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以往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的常用诱导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建立高质量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目的:拟利用复合高脂饮食和低浓度四氯化碳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取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高脂模型+四氯化碳组。观察饲养第2,4,6和8周末肝脏形态和病理变化,测定第8周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以及肝脏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结果与结论:复合高脂饮食+5%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的方式造模,第2周末开始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第4周末出现少量脂滴,第6周末出现脂肪病变,第8周末在脂肪病变的基础上,部分小鼠出现了肝纤维化,8周末小鼠肝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肝脏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通过8周复合高脂饮食和5%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成功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2.
季榕  唐莉 《中国临床康复》2011,(33):6124-6126
背景:高脂饮食是导致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目的:建立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兔模型。方法: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动物饲料喂养。结果与结论:兔饲养12周后,模型组肝细胞均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与小叶间可见炎细胞浸润、坏死及纤维化,对照组肝脏无异常,且模型组肝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兔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调脂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6例,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疏肝调脂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肽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脂汤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背景:高脂饮食是导致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目的:建立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兔模型。方法: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动物饲料喂养。结果与结论:兔饲养12周后,模型组肝细胞均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与小叶间可见炎细胞浸润、坏死及纤维化,对照组肝脏无异常,且模型组肝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说明实验成功建立了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兔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12—2016-12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6例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86例采用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肝功能、血脂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体重指数降低(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探讨复合辅酶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4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复合辅酶2支,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不加用复合辅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肝功能、血脂及行B超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谷氧酰转肽酶较对照组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脂肪肝声像图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复合辅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姚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2):1379-1379
目的探讨脂肪肝程度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B超检查确诊的118例脂肪肝患者和14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分析。结果118例脂肪肝患者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程度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脂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saicin)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与坏死的改善作用。方法取24只C57/B6小鼠,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建立NAFL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诱导NAFLD动物模型)、实验组(给予高脂饮食诱导NAFLD动物模型+capsaicin干预),三组各8只。对三组小鼠肝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比较三组小鼠血糖水平、血脂四项和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肝脏可见脂肪体积增大,明显脂肪变性,核被挤向一侧,气球样变性和坏死,并且肝小叶中心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明显坏死。相比模型组,实验组小鼠肝脏脂肪细胞排列相对完整,脂肪体积明显缩小,脂肪变性、炎症程度和坏死明显减轻。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血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下降(P 0. 05);相比模型组,实验组小鼠血清FBG、TC、TG及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明显升高(P 0. 05)。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小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明显升高(P0. 05);相比模型组,实验组小鼠AST、ALT及GST活性明显下降(P 0. 05)。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可知,实验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程度和坏死明显减轻。结论 Capsaicin可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NAFLD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与坏死,具有保护小鼠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至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而线粒体膜上的解偶联蛋白可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导致线粒体合成ATP效率降低,通过能量代谢的改变,参与脂肪肝的发生。目的:观察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各时相点的表达规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平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消化科。材料:实验于2004-11/2005-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64只,普通饲料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每组32只,每组又分饲养2,4,8,12周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方法:模型组大鼠喂高脂饮食(基础饲料88%、猪油10%、胆固醇2%)饲养12周,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分笼(每笼6只)饲养。主要观察指标:两组于相应时间点麻醉后采血,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肝脏。①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解偶联蛋白2表达变化。②生化检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③检测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生化指标:模型组饲养4,8,12周时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8,12周最显著(P<0.01)。②模型组解偶联蛋白2蛋白表达随脂肪肝程度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增强,而正常对照组几乎阴性表达。③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模型组饲养4,8,12周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8,12周最显著[(4.07±0.15),(4.93±0.14),(5.20±0.20)μmol/g;(3.14±0.20),(3.12±0.18),(3.13±0.16)μmol/g,P<0.01]。结论:随着非酒精性脂肪的形成和程度加重,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增加,解偶联蛋白2表达也逐渐增强,提示高脂饮食可诱导肝细胞表达解偶联蛋白2,使细胞内ATP生成减少,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观察脂肪肝的逆转状况,评价脂肪肝转归的影响因素,筛选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实验于2004-03/08在福建省厦门市医药研究所药物中心实验室和检验医学实验室共同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2组,正常对照组24只,饲基础饲料;模型组60只,饲高脂饲料。制备成功的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60只分4组,脂肪肝模型组10只,平脂冲剂抗脂肪肝治疗组18只:改饲基础饲料,同时平脂冲剂18g/kg灌胃,1次/d。东宝肝泰抗脂肪肝治疗组16只:改饲基础饲料,同时东宝肝泰冲剂0.225g/kg灌胃,1次/d。自然恢复组16只:改饲基础饲料,不喂药。第6周末,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检验血脂和肝功能;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的多项生化指标。结果:纳入动物84只,血浆检验79只进入结果分析,肝组织脂质和病理检验69只进入结果分析。因死亡和检验误差部分脱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7周后模型组的大鼠肝脏细胞发生脂肪变性。①大鼠血脂和肝功能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r-谷氨酰转肽酶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其中三酰甘油含量明显升高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抗脂肪肝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分别为(1.22±0.89),(2.56±0.97),(1.39±0.88),(1.92±1.03)mmol/L,P<0.001。②大鼠肝脂肪变性与肝脏脂质指标:肝细胞中的胞浆内出现脂滴,肝脂肪变性为 ~。抗脂肪肝治疗和自然恢复后,血脂和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抗脂肪肝治疗组变化显著(P<0.001)。肝组织脂质和病理也有不同程度逆转康复。结论:高脂饮食饲养大鼠可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为理想的脂肪肝动物模型,具备人类脂肪肝特征,多数单纯性脂肪肝如能早期诊治,可以阻止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并使其逆转。抗脂肪肝治疗好于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养肝利胆颗粒与维生素c对小鼠慢性四氯化碳中毒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制作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肝脏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给予养肝利胆颗粒及养肝利胆颗粒加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对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养肝利胆颗粒可显著降低由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明显改善肝组织的损伤,养肝利胆颗粒加维生素C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加维生素C能显著改善四氯化碳中毒导致的小鼠慢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分度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超声诊断均匀性脂肪肝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方法 60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根据其超声分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分别进行血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酸转移酶(GGT)在轻、中、重度组中逐渐升高。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C、TG、ALT、AST及GGT均增高,但仅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TC、GG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ALT及AST有显著差异(P﹤0.01)。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及GGT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检查结合血生化指标可为临床对脂肪肝进行分度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辅酶Q10(CoQ10)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肝脏酶活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150例冠心病伴血脂水平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CoQ10 30mg/d,分3次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CoQ10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体内CoQ10含量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O.05);ALT、AST未见显著性增高(P〉0.05);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HDL-C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内CoQ10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ALT、AST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脂水平除LDL-C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CoQ10及血清转氨酶、血脂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CoQ10可避免阿托伐他汀引起的转氨酶增高,并能增强他汀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含羞草总黄酮(TFM)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四氯化碳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相应药物灌胃后测定小鼠血清ALT、AST的活性,血清白蛋白(Alb)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 并测定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同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含羞草总黄酮(TFM)各剂量组ALT、AST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 Alb含量和T-AOC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 SOD活力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 含羞草总黄酮(TFM)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调脂护肝方对高脂饲养所致脂肪肝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护肝方对高脂饲食脂肪肝大鼠的干预效应,探讨其药效学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4只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饲基础饲料,实验组52只给予高脂饲料饲食(含胆固醇2%,猪油10%,基础饲料88%),13周末随机抽取正常组2只、高脂饲养8只,验证高脂饲养大鼠脂肪肝形成。剩余44只随机分为4组即病理模型组、东宝甘泰组、羊栖菜组、调脂护肝方组,每组11只。在继续饲高脂饲料外,分别给予东宝甘泰,按0.5g/(kg·d)(用蒸馏水配成0.05g/ml的混悬液),羊栖菜煎剂按10ml/(kg·d)(10ml含羊栖菜生药20g),调脂护肝方按10ml/(kg·d)(由羊栖菜、丹参、制大黄、葛根、泽泻、茯苓=3:2:1:1:1:1),共8周。第21周末称重,处死动物,取肝脏,计算肝脂数(肝重/体重×100%),抽血,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白蛋白-胆固醇(HLD-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病理模型组、东宝甘泰组比较调脂护肝方组大鼠体重、肝指数血清TC值、TG值均降低,HLD-C值增高,血清ALT、AST、MDA值均较低,SOD值较高(各组比较P〈0.01)。结论调脂护肝方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效机制为:降低体重与肝指数,调整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抗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 d-PGJ2)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制成NAFLD大鼠模型;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4组:15 d-PGJ2低剂量治疗组(LT组),15 d-PGJ2高剂量治疗组(HT组),模型对照组(MC组),饮食疗法组(DT组).治疗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结果 与MC组大鼠相比,LT组、HT组及DT组大鼠血清ALT、AST、ALP、GLU、TG、TC的水平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均有减轻,其中以LT组改变最明显(P<0.05).结论 适量的15d-PGJ2对NAFLD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大鼠的NAFL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ipoic acid,ALA)对高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S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造模组30只,造模组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30 mg/kg STZ诱发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再随机分成非药物干预糖尿病组(DM组,n=15)和α-硫辛酸干预组(ALA组,60 mg/kg,n=15),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留取血清和肝脏组织,行生化及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组织形态学检测,并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大鼠肝脏组织脂代谢相关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的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血清 TG[(1.6±0.69)mmol/L]和 TC [(3.14±1.1)mmol/L]含量明显升高。ALA 治疗后,血清TG[(0.69±0.13)mmol/L]和 TC[(1.67±1.0)mmol/L]明显降低,肝功能和氧化应激得到了改善,肝脏中的脂质沉积明显减少。SREB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结论 ALA干预可改善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SD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及减少SREB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改良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简便和稳定的酒精性肝病(ALD)的动物模型。方法利用简易胃造漏的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组,A组为正常小鼠(n=12);B组为胃造瘘后给予生理盐水(n=12);C组为胃造瘘后给予酒精(18g·kg-1·d-1)(n=22);D组小鼠给予自制的ZQ液(n=22)。实验动态观察12周,分别在第4周、6周、8周、12周测四组小鼠肝重、体重值并检测肝脏ALT和AST水平,同时收集肝脏标本经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 C组模型与A组和B组比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但损害的程度较D组轻。D组小鼠在4周开始出现了肝细胞脂肪变性,8周开始出现酒精性肝炎和轻度的肝纤维化,12周时出现肝脏纤维化的表现。结论简易胃造瘘法配合ZQ液可以建立简便和稳定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2组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结果治疗组肝功能、血脂各指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