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制霜炮制前后木鳖子中齐墩果酸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制霜炮制后木鳖子中齐墩果酸含量为0.528 mg/g.高于生品0.247 mg/g.结论:制霜炮制提高了木鳖子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炮制前后木鳖子中总皂苷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炮制后木鳖子中总皂苷的含量有所增加。结论:炮制对木鳖子中总皂苷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木鳖子饮片泛油前后脂肪油和总皂苷的含量变化。方法:以乙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油的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木鳖子泛油后脂肪油含量25.36%、总皂苷含量4.02%。结论:木鳖子走油后脂肪油减少近一半,总皂苷降低,走油木鳖子不宜药用。  相似文献   

5.
王琼  刘敬  曹晖 《中成药》2022,(2):542-545
目的 优化柏子仁制霜工艺,并测定脂肪油含量.方法 以总皂苷、脂肪油含量为评价指标,炮制温度、炮制压力、炮制次数、炮制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炮制工艺.气相色谱法测定炮制前后脂肪油含量变化.结果 最佳条件为在40℃、120 kPa压力下炮制3次,每次60 min,总皂苷、脂肪油含量分别为0.32%、13.6%.炮制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木鳖子历代炮制方法的系统研究证实,木鳖子的炮制始于唐代,方法包括净制、炒制、辅料制及制霜等.木鳖子有毒,内服多用炮制品.  相似文献   

7.
木鳖子脂肪油不皂化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对木鳖子脂肪油的不皂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石油醚提取脂肪油,氢氧化钾进行皂化反应,对不皂化部分进行硅胶柱色谱的分离和纯化,用IR,MS,1H-NMR等波谱技术和对照品对照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分离获得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栝楼仁二醇(1)、异栝楼仁二醇(2)、5-脱氢栝楼仁二醇(3)、7-氧代二氢栝楼仁二醇(4)、β-谷甾醇(5)、豆甾-7-烯-3β-醇(6)和豆甾-7,22-二烯-3β-醇(7)。结论: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木鳖子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菟丝子炮制前后脂肪油含量的变化。方法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油含量。结果生品中脂肪油平均含量为5.97%。经炮制后菟丝子炮制品脂肪油的平均含量在5.21%~6.61%之间。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盐制品﹥酒制品﹥生品﹥清炒品﹥水煮品。结论炮制对菟丝子脂肪油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木鳖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木鳖子进行了名称、原植物、产地、性味及功效的历代本草考证,结合目前木鳖子的生产、使用及研究现状,证实历代本草中使用的木鳖子是葫芦科苦瓜属植物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mis(Lour.)Spr.)的种子,产地的记载古今基本相同,木鳖子的功效和主治古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木鳖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小  博·格日勒图  苏日娜 《中药材》2007,30(11):1475-1478
对近年来有关木鳖子的化学成分、炮制、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该植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牛蒡子脂肪油中3种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不同产地牛蒡子脂肪油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EG-20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5μm×0.32 mm×30 m);气化室温度280℃,FID检测器,温度300℃,柱温初温165℃,保持3min,以3.5℃.min-1升至205℃,然后以35℃.min-1升至230℃,保持22 min。载气氮气(99.99%)。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媒,提取10批不同产地牛蒡子药材生品及5批不同产地炮制品中的脂肪油,经甲酯化后,以十七烷酸甲酯为内标物,进行测定比较。结果:亚油酸在0.122 3~1.958 1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油酸在0.039 2~0.626 4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棕榈酸在0.037 2~0.596 4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各产地牛蒡子脂肪油中均以亚油酸含量为最高,炮制前后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牛蒡子脂肪油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蒙药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种子。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主产湖北、广西、四川。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即得。蒙语为陶木-阿拉坦-其其格音-乌热。木鳖子在蒙药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新药开发中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7,(5)
目的研究牛蒡子Arctii Fructus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超声、索氏、水浴回流法分别提取牛蒡子及其不同时间点(3、5、10、15、20 min)炒制品中的脂肪油,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通过GC-MS法分析鉴定,考察其变化情况及各成分相对含有量。结果超声法提取脂肪油的得率最高,甲酯化样品中的成分种类和含有量也较高。牛蒡子在炒制过程中新生成30种脂肪油成分,并且生品中有14种在炒制后未检测出。结论牛蒡子在140℃下炒制时脂肪油含有量显著降低,可能与其炒制后缓和寒滑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维药瘤果黑种草子挥发油、脂肪油含量及相对密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瘤果黑种草子(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NG)挥发油、脂肪油含量,与国外果黑种草子(Nigella Saffva,NS)、黑种草子(Nigella Damascena,ND)比较。测定NG挥发油、脂肪油相对密度。方法:用水蒸气蒸(hydrodistillation。HD)提取挥发油,索式提取脂肪油,测定含量,与果黑种草子、黑种草子比较,用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结果:NG、NS、ND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33%、0.39%、0.39%,脂肪油含量分别为:32.24%、18.33%、32.90%,NG挥发油相对密度为0.873,NG脂肪油相对密度为0.917。结论:三个种属挥发油含量相似,NG与NS脂肪油含量高。  相似文献   

15.
木鳖子是一味传统的有毒中药,始载于北宋《开宝本草》,具有消肿散结,攻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乳痈,秃疮等。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等中国南方地区,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分布。目前研究表明从木鳖子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萜类、甾醇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等成分。其中已鉴定的萜类化合物30种、挥发油成分102种、植物甾醇6种和脂肪酸类19种。毒理学研究表明,木鳖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均含有一定的毒性,毒性随着含油量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目前文献报道的主要有毒成分是木鳖子素和木鳖子皂苷类。药理学研究表明,木鳖子除了具有基于传统功效的抗癌、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外,还具有抗溃疡、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几年对木鳖子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通过查找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1964-2019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木鳖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对木鳖子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骨伤科疾病,损伤部位气血俱伤,局部发生红肿、疼痛和功能障碍,损伤后患者多采用推拿、局部热敷或烫洗治疗,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反而加重了损伤部位的再损伤,延缓了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治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自拟木鳖子软膏外敷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600例,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抗炎镇痛作用观察,考察含油量与药效作用的关系,阐明含油量对木鳖子药效学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和小鼠热板法观察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结束时脱颈处死小鼠,剥离胸腺、脾脏,进行主要免疫器官的脏器指数观察.结果 不同含油量木鳖子霜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耳肿胀率、痛阈值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小鼠一般状况较空白对照组差,体重普遍低于空白对照组;对小鼠主要免疫器官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明确的抗炎和镇痛作用,但对镇痛试验的舔足次数无显著性影响.上述所有指标均未呈现明显的线性量效关系,随含油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其中10%~20%含油量时其抗炎、镇痛作用最好,且对体重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最小.结论 木鳖子在20%含油量时抗炎、镇痛等药效学作用最为明显,对免疫器官的抑制作用最小,对小鼠一般状况和体重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来自21个不同产地的火麻仁品种,比较火麻仁中脂肪油和蛋白质的含量.方法 以有机溶剂抽提法无水乙醚为溶剂提取8 h,测定火麻仁中脂肪油和蛋白质的含量.结果 各样品中脂肪油的含量在22.40%~34.22%之间;蛋白含量在17.90%~27.48%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对不同产地火麻仁中的脂肪油和蛋白质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沙苑子脂肪油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澎灏  陈振德 《中药材》2003,26(9):640-641
目的:提取沙苑子脂肪油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沙苑子脂肪油,用GC-MS技术分析脂肪油成分。结果:沙苑子脂肪油含量为12.30%,成分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4.23%,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结论:沙苑子脂肪油属优质植物油,这为开发利用沙苑子油脂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种子,我们用其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