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灸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本土化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中医海外传播的特殊案例。刚刚结束的第3届西方中医人类学研究国际论坛展示了这类西方中医形态的多样性、当代西方居民对中国传统中医解读的资源与逻辑、西方中医研究的社会学意义及中医与中华文化的普世性,为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方式、形态提供了借鉴,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拓了中医研究,为中医院校科研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的对外传播总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传播理念落后传播方式单一是主要原因。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医对外传播的问题,并具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医故事"的传播理念,以西方普通大众为目标受众,用国际化的语言和方式讲述"中医故事",借助现代传播技术,让中医毫无阻碍地直达全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比较人类学方法,在赴英实地田野考察基础上,对中、英两国的中医进行对比研究.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处理中国的问题,借助西方的观点来反思国内中医的处境,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问题,更好地完善中医现有形态,促进中医发展和中医文化传播.国内中医形态主要是体制化中医,而英国中医主要是针灸为主、小店经营的形态,两者差异可解读为中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地域不断地进行文化适应和重组,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对比研究启示我们在中医发展上国内可考虑“更纯的”中医,通过文化传播培养对中医的文化心理需求及纠正“唯科学主义”的文化心理等.  相似文献   

4.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中医学曾一度被置于落后和不科学的境地,认为其理论缺乏解剖学知识的支撑。回顾分析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可以发现中医也是起源于解剖学。本文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从起源、发展和衰落三个方面对中医解剖学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霍尔姆斯、埃文-佐哈尔和图里共同建立的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描写性翻译研究方法论,将翻译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为中医翻译史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自第1部涉及中医脉学的西文译作17世纪问世以来,中医脉学在西方的译介和传播已走过了300多年,涌现了多部脉学西文译作.采用多元系统论指导下的描写翻译研究方法,以中医脉学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为主题,以中医脉学的英文译介为中心,对9部具有代表性的脉学西文译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历时性描述,可以呈现中医脉学在西方译介传播的历史脉络和规律:译介内容从技术开始逐步涉及中医典籍,发展趋势是从跨文化视角、基于中医典籍和中西医学文化差异对中医学从理论基础到临床技术的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6.
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医护理学是中医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技术)底蕴是中医护理区别于西方护理的实质所在,也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本文首先研究中医护理学文化(技术)传播现状及存在困难、基于涉外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现状及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护理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大批西方人进入中国,他们在中国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和传教活动的同时,对中国社会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在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西方人,对古老的中医也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根据有关文献对近代来华西方人的中医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开始关注、重视中医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文章对中医跨文化传播研究涉及的理论构建、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中医跨文化传播策略与方案研究进行研究。深入中医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可以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医的认识与理解,拓宽中医向外传播的渠道,在宏观层面上关系到中医的发展与未来,在微观层面上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在逐步为西方世界所认知、接受。中医文化的传播必须依靠翻译这座桥梁。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就中医英语的翻译原则、翻译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且收获颇丰。但中医英语翻译的文化研究却鲜有人涉足。本研究拟从后殖民话语特点出发,多层面、多角度探析中医英语翻译的后殖民表征。  相似文献   

10.
中医英译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学对西方的交流与传播始自17世纪。从1676年英国伦敦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中医学著作《痛风论文集》起,可将中医英译历史(1676-2007)分成5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主要成就。回顾中医英译的历史,了解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历程,展望未来的中医英译研究,可对今后的中医英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在中医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和方法。认为教师在中医英语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利于中医及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通过改革中医院校基础英语和中医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等途径,学生的中医英语翻译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医在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被认为是传统医学系统的典范而被愈来愈多的西方人所接受。因此每年也就有大量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但在教授中医的过程中由于英语是教学语言 ,而并非教师的母语汉语。作为从事中医和临床教学的人员 ,以及专业翻译人员 ,我们首先要了解留学生对中医的理解会受到一些什么因素的影响。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 ,简述在中医教学过程中英语翻译和中医教科书英译本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1 中医英译时的简化问题在目前许多中医教科书英译本中大都存在着一个为了方便国…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越来越被世界许多国家接受,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医的翻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把中医的理论和思想完整准确地传播到国外,是中医药大学英语教育中有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医翻译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在英语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疲劳在西方医学已经引起重视,而中医学对卒中后疲劳的了解还比较少。通过查阅近年来对中医关于卒中后疲劳的文献,研究分析认为卒中后疲劳病位在脑,本虚标实,临床症候以气虚型为主。现代中医方药多用益气方、补肝方、化痰方治疗,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头针、耳针、电针、热敏灸等对卒中后疲劳也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与现代医学科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评析西方现代科学对中医价值评判的影响,认为现代医学科学实验与传统中医相比具有可控性、再现性等优点,但由于其面向简单性的主流,而很难完善地解释生命这个超级复杂系统。故认为中医今后的发展应按照自身规律,提出新的中医理论的学说,而不应总是强调现代医学科学实验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奇迹般地吸引着无数的西方人,在西方的土壤中开始生根、发芽。但是,它也面临着种种误解和排斥,随时可能遭到天折的恶运。造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是,多数西方人对中医药仍缺乏具体的了解,一些人的所谓“中医热”,也许只是一种感情上的猎奇。在他们眼中,中医带有神秘化的色彩。一些西方医学界人士把中医学称之为“QUACK(江湖)学说”。  相似文献   

17.
中医针灸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在跨文化交流时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导致中医针灸学英译上语言称述存在差异,英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主要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剖析中医针灸学英译现状,深入剖析中医针灸学跨文化英译原则,以提高中医针灸学的传播准确率及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文化人类学与中医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具体运用方法和代表性研究。该学科在西方人文科学中有较大影响力 ,但在中国仍属于新鲜学科。作者认为文化人类学研究对中医学具有很大潜力 ,并试探性指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医英语的教学不是单纯地采用英文将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机械地复述,而是担负着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在教学当中,除了要讲授中医术语的英译技巧和原则,更是要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术语如阴阳、五行、六淫、脏腑等词语中涉及到的中医文化内涵的源流与发展进行梳理和诠释,以“文化解读中医”,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内涵,构建中医话语体系意识,从而为更好地宣传一个生动、立体、丰富的中国服务,做好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早期中医西译者的翻译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谈到中医在西方的早期翻译与传播时 ,人们总习惯将其归功于传教士们的努力。其实真正将中医作为一门医学并有意识、系统地向西方传播和翻译的并不是传教士 ,而是当时随西方殖民者来到亚洲淘金的一些西方医生、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所以 ,当我们回顾中医在西方的早期翻译时 ,就不能不谈一谈 17世纪游历亚洲的几个西方医生。他们是丹麦人旁特 (DaneJacobBondt)、荷兰人瑞尼 (W .TenRhi jne)、布绍夫 (H .Bushof)和甘弗 (E .Kaempfer)等。这些医生均非翻译家 ,也从未研究过翻译 ,就是在向西方传播中医的时候 ,他们似乎也并未探讨过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