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海藻具有广阔的药理活性前景,加强其研究对有目的进行应用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观察海洋单细胞海藻在体外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酶消化法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流式细胞分选出CD133阳性细胞,细胞传代获得第3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海洋单细胞海藻作用前后细胞CD133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贴壁细胞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海洋单细胞海藻,阴性对照加不含药的PBS,将稀释成4,6,8,10g/L的海洋单细胞海藻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并作用24,48,72h,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瘤干细胞生长周期,应用酶标仪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结果与结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胶质瘤干细胞不易聚团成球,出现贴壁分化,并逐渐明显;加药后胶质瘤干细胞CD133表达量明显减少;出现的贴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巢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停滞在S、G2/M期细胞数增加,而G0/G1期细胞数减少;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胶质瘤干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提示海洋单细胞海藻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分化,且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脑肿瘤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从人脑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cells,BTSCs),对其进行鉴定,并对BT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方法取新鲜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标本,分离脑肿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神经球形成率分析神经球的自我更新及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神经球CD133、Nestin表达情况;神经球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分化标记物β-TubulinⅢ、GFAP表达情况。结果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大部分脑肿瘤细胞死亡,神经球形成率分析只有不到5%细胞具有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神经球CD133、Nestin表达阳性,神经球细胞经诱导分化后β-TubulinⅢ、GFAP表达阳性。结论应用直接培养法获得BTSCs方法简便、易行,可以用于获取BTSCs。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研究者提出,脑内存在少量正常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向肿瘤组织迁移。这需要对从胶质瘤体外培养得到的肿瘤干细胞与正常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别。目的: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脑胶质瘤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对其干细胞特性加以鉴定,观察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观察实验,于2007-02/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完成。材料:7份肿瘤标本来源于胶质瘤患者,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标本3份,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标本4份。方法:将获取的胶质瘤细胞置于含2?7、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左旋谷胺酰氨、胰岛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重新悬浮为单细胞悬液,以1×108L-1接种于含有B27、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球。取第5代的肿瘤干细胞球,离心后除去原培养基,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接种于放置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小平皿中,观察肿瘤干细胞分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及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培养或组织切片中CD133及巢蛋白表达。结果:在胶质瘤中存在一定量的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并悬浮生长,并增殖形成克隆性脑肿瘤干细胞球,细胞核较大,核质比例高,具有肿瘤细胞的特性,与原肿瘤组织标本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肿瘤干细胞分化后的子代细胞中大部分与胶质瘤细胞相似。原代及传代脑肿瘤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和CD133。结论:人脑胶质瘤中存在一定量的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能够自我更新增殖、诱导分化,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CD133。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与脑胶质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肿瘤组织并不是由均一的肿瘤细胞所组成的,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亦即肿瘤的异质性.其中存在少数担当着干细胞角色的肿瘤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包括自我更新能力、无限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肿瘤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机制,获得较少突变即有可能恶性转化,而且干细胞存活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干细胞比成熟细胞发生细胞复制的错误几率更大.因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发生突变的机会更多,最终形成脑胶质瘤干细胞,同时调节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基因在脑胶质瘤的脑胶质瘤干细胞中也表达,这也是支持神经干细胞是脑胶质瘤干细胞来源的;也有推测认为它可能起源于已分化的细胞,由这些细胞突变发生去分化得来,并通过基因突变而获得了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特性,从而形成脑胶质瘤干细胞.通过探讨神经干细胞与脑胶质瘤干细胞,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微小RNA-29s(miR-29s)家族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细胞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干细胞。根据槲皮素浓度不同分为0μg/ml(对照组),6μg/ml组、12μg/ml组、24μg/ml组、48μg/ml组、96μg/ml组,采用MTT法检测人脑胶质瘤SHG44增殖活性。用0μg/ml、12μg/ml、24μg/ml、48μg/ml培养48 h,采用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数目和细胞侵袭数目;采用RT-PCR检测miR-29s家族表达。结果培养24 h和48 h,槲皮素各组抑制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率不断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培养48 h,槲皮素各组抑制率高于培养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各组细胞迁移数目和细胞侵袭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槲皮素48μg/ml组细胞迁移数目和细胞侵袭数目少于12μg/ml组和24μg/ml组,且24μg/ml组少于12μg/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各组miR-29a和miR-29b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槲皮素48μg/ml组miR-29a和miR-29b表达高于12μg/ml组和24μg/ml组,且24μg/ml组高于12μg/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槲皮素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HG44具有良好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降低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及促进miR-29a和miR-29b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及其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对人脑胶质瘤干细胞(BGSCs)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1、10、1000μmol/L)对BGSCs进行浸染,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汉黄芩素对BGSCs增殖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K1 mRNA表达;同时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汉黄芩素对人BGSCs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剂量汉黄芩素组BGSCs增殖〔吸光度(A)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随给药浓度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IR)较空白对照组逐渐增加,以汉黄芩素100μmol/L组作用更显著〔A值:0.18±0.02比0.67±0.03,IR:(64.43±0.04)%比0,均P<0.05〕;各剂量汉黄芩素组CDK1 mRNA表达(A值)均较空白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10μmol/L、100μmol/L汉黄芩素组出现显著提高(0.378±0.061、0.733±0.081比0.125±0.019,均P<0.05);脂质过氧化产物GSH (mg/g)、SOD(U/g)和MDA(nmol/g)在各个剂量汉黄芩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SH:474.51±38.63、479.67±15.89、481.17±36.41比487.00±28.53,SOD:26.58±2.26、26.75±1.96、27.08±1.52比27.31±1.89,MDA:4.92±0.45、4.72±0.73、4.61±0.47比4.45±0.26,均P>0.05)。结论 CDK1可能参与汉黄芩素抑制人BGSCs生长的作用机制,该作用与脂质过氧化产物无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成熟细胞表型的干细胞样细胞,对肿瘤发生、增殖、侵袭起关键作用。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培养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参照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增殖、分化并进行巢蛋白、CD13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O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7-10d,可形成大量悬浮生长巢蛋白及CD133免疫阳性的神经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O4免疫阳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存在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CD133和巢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背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成熟细胞表型的干细胞样细胞,对肿瘤发生、增殖、侵袭起关键作用。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培养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参照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增殖、分化并进行巢蛋白、CD13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O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7-10d,可形成大量悬浮生长巢蛋白及CD133免疫阳性的神经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O4免疫阳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存在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CD133和巢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干细胞标志物CD133基因表达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39例和高级别组32例,均行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检测。比较不同恶性程度脑胶质瘤患者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以Spearman检验来分析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组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1=0.767,P1=0.008,r2=0.712,P2=0.013)。结论: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U87中Ataxin-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脑胶质瘤细胞株中A172、U251、U373、U87中Ataxin-1表达水平的差异,选取U251、U87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taxin-1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4种脑胶质瘤细胞中Ataxin-1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U251、U87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24 h,其Ataxin-1蛋白及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不同时间检测提示,在X射线照射后4 h,Ataxin-1蛋白及m RNA的表达量即开始上升,并持续到照射后48 h(P<0.05)。结论Ataxin-1在不同脑胶质瘤细胞中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Ataxin-1基因有可能作为临床脑胶质瘤放疗靶基因,对临床放疗疗效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荷瘤鼠C6胶质瘤生长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实验室前期课题成果显示,脐血或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亲肿瘤及抑瘤特性。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对照观察,于2008-06/09在郑州大学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完成。材料:胎盘来源于郑州大学一附院妇产科健康剖宫产产妇,C6胶质瘤细胞株由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惠赠,10只BALR/c裸鼠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方法:无菌条件下取胎盘,分离部分羊膜,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实验。10只裸鼠背部双侧皮下注射含3×106个C6胶质瘤细胞的DMEM/F12培养基,建立双侧荷瘤鼠模型。成功造模后,模型对照组于裸鼠左侧皮下注射DMEM/F12培养基50μL,细胞移植组于同一裸鼠右侧皮下注射含2×106个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等量DMEM/F12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肿瘤生长情况,周围组织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等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后14,21d,细胞移植组肿块体积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F=54.127,P<0.05)。模型对照组瘤体呈结节状,部分肿瘤组织中心有坏死现象,内部有新生血管形成,肌层及皮肤浸润较明显,已达腹膜;细胞移植组瘤体分叶较少,无新生血管形成,仅有局部的皮肤浸润,未见肌层浸润。模型对照组细胞周期素D1蛋白呈阳性表达,而细胞移植组表达阳性率较低。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抑制荷瘤鼠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可抑制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组织工程修复大块组织缺损需要高浓度、大量的细胞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种子细胞的主要来源,但存在数量上的局限性及长期传代后细胞功能老化的问题.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8-09/2009-02在东直门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胎盘由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妇产科提供,骨髓来源于健康成人献髓者.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胎盘中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骨髓肝素抗凝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入骨髓基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第5代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Von Kossa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分化能力.结果:镜下两种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均一成纤维细胞样,传5代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体外培养10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但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倍数较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平均高出两三个数量级.两种细胞具有均一的细胞衷型,均表达CD29,CD44,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两种细胞都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但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更强.结论:人胎盘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且前者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高效、稳定地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人脂肪干细胞,是其在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中广泛应用的基础和前提。目的:探索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的适宜条件,从而提高其增殖能力。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人腹部皮下块状脂肪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经贴壁筛选法纯化细胞、低糖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Giesam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观察分析传代后染色体核型改变;选取第3代脂肪干细胞做流式细胞鉴定、EdU细胞增殖能力检测以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原代脂肪干细胞形态不一,经传代后的细胞形态趋于长梭形,排列紧密呈漩涡状生长。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周期分析及EdU掺入法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提示,体外培养不会引起脂肪干细胞的核型改变。第3代脂肪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和CD45呈阴性;克隆形成率为8.8%;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脂肪干细胞能够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结果说明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Hs683、3T3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探讨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对SHG44、C6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方法:①来源于怀孕子宫肌瘤切除术或流产的10~14周胚胎(西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西安交大二院妇产科、北方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Hs683成纤维细胞系由田晓峰博士馈赠,SHG44胶质瘤细胞系、C6胶质瘤细胞系、3T3成纤维细胞系均为本研究所冻藏。②将原代培养8d的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悬液离心、收集备用,最终神经球浓度达8×104 L-1。③将预先消毒的盖玻片(24mm×24mm)放置于培养皿内,将SHG44胶质瘤细胞系、C6胶质瘤细胞系、Hs683成纤维细胞系、3T3成纤维细胞系的4组细胞复苏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当各组细胞爬片上的细胞贴壁达75%~85%时,取出盖玻片,与上述制备的人胚神经球悬浮液共同培养。④将预先制备好的SHG44胶质瘤细胞、C6胶质瘤细胞、Hs683成纤维细胞、3T3成纤维细胞爬片(各10张)从培养瓶取出,置于新的培养皿,分别与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在含体积分数为0.01~0.0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共培养72h,观察并统计各细胞系每张爬片的克隆球数。上述4种细胞爬片周边3mm以外相同面积、无胶质瘤/成纤维细胞区域作为其各自空白对照。⑤分别将神经干细胞克隆球 C6胶质瘤细胞 3T3成纤维细胞、神经干细胞克隆球 SHG44胶质瘤细胞 Hs683成纤维细胞同法共培养72h,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在SHG44、Hs683、C6、3T3细胞爬片上的分布情况。结果:①人胚神经干细胞对SHG44、C6胶质瘤细胞的趋向作用:SHG44/C6胶质瘤细胞 人胚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共培养72h后,胶质瘤细胞爬片上的神经克隆球体积均有所增大,且数量均明显高于外周无胶质瘤细胞的空白对照区(P均<0.05)。②人胚神经干细胞对Hs683、3T3成纤维细胞的趋向作用:Hs683/3T3成纤维细胞 人胚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共培养72h后,成纤维细胞爬片上的神经克隆球数量与周围无成纤维细胞区基本相似(P均>0.05)。③人胚神经干细胞 SHG44/C6胶质瘤细胞 Hs683/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下的体外趋向作用:SHG44胶质瘤细胞 Hs683成纤维细胞 人胚神经干细胞共培养72h后,SHG44胶质瘤细胞爬片上的神经球数量明显多于Hs683成纤维细胞爬片(P<0.05)。C6胶质瘤细胞 3T3成纤维细胞 人胚神经干细胞共培养72h后,C6胶质瘤细胞爬片上的神经球数量明显多于3T3成纤维细胞爬片(P<0.05)。结论:人胚胎神经干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体外共培养后,神经球出现向胶质瘤细胞周围集聚的趋势,提示胶质瘤细胞可能分泌某种对神经干细胞有一定作用的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放疗治疗脑胶质瘤效果不理想,可能因素有很多.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的体外放射敏感性.方法:取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取细胞活力最强的位点扩增3-5代的肿瘤球细胞,给予不同X射线剂量照射,检测其细胞活力,以确定最适的放疗剂量.结果与结论:胶质瘤中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增殖活力有差异;8 Gy以上X射线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说明脑胶质瘤具有异质性,部位不同,脑肿瘤干细胞增殖活力不同;不同的放疗剂量对脑肿瘤干细胞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于吸脂手术所获得的脂肪抽吸物,可反复取材,原料来源充足.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观察分析传代第3,7,10 代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第5 代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取传代第4代细胞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和成脂诱导,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油红O染色鉴定.冻存传代细胞,分别于 2,6 个月后复苏,锥虫蓝染色计数复苏后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结论:原代细胞3 d 贴壁,6 d 后开始快速增长并形成集落,11 d左右达80%~90%融合,多呈纤维样;传代后细胞维持纤维样形态.传代细胞潜伏期24~48 h,对数增殖期三四天,对数增殖期后第五六天进入平台期.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34、CD14、HLA-DR 呈阴性表达,CD44、CD105、CD13呈阳性表达,HLA-ABC呈弱阳性表达.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达 90% 以上,且与未冻存传代细胞具有相同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于吸脂手术所获得的脂肪抽吸物,可反复取材,原料来源充足。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观察分析传代第3,7,10代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第5代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取传代第4代细胞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和成脂诱导,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油红O染色鉴定。冻存传代细胞,分别于2,6个月后复苏,锥虫蓝染色计数复苏后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结论:原代细胞3d贴壁,6d后开始快速增长并形成集落,11d左右达80%~90%融合,多呈纤维样;传代后细胞维持纤维样形态。传代细胞潜伏期24~48h,对数增殖期三四天,对数增殖期后第五六天进入平台期。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34、CD14、HLA-DR呈阴性表达,CD44、CD105、CD13呈阳性表达,HLA-ABC呈弱阳性表达。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且与未冻存传代细胞具有相同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烧伤创面外用药物五黄油具有抑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但长期临床应用发现该制剂在止痛、抑制瘢痕形成等方面疗效不确切,且促进表皮生长作用仍有待加强。目的:观察加入黄芪、粉防己碱的改良五黄油不同药物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对人表皮干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10/2006—10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烧伤研究所细胞培养实验室完成。材料:2~12岁患者包皮环切术后的新鲜包皮(患者对实验内容均知情同意,并自愿捐献),改良五黄油工作液及五黄油工作液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改良五黄油(0,0.15,0.20,0.25,0.30g/mL)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中,并于5个不同时相点(2,4,6,8,10d),以五黄油为对照组进行MTT细胞生长增殖检测,观察对细胞增殖影响程度。主要观察指标:利用MTT法在酶标仪上分别测定各组表皮干细胞的增殖率。结果:以0,0.15,0.20,0.25,0.30g/mL质量浓度药物作用人表皮干细胞,其增殖程度与改良五黄油的质量浓度正相关性;改良五黄油在0.25g/mL和0.30g/mL质量浓度,相同作用时间(4,6,8d)对表皮干细胞的增殖率高于五黄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一定的体外作用时间范围内,改良五黄油对表皮干细胞的促增殖能力与药物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改良五黄油对体外表皮干细胞的增殖效果好于五黄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