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目前不同学者对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存较多争论,因此寻找简便、经济的修复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胫骨隧道钻取双隧道模拟前内、后外两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于重建前后利用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关节动度仪测试试验,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并应用IKDC分级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9例患者随访的IKDC分级:A级8例、B级10例、C级1例,无伸膝受限,活动范围120°~140°,平均126°.KT-2000TM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在90.7 kg,136.1 kg和最大拉力时,患膝和健膝之间的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重建前(P < 0.01).影像学IKDC评估为:A级15例(79%),B级3例(16%),C级1例(5%).结果证实,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试验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的IKDC检查评分,并使用Lysholm量表判断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上升,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及随访期末发生并发症。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联合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缓解疼痛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实验已经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是对于腘绳肌腱细小的南方人应用此种修复方式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首次分析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及界面螺钉重建海南地区人群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27例交叉韧带重建的病例临床资料,其中2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采用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进行重建,其中自体腘绳肌23例,同种异体腘绳肌4例.术后定期复查膝关节功能并指导功能锻炼,应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韧带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获随访8.7(3~24)个月,1例隐神经损伤,1例移植后3个月膝关节化脓性感染,行移植物取出待二期行翻修;除感染1例外,所有患膝移植后活动均正常,不稳感消失,同种异体腱组患膝皮温较高,但体温不超过38℃;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其中19例术后IKDC评分正常或接近正常,说明自体或同种异体腘绳肌腱是修复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良好移植物,腘绳肌腱及界面螺钉重建交叉韧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治疗的主要原因、适应证、方法及效果。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稳需要接受翻修患者30例,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治疗。翻修后应用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9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14例,同种异体腘绳肌腱7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8例,上骨道偏前12例,下骨道偏前8例,其中1例合并关节强直;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1例;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未予修复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吸收12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18例。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10例,对侧腘绳肌腱14例,人工韧带6例。前交叉韧带翻修后KT-2000检查膝关节屈曲90°和30°平均差值,以及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有关。前交叉韧带翻修后膝关节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自体腘绳肌腱rigidfix、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现在较流行的手术方式,但缺乏中长期临床疗效的评价。目的:评估股骨端应用Rigidfix、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2年以上中期随访,并应用Lyshlom、IKDC、Tegner评分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与结论:经过至少2年的随访发现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内固定患者在IKDC、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证实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和Intrafix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但若大规模的使用,目前尚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7.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康复程序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程序的效果。方法: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保守康复组36例,激进康复组24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和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直径。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MRI检查移植物骨隧道扩大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但是并非越激进越好,应以适度康复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为单束重建,不能改善膝关节的旋转不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重建前磁共振检查均报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随访≥3个月。KT-2000测量结果显示重建后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较重建前减小(P〈0.05),Lachman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重建后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阳性率下降(P〈0.05)。国际膝关节功能评分分级评定结果显示,21例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P〈0.01),结果证实,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但在肌腱的固定方式方面仍有分歧。目的:观察联合运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05/2010-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30例,该组患者关节镜下均证实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断裂。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45岁。将患者股骨端用Endobutton、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观察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对30例患者随访5~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0±6.0)分和(49.5±5.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3.5)分和(87.0±2.5)分(P〈0.05)。说明联合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具有近期疗效佳、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自体-同种异体混编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80例,术前、术后行Lachman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IKDC)、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试,进行主客观评分,评估重建疗效。结果重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训练并获得3年随访的病例共80例,重建前后的Lachman试验、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及KT-1000测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同种异体混编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300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重建ACL,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利用RigidFix /Endobutton和Intrafix/可吸收挤压钉+门形钉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按照Lysholm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主观评估;按照Lachman试验、PST试验和KNEELAX3检查进行客观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0~48个月,平均24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平均(50.2±6.4)分,术后最终评分平均(93.3±3.5)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0.00%;KNEELAX3测量结果:术前差别为5~15 mm,平均(9.85±1.4)mm,术后最终测量为0~5 mm,平均(1.46±1.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者实施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静力重建。结果随访3—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膝活动度0°~112°,平均(107.3±1.24)°。1例术后出现膝内侧疼痛;1例术后患膝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7.71±2.52)分提高到术后(82.35±1.01)分。结论膝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应依据患者对关节功能需求和韧带损伤程度酌情选择重建术式,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Endo—Button“悬吊”四股胭绳肌腱的长度和强度合理,术后骨一腱愈合程度满足膝关节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各种固定方法均有其优缺点。目的:评估一端带骨块深冻同种异体肌腱股骨侧嵌入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纳入2008-01/2009-09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15例关节损伤患者(1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其中运动损伤7例,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2例。均于关节镜下行一端带骨块的同种异体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记录患者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结果与结论:对15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排异、感染等并发症。KT-1000测量值术前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为3~5mm4例(27%),6~10mm9例(60%),〉10mm2例(13%);末次随访时0~2mm12例(80%),3~5mm3例(20%)。同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也由术前的(65.60±10.1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93±4.06)分(P〈0.05)。说明嵌入骨块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中可增加股骨侧固定的可靠性,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背景:膝关节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多采用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重建及双束双隧道重建,目前单隧道双束重建也已应用于临床,但具体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07-03/2009-06选择21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同期18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体胫前肌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分级及Lysholm评分等评估两组患者重建疗效。结果与结论:单隧道双束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8.0±3.3)个月;单隧道单束组随访13~27个月,平均(19.8±3.6)个月。末次随访时单隧道双束组与单束组Lysholm评分平均分别为(87.0±2.2)分、(87.5±2.3)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也是一种可靠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磊  徐斌  徐洪港 《中国临床康复》2011,(15):2685-2689
背景:固定移植腱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系统各有其优势,对于用何种方法固定移植的肌腱,目前国际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横杆悬挂固定法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9/2010-01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股骨端横杆悬挂固定和胫骨端界面螺钉组成前交叉韧带固定系统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重建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建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所有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60.20±11.54)分,重建后6个月为(92.95±3.5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截至重建后6个月,IKDC评分18例正常,其余2例接近正常。说明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Endobutton的钢板设计和Rigidfix的横穿钉优点使之较广泛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目的:比较分析自体腘绳肌腱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过程中Endobutton和Rigidfix系统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7-04/2009-06运用Endobutton系统和Rigidfix-Intrafix系统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各30例患者,重建前分别记录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结果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同一术者按两种方案分别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进行正规康复锻炼。重建后定期随访并由同一人记录随访指标,与重建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与结论:Endobutton组患者经过6~26个月的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6.6±5.9)分增长到重建后(91.4±4.0)分。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igidfix组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9.2±6.4)分增长到重建后(93.1±4.7)分,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Endobutton组与Rigidfix组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分析,并不能得出其中某一套系统强于另一套系统的结论。它们各自均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又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工韧带因其不需牺牲自体组织、无潜在传染性疾病、重建韧带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自一面世始终受到到关注。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而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康复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期刊网(VIP)、Pubmed(medline),收集国内外关于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以LARS人工韧带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以自体腘绳肌腱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国内外5个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以上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Tegne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重建前交叉韧带后kt-2000/1000测量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与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LARS人工韧带短期内的Lysholm评分更高,在更长时间内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kt-2000/1000测量差值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