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DMEM和RPMI-1640是两种最常用的商品化培养基,二者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尚未见直接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两种常用培养基对人肝癌BEL-7402与HepG-2细胞系体外生长和增殖效果的影响,从中选择更适合的培养基.方法:分别应用高糖DMEM与RPMI-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BEL-7402和HepG-2细胞,于培养的0,24,48,72,96,120 h用酸性磷酸酶检测法测定细胞生长和增殖速率,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与结论:结果发现BEL-7402和HepG-2细胞在RPMI-1640培养基中的生长增殖速率均明显高于DMEM培养基 (P < 0.01).镜下观察证实细胞在RPMI-1640培养基中的黏附和伸展状态更好.因此,建议首选RPMI-1640培养基进行肿瘤细胞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2.
CpG ODN增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肝癌细胞系HepG-2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pG ODN在体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性和肿瘤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CpG ODN刺激在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其活性和对肝癌细胞系HepG-2杀伤作用。结果 CpG ODN组PBMC培养上清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CpG ODN刺激72小时后与HepG2细胞作用,48小时后乳酸脱氢酶在培养液中活力较对照组增强,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pG ODN可明显提高人外周血淋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3.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和表面标志与培养基中胎牛血清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两种浓度胎牛血清培养的不同传代次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长特性及表面标志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实验于200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取健康Wistar大鼠5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分别以体积分数为0.1和0.15的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进行贴壁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曲线及表面标志CD45,CD11b,CD29和CD44的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和CD44,造血前体细胞表达CD45和CD11b)。结果:④两种浓度胎牛血清培养细胞均能获得贴壁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原代培养的细胞分裂增殖较快,集落融合较早,传代时间较短(平均10d)。(爹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传代培养第1,2代细胞均质性相对较差,CD45阳性率分别为23.4%,15,4%,CD11b阳性率分别为16.6%,10.3%,高于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组(P〈0.05),至第3代后两组已无差异,CD45和CD11b阳性率均小于5%,而CD29和CD44阳性率均大于95%。③两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相似,但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数生长期峰值出现较早,为第6天,而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培养组为第7天。结论:体积分数为0.1和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长特性和表面标志方面存在差异。使用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已可满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扩增,但要在短期内获得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优于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针对高表达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eEF1A2)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BEL-7402细胞株的eEF1A2-RNAi的细胞模型,为从基因沉默基因敲除层面研究eEF1A2在HCC潜在的致癌作用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针对eEF1A2基因的shRNA与线性化的GV115-GFP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对获得的重组子(GV115-GFP-eEF1A2-shRNA)进行PCR和测序鉴定。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将pHelper 1.0载体、pHelper 2.0载体与GV115-GFP-eEF1A2-shRNA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eEF1A2-RNAi-LV,并感染高表达eEF1A2的BEL-7402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验证eEF1A2-RNAi-LV对BEL-7402细胞eEF1A2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GV115-GFP-eEF1A2-shRNA,并通过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成eEF1A2-RNAi-LV;将eEF1A2-RNAi-LV转染至BEL-7402细胞后,细胞eEF1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84.1%和64.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转染后的BEL-7402细胞eEF1A2基因被特异性沉默。结论成功构建了eEF1A2-RNAi的BEL-7402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从基因敲除层面研究eEF1A2在HCC潜在的致癌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提取猫儿眼植物酸并探讨其对人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噻唑蓝(简称MTT)法和锥虫蓝染色法对猫儿眼植物酸抗肿瘤细胞作用进行分析。结果:MTT法显示,给予0.1,1.0和10.0mg/L猫儿眼植物酸48h,其对人BEL-740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2%,54%和57%;锥虫蓝染色法显示,给药后48h,猫儿眼植物酸对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2%,81%和84%;凋亡率分别为24%,26%和33%。结论:猫儿眼植物酸对人BEL-7402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效果随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递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丹参提取物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观察复方丹参药物血清对人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4在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药理毒理学实验室完成。药物:复方丹参药物血清。细胞系:人BEL-7402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仪、噻唑蓝法和克隆形成法对复方丹参药物血清抗肿瘤细胞作用进行分析。分别给予3.6,7.2和15g/kg体质量药物血清48h,用噻唑蓝法测定其对人BEL-7402细胞的抑制率、克隆形成抑制率、凋亡率。结果:(1)分别给予3.6,7.2和15g/kg体质量药物血清后,对人BEL-7402细胞的抑制率为26.4%,35.6%,51.7%。②分别给予3.6,7.2和15g/kg体质量药物血清后,克隆形成抑制率为42.8%,47.9%,74.8%。③分别给予3.6,7.2和15g/kg体质量药物血清后,凋亡率为18.6%,22.4%,28.8%。结论:复方丹参药物血清对人BEL-740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丹参提取物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观察复方丹参药物血清对人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4在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药理毒理学实验室完成。药物:复方丹参药物血清。细胞系:人BEL-7402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仪、噻唑蓝法和克隆形成法对复方丹参药物血清抗肿瘤细胞作用进行分析。分别给予3.6,7.2和15g/kg体质量药物血清48h,用噻唑蓝法测定其对人BEL-7402细胞的抑制率、克隆形成抑制率、凋亡率。结果:①分别给予3.6,7.2和15g/kg体质量药物血清后,对人BEL-7402细胞的抑制率为26.4%,35.6%,51.7%。②分别给予3.6,7.2和15g/kg体质量药物血清后,克隆形成抑制率为42.8%,47.9%,74.8%。③分别给予3.6,7.2和15g/kg体质量药物血清后,凋亡率为18.6%,22.4%,28.8%。结论:复方丹参药物血清对人BEL-740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白杨素是保健食品和中草药中常见的具有防癌抗癌活性的食源黄酮类天然产物。白杨素是否有助于防治肝癌?其作用机制为何?是否促进肝癌干细胞的分化?对此尚缺乏系统研究。目的:以人肝癌细胞为对象,揭示白杨素的亚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酸性磷酸酶实验、扫描电镜、免疫印迹技术探讨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结论:白杨素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9mol/L或6.3mg/L。白杨素与PI3K-AKT途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抗癌效应。但白杨素本身并不改变AKT、磷酸化pAKT、AKT下游分子GSK-3和磷酸化pGSK-3的表达水平,虽然高剂量下β-catenin略有下调。白杨素导致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密度明显增加并形成纳米膜粒;细胞回缩,间隙加宽;出现形态上不同于凋亡的死亡细胞。白杨素显著改变多种蛋白质的丝/苏氨酸磷酸化水平;对酪氨酸磷酸化亦有广谱下调作用,接近于表柔比星对照。白杨素对CDK1、磷酸化pCDK1和pCDK2、CDC25A、CDC25B和CD133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剂量依赖性诱导PARP-1降解。总之,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非起因于PI3K-AKT和Wnt/β-catenin通路阻断或细胞周期核心调控因子阻断,而更可能起因于生物膜功能障碍所致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大范围改变,并以非经典方式诱导肝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9.
背景:白杨素是保健食品和中草药中常见的具有防癌抗癌活性的食源黄酮类天然产物。白杨素是否有助于防治肝癌?其作用机制为何?是否促进肝癌干细胞的分化?对此尚缺乏系统研究。目的:以人肝癌细胞为对象,揭示白杨素的亚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酸性磷酸酶实验、扫描电镜、免疫印迹技术探讨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结论:白杨素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9mol/L或6.3mg/L。白杨素与PI3K-AKT途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抗癌效应。但白杨素本身并不改变AKT、磷酸化pAKT、AKT下游分子GSK-3和磷酸化pGSK-3的表达水平,虽然高剂量下β-catenin略有下调。白杨素导致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密度明显增加并形成纳米膜粒;细胞回缩,间隙加宽;出现形态上不同于凋亡的死亡细胞。白杨素显著改变多种蛋白质的丝/苏氨酸磷酸化水平;对酪氨酸磷酸化亦有广谱下调作用,接近于表柔比星对照。白杨素对CDK1、磷酸化pCDK1和pCDK2、CDC25A、CDC25B和CD133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剂量依赖性诱导PARP-1降解。总之,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非起因于PI3K-AKT和Wnt/β-catenin通路阻断或细胞周期核心调控因子阻断,而更可能起因于生物膜功能障碍所致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大范围改变,并以非经典方式诱导肝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0.
脂多糖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LPS刺激HepG-2细胞,MTT方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LPS刺激组与未加12S刺激组的A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者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LPS可以促进Hep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外源性PDGF-DD蛋白对PDGF-D和β-PDGFR阳性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和转移相关基因VEGF及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浓度为0 ~ 100 pg/mL PDGF-DD蛋白作用于肝癌细胞株BEL-7402 48 h,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检测VEGF mRNA和CXCR4 mRNA表达.结果:外源性PDGF-DD蛋白干预细胞后,可促进细胞增殖,且在0 ~ 100 p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周期分布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增多;且上调VEGF mRNA和CXCR4 mRNA的表达.结论:外源性PDGF-DD能促进BEL-7402细胞增殖,上调VEGF、CXCR4 mRNA的表达.提示PDGF-D及其信号传导系统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