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目前对于双膝严重骨性关节炎行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比较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术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两组医生对59例(118膝)患者双膝骨性关节炎同台同时全膝表面置换,与同期8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均进行康复教育及预备康复,置换后康复方法标准一致。结果与结论: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组置换前通过压腿平均减小屈曲畸形角度11.2°(5°~22°)。置换后3~6周,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5级,较置换前平均增加0.8级;平均ROM≥95°(110±15)°;无痛行走500m以上;独自无痛上下10级楼梯,无肿胀;出院时HSS评分较置换前增加。置换后3个月没有发现松动表现及不良反应,其康复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围手术期对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医生行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通过系统而量化的康复,有利于减少置换中截骨量和置换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康复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葛蒙 《大医生》2023,(6):20-22
目的 比较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从临沂河东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入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27例)和观察组(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29例)两组,分析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关节功能、手术指标、炎症因子、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膝关节评分(HSS)和骨关节功能评定(WOMAC)评分、膝关节屈曲挛缩度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 <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P <0.05);观察组并发症3例(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11例(40.74%)(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对比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可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双侧同期组(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n=50)、单侧分期组(单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n=50).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4.
背景: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或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在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面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双膝同期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60例(90膝)分为2组:单膝组(30例,30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30例,60膝)行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在感染、肺栓塞、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双膝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单膝组(P〈0.05)。置换后1年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膝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 〈0.05),提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风险略高,对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5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59例(84膝),男10例(14膝),女49例(70膝),年龄46~81岁.左膝14例,右膝20例,双膝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其中上海舜阳公司Scorpio型关节假体4膝,北京爱康宜诚公司假体8膝,北京普鲁斯(Plus)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的TC-Dynamic假体8膝,德国Link公司GaminiⅡ假体11膝,美国Zimmer公司的Nexgen.LPS-Flex高屈曲型似体18膝,美国Depuy公司的PFC-RP型后稳定型假体35膝.置换前、置换后12周分别按膝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记录置换时间并观察围置换期并发症.结果:59例患者置换均顺利完成,并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84膝置换后12周膝评分为(90.9+11.8)分,功能评分为(87.9±10.9)分,均显著高r置换前(47.5+6.2)分和(51.3±7.8)分(P<0.01):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16.8±13.7)°明显大于置换前(93.9±12.6)°(P<0.01).置换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软组织感染1例,给予抗生素静点,治愈;切口裂开1例,给予换药,缝合;髌韧带断裂1例,3个月后,行韧带修复及"锚钉"固定.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可以较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全膝置换术后的系统康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例患者均为在我院骨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A),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均为单膝置换;年龄59—79岁,平均69±5岁;病程2-19年.平均9.5±4.5年;骨性关节炎17例,风湿性关节炎3例。20例患者均未使用骨水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行全膝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33例膝关节屈曲挛缩20-60。的患者,围手术期行康复训练,术后行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定。结果:术后膝关节完全伸直31例。随访28.3个月,HSS评分和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可使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术后获得明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根据置换方案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116膝)分为两组,双膝组(n=29,58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57,57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肌力、疼痛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1,0.418);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双下肢不等长双膝组均显著低于单膝组(P=0.006,0.0013,0.026);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03)。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而两种方案在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背景:国内外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有较多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一种康复方法。目的:分析系统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5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置换前给予康复指导,置换后由康复治疗师给予康复锻炼,同时行CPM锻炼和冷敷,对照组给予传统CPM锻炼。结果与结论:干预组置换后24h~6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d~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2,6周时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系统康复可加快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对重度受损的膝关节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以减轻疼痛和提高关节功能的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尚缺乏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标准,本共识针对围手术期康复各阶段康复指导的形式、康复干预的内容进行全面文献检索,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的初稿,再通过面对面专家会议经讨论、投票后达成共识意见。提供相关医务工作者为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制订适宜的康复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背景:Deluxe-PS 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根据中国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尤其是股骨髁的形态特征而设计的,其膝关节假体股骨髁内外侧距(M-L)较进口假体少3.5 mm。 目的:探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中的近期疗效。 方法:纳入使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炎患者15例(30膝)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采用P.F.C.Sigma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20例患者(40膝)。采用KSS评分和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置换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两组膝关节置换后与置换前 KSS 评分、HSS 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两组间KSS评分和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采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背景: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根据置换方案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116膝)分为两组,双膝组(n=29,58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57,57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肌力、疼痛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1,0.418);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双下肢不等长双膝组均显著低于单膝组(P=0.006,0.0013,0.026);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03)。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而两种方案在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Branson JJ  Goldstein WM 《AORN journal》2001,73(3):610-35; quiz 637-42
As the senior citizen population has grown, the incidence of osteoarthritis and joint replacement has increased. 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TKA) can be performed sequentially during one anesthetic. Studies have shown the complication rates differ only slightly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rocedures performed sequentially during one anesthetic or separately requiring two hospitalizations. With the use of staggered tourniquet deflation times, efficient OR time and motion techniques, and careful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patients can achieve successful outcomes after BTKA during one anesthetic.  相似文献   

14.
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预存自体输血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5-02/2007-0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并进行预存自体输血患者28例,均为女性;年龄53~77岁;另选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未做顶存自体输血而采取异体输血女性患者16例作对照,年龄48~78岁.记录每次采血量、采血及输血后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采血前及采血后第5天(即置换后第2天)分别检测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未做顶存自体输血者在置换后第2天检测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28例患者共预存自体血12 000 mL,平均429 mL.2例(7%)患者无需异体输血顺利度过围置换期,26例(93%)患者补充异体输血12 800 mL,平均492 mL.而同期16例未做预存自体输血而输异体血共17 200 mL,平均1 075 mL.采血后第5天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与采血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与采血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置换后第2天预存自体输血未输异体血患者、顶存自体血+异体输血患者与未做预存自体输血而输异体血患者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没有发生与顶存自体输血相关的并发症.提示预存自体输血简便、经济、安全、有效,有利于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系统康复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12及PUBMED1996-01/2006-12有关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文献,对系统关节功能训练方法及其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效果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术前教育、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及行走步态训练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最重要的内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其术后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肢肌肉力量、行走时的步态及本体感觉等诸多方面均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系统康复治疗对于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至关重要,是术后膝关节功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背景:同期与分期双髋关节置换所引起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比较性研究目前存在着争论.目的:比较同期双髋关节置换与分期双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81例,分期双髋关节置换术31例,以分期组年龄性别构成从同期组81例患者中1∶1匹配抽取31例,与分期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前全身合并症和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期组统计两次手术的累加值)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匹配后同期组和分期组的术前全身合并症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围手术期同期组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分期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前应仔细评估术前全身状况,充分说明手术风险,并积极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