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静脉分叶皮瓣可修复多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但静脉皮瓣普遍存在成活率不稳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观察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cDNA)局部应用对兔静脉分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侧腹壁双蒂轴型静脉分叶皮瓣,分别皮下注射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Ad-VEGF)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腺病毒(Ad-Gal)和生理盐水。术后7d对3组兔进行皮瓣存活率、免疫组织化学、新生血管计数和常规组织切片的检测。结果与结论:术后7d,Ad-VEGF165组皮瓣成活率和平均血管数目显著高于Ad-Gal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皮瓣中血管内皮细胞及毛囊旁细胞中有大量VEGF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皮瓣中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大量形成。结果证实,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介导的人VEGFcDNA能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并提高静脉分叶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对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动物实验中心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目的组.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实验大鼠背部设计2cm&;#215;6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皮瓣形成后,术时即刻将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溶液(目的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溶液(荧光蛋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空白对照组)1mL注射到大鼠皮瓣内,给药后即刻以3-0丝线原位缝合,继续单笼饲养。所有实验大鼠皮瓣4d后断蒂,断蒂后7d观测皮瓣存活面积,取皮瓣远端存活区组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 结果:①断蒂后7d,所有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经明确。②皮瓣存活率、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皮瓣存活率:目的组为(98.8&;#177;1.5)%,荧光蛋白对照组为(78.3&;#177;2.5)%,空白对照组为(79.2%&;#177;2.4)%;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为(49.6&;#177;6.3)个/高倍视野,荧光蛋白对照组为(37.5&;#177;3.0)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为(39.5&;#177;3.0)个/高倍视野,P〈0.05],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积,目的组比对照组染色深。④组织学观察,目的组皮瓣真皮、肉芽及肌肉中可见大量毛细血管,而对照组较少。 结论:应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具有促进皮瓣早期断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意皮瓣移植后易发生皮瓣静脉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明水蛭素能够提高淤血皮瓣的成活率。目的:观察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成活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背部设计随意皮瓣10cm×3cm制成淤血模型,随机分为天然水蛭素组、重组水蛭素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皮下注射5U天然水蛭素、5U重组水蛭素和生理盐水。术后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计算皮瓣成活率。结果与结论:天然水蛭素组与重组水蛭素组皮瓣成活率比对照组高(P〈0.05)。天然水蛭素组与重组水蛭素组比对照组新生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多(P〈0.05),且天然水蛭素组最多。提示天然、重组水蛭素均能够促进随意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有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能够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且天然水蛭素效果优于重组水蛭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对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动物实验中心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目的组、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实验大鼠背部设计2cm×6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皮瓣形成后,术时即刻将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溶液(目的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溶液(荧光蛋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空白对照组)1mL注射到大鼠皮瓣内,给药后即刻以3-0丝线原位缝合,继续单笼饲养。所有实验大鼠皮瓣4d后断蒂,断蒂后7d观测皮瓣存活面积,取皮瓣远端存活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结果:①断蒂后7d,所有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经明确。②皮瓣存活率、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犤皮瓣存活率:目的组为(98.8±1.5)%,荧光蛋白对照组为(78.3±2.5)%,空白对照组为(79.2%±2.4)%;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为(49.6±6.3)个/高倍视野,荧光蛋白对照组为(37.5±3.0)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为(39.5±3.0)个/高倍视野,P<0.05犦,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积,目的组比对照组染色深。④组织学观察,目的组皮瓣真皮、肉芽及肌肉中可见大量毛细血管,而对照组较少。结论:应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具有促进皮瓣早期断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意皮瓣移植后易发生皮瓣静脉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明水蛭素能够提高淤血皮瓣的成活率。目的:观察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成活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背部设计随意皮瓣10cm×3cm制成淤血模型,随机分为天然水蛭素组、重组水蛭素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皮下注射5U天然水蛭素、5U重组水蛭素和生理盐水。术后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计算皮瓣成活率。结果与结论:天然水蛭素组与重组水蛭素组皮瓣成活率比对照组高(P<0.05)。天然水蛭素组与重组水蛭素组比对照组新生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多(P<0.05),且天然水蛭素组最多。提示天然、重组水蛭素均能够促进随意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有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能够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且天然水蛭素效果优于重组水蛭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体外构建工程组织时常因植入区血供不良或植入物建立血管化过程延长,造成种子细胞缺乏营养,代谢紊乱,增殖、分化及分泌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移植物最终失效。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移植能否促进组织工程脂肪组织的血管新生。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体外转染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然后与脂肪组织工程移植物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实验组),以移植脂肪来源干细胞+脂肪组织工程移植物(细胞组)、DMEM培养基+脂肪组织工程移植物(对照组)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移植后3个月,实验组脂肪组织存活湿质量、脂肪组织血管密度高于细胞组与对照组(P〈0.01,P〈0.05),且细胞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脂肪来源干细胞可促进组织工程脂肪组织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水平,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后具有更强的促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腺病毒载体构建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的全长编码基因,构建表达该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Ang1和Ad-VEGF165。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人VEGF165和Ang1全长编码基因。Ad-VEGF165和Ad-Ang1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将Ad-VEGF165和/或Ad-Ang1转染大鼠胚胎心脏成肌细胞(H9C2)24h后,Western blot/方法分析VEGF165和Ang1蛋白表达量;核酸电泳分析细胞基因组降解检测凋亡水平。结果:测序显示VEGF165序列与基因库序列相同;Ang1序列与基因库序列存在一个碱基的差异,但编码氨基酸无改变。VEGF165和Ang1蛋白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1.65倍和3.53倍。Ad-VEGF165和/或Ad-Ang1转染后的H9C2细胞对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抵抗能力。结论:所构建的Ad-Ang1和Ad-VEGF165能有效转染心脏成肌细胞,表达出功能性目的蛋白,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使用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可以促进皮瓣远端缺血部分的成活。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对家兔侧腹制作跨区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家兔制作侧腹壁跨区轴型皮瓣,随机分组:实验组术前5d皮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对照组术前5d皮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空微球悬浊液,空白对照组术前5d皮内注入生理盐水。5d后掀起皮瓣原位缝合。结果与结论:①皮瓣成活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②皮瓣组织学变化:实验组新生血管增生明显,以毛细血管为主。③CD3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组新生血管大量形成,平均血管数目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术前5d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球可促进皮瓣新生血管形成,增加皮瓣血运,促进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任意皮瓣断蒂时间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SD大鼠背部3cm×7.5cm单蒂任意皮瓣为模型,皮下局部注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断蒂时间皮瓣成活率的测定、微血管密度的测定、组织学检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来观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皮瓣断蒂时间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局部应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后,皮瓣断蒂时间由7d缩短为5d;组织学检查发现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皮瓣毛细血管新生;生理盐水组微血管密度中1/3段为(26.83±1.96)个/cm2,远1/3段为(26.96±2.11)个/cm2,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30.99±1.93)个/cm2,远1/3段为(36.11±2.32)个/cm2,表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加皮瓣中远段微血管密度。生理盐水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中1/3段为(22.2±3.5)个,远1/3段为(18.4±4.5)个,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中1/3段为(30.8±3.2)个,远1/3段为(33.2±5.1)个,表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加皮瓣中远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大鼠任意皮瓣早期断蒂,其机制可能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直接促进血管再生及通过增强另一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间接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肉转染腺病毒(adenovirus,Ad-)携带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factor,Ad-VEGF165)和人血管形成素-1(angiopoietin-1,Ad-Ang-1)基因对大鼠缺血下肢的生血管效应。方法:用SD雄性大鼠84只,分为7个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结扎组、绿色荧光蛋白(giv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组(作为病毒对照组)、Angl组、VEGF165组、Angl+VEGF165组。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VEGFm或/和Ad-Ang-1,以Western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导入后在缺血肌肉引起的效应。结果:①肌肉经注射Ad-VEGF165和Ad-Angl后高表达人VEGF165蛋白和人Angl蛋白。②术后7d处理组与对照组新生毛细血管数目无明显差别。但术后14d和21dAngl和VEGF165组的毛细血管/骨骼肌纤维数目比明显高于对照组(F=24.53,P&;lt;0.01),VEGF165+Angl两因子合用组明显高于单用组(F=12.22,P&;lt;0.01)。③VEGF165组及VEGF165+Angl合用组出现大量包围着一厚层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阳性平滑肌细胞的血管,其数量与肌肉数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F=9.73,P&;lt;0.01)。④因子单用组和合用组肌肉内出现大量BrdU阳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表面呈现C-Kit阳性,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C-Kit阳性标记(F=9.73~35.10,P&;lt;0.01)。结论:①Ad-VEGF165和Ad-Angl能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两者合用的生血管效应更为显著。②VEGF165,能促进包被平滑肌细胞的形似微小动脉的血管数量增多。③肌肉血管新生增加除了血管生成作用外,可能还有血管发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VEGF165),并观察其感染QBI.293A靶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及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以含有VEGF165基因片段的pSV-K3-VEGF165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的VEGF165目的片段(XhoI、EcoRV)亚克隆至GFP标记的pAdTrack—CMV载体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AdTrack.CMV.VEGF165,行PCR、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将测序正确的pAdTrack—CMV.VEGFl65质粒经PmeI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同源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pAdTrack-CMV.VEGF165(pAd.VEGF165),再经PacI线性化后用脂质体转染QBI.293A包装细胞,通过多轮扩增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获得Ad.VEGFl65重组腺病毒。RT.PCR和ELISA检测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VEGFl65基因在QB|.293A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将孵育8d的生长状态良好的鸡胚随机分成Ad空载体腺病毒组、Ad—VEGFI65重组腺病毒组、NS组。采用鸡胚尿囊膜(CAM)法检测VEGF165重组腺病毒促进尿囊膜血管形成活性。结果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pAdTrack.CMV—VEGF165重组转移质粒,并获得了高滴度的Ad.VEGF165重组腺病毒,其病毒效价可达2×10^10pfu/mL。Ad-VEGFl65感染后,QBI.293A细胞中的VEGF165含量较QBI.293A细胞对照组和Ad空病毒感染组均明显升高(P〈0.05)。Ad-VEGF165组与Ad.空载体组和NS组比较,CAM三级分支血管生长更旺盛,毛细血管更丰富(P〈0.05)。结论成功获得了携带人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具有明显的促CAM血管形成活性,为进一步开展VEGF165基因修饰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期实验已证实再生丝素膜可促进pcDNA3.0-VEGF165转染的L929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目的:进一步观察再生丝素膜对经腺病毒介导的人VEGF(Ad—VEGF165)转基因成纤维细胞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基因工程实验,于2007-11/2008—04在苏州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再生丝素膜由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李明忠教授提供。方法:将Ad—VEGF165腺病毒感染培养在再生丝素膜、聚氯乙烯膜及聚乙烯膜上的QBI-293A人胚肾和WI-38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以空载体Ad-GFP腺病毒和未接种病毒的PBS组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材料对成纤维细胞VEGF mRNA转录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对VEGF、血管生成素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再生丝素膜组成纤维细胞VEGF mRNA呈高水平表达,但聚氯乙烯膜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P〈0.05)。再生丝素膜组Ad—VEGF165转基因293A细胞及WI-38细胞不仅目的基因VEGF细胞因子的分泌呈高水平表达,并可促使血管生成素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而且再生丝素膜还可使成纤维细胞自身分泌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呈现正常表达水平。结论:再生丝素膜不仅利于VEGF目的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呈现高效表达,并促进血管生成素1基因的表达,而且能维持成纤维细胞自身分泌的与组织损伤修复相关基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的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3.
谢红炬  李明  邓颖  陈碾 《中国临床康复》2009,(51):10039-10044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瓣相比,静脉皮瓣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acid,bFGF-PLGA)缓释微球对兔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南华大学完成。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bFGF-PLGA缓释微球组、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8只/组。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处方制备bFGF-PLGA微球。3组兔均制作侧腹壁静脉皮瓣,术前5d,bFGF-PLGA缓释微球组向皮瓣皮内注射28.85g/L优化处方后的bFGF-PLGA微球3mL(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空微球组同法注射同等质量空微球+等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混合溶液,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考察bFGF-PLGA微球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质。术后7d检测皮瓣成活率,取兔皮肤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的表达及皮瓣内微血管密度。结果:所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无粘连现象;微球粒径98%分布在12.50~43.49μm,平均粒径26.93μm,径距0.611±6.60;载药量为[(23.11±0.44)×10-3]%,包封率为(86.51±0.83)%;突释期内微球的体外释放度为27.78%,30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1.56%,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的静脉皮瓣成活率及皮瓣内微血管密度基本相似(P=0.597,P=0.336),但均明显低于bFGF-PLGA缓释微球组(P=0.0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FGF-PLGA能够促进皮瓣与周围建立血供关系,改善皮瓣的成活,并表达较为丰富的CD34+。结论:应用W/O/W复乳-干燥法可成功制备表征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bFGF-PLGA微球,该微球通过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兔静脉皮瓣的存活。  相似文献   

14.
王超  王林 《临床荟萃》2011,26(23):2061-2064
目的探讨直接心肌注射基因重组hVEGF165腺相关病毒(rAAV—hVEGF165)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81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急性,0./肌梗死大鼠模型。将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15只;心肌梗死组25只;生理盐水纽25只;VEGF组16只。生理盐水组和VEGF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或rAAV—hVEGF165100μ1分3点注射于梗死交界处心肌内。于注射4周后测定心肌组织VEGF含量、超声心动图参数、梗死范围、微血管数量、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水平。结果假手术组中3只大鼠、心肌梗死组中13只大鼠、生理盐水组中15只大鼠、VEGF组中7只大鼠死亡,43只大鼠进入研究。VEGF组心肌梗死范围较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小(38.6±3.0)%VS(42.5±3.8)%、(42.5±2.6)%(P〈0.05)。VEGF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61.11±8.37)%VS(44.17±5.31)%、(39.40±5.48)(P〈0.01)。VEGF纽心肌组织中VEGF含量较心肌梗死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所增加。血管计数显示,VEGF组有更多的新生血管形成(522.38±82.14)mm2vs(419.99±32.17)mm2、(420.86±16.50)mm2(P〈0.01)。结论梗死区交界处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hVEGF165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缩小梗死范围,促进心肌内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背景:糖尿病足溃疡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其治疗仍是国际性难题,目前缺乏良好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疗法在创伤修复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目的:探索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 hVEGF165)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糖尿病足背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构建h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正常溃疡对照组、模型组、基因治疗组、干细胞治疗组和基因转染干细胞治疗组。后4组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在所有大鼠的后足背切取一3 mm×7 mm矩形全层皮肤制成足背创面模型。各组大鼠均在足背创缘皮下分点注射移植,距创缘5 mm处、等距6点,正常溃疡对照组和模型组各点均注射50μL的PBS,基因治疗组各点注射50μL的腺病毒悬液(1×1013 pfu/L),干细胞治疗组各点注射50μL的干细胞悬液(1×1010 L-1),基因转染干细胞治疗组各点注射50μL的病毒转染后的干细胞悬液(1×1010 L-1)。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基因治疗组、干细胞治疗组相比,基因转染干细胞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局部毛细血管数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较正常溃疡对照组差(P〈0.05)。说明 hVEGF165基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疗法能够促进大鼠糖尿病足背创面的愈合,其主要机制为促进局部血管的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张鹏  董玲  杨连甲 《中国临床康复》2011,(25):4561-4564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移植物的存活和体内生长。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复合冻干松质骨在体内的成骨和血管化效果。方法:取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的耾骨和股骨制备冻干骨,用脂质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入体外培养扩增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松质骨。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于兔竖脊肌分别植入单纯冻干骨、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组、转染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结果与结论:植入后8周时可见到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出现,并形成类骨质,在移植骨周围组织中有大量血管形成,其他两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说明,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和单纯冻干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联合高压氧对大鼠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McFarlane皮瓣制作方法建立实验模型.模型制备后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高压氧组、VEGF/bFGF微球组、高压氧与微球联合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处理.术后7d计算各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取皮瓣中段组织计算新生微血管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表达的差异.结果 (1)存活面积百分比:术后7d,高压氧与微球联合组皮瓣的存活面积百分比为(89.54±3.23)%,VEGF/bFGF微球组为(73.54±4.57)%,高压氧组为(71.89±2.26)%,空白对照组为(50.36±2.37)%,4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328,P<0.05),组间两两比较,高压氧与微球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VEGF/bFGF微球组和高压氧组间则无统计意义(P>0.05).(2)新生微血管数目:高压氧与微球联合组、VEGF/bFGF微球组、高压氧组和空白对照组皮瓣Ⅱ区的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35.14±4.21)、(23.34 ±2.53)、(25.22 ±2.73)、(17.37±5.73)个/mm2,4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36,P<0.05),组间两两比较,高压氧与微球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bFGF微球组与高压氧组间则无统计意义(P>0.05).(3)免疫组化检测:各组VEGF阳性量累积吸光度(A)值分别为78.39±19.12、52.42±13.59、49.84±12.93、29.24±10.3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956,P<0.05),组间两两比较,高压氧与微球联合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VEGF/bFGF微球组与高压氧组间差异则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VEGF和bFGF缓释微球联合高压氧可以促进皮瓣新生血管的增生,改善皮瓣血供,进而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