0%)、心电静止5例(16.7%)、诱发时间60-150s;自主循环恢复率对照组为1例(6.7%)、肾上腺素组为7例(46.6%),复苏成功率对照组为0、肾上腺素组为33.3%。食道黏膜轻度灼伤,心脏未见灼伤,食道及腹腔内脏未见破裂。结论经食道交流电调搏可建立良好的大鼠心博骤停模型,应用大鼠电动心脏复苏器可达到标准化复苏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3.
心跳骤停是临床中最危重急症,脑复苏是心肺复苏(CPR)中的难点 。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我科自2001~2005年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83例,初步复苏成功164例,经进一步生命支持和针对原发疾病治疗,最终23例完全康复出院。回顾性分析23例心跳骤停患者救治资料,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为危急的重要。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是关键,有效的、尽早的持续心脏按压及早期直流电除颤是复苏成功的重要措施,合理应用肾上腺素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心搏骤停患者119例心肺脑复苏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内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07年5月院内急救的11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复苏结果及预后。结果119例心搏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32例,最终复苏成功7例,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6.1%,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5.9%。结论院内较高的初步复苏成功率并不能有相应的最终复苏成功率。后者的成功率与复苏开始时间、能否在第一目击现场打开气道、即刻给予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患者原发病是否可逆等因素密切相关。打开气道和即刻给予的胸外按压,能满足脑及其他重要脏器最低代谢要求,不仅与心搏骤停患者初步复苏成功率关系密切,而且也是决定高级复苏术后心搏骤停患者能否最终康复出院的决定性环节。除颤只是有条件下的恢复心搏骤停患者心搏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经静脉心脏起搏的救治效果.方法 急诊科2002年1月-2009年10月121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1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实验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后经静脉心脏起搏,对比两组的自主循坏恢复、持续自主循坏恢复、复苏成功及成活出院患者;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时间及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自主循环恢复对照组19例(31.7 %),实验组20例(32.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自主循环恢复对照组6例(10.0 %),实验组17例(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成功对照组4例(6.7%),实验组12例(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活出院对照组3例(5.0%),实验组10例(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持续自主循环恢复6例患者复苏时间较实验组持续自主循环恢复17例患者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上腺素用量较实验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经静脉心脏起搏可提高持续自主循环恢复、复苏成功及成活出院率,缩短心肺复苏时间,减少肾上腺素用量.尤其对抢救复苏后出现的危重的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影响心肺复苏(CPR)成败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其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88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为11.36%;而年龄、起始复苏时间、有心脏基础疾病、脑损伤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肺复苏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是早发现、早CPR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Hauk L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367-2370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对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次更新对成年人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CPR的质量、CPR替代技术、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内容提出了新的意见。本文重点阐述成年人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CPR的质量、CPR替代技术的更新要点。对成年人实施心肺复苏(CPR)时,胸外按压应达到100~120次/min,深度至少5 cm,但不应超过6 cm;医疗专业人员可以向所有心脏停搏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通气;在使用高级气道的情况下,30个按压伴随2次通气已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持续的胸外按压伴随每6 s一次的通气;儿童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要达到胸廓前后径的1/3,例如,婴儿胸外按压深度约4 cm,儿童需5 cm。  相似文献   

20.
张红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140-142
目的 探讨影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0年8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结果 84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22例,成功率26.2%,死亡62例,死亡率73.8%.结论 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搏停止的时间、患者年龄、原发病以及电击除颤的时机将直接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当患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时第一目击者具备心肺复苏知识极为重要,急救人员要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CPR),同时要重视复苏后的综合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