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又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需要复制类似人类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目的:全面分析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缺点,为今后研究骨质疏松症,在模型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和ESBCO Medline数据库1990-01/2010-07收录的骨质疏松模型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animal models".共检索到469篇相关文献,对文章进行初审,纳入文献主题内容与此文联系紧密;原创、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排除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及试验设计中不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38篇文献.目前用于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有诱发性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能只侧重于表现该疾病的某种病因、某一阶段、某些主要症状及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和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2.
周丽  邓伟民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7):1323-1326
学术背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已经被广泛运用,正确的选择和建立一个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研究者是动物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分析近10年来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5/2007—05与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动物模型,绝经后骨质疏松”,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5/2007—05与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nimal model,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获得文章60篇。同时手工查找近年出版的中文相关著作。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有关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成模机制、模型的优缺点、模型的灵敏评价指标、最佳造模时间和成模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内模型适用范围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在60篇文献中25篇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对3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最终纳入其中30篇文献。 资料综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于1969年由Saville用大鼠首先建立,后被反复证实,现已成为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经典动物模型;此种造模方法优点在于造模因素单一、模型确定、重复性好、实验结果可信度大、能很好的体现雌激素水平下降,但它与临床不尽相符;造模及成模时间有不同的看法,成模时间最快的要1周,最慢的要4个月;评价指标有骨量、骨超微结构、生化指标及骨生物力学指标。 结论: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实验不可缺少的研究材料,研究者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最佳  相似文献   

3.
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背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已经被广泛运用,正确的选择和建立一个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研究者是动物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目的:分析近10年来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5/2007-05与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动物模型,绝经后骨质疏松",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5/2007-05与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nimal model,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获得文章60篇.同时手工查找近年出版的中文相关著作.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有关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成模机制、模型的优缺点、模型的灵敏评价指标、最佳造模时间和成模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内模型适用范围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在60篇文献中25篇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对35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最终纳入其中30篇文献.资料综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于1969年由Saville用大鼠首先建立,后被反复证实,现已成为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经典动物模型;此种造模方法优点在于造模因素单一、模型确定、重复性好、实验结果可信度大、能很好的体现雌激素水平下降,但它与临床不尽相符;造模及成模时间有不同的看法,成模时间最快的要1周,最慢的要4个月;评价指标有骨量、骨超微结构、生化指标及骨生物力学指标.结论:去势雌性大鼠动物模型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实验不可缺少的研究材料,研究者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最佳的造模及成模时间和灵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质疏松症的学术研究领域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确实有效的实验模型。最近的一些研究抻出了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制作方法和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model;biology;review,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MCC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的骨质疏松症模型相关文章,检索词“骨质疏松,模型,生物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4-05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质疏松症,模型”。资料选择:选择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的相关文献150篇,中文80篇,英文70篇。资料提炼:按骨质疏松症模型制作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相关文献进行提炼。纳入标准: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和现代分子模型相关文献,不排除未随机试验以及盲法对照的文献。资料综合:综合资料发现近几年骨质疏松症的制作方式增多,特别是细胞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的研究使得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内分泌/旁分泌激素间的偶联(如护骨素/核因子受体κB活化因子/RA  相似文献   

5.
背景:加强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非常必要。目的:综述现有的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的特点,为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2005-06/2011-02关于去势雌性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山羊、卵巢切除"或"osteoporosis,animal model,goats,ovariectom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的方法、评价标准,骨质变化等有关的研究,排除重复研究及建立雄性动物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48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1篇文章进行综述。山羊来源方便,容易处置,具有自动排卵和与成年妇女相似的排卵周期,是理想的实验动物材料;能获取大量血、尿和骨骼标本,是理想的制备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动物。去势法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常用的方法,山羊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将为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药物的开发、改进内置物设计等提供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与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衰老是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探讨衰老引起骨质疏松的机制,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07的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pathogenesis,aging”,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06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质疏松,发病机制,衰老”。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章,17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篇实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7个实验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功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激素、生长因子、营养、运动的关系以及中医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分别对各实验给予评价。结论:骨质疏松症是一个由基因、激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病因疾病,衰老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年龄相关的骨量丢失不仅仅是由于体内激素的缺乏所引起,而且与生长因子的缺乏、营养不良、运动减少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肖扬  王万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126-129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近况探讨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检索词“cell factor,osteoporosi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 1998—01/2006—12相关骨质疏松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细胞因子”,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质疏松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质疏松的病因。②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的关系。排除标准:①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7篇关于骨质疏松的文献,纳入2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骨质疏松和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评价。 资料综合: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改变和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造成骨的代谢紊乱,致使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出现骨重建平衡失调与骨转换加快。 结论:骨质疏松和细胞因子的关系密切是肯定,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认识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折治疗的效果,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干预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04的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electromagneticfield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资料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4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质疏松,电磁场”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符合随机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1]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2]试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试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17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介绍脉冲电磁场的作用原理和发展过程,并分别针对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7个试验给予评价.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骨密度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骨小梁的结构,与药物联合使用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症的细胞生物学研究也进行了分析,发现低频脉冲电磁场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并具有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的作用.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具有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含量,从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但应用时还存在能否增加抗骨折能力和治疗规范化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口腔颌面部骨骼作为全身骨骼的一部分,影响全身骨质疏松的因素同样也可影响颌骨。对全身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对口腔颌面部骨骼的作用如何,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回顾了目前已作用于颌骨、牙槽骨骨质疏松动物实验及临床的药物研究,寻找口腔颌面部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1—10的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mandible,bisphosphonates,herb,estradiol,”,并限定语言种类分别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3—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骨质疏松,下颌骨,磷酸盐,雌激素,草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和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的试验研究和重复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RCT)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7篇关于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骨质疏松的随机试验,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4篇重复研究。资料综合:17个试验的对象均为符合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选用抑制骨吸引的药物、增加骨量的药物以及改善骨质量的药物,从骨密度、骨量、骨强度等方面对药物的疗效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分析。结论:针对全身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能有效改善颌骨骨质结构,减缓牙槽骨吸收,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口腔颌面部骨骼作为全身骨骼的一部份,影响全身骨质疏松的因素同样也可影响颌骨。本文拟对由口腔颌面部骨质疏松引起的牙槽骨吸收、牙周病、种植体愈合、颞颌关节疾病与全身性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3-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pomsis,alveolar atrophy,periodontitis,implant denture,temporary mandible join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3-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骨质疏松、牙槽骨萎缩、牙周病、种植牙、颞下颌关节”,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作为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全身性骨质疏松和牙槽骨萎缩、牙周病、种植义齿、颞下颌关节疾病关系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纳入的18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18个试验的对象均为符合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通过对骨密度、剩余牙数、牙槽嵴高度等检测方法,对全身性骨质疏松引起的口腔颌面部骨骼的变化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分析。结论:全身发性骨质疏松时,颌骨也发生骨质疏松化改变。  相似文献   

11.
娜琴  程飚  陈阿梅 《中国临床康复》2011,(11):2051-2054
背景:应激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应激研究的基础。但在应激动物建模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目的:就各类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建立模型后应激效果的评价进行综述,并分析模型建立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柃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0),以“stress,animal model,mudne,evaluate”为检索词: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2000/2010),以“应激,动物模型”为检索词。文章所述内容需与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应用、评价,及应激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密切相关,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收集417篇关于应激动物模型的文献,中文115篇,英文302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的研究,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目前用于研究的应激动物模型种类繁多,但造模方法还没有统一标准,对应激的程度也没仃呵量化的指标,在应激的评价方面存在缺陷。随着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等的飞速发展,应激研究领域正在向分予水平深入和整体网络水平延伸。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模型、蛋白缺失实验等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应激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将多能性基因导入人或动物成体细胞内,使其重编程为具有发育多潜能的干细胞,这类细胞被称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目前,有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目的:综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转化效率及优化诱导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检索时间范围为2006-01/2010-07,检索词为"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共检索1831篇文献,选用其中57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对生命科学产生了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干细胞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并在细胞重编程机制、诱导效率的提高、诱导方法的改进、细胞来源的扩大及向功能细胞的分化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为最终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应用于临床细胞替代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背景: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颌骨牵张成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回顾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2000/2011PubMed数据库、SC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牵张成骨、下颌骨、上颌骨、颅颌面",英文检索词为"Distraction Osteogenesis、mandibular、maxillary、craniofacia"。从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两方面对28篇文章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选择实验所用动物时应尽量选用与人体结构、功能、代谢及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选择标准化、解剖、生理特点与实验目的要求相符的动物。在牵张成骨的过程中还需结合所选动物的生长特点以及研究目的等确定术式,牵张间歇期,牵张速度以及固定期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并不理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尝试采用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目的:旨在探究通过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的进展,以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7-05/2011-10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stem cell,osteoporosis,bone metabolism,osteoporosi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或"干细胞,骨质疏松,骨代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源干细胞"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44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0篇文献进行综述。应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主要是通过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方法有干细胞移植及诱导干细胞分化。干细胞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疏松,并且能避免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脉冲电磁场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基质合成均有明显作用。目的:旨在探究脉冲电磁场在成骨和破骨代谢中的作用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以促进其临床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05/2011-08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PEMFs),bone metabolism,osteoporosis,osteoblast,osteoclast,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或"脉冲电磁场,骨代谢,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脉冲电磁场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38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假体无菌性松动分析及处理的46篇文献进行综述。脉冲电磁场可促进成骨代谢,抑制破骨代谢,参与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6等骨代谢相关的细胞因子,促进骨基质形成,改善骨生长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亦有促进作用。推测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临床骨科研究方面,为了研究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 目的:对近几年来学者们建立的各种各样股骨头坏死的改良模型作一个综述,分析各种模型的优劣,用来指导临床对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或者评价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皓  左健 《中国临床康复》2011,(25):4691-4694
背景:评价软骨修复材料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效果,为医务、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2000-01/2011-03关于修复材料在膝关节软骨损伤研究的文章,关键词为"生物材料;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6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膝关节软骨损伤在运动性损伤中较为常见,现在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新型的软骨替代材料研究仍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且在动物体内长期疗效及远期的生物力学变化还未有进一步的证实,进入临床试验更需要一个过程。结论: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虽仍存在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亟待探索,但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正从生物材料移植向人工再造活性软骨的崭新阶段迈进。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将日益完善,并为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肌肉拉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肌肉拉伤的动物模型是对其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目的:分析与总结肌肉拉伤的机制和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问题.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ighwire以及PubMed 数据库1980-01/2010-12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肌肉拉伤、动物模型",英文检索词为"muscle strain,animal model".纳入与肌肉拉伤动物模型构建密切相关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68篇文献,共保留31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建立了一些骨骼肌损伤的动物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对于骨骼肌的深入研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与运动实践相去甚远.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模拟高速运动状态下肌肉急性拉伤,建立一种符合运动实践特点的肌肉急性拉伤动物模型有其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