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由同种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移植免疫反应各家报道不一致,差别明显。目的:体外观察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而成的成骨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特点。方法:用Ficoll-Hypaque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获取第3代细胞,经典化学方法诱导为成骨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到T细胞形成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在第3,5,7天,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的T细胞增殖情况,24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T细胞亚群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诱导后成骨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成骨细胞对T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诱导后成骨细胞剂量大,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3次平均抑制率相比:1:20组低于1:80组(P<0.01);1:40组低于1:80组(P<0.05);诱导后成骨细胞能引起T细胞亚群凋亡,其中CD4+(凋亡率8.57%)亚群不如CD8+(凋亡率15.31%)细胞亚群凋亡显著(P<0.01)。结果显示诱导的成骨细胞在体外能够通过细胞凋亡途径抑制T细胞的增殖,特别是CD8+。但这种抑制不是特别强,表明诱导的成骨细胞虽有一定的免疫性,但其免疫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刺激引起的T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应用CD3^+磁珠分选T淋巴细胞,从骨髓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经照射后与T细胞共培养过夜,经PHA(5μg/ml)作用72小时后,应用BrdU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Annexinv/PI的水平。对未经照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的T细胞,用PHA处理72小时后收集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以及CD4和CD25的表达,同时设立未经PHA处理的T细胞与照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及未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的T细胞组。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PHA引起的T细胞的增殖,但不诱导T细胞凋亡。与未处理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中T细胞的CD4^+CD8^+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但在PHA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中T细胞的CD4^+亚群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但CD4^+CD25^+细胞亚群显著减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PHA刺激所引起的T细胞增殖,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推测其可能的机制与CD4^+调节性T细胞的参与有关.但与CD25^+T调节细胞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如何,目前了解甚少。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细胞亚群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分别成骨、成心肌细胞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按不同浓度(1:1,1:10,1:100)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并添加植物血凝素刺激,同时设立对照组,3d后收集上清。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检测3种浓度组淋巴细胞的A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1:1浓度组最低(P〈0.05):CD4+CD25+Tregs亚群比例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且1:1浓度组最高;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Y-干扰素水平明显减低,但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且具的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CD4+CD25+Tregs亚群数量,以及改变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上调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靶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上调正常人外周血的调节性T细胞,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对间充质干细胞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加入0,15,30,45,60μmol/L氯化高铁血红素和0,5,10,15,20μmol/L锌-原卟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预处理,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mRNA的表达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经氯化高铁血红素预处理、经锌-原卟啉预处理、不经预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加入植物血凝素反应72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与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有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其表达在体外可被诱导和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mRNA的表达量随氯化高铁血红素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随锌-原卟啉浓度增加而减少(P〈0.05),具有剂量依赖性。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提高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P〈0.0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可使共孵育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提高(P〈0.01),抑制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可使共孵育后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通过血红素加氧酶1上调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5.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方法:自SD大鼠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传代培养及鉴定后制备细胞悬液。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干细胞移植组注射阿霉素当日尾静脉射干细胞1&#215;107;正常组不做处理。 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均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以腹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干细胞移植组较生理盐水移植组则有明显改善(P〈0.05)。②造模第28天,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造模后外周血CD4+ CD25+Treg/ CD4+ Treg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干细胞移植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造模第28天,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P3在组织局部的表达而诱导CD4+CD25+Treg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从人骨髓液中分离培养MSC,通过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将植物血凝素(PHA)及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刺激因素,经磁珠分选的人CD2^+ T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用^3H—TdR标记β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与MSC共培养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MSC共培养10天后的CD2^+ T细胞内各亚群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MSC能明显抑制由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04),同时MSC抑制由PHA引起的T细胞增殖,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26),MSC培养上清液单独并不具备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与MSC共培养后的T细胞亚群中,Th2及Tc2亚群含量较共培养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MSC对由DC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及诱导T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众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抑制T细胞增殖。目的:观察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以1∶10比例共培养4d,以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17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组白细胞介素17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P〈0.01)。与此一致的是,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共培养组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CD4+T细胞组(P〈0.05,P〈0.01)。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CD4+T细胞共培养组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4+T细胞组(P〈0.01),但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并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7。表明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人Th1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具体机制不详。目的:观察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分娩产妇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按不同比例建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以单独培养T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呈现成纤维梭型细胞样,呈旋涡状团集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34(-),CD45(-),HLA-DR(-);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ElISA法检测共培养组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中和试验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果说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旁分泌白细胞介素10达到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哮喘患者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小鼠34只,其中3-4周龄雄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周龄雌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0只,组。方法: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以500mg/L卵白蛋白溶液0.2mL腹腔注射致敏,以50g/L卵白蛋白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溶液,细胞移植组在诱导哮喘的第10天经尾静脉注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并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总数,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结合病理切片分析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t=7.742,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该比例明显升高(t=-7.455,P〈0.05)。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两比较,模型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改变:模型对照组小鼠支气管、血管粘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气道上皮增生、气道黏液增多、气道上皮部分断裂脱落;细胞移植组小鼠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上调哮喘小鼠外周血CD4^+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同时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哮喘患者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气道炎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8—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小鼠34只,其中3-4周龄雄鼠4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周龄雌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0只,组。方法: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以500mg/L卵白蛋白溶液0.2mL腹腔注射致敏,以50g/L卵白蛋白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溶液,细胞移植组在诱导哮喘的第10天经尾静脉注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并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总数,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结合病理切片分析气道炎症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t=7.742,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该比例明显升高(t=-7.455,P〈0.05)。3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两比较,模型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类似的免疫调节作用?目的:观察骨髓来源和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方法:分离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检测它们对T细胞周期、活化、抑制和增殖的作用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具有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在有丝分裂原刺激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T细胞增殖中这种作用都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在1︰2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但是在1︰100时这种作用基本消失,在共培养时骨髓来源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都可以使更多的T细胞被抑制在G0/G1期,同时也可以抑制T细胞的早期活化,但是上述作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较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弱,且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不具有抑制T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番茄红素均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而二者联合应用对衰老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却未见报道。目的:分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番茄红素组、干细胞组及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组。模型组与各治疗组连续8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液衰老相关T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水平并观察脾脏、胸腺组织结构。结果与结论:3个治疗组均能提高衰老小鼠血液CD3+、CD8+ CD28+T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水平(P〈0.01);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初始性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记忆性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干细胞及番茄红素组初始性及记忆性CD8vT细胞百分比变化不显著(P〉0.05):各组初始性及记忆性CD4+T细胞百分比变化均不显著(P〉0.05);胸腺、脾脏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胸腺小体缩小,脾脏淋巴小结明显增多,髓质淤血;正常对照组与3个治疗组胸腺、脾脏皮质髓质均未见明显病变。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番茄红素均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衰老小鼠免疫功能,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背景:分离培养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目的:观察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选取体质量为80-100g雄性SD大鼠,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取材过程中需严格掌握大鼠处死至将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箱内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0min以内。使用基础培养基冲洗骨髓腔时力度适中且在骨髓腔内旋转数次,可使骨髓细胞充分脱落,保证骨髓细胞的获得量。结果与结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传代后的细胞形态均一,呈漩涡状排列;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经历3个生长时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停滞期;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结果示:CD29+99.45%、CD34+1.45%、CD44+99.52%、CD45+1.41%;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矿化结节被茜素红染成橘红色,脂滴被油红O染成红色。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向成骨、成脂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间充质及组织干细胞委员会提出的鉴定动物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低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AF-MSC)、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UC-MSC)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BM-MSC)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从妊娠中期羊水、新生儿脱落脐带、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获取原代AF-MSC、 UC-MSC和 BM-MSC。观察形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取传代培养的第3代的AF-MSC、 UC-MSC和 BM-MSC体外诱导培养后,观察体外诱导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情况。将不同细胞浓度的AF-MSC, UC-MSC和 BM-MSC分别加入到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比较3种不同来源的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结果分离培养的AF-MSC, UC-MSC和BM-MSC分别表达MSC特异性表面分子CD29、CD70、 CD90,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CD45。体外传代培养的AF-MSC、 UC-MSC和BM-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中,当淋巴细胞∶MSC为1∶1、1∶10、1∶50、1∶100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F-MSC最强, BM-MSC最弱。结论 AF-MSC、 UC-MSC和BM-MSC均具有抑制植物血凝素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以AF-MSC抑制效果最强, BM-MSC最弱,其抑制效果与MSC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表明电磁场可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从ERK信号途径探讨电磁场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成骨的作用。方法:取第3代生长良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暴磁组给予15Hz、1mT的正弦波电磁场刺激,PD98059+暴磁组在电磁场刺激前给予20μmol/L ERK阻断剂PD98059,PD98059组仅给PD98059不进行电磁场刺激,对照组正常培养。电磁场刺激后,收集各组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RK通路的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电磁场刺激后,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PD98059可明显抑制ERK1/2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升高(P〈0.01),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说明电磁场刺激可通过激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RK信号通路,并且主要通过该途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而在脉冲电磁场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的过程中,激活ERK信号通路所起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Th17细胞的作用,但内在的调节机制尚待阐明,为此,针对Tol 样受体1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今后潜在的细胞治疗策略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目的:探讨Tol 样受体1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Th17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法分离人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人CD4+T细胞。CD4+T细胞单独培养或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4 d。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白细胞介素17、Tol 样受体1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数量。 结果与结论:CD4+ T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Tol 样受体1。相对于CD4+单独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CD4)白细胞介素17明显升高(3.59±0.11,1.14±0.08,P<0.01);进一步发现Tol 样受体1 mRNA表达水平亦相应升高(6.07±1.79,1.53±0.63,P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共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CD4)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4+T细胞组[(4.53±1.27)%,(2.39±0.80)%,P<0.01)。研究结果表明Tol 样受体1可能参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人Th17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胚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人Th17细胞增殖,但内在的调节机制尚需阐明。目的:探讨Tol 样受体3对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Th17细胞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正常人 CD4+ T 细胞,单独或与胚胎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4 d。实时定量PCR测定白细胞介素17、Tol 样受体3及MyD88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br〉 结果与结论:相对于CD4+T细胞单独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白细胞介素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59±0.11 vs.1.14±0.08,P <0.01);进一步发现 Tol 样受体3 mRNA 亦相应升高(3.10±1.60 vs.0.94±0.01,P <0.05)。而且,相对于CD4+T细胞单独培养组,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促进了MyD88的表达(2.29±0.05 vs.1.85±0.31,P<0.01)。研究结果表明Tol 样受体3可能对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Th17细胞发挥作用,为今后潜在的细胞治疗策略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