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山西省襄汾县古城乡钩端螺旋体病历史疫区人与家畜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率2.06%;猪隐性感染率8.00%,朱未检出。古城乡曾于1976、1979年发生由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洪水型和雨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虽然在其后的15年中无人间钩端螺旋体病发生,但猪的感染率仍较高,说明钩端螺旋体仍在猪中循环,山西已经成为以猪作为主要传染源的钩端螺旋体病经济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南充市高坪区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充市高坪区1961-2015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61-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共报告钩端螺旋体病例5 694例,年报告发病率在0.35/10万~63.26/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1.67/10万,病例以散发为主,地区分布且以平坝乡镇发病较高,占病例总数的67.60%;历年病例都集中在8-10月,9月发病最高,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3.9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39%;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岁,占全部病例的77.42%,男女性别比为1.99∶1。结论 90年代后钩体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在2.63/10万~0.21/10万之间.职业以农民为主,今后农村应作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致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钩端螺旋体致死因素及其相关性因素,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2003~2005年广西的钩端螺旋体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7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肺出血而死亡,1例是因肾型合并DIC而死亡;7例患者均有接触疫水或疫土的接触史,并且都有发热、全身乏力、腓肠肌压痛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致死因素与其流行季节、接触史相关,并且与赫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家犬钩端螺旋体病的调查及病原分离和菌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属动物是钩端螺旋体的易感动物。在人、畜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家犬与人、畜相处密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查清家犬对钩端螺旋体的感染程度和带菌状况,对诊断和防制人、畜钩端螺旋体病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南宁市某个体宰杀家...  相似文献   

5.
1990~1996年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探讨周健先(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市550001)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贵州省农村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在我省流行已30多年。90年代部分县市常发生小范围的局部流行,给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6.
flaB—PCR在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中应用,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钩端螺旋体病26例临床分析,钩端螺旋体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毒力钩端螺旋体引起豚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钩端螺旋体病的炎症反应及其发病机制。方法豚鼠腹腔内分别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有毒株Lai株,赖型无毒株IPAV株,以及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观察豚鼠各脏器的病理改变;EnVision二步法检测钩端螺旋体在各脏器中的分布;应用Real-ti me RT-PCR法检测豚鼠血液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MCP-1mRNA的表达。结果钩端螺旋体IPAV株和Patoc1株不能引起豚鼠组织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的高表达;而Lai株可以引起典型的钩端螺旋体病病变,但是在感染早期引起细胞因子较低表达。结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赖型毒力株Lai株引起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低于非致病钩端螺旋体Patoc型Pa-toc1株和赖型无毒株IPAV株,可能与钩端螺旋体病炎症反应轻微有关,有利于钩端螺旋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在体内繁殖扩散。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1937年汤择光首次报告3例钩端螺旋体病,1955年本病被列入法定传染病,迄今全国累计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平均病死率约为1%。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过研究,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自治区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又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1986~1990年,山东省各地医院介绍来我站要求确诊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后发脑动脉炎(即脑血管钩端螺旋体病)的病人共384例,确诊者55例(占14.3%),现报道如下。一、诊断标准(一) 病人来自钩体病疫区,或有疫水等接触史。(二) 临床表现符合脑血管病变特点,并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病变。(三) 脑血管造影或CT检查有脑动脉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浦城县28年来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情况调查福建浦城县卫生防疫站郑一民,王榕生,黎娜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潘亮浦城县位于闽、浙、赣三省结合部,自1963年发现首例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以来,年年均有病例发生,持续流行28年,疫情波及各个乡、镇。1988年以...  相似文献   

11.
加利福尼亚再次发现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但在美国大陆却很少诊断为该病。从1982年到2001年,大多数报道的病例为健康成年白人接触了污染的湖水后发生。我们报道近期发生在加利福尼亚的5例人钩端螺旋体病病例,以及该州最早记录的人钩端螺旋体病的同源爆发,并对随后的环境调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人群钩端螺旋体病的免疫水平和探讨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简称凝溶试验)的诊断标准问题,我们于197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莒南县选择已发生钩端螺旋体病1年半、5年和近10年的大队及从未流行过的大队的人群,进行了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3.
0039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研究的新成就魏曦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4(4):251,1980 作者综述我国五十年代以来,在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调查研究的成就和防治进展。在药原学方面,我国已有13个血清群56个血清型,其中有1个血清群和23个血清型是我国首先发现,并且发现钩体型间有拮抗现象,发育快的抑制发育慢的菌型。到目  相似文献   

14.
1988-2003年雅安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新型钩端螺旋体的毒力调查;1998-2003年河南石油勘探局新疆探区人群莱姆病监测结果分析;我国4个钩端螺旋体血清群lipL21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表达产物的鉴定;福建省新丙五价钩端螺旋体菌苗接种后反应与免疫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廖如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我县流行始发现于1966年的夏天,此后的多年很少发病,1985年以来又在我县散发流行,有的村或邻近几个自然村暴发流行。本文总结1985年至1994年我院住院部收治有病历资料的886例,现将临床...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直接影响战备和农业生产的急性传染病。为了搞好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工作,我们刊登省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方案(草案),供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参考,并希望通过防治实践,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几年来,我们通过在流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猪,其次是犬。至于牛、马、骡、驴等,感染率也甚高,但其传染源作用还需进一步调查证实。鼠类在以往各次流行中仅占次要的地位,不在本文讨论。现将我省家畜钩端螺旋体病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64年秋收治钩端螺旋体引致Guillain—Barre综合征者3例,现报告如下: 讨论本文病例皆为农业社员,在洪水期间有与疫水接触之历史。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血中培养出钩端螺旋体,经凝溶试验证实为“396”型,故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已确立。此外,病人在急性期热降时,相继出现对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四肢远端感觉障碍,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这符合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对TR/Patoc 1 肉眼玻片凝集试验(简称玻凝)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作出评价,我们以玻凝、显微镜凝集试验(显凝)和血液培养钩端螺旋体(简称血培养)3种方法,对33例患者双份血清进行诊断钩体病实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流行较广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起病急、寒战、高热、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全身肌肉酸痛、腓肠肌压痛为特征.2008年8月,驻福建省霞浦县某部半个月内发生钩体病29例,均住院治疗.现就其临床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