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对神经细胞的许多功能活动均具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新生SD大鼠神经干细胞,用含不同浓度(5,50,50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以不含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无血清培养基为对照组.细胞培养7 d后计算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率,培养10 d后计数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添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细胞增殖较快,最终神经球的数量多于对照组,以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作用显著;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50 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中NSE和GFAP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有促进作用,尤以适中浓度(50 U/mL) 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最早作为生长因子被认识,近些年来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体内研究较多。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孕14dSD大鼠胚脑皮质,体外先悬浮增殖培养后贴壁诱导分化。巢蛋白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以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取第3代神经干细胞向培养基中添加0.5,5,50,500U/mL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另设不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对照组。应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微管相关蛋白2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结果与结论:加入≥5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球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显著下降(P<0.01),分化培养后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体外培养鼠胚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促进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发现人源羊水干细胞可向心肌前体细胞分化。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源羊水干细胞向心肌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含0,1.0,5.0,10.0,20.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诱导培养基诱导鉴定后的人源羊水干细胞向心肌前体细胞分化,诱导24h后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结果与结论:诱导分化14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由长梭形逐渐变短增宽,相邻的细胞间有融合现象,似类肌管样结构,以5.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诱导分化率最高;RT-PCR检测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细胞Nkx-2.5和GATA-4mRNA的表达,以5.0U/mL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最强。说明外源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剂量依赖性促进人源羊水干细胞向心肌前体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5.
脑溢安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脑溢安对体外培养促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作用,旨在进步阐明脑溢安的脑保护机制。方法:从新生3d大鼠海马中分离神经干细胞,按不同培养方法进行分组,加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为空白组。于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50mL/L脑溢安血清为实验组。于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50mL/L正常血清为对照组。加入含50mL/L脑溢安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的第2天和第7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计数Nestin,NF-200,GFAP,O4四类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在培养的第2天,空白组Nestin阳性细胞最多,占数细胞总数的96.1%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8~11倍,其次是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细胞(glialfibrilleryacidicprotein,GFAP)、O4细胞,NF-200细胞最少,仅占细胞总数的3.83%;实验组以NF-200阳性细胞最多,占细胞总数的42.83%,分别为空白组11.3倍和对照组的1.2倍,其次是GFAP细胞,但较对照组少。培养的第7天,空白组仍以Nestin阳性细胞为最多,其他三类细胞与第2天比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仍以NF-200为最多,占细胞总数的43.85%,其次是GFAP,O4细胞,Nestin细胞最少。培养7d后,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4.85%)与对照组(15.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04,P<0.05)。结论:脑溢安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及促进神经细胞存  相似文献   

6.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迁延形成新生血管,因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7—07/11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对比观察性细胞实验。 材料:骨髓液标本来源于自愿捐献患者,所有患者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采用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3代细胞增殖周期。在无血清条件下,以0.25,0.50,1.00,2.00,5.00U/mL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以不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将10U/mL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72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培养24,48,72h后,以MTT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②10U/mL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72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 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共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以5U/mL促红细胞生成素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组G0/G1期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培养条件下可以促进更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入DNA合成期,从而有更多的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增殖细胞,并且这种影响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有重要的作用,但剂量效应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试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0,2,4,8,16U/mL不同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同时收集培养液作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检测。结果与结论:随着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升高,以16U/mL组最高。加入2,4,8,16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期比例及增殖指数均逐渐增高,增殖指数较未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增高(P〈0.05);细胞培养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却逐渐下降,以16U/mL组下降最明显。说明在2~16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力。  相似文献   

9.
脑溢安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武衡  黎杏群  唐涛  罗杰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48-6149,i005
目的: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脑溢安对体外培养促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作用,旨在进步阐明脑溢安的脑保护机制。方法:从新生3d大鼠海马中分离神经干细胞,按不同培养方法进行分组,加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为空白组。于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50mL/L脑溢安血清为实验组。于神经干细胞基础培养液中加50mL/L正常血清为对照组。加入含50mL/L脑溢安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的第2天和第7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计数Nestin,NF-200,GFAP,04四类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在培养的第2天,空白组Nestin阳性细胞最多,占数细胞总数的96.1%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8~11倍,其次是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细胞(glialfibrillery acidic protein,GFAP)、04细胞,NF-200细胞最少,仅占细胞总数的3.83%;实验组以NF-200阳性细胞最多,占细胞总数的42.83%,分别为空白组11.3倍和对照组的1.2倍,其次是GFAP细胞,但较对照组少。培养的第7天,空白组仍以Nestin阳性细胞为最多,其他三类细胞与第2天比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仍以NF-200为最多,占细胞总数的43.85%,其次是GFAP,04细胞,Nestin细胞最少。培养7d后,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4.85%)与对照组(15.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04,P&;lt;0.05)。结论:脑溢安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及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90只大鼠成功建立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结果与结论: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1,2,3,4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后者更低(P〈0.01)。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3-5d时平均潜伏时间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对照组(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高(P〈0.05)。形态学可见3组损伤处脑组织瘢痕和软化灶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CM-Dil阳性细胞数则3组相反。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受体内外微环境的影响,不同细胞培养液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不同的作用.目的:改进传统上应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寻找一种快速便捷的培养方式.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实验,于2005-11/2006-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孕后12~16 d 的Wistar大鼠10只,取胎鼠脑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方法:将配置的细胞密度约1×109个/mL滤液接种入4个50 mL细胞培养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个培养瓶.对照组加入DMEM/F12、2?7型人类白细胞抗原、20 m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mg/L的表皮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液,实验组加入DMEM/F12、5%胎牛血清,两三天后换为与对照组相同的无血清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两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生长状况.结果: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①两组大多数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征性标志抗原神经巢蛋白,免疫染色呈阳性反应.②实验组神经干细胞的聚球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可提前三四天观察到神经干细胞球.③两组细胞数量基本无差异,实验组细胞球体较对照组大.经血清培养液诱导分化后部分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阳性,部分呈神经胶质酸性蛋白阳性,表明神经干细胞已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含血清培养液预先培养可以加快神经干细胞增殖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影响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因素很多,各种营养因子可以不同程度地刺激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如何使神经干细胞大量分化为神经元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脑海马组织,传至第4代克隆球直径约为200μm时,滴加DMEM/F12+2%B27+20μg/L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单细胞克隆培养,传代的神经干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组。观察传代后的克隆球进行神经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计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巢蛋白,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②与空白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均明显提高(P〈0.05),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元的比例最高(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提高神经生长因子诱和神经生长因子均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王莎莉  李英搏  王亚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9-21,I0002
目的:将人参总皂苷或人参总皂苷与白细胞介素1联合处理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内,观察人参总皂苷在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重点实验室完成。①从7~12周龄流产胚胎脑中分离皮质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分别用鼠抗人nestin抗体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并用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标记细胞。②人参总皂苷与人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实验分组:神经干细胞组,常规培养神经干细胞;人参总皂苷组,常规培养体系中加入人参总皂苷(终浓度200mg/L);人参总皂苷+白细胞介素1组,在人参总皂苷组培养体系中加入白细胞介素1(终浓度200ng/L),均培养3d,待移植用。③健康清洁级小鼠20只,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吡啶(30mg/kg),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记录小鼠震颤麻痹评分,自发活动和记忆功能,对模型进行评价。④将经人参总皂苷处理的神经干细胞,按所分实验组注入帕金森病小鼠纹状体内,同时设立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入同体积磷酸盐缓冲液),移植后60d观测模型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模型鼠脑内分布和迁移;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脑内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进行检测。 结果:①从流产人胚胎脑组织中分离、纯化的神经干细胞细胞,经3代以上的传代纯化培养,神经球nestin呈阳性表达,所有神经干细胞细胞核标记上蓝色荧光,标记率达100%。②20只小鼠均建模成功。③神经干细胞组、人参总皂苷组、人参总皂苷+白细胞介素1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病小鼠5min自发活动的次数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献报道黄芪和丹参均可诱导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实验以乳腺癌患者乳腺再生为最终目的,通过MTT比色法分析不同剂量黄芪和丹参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乳腺成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0912007—09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放射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对象:女性非家族性乳腺癌癌旁病理证实为正常的乳腺组织取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共24例,患者年龄29-45岁,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方法:取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去除血管及脂肪,剪碎至1.0mm’块,组织块消化培养传代后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收集MUC^-、ESA^+标记的细胞,即乳腺成体干细胞,按1×10^8L^-1。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无血清培养48h后更换培养基,设立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黄芪注射液组分为25,50,100,200mI几4个亚剂量;丹参注射液组分为12.5,25,50,100mL/L 4个亚剂量;黄芪+丹参复合注射液组分为(25+12.5),(50+25),(100+50),(200+100)mL/L 4个亚剂量。③实验评估:各组加入对应药物后培养72h,加入5g/L MTT溶液20μL,再加入二甲基亚砜振荡溶解,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分析乳腺干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①乳腺细胞形态观察:乳腺组织原代培养后形成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②乳腺干细胞增殖检测:黄芪注射液以50mL/L为界,剂量越小对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越强(P〈0.01),达200mL/L时产生抑制作用(P〈0.05)。丹参注射液剂量在12.5~100mL/L范围内变动时,均能够促进乳腺成体干细胞的增殖(P〉0.05)。黄芪与丹参复合注射液以(100+50)mL/L为界,复合剂量越小对乳腺成体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越强(P〈0.01),且复合用药效果好于单独用药,当剂量达到(200+100)mL/  相似文献   

15.
背景:内皮祖细胞具有增殖、迁移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特征,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置于含0,1,10,50,100,200μmol/L吡格列酮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吡格列酮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②将培养7d的内皮祖细胞随机分5组:对照组加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吡格列酮组加入50μmol/L吡格列酮;PPAR-γ拮抗剂组加入50μmol/L吡格列酮及10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拮抗剂GW9662;PI3K/Akt阻滞剂组加入50μmol/L吡格列酮及50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ERK阻滞剂组加入50μmol/L吡格列酮及20μmol/L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道阻滞剂PD98059,观察不同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见培养前4d细胞增殖不明显,第5-10天迅速增殖,并可见细胞集落及线状结构形成,第10天可达80%融合。培养第7天的内皮祖细胞具有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的功能。10-200μmol/L的吡格列酮均可明显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P〈0.01),以50μmol/L吡格列酮的作用最明显。进一步阻断相关信号通路发现,Wortmannin和GW9662可明显拮抗吡格列酮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而PD98059对吡格列酮的作用无影响。说明吡格列酮促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有限。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制成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1周采用局部微量注射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移植对照组:注射10μLDMEM/F12培养液;细胞移植组:造模后移植浓度为1.0×109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10μL。移植后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行为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大鼠脊髓功能修复情况及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化。结果与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SD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移植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从移植后2周起细胞移植组大鼠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体内继续存活、迁移并且分化为NF-200、GFAP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离体神经干细胞(NSCs)氧糖剥夺(OGD)模型,并观察缺氧、缺糖等不同培养条件对NSCs存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NSCs,制备OGD模型。将NSCs分为OGD组和正常组,每组分别干预2、4、6、8、10 h。采用MTT法检测OGD干预不同时间对NSCs活性的影响。通过MTT法观察正常培养、单独缺氧、单独缺糖、缺氧缺糖、高糖各组干预8 h对NSCs活性的影响。结果:OGD组干预8、10 h的NSCs OD值低于相应时点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缺氧、单独缺糖、缺氧缺糖、高糖培养组的NSCs O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独缺糖、高糖培养组与氧糖剥夺组的NSCs 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GD≥8 h对NSCs造成明显的损伤。缺糖是OGD模型造成NSCs损伤的主要因素。葡萄糖浓度是影响NSCs存活和增殖的关键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但正常情况下,神经干细胞数目太少,且大部分处于静息状态,促进其增殖是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分析其促进增殖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增殖培养基中培养至第3代,加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10,50和100μmol/L)作用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再培养3,5,7 d后测量神经球半径,用免疫荧光组化法计数Ki67阳性细胞数目;再培养3 d后利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中Notch 1、Hes 1和Mash 1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比较,50,100μmol/L的蛇床子素具有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100μmol/L作用最为显著,可引起Notch 1基因、Hes 1基因上调表达,对Mash 1基因基本无影响,说明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上的Notch 1、Hes 1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发育和神经功能重建的研究带来了广阔前景,其体外培养已成为神经科学的一个研究基础。目的:比较胶原酶和胰酶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取孕14d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胎鼠端脑,剪碎后分别用含EDTA的胰酶和Ⅰ型胶原酶消化,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细胞。结果与结论:胶原酶消化得到的神经干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而用胰酶消化得到的则形成聚集体;Nestin免疫荧光鉴定细胞为阳性;获取的神经干细胞纯度大于99%。提示用胶原酶可以简单而快速地获得原代单层化贴壁生长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