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目前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对各个脏器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MRL/lpr狼疮鼠的疗效及对免疫系统和各个脏器的影响。方法: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对照组给以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干扰素γ、PDGF、抗ds-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水平;常规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的肾脏病理改变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在肾脏、肺脏、脾脏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环磷酰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②32周时环磷酰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尿蛋白定量低于环磷酰胺组和对照组(P<0.01)。③32周时环磷酰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抗ds-DNA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肾小球硬化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对照组为轻。⑤32周时肾脏、肺脏、脾脏中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表达为阴性。提示,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RL/lpr狼疮鼠可以显著降低狼疮活动指标,对狼疮肾炎具有治疗作用,同时可以通过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番茄红素均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而二者联合应用对衰老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却未见报道。目的:分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番茄红素组、干细胞组及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组。模型组与各治疗组连续8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液衰老相关T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水平并观察脾脏、胸腺组织结构。结果与结论:3个治疗组均能提高衰老小鼠血液CD3+、CD8+ CD28+T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水平(P〈0.01);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初始性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记忆性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干细胞及番茄红素组初始性及记忆性CD8vT细胞百分比变化不显著(P〉0.05):各组初始性及记忆性CD4+T细胞百分比变化均不显著(P〉0.05);胸腺、脾脏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胸腺小体缩小,脾脏淋巴小结明显增多,髓质淤血;正常对照组与3个治疗组胸腺、脾脏皮质髓质均未见明显病变。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番茄红素均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衰老小鼠免疫功能,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诱导免疫耐受和组织修复的特性,而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受损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鉴于此,考虑间充质干细胞可预防治疗1型糖尿病.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初发1型糖尿病鼠(NOD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1型糖尿病模型鼠(NOD 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为未发病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发病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 mL,1.0×10^6/只;发病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观察3个月,检测NOD鼠血糖、每天胰岛素使用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反应性CD4^+、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空腹和餐后2 h C肽水平;病理切片观察胰岛的形态,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胰岛α和β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结果与结论:①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免疫组化证实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胰岛α、β细胞结构更完整,α和β细胞数量明显上升且一致.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CD4+T细胞数量、CD4^+/CD8^+T 细胞比值均低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P 〈0.05),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P〈0.01).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较未用干细胞干预组明显上升(P 〈0.01).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明显小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C肽水平较未用干细胞干预组升高(P 〈0.05).结果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初发1型糖尿病的血糖及胰岛素的用量,治疗1型糖尿病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MRL/lpr狼疮小鼠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血浆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以及易栓指标TF和FIB的水平,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免疫调节作用对MRL/lpr小鼠免疫炎性紊乱及易栓状态的修复影响。方法:将25只MRL/lpr小鼠分为对照(C)组、UC-MSC 1次治疗(UT1)组和UC-MSC 3次治疗(UT3)组,给予UT1和UT3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UC-MSC悬液。在SPF环境中饲养,16周后每2周取血分离血浆,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炎症因子TNF-α、IL-6和易栓指标TF、FIB水平。结果:治疗组第16-18周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上调,至20周后下降并趋于稳定,至第30周时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小鼠16周后血浆TNF-α和IL-6水平下降,至30周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小鼠16周后血浆TF和FIB水平下降,TF水平自18周起明显低于C组(P0.05~0.01)。结论:UC-MSC可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修复MRL/lpr小鼠免疫炎性微环境紊乱;UC-MSC有利于MRL/lpr小鼠的免疫炎性易栓状态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双氢青蒿素对MRL/lpr狼疮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2只雌性狼疮鼠(12周龄)随机分为:双氢青蒿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双氢青蒿素(150mg/kg)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PBS溶液,均每天1次,持续给药4周至16周龄时,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小时尿蛋白,其后处死狼疮鼠。取肾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肾脏病理评分评估肾脏损伤情况;收集血清,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及ANA抗体含量;取脾脏称重并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滤泡辅助性T细胞百分比。体外实验中,免疫磁珠分选MRL/lpr狼疮鼠中初始CD4+ T细胞,根据双氢青蒿素干预的不同浓度分为4组(0μM、0.1μM、1.0μM、10μM),每组加入10ng/mL IL-21、20ng/mL IL-6和T细胞活化/扩增试剂盒中的试剂诱导分化5天,流式细胞仪检测TFH细胞比例;收集TFH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TFH细胞分泌的IL-21含量。采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定量资料通过student-t检验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双氢青蒿素对MRL/lpr鼠具有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肾脏损伤,双氢青蒿素治疗组尿蛋白(1536±150.1)μg/24h显著小于对照组(2548±93.30)μg/24h,P <0.01;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肾脏病理评分(2.410±0.535 vs. 5.713±0.662,P <0.01);可有效降低狼疮鼠体内自身抗体滴度,抗ds-DNA抗体治疗组vs对照组(345.3±29.00 vs. 477.8±20.07,t=7.514,P <0.01)和ANA治疗组vs对照组(514.5±19.64 vs. 726.3±16.27,t=8.302,P <0.01);可有效降低脾脏TFH细胞比例,治疗组(12.40%±2.726%)低于对照组(36.33%±2.750%),P <0.01。体外双氢青蒿素可抑制TFH细胞分化,0μM、0.1μM、1.0μM、10μM双氢青蒿素剂量依赖性抑制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9.43%±1.94%、21.07%±1.19%、11.27%±1.40%、6.28%±1.02%,P <0.01),且抑制细胞因子IL-21 的分泌(分别为87.07±5.49、63.63±3.70、47.67±4.02、34.37±5.10)pg/mL,P <0.01。结论:双氢青蒿素对MRL/lpr狼疮鼠具有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狼疮肾炎、降低抗体滴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FH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机制。 方法:用小鼠制备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静脉将间充质干细胞输入同基因、异基因小鼠体内,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中调节T细胞(Treg)的百分比、Foxp3及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同基因及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均能促进小鼠脾脏、胸腺及淋巴结中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促进小鼠脾脏、胸腺及淋巴结中Foxp3、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由CD4+CD25+Foxp3+T细胞、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及Foxp3的高表达所介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MRL/lpr狼疮鼠肾炎的疗效,探讨青蒿琥酯治疗狼疮鼠肾炎的病理变化及机制,为临床用于治疗狼疮患者提供依据。方法MRL/lpr鼠随机分为青蒿琥酯治疗组、环磷酰胺(CTX)治疗组和对照组。16周龄时青蒿琥酯组给予青蒿琥酯125 mg/(kg.d)治疗16周,CTX组给予CTX 100 mg/kg×2 d腹腔注射。PAS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补体C3沉积,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①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②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内补体C3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③青蒿琥酯组肾脏VEGF mRNA表达(0.72±0.11)和CTX组肾脏VEGFmRNA表达(0.66±0.19)均低于对照组(0.92±0.06)(P<0.05);④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VEGF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可以改善肾脏病理损伤。抑制C3的沉积及VEGF的产生是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肾炎的有效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到目前为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肌肉注射到体内后各器官的短期变化反应已有相关报道,但多次肌肉注射后,健康大鼠各器官远期变化的研究极少。
  目的:观察大鼠肌肉注射异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
  方法: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组(肌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悬浮液--0.01 mol/L PBS),培养液组(肌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DMEM培养液),上清液组(肌肉注射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上清液),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低剂量组(肌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0.25×105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剂量组(肌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0×105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高剂量组(肌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0×105个)。每只大鼠四肢各注射0.2 mL,共0.8 mL,于实验第1周和第4周分别注射1次,注射前后留取空腹血作生化检查。实验第8周末解剖大鼠,作肝脏、肺脏、脑、脾脏、肾脏及注射部位肌肉病理切片。
  结果与结论:所有大鼠肌肉注射前后的肝功、肾功,肝脏、肺脏、脑、脾脏、肾脏及注射部位肌肉的病理切片均在正常范围内。肌肉注射异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肝脏、肺脏、脑、脾脏、肾脏及注射部位肌肉无不良影响。说明在一定的肌注剂量范围内,大鼠肌肉注射异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MRL/lpr狼疮鼠肾炎的疗效,探讨青蒿琥酯治疗狼疮鼠肾炎的病理变化及机制,为临床用于治疗狼疮患者提供依据。方法MRL/lpr鼠随机分为青蒿琥酯治疗组、环磷酰胺(CTX)治疗组和对照组。16周龄时青蒿琥酯组给予青蒿琥酯125mg/(kg·d)治疗16周,CTX组给予CTX100mg/kg×2d腹腔注射。PAS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补体G沉积,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①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②青蒿琥酯组和CFX组肾脏内补体C3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③青蒿琥酯组肾脏VEGFmRNA表达(0.72±0.11)和CFX组肾脏VEGFmRNA表达(066±0.19)均低于对照组(0.92±0.06)(P〈0.05);④青蒿琥酯组和CTX组肾脏VEGF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可以改善。肾脏病理损伤。抑制C3的沉积及VEGF的产生是青蒿琥酯治疗MRL/lpr狼疮鼠肾炎的有效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特有的优势,将在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中有着光明的前景。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性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后两组采用经气管内滴注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1h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经气管内滴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同法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干预后24,72h,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病理组织评分、肺组织干湿质量比、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血浆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损伤程度;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与急性肺损伤组比较,病理损伤评分、肺干湿质量比、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浆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维持肺内炎性递质和抗炎递质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ligand 2,CCL2]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尿液及骨髓MSCs培养上清中的CCL2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h17-CD4+IL-17+的百分率及其表面CCR2的表达。将18只雌性MRL/lpr SLE小鼠随机分为SLE小鼠组(n=6)(未治疗组)、脐带MSCs移植联合CCL2中和抗体治疗SLE小鼠组(n=6)及脐带MSCs移植联合同型对照IgG2B治疗SLE小鼠组(n=6),另选6只同周龄雌性C57BL/6小鼠作为健康阴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CL2及IL-17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PBMCs中CD4+CCR2+IL-17+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血清[(839.0±160.5)pg/mL]、尿液[(881.8±162.7)pg/mL]及骨髓MSCs培养上清[(22 935±2 304)pg/mL]的CCL2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433.0±31.0)pg/mL、(222.7±52.8)pg/mL、(8 394±5 125)pg/mL];SLE患者PBMCs中CD4+CCR2+IL-17+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升高(P<0.01)。脐带MSCs移植联合CCL2中和抗体治疗SLE小鼠组血清CCL2浓度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BMCs中CD4+T细胞亚群IL-17、CCR2表达较未治疗组显著降低。结论:MSCs移植治疗SLE的效果可能通过抑制CCL2表达,进而下调患者Th17细胞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Westernblot鉴定外源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90只大鼠成功建立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结果与结论:Westernblot结果显示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能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后1,2,3,4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后者更低(P〈0.01)。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3-5d时平均潜伏时间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对照组(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高(P〈0.05)。形态学可见3组损伤处脑组织瘢痕和软化灶为:促红细胞生成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对照组,CM-Dil阳性细胞数则3组相反。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脑损伤大鼠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雪扉 《中国临床康复》2011,(27):5080-5084
背景:单纯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脑组织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胞移植组、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细胞培养液、1×1010L-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尾静脉1×1010L-1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同时经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5mg/(kg·d),连续5d。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周,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大鼠脑梗死周围组织AQP9及AQP4mRNA的表达低于细胞移植组,却高于对照组(P〈0.05);七叶皂苷钠+细胞移植组CM-Dil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多于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P〈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大鼠脑梗死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表明,CD4+、干扰素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CD4+ T细胞与干扰素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并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大鼠腋窝淋巴结细胞CD4+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其干扰素γ的表达,Griess试剂和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结果与结论:移植1周后,移植组大鼠腋窝淋巴结的淋巴细胞CD4+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1),干扰素γ、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1)。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上调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淋巴细胞CD4+的表达,并调节干扰素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下调一氧化氮水平,以减轻机体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实验表明CXCR3拮抗剂Genistein可减轻胰腺移植大鼠的急性排斥反应。目的:观察Genistein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在胰腺移植抗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胰腺移植模型,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未进行药物治疗)、大剂量他克莫司组、小剂量他克莫司组、Genistein组、Genistein+小剂量他克莫司组。术后第7天行病理学,肝肾功能,血清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浓度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小剂量他克莫司组、Genistein组比较,Genistein+小剂量他克莫司组移植胰腺组织损伤减轻,淋巴细胞浸润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减轻,血清CD3+、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水平降低(P〈0.05);并且避免了大剂量他克莫司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说明Genistein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能有效减轻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而不增加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着磁分选技术的完善,体外分选、扩增足量的对移植抗原具有特异性的细胞已成为可能,但就其在体内应用剂量及免疫耐受的效能问题目前鲜有报道。目的:探索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体内应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量效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体外分选、富集Wistar大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并诱导其对SD大鼠供体抗原的特异性表型;根据不同数量(2×105、5×105、1×106、2×106)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肾移植中单剂量尾静脉注射,并以未注射组为对照。术后15d分析移植肾脏存活状况。术后4,9,15d采血检测各组肌酐水平,同时进行移植肾脏病理检查,按照BanffSchema标准进行诊断,并根据Watanabe的方法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与结论:术后15d内对照组死亡率最高83.3%,2×105组次之66.7%,2×106组为58.3%,5×105组为33.3%,1×106组则全部存活;各实验组术后4,9,15d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9,15天,2×105组、5×105组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1×106组、2×106组(P〈0.05);术后第4,9,15天移植肾脏病理检查的半定量评分结果显示,各时间段5×105组、2×105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时间段1×106组与2×106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初步证实供体抗原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受体内应用能够改善大鼠移植肾功能,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1×106为相对理想的单次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刘昊  郭智 《中国临床康复》2011,(6):1132-1136
背景:过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评价比较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应用与不应用大剂量白介素2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与随机挑选30例患者(对照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行白细胞介素2治疗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细胞介素2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提升。随访结束时统计复发率:治疗组13.3%,对照组26.7%;中位生存期:治疗组14~98(42±2)个月,对照组8~78(28±2)个月。提示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移植后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的变化,探讨其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CHB患者作为CHB组、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作为AHB组,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CHB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HB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和AHB组的CD4+CD25+Treg百分率与血清HBV-DNA及ALT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CHB组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IL-2及IFN-γ分别与ALT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紊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Th2细胞的失衡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