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很难判断,一直以来,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腿痛重要原因,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导致腰痛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通过椎间盘造影判断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并报告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残留腰痛在临近退变疼痛椎间盘经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20例同时具有腰痛和腿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造影检查,这些患者腰椎MRI表现为有1个突出椎间盘外至少合并1个或1个以上的临近退变的椎间盘,全部患者均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5例临近退变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在椎间盘镜切除后经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腰痛、腿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总共64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造影,共11个椎间盘造影阳性,其中6个位于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5个位于引起神经根性痛的椎间盘突出节段.全部病例腿痛行椎间盘镜切除突出椎间盘后明显缓解,腰痛有部分缓解,6例临近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腰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其中5例行临近疼痛椎间盘亚甲蓝注射后腰痛缓解,1例患者拒绝亚甲蓝注射治疗仍有明显腰痛.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可能来源于突出临近退变节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或不伴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腰痛患者行椎间盘切除术后的疗效.方法:38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1组17例患者伴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包括8男,9女,平均年龄35.8岁(22~55岁),Modic I型10例,ModicⅡ型7例.2组21例患者没有腰椎退变Modic改变,包括11男,10女,平均年龄35.5岁(21~60岁).在术后3、6、12个月通过VAS疼痛评分评估疼痛改善情况,术后12个月通过JOA量表进行失能评估.结果:术前1组和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组和2组患者腰痛和失能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在3、6、12个月,1组VAS评分分别是1.9±0.6、2.1±0.8和2.3±0.9,2组V.AS评分分别是1.9±1.0、2.2±0.6和2.4±0.8;在术后12个月,1组和2组JOA评分分别是13.3±1.1和12.1±2.1,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伴有或不伴有Modic改变的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对退变椎间盘内神经纤维的灭活作用,探讨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机制.材料与方法:通过采用18只SD雄性大鼠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将损伤尾4、5全层纤维环作为实验阳性对照椎间盘组;损伤尾5、6全层纤维环作为实验椎间盘组;尾6、7作为无损伤完整对照椎间盘组.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进行X线和MRI的检查,分别于术后第2周,术后第6周,术后第11周,随机取2只动物处死后进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环愈合状况,到了第11周实验时间点,对实验组椎间盘进行亚甲蓝的注射,并在12周处死余下所有12只实验动物,切取大鼠尾椎椎间盘,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P(P物质)、PGP9.5(神经纤维);参考Madsen描述的免疫组化半定量方法,根据切片的神经在实验椎间盘的分布情况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椎间盘中没有免疫阳性细胞和免疫阳性反应,0分;在椎间盘观察区有一个阳性细胞,1分;在椎间盘外部的2个或几个观察区包括几个阳性细胞,2分;在椎间盘几个观察区内包括几个甚至更多的阳性细胞,并延伸到椎间盘中央区,3分.记录各组数据,进行组间等级资料秩和检验,在软件SPSS14.0上进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X线可见椎间盘损伤前椎间隙正常,损伤后11周鼠尾椎有较明显的椎间隙变窄和骨质增生的反应间隙变窄和骨质增生的反应.MRI可见损伤前大鼠尾椎序列良好,椎间盘未见退变征象,高度基本一致.损伤后11周MRI复检可见SD大鼠尾椎序列紊乱,穿刺损伤的椎间盘出现高度丢失,体积缩小,椎体边缘骨桥形成等退变征象.在损伤后12周,在尾4/5椎间盘的前1/4区检测到SP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分布.尾5/6椎间盘在损伤后11周,并注射亚甲蓝1周后神经出现率很低(P<0.01).结论: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对椎间盘内神经纤维有灭活作用,可能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5.
椎间盘退变所导致脊柱退变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脊柱不稳定、椎间盘源性腰痛、骨关节炎等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类固醇注射封闭、理疗和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只是处理终末期的症状,不能逆转疾病进展,随着人类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更深入的认识和组织工程的发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用细胞移植的生物方法来治疗椎间盘退变成为可能,人们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希望可以用于临床,以修复重建退变的椎间盘,给椎间盘退变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笔者就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甲蓝溶液对退变椎间盘动物模型NO浓度的影响,进而探讨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选用10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纤维环穿刺法建立L4/5和L6/7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经MRI检查证实椎间盘退变后在L5/6和L6/7椎间盘内注入亚甲蓝溶液,L4/5椎间盘作为阳性对照,L5/6椎间盘作为阴性对照,L6/7椎间盘作为实验组椎间盘.饲养2周后将动物处死,取下椎间盘标本并对标本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同时应用NO试剂盒检测椎间盘标本中NO浓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椎间盘标本中的NO浓度较阳性对照组标本中的浓度明显减低,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甲蓝能够抑制退变椎间盘内NO的产生,这可能是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之一;亚甲蓝溶液对正常椎间盘是安全的,不引起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intradiscalelectrothermalmocl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IDET治疗的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11个月(6~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60%。年龄在40岁以下者(n=20)术后VAS平均减少了33%,优于40岁以上者(P<0.001);非吸烟者(n=28)优于吸烟者(P<0.0001);病程在4年以内者(n=39)优于4年以上者(P<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III型)优于退变重者(P<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P<0.0001)。结论:应用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1)年龄小于40岁;(2)病程在4年以内;(3)非吸烟者;(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Dallas分型:I、II、III型);(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相似文献   

8.
闫慧博  鲁凯伍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475-3478
<正>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为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的基本病理基础,可引起的一系列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脊柱疾患,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脊柱节段不稳、退变性脊柱侧弯症及脊柱滑脱症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增加.退变性椎间盘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是一种在解剖和生化上都极其复杂的结构。目前 ,国内外学者已从解剖学、生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并取得可喜的成就。其中 ,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正成为最热门的课题。本文拟就这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述。炎性细胞因子 ,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是促进椎间盘炎症发生的重要介质 ,它促进椎间盘降解并极有可能参与颈腰痛和神经根痛的发生过程 ;一氧化氮有类似细胞因子样作用 ,它通过诱导椎间盘细胞凋亡来促进椎间盘的退变 ;而生长因子则可能在逆转椎间盘的退变中起着重要作用。1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  相似文献   

11.
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腰腿痛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关系。方法:通过151例腰腿痛患者CT片观察椎间盘突出状况和测定关节突关节角度,其中73例患者还做了MRI检查,了解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有关,而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面的偏向无关。结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增加了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尚未见成熟的成年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细胞培养模型报道,而此模型为建立椎间盘组织工程的细胞学基础.目的:建立成人椎间盘细胞培养模型,奠定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学基础.设计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在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标本来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5例确诊为退行性椎间盘病变患者.L2..椎间盘1例,L4~5椎间盘3例,L5~S1椎间盘1例.方法:对5例取自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椎间盘的手术标本,采用系列酶消化法细胞培养和组织块细胞培养两种方法,应用HAMF12培养基加体积分数为10%和20%的胎牛血清分别进行了细胞培养,均获得了传代,并对培养细胞进行了光镜和电镜的形态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生长状况.②光镜下细胞形态观察.③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均能获得大量的退变椎间盘细胞,并成功地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细胞的分泌物质可能对细胞的生长起一定的限制作用,去除该物质后细胞可迅速增生.但在细胞生长及增殖过程中,体积分数为20%胎牛血清下细胞增殖速度明显高于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时的速度.全部退变椎间盘标本中均发现了脊索细胞.结论:成人退变椎间盘可以用来获得椎间盘组织工程所需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免疫学及局部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由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应力的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腰痛。亦可因退变、破裂的椎间盘本身产生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而导致腰痛。由于疼痛是炎症反应的主要特征之一,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椎间盘突出后可能伴有炎症反应,有人提出椎间盘的自身免疫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一旦椎间盘突出,可激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慢性炎症,引起腰痛。目前认为。椎间盘突出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学异常和局部慢性炎症的发生.椎管内的慢性炎症是致痛的主要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将8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腰痛方,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胶囊。疗程均为2w,治疗后随访1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及1年后病情随访,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收集行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术后及1年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8月~2008年11月,我们对67例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并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后第2天与1年后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和SF-36躯体疼痛调查问卷评分分析,评价椎问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67例患者中,术后2天VAS得分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33,SF-36问卷评分平均上升了20.11;术后获得1年随访的47例患者中VAS得分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16,SF-36问卷评分平均上升了17.55.术后2天内及术后1年VAS得分和SF-36问卷评分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造影结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比较理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并分析诱发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诊治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29例通过诱发性椎间盘造影检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全部应用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行髓核摘除、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治疗。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6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腰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 结果2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1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1.53±0.43)分,(1.06±0.61)分,(0.71±0.37)分]与术前VAS评分[(6.62±1.01)分]比较,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3,P<0.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ODI评分[(14.12±1.43)分,(12.98±2.01)分,(10.33±1.46)分]与术前ODI评分[(51.11±10.15)分]比较,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35,P<0.05);术后6个月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0例,术后优良率为93.10%(27/29)。 结论诱发性椎间盘造影联合完全可视内窥镜技术诊治盘源性腰痛疗效好、安全性高,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份至7月份收治的92例椎间盘下腰痛患者主要采取介入治疗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并采用(the 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背痛评分表和VRS评价表,分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微创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活动限制情况以及疼痛的得分,与手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介入治疗,配合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术后疼痛症状的观察、神经功能监测、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及各种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蛋白多糖与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椎间盘蛋白多糖的结构、种类与功能 ,及其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变化与影响因素 ,认为蛋白多糖的含量和成分变化是诱发椎间盘退变并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腰椎MRI 终板形态的分布规律,分析终板形态和椎间盘突出、Modic 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0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腰椎MRI。根据正中矢状面T1像将终板形态分型。根据Pfirrmann 法评定椎间盘退变等级。结果下腰椎终板最常见形态为凹面型。随着节段的下降,平坦型终板逐渐多见,L5~S1节段主要为平坦型。不规则型终板最少,且主要集中在L5~S1节段。终板形态由凹面型到平坦型再到不规则型,对应的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重(P<0.05)。椎间盘突出节段以平坦型和不规则型终板多于凹面型多见,无突出节段则以凹面型多见(P<0.01),而平坦型和不规则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不规则型终板比凹面型和平坦型更容易伴发Modic 改变(P<0.01),凹面型和平坦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终板形态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椎间盘突出时间盘的退变情况。不规则型终板更容易伴发Modic 改变。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退变是致颈椎腰腿痛最重要的原因,现发现许多基因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本文从椎间盘退变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联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