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时间对心肺脑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1例心肺脑复苏患者分为即时插管组和延时插管组,比较其插管时间、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延时插管组分为急诊科医师组和麻醉科医师组,比较其插管时间、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结果:即时插管有156例,插管时间为75.5±24.1s,心肺复苏成功85例,成功率为54.5%,存活51例,存活率为32.7%;延时插管组55例,插管时间为427.6±53.8s,心肺脑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为32.7%,存活4例,存活率为7.27%。即时插管组与延时插管组在插管时间、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延时插管组中,急诊科医师组气管插管20例,插管时间为583.5±76.3s,心肺脑复苏成功3例,复苏成功率为15%,存活1例,存活率为5%;麻醉科医师组气管插管35例,插管时间为337.9±45.8s,心肺脑复苏成功15例,复苏成功率为42.9%,存活3例,存活率为8.6%。急诊科医师组与麻醉科医师组在插管时间、成功率、存活率存在差异。其插管时间、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管时间越短,心肺脑复苏成功率越高,存活率越高,麻醉科医师组插管时间短于急诊科医师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尿激酶溶栓临床疗效观察。方法:AMI并发呼吸心跳骤停CPR成功患者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例,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给予尿激酶150万U,30分内静脉注射;对照组6例,在心肺复苏后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例数,24小时存活例数和出院存活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救中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探讨针对性策略.努力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对509例CPR中行气管插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插管完成时间、心肺复苏及脑复苏成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越短,心肺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熟练掌握并及时施行经口紧急气管插管术,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使用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心脏骤停的院前急救中,对心肺复苏初期复苏效果是否存在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院前抢救心肺复苏的153例患者资料,根据现场条件分别采取标准心肺复苏(CPR)球囊辅助通气法和气管插管通气法,比较两者建立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78例使用球囊辅助呼吸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9.23%;75例使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5.
张威  石彩明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5):310-310,31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时机选择对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240例按气管插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0例)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对照组(110例)由麻醉科医师插管(延时插管)。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刻插管与延时插管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为17.13%,存活率为4.6%,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为7.6%,存活率为1.3%。两组的成功率和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时紧急气管插管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在急诊科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1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别以徒手心肺复苏和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复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14例,平均插管时间(20±5)s,复苏成功39例,成功率34.2%;存活24例,存活率20.1%。对照组复苏105例,平均插管时间(35±4)s,复苏成功15例,成功率14.3%;存活12例,存活率11.4%。观察组平均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P〈O.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34,P=0.048);观察组的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1.2285,P=0.268)。结论:心肺复苏机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有助于提高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中快速同步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在心肺复苏中快速同步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抢救为联合组。30例患者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为大剂量组。30例患者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抢救为标准剂量组。比较三组复苏疗效以及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结果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存活出院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和大剂量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在心肺复苏中联合使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能够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和存活出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心肺复苏成功病例92例,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的经验,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复苏成功患者的年龄、病因构成比和抢救措施.结果 心跳骤停后复苏开始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在复苏功成的病例中,主要是意外创伤事件和心血管疾病.结论 尽早CPR、电除颤和气管插管,合理使用肾上腺素, 向社会公众普及CPR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心肺得功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和氨茶碱联用在心脏骤停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诊科救治的非外伤性心脏骤停患者,经常规复苏措施后随机分为联用组与对照组,联用组联合应用肾上腺素与氨茶碱,对照组单用肾上腺素。比较两组患者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结果:联用组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肾上腺素和氨茶碱可明显促进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并维持其稳定,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方案中基础及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优化实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心跳停搏患者3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196例,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方案治疗;B组:190例,在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方案基础上优化实施治疗.具体方案为:(1)基础生命支持阶段的优化.判断神志→呼救→摆放体位→开放气道→人工循环→人工呼吸(人工循环∶人工呼吸为30∶2),由传统的ABC步骤调整为ACB.(2)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的优化,①成立5人心肺复苏小组(2名医生,3名护士);②基于复苏指南中已肯定疗效的复苏药物,在目前应用的合理剂量及时间内建立复苏药物的统一应用流程,保证复苏药物应用的规范化;③在1 min内完成电除颤;④在3 min内完成气管插管;⑤"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仪适当延长心肺复苏时间至1 h,保证有效按压.分别观察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4 h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结果 A、B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5.82%(31/196)和26.84%(51/190), A、B组自主呼吸恢复率分别为14.80%(29/196)和25.26%(48/190),B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及自主呼吸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P<0.05);A、B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12.38±3.96 )min和(7.52±2.87 )min,A、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52.70±10.80)min和(76.56±8.29)min,B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A、B组24 h存活率分别为15.82%(31/196)和26.84%(51/190),A、B组出院存活率分别为13.27%(26/196)和21.58%(41/190),B组24 h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优化实施方案较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和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686例心肺复苏成败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我院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至2008年6年来记录完整的686例患者CPR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疾病种类、CPR开始时间、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创伤后CPR病例数量居首位;心脏停搏时间大于10m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min内开始CPR者(P<0.05);322例复苏成功,CPR成功率为44.02%,24h生存率12.2%,脑复苏成功率仅5.4%;CPR成功率与心脏停搏时间、有无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有无早期电除颤等有关。结论CPR成功率较低,脑复苏成功率则极低,早期生命支持"生存链"未得到切实应用;尽早识别心跳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中早期抗凝和溶栓治疗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把心跳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CPR)术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CPR组20例、抗凝组21例和溶栓组20例。观察各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24 h存活率、出院率及严重出血率。结果相比常规CPR组和抗凝组,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P<0.05)、24 h存活率(P<0.05)及出院率(p<0.01),但溶栓治疗显著增加了严重性出血的发生率(p<0.05)。相比常规CPR组,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抗凝治疗对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出院率及严重性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与非溶栓治疗比较,溶栓治疗增加了的严重性出血的发生率。但从整体而言,CPR过程中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及出院率。  相似文献   

13.
457例心肺复苏不同时机气管插管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心肺复苏时及时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方法 将 457 例心肺复苏患者分为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行气管插管(即刻插管)与由麻醉科医师插管(延时插管)两组。通过观察复苏成功率与存活率,比较即刻插管与延时插管的疗效。结果 即刻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17.03%,存活率为4.8%,延时插管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5%,存活率为1.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时紧急气管插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18例心肺骤停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复苏约组(A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约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肾上腺素的用量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CPR时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通道给药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有利于后期脑复苏,该中心静脉通道的建立为CPR提供了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长短对CPR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年CPR指南,规范CPR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流程,缩短CPR过程中胸外按压中断时间。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82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CPR流程。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8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实验组,实施规范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流程。对两组患者在CPR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PR过程中除颤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和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CPR流程,可缩短CPR过程中除颤期及气管插管期胸外按压时间,提高复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失败原因,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分析我院内科及急诊科近10年来32例心肺复苏病例抢救护理过程,对抢救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中共32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其中28例复苏失败,失败的原因与实施CPR不及时、是否存在有效通气和静脉通道有直接关系。结论:尽早实施CPR术、建立有效肺通气和静脉通道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的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近年来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麻醉科医师(对照组)和急诊科医师(治疗组)实施心肺复苏时气管插管患者两组进行插管完成时间、平均插管时间、成功或失败比较。结果:两组在气管插管完成时间、平均插管时间、复苏成功率、存活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异差(0.01〈P〈0.05)。结论:每一个急诊科医护人员能在心肺复苏中准确、熟练地掌握气管内插管技术,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CPR三种复苏方式的复苏效果。方法:选取院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对A组患者在保证畅通气管的同时进行胸部外压。对B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对C组患者实施气囊面罩通气。结果:A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0.0%,平均恢复时间为(8.94±1.28)min,B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7.5%,平均恢复时间为(11.59±1.49)min,C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12.5%,平均恢复时间为(14.18±1.22)min。从三种CPR复苏方式来看,A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最高,平均恢复时间最短。结论:在保证畅通气管的同时进行胸部外压的方式能够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最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种院前CPR复苏方式更为科学,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该种院前CPR复苏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30例、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30例。采用肘静脉推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S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HDE组采用0.1mg/kg-1.bw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A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和氨茶碱10mg/kg-1.bw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监测心率、节律、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1)HDE组和ADE组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增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低于HDE组,且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增高。结论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氧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0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30例、氨荼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30例.采用肘静脉推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S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HDE组采用0.1mg/kg-1.bw.bw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ADE组采用首次1mg肾上腺素和氨茶碱10mg/kg-1.bw静脉推注.无效则每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监测心率、节律、平均动脉压和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 (1)FIDE组和ADE组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增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低于HDE组,且首剂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增高.结论 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