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麻脊柱手术俯卧位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青  陈祥青  朱春阳 《现代护理》2007,13(18):1732-1733
目的了解全麻脊柱手术俯卧位存在的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39例病人应用循证的方法,找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依据。结果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全麻手术俯卧位护理中运用循证的方法,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为病人的顺利康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全麻脊柱手术俯卧位存在的问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139例病人应用循证的方法,找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依据.结果 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全麻手术俯卧位护理中运用循证的方法,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为病人的顺利康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脊柱手术患者因手术需要常被安置于俯卧位.脊柱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者虽不甚多见,但一旦致盲,极难治愈,循证护理是循证实践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临床护理的观察和工作方法[1].为预防和减少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本院手术室2010年1月~2011年5月通过循证分析、讨论,制定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向承红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42-1143
循证护理是借助于循证医学中系统评价,使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最佳证据的过程,作者等在脊柱手术中进行预防俯卧位发生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尝试以解决手术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丽霞 《全科护理》2013,11(2):112-11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预防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循证护理方法用于81例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中常见并发症预防的护理中,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1例病人手术顺利,未因手术体位的摆放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是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及其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摆放体位的方法、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护理、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眼睛及面部压伤并发症的护理、皮肤压伤并发症的护理以及神经损伤或麻痹的护理。认为做好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的体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改善俯卧位通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需要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患者针对其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寻找该研究领域的实证,确定和实施循证护理.结果: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俯卧位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减少俯卧位通气治疗中并发症的产生,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止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病人眼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4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4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在术后均未发生眼部并发症。结论术中只要精心护理,认真观察,严防眼部受压,可大大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防止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病人眼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 4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4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病人在术后均未发生眼部并发症.结论 术中只要精心护理,认真观察,严防眼部受压,可大大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侧俯卧位手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认为将循证护理思维运用于手术期侧俯卧位的护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不仅丰富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拓宽护理思路,同时提高了侧俯卧位摆放的操作水平,确保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总结10例上胸椎肿瘤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及俯卧位适应性训练;术后重视体位护理、引流护理,呼吸功能、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康复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大部分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仅l例发生血肿压迫致呼吸困难,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经训练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脊柱外科手术中俯卧位护理要点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冯彩虹 《天津护理》2005,13(1):9-10
俯卧位下脊柱后方人路手术创伤大、时间长、风险高,护理不当易造成眼睛、臂丛神经等损伤,病人心理压力大。通过对223例脊柱外科手术病人的护理,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妥善安置体位.密切观察、护理。结果1例发生感染,1例致盲,其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蒋燕  陆叶  蒋旭琴  王娟  崔静萍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5):1878-1885
目的 总结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IPOST工具确定循证问题,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关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管理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推荐实践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0日,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2篇及系统评价3篇。从操作前评估、操作的实施、结束俯卧位通气的时机、并发症的预防及人员组织管理5个方面进行证据汇总,形成34条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汇总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参考,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证据,从而提高俯卧位通气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俯卧位支架自行设计改进为“新型脊柱手术体位垫”,探讨其应用于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180例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原有的俯卧位体位垫,观察组使用新型脊柱手术体位垫。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舒适感和支撑点皮肤的受压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舒适感低于对照组(P<0.05),受压部位支撑点皮肤的受压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脊柱手术体位垫应用于俯卧位手术患者,改善患者皮肤发红、水泡的情况,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实施改良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ALI/ARDS患者18例,实施改良俯卧位通气,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2h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的变化,以观察体位通气治疗对患者循环功能和氧合状态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改良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2h患者的SpO2、PaO2/FiO2均升高(P<0.01),而HR、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ALI/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且对患者的HR、MAP无明显影响,是老年腹部手术后并发ALI/ARDS患者支持治疗的有效手段。实施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的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肺功能训练、胃肠道准备,术后均予以严密的病情观察、充分有效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结论优化护理是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严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探讨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术前护理评估及干预的效果。应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49例椎体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年龄70~89岁,平均75.5岁,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及相应的护理干预。49例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无1例因护理不当引发并发症。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的方法,术前护理评估及干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完善腰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培养护士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护士临床护理思维。方法以病历和文献回顾为理论依据,以科室现使用的临床路径为基础,查阅患者在手术不同阶段产生的主要护理问题与干预措施,结合《护理结局分类》形成针对性的腰椎手术患者结局评价指标。经过专家咨询与修改,形成符合腰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构建了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腰椎手术患者住院当天、术前日、手术日、术后1~3 d、术后4~10 d不同阶段的临床护理路径。结论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腰椎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集中了临床护理路径与护理程序的优势,实现了从个案管理到群体化护理,在使用过程中能充分反映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水平与资质,增加护士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食管带膜支架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循证护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寻求一种新的护理途径。方法 通过对20例食管带膜支架置人术后患者现存及潜在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加以具体指导,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2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支架置人,循证护理的干预,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好转,治疗近期有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 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以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运用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对支架置人术患者采取最佳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支架置人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促使护士主动学习,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Aims: This review explored the evidence relating to prone positioning in ventilated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cluding acute lung injury (ALI) or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Background: Mortality rates for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ALI or ARDS are high, and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position these patients are nursed in may influence clinical outcomes. However, there are no guidelines to inform nursing practice in positioning these patients. Method: Medline, Scopus, Cinahl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original research reports 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evidence between 2000 and 2009. Reference lists of retrieved papers were hand searched and included studies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Critical Appraisal and Skills Programme framework. A narrative data synthesis considered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studies, and findings were collated and interpreted. Results: Application of the search strategy identified a systematic review, currently underway, which has not yet reported and 14 relevant studies eligible for inclusion in this review. Analysis showed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study design, but suggests that PaO2/FiO2 ratio, incidence of VAP and mortality may b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prone positioning. Conclusions: Evidence of the clinical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prone positioning is inconclusive and provides little guidance for nursing practice.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rone positioning, and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acticalities of prone positioni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s required.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Nurses have a central role to play in the continu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is patient group, including the position they are nursed in, not only to ensure the best clinical outcomes but also to provide care and comfort to the patient and their family.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hat their nursing practice and interventions are informed by the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