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夏  林建华  陈飞  陈雷  吴朝阳 《光明中医》2009,24(11):2114-2117
目的:探讨负瘤骨高温高压灭活复合人工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3~2008年间负瘤骨经高温高压3分钟灭活复合人工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15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24.9岁。恶性骨肿瘤14例,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1例。Enneking分期为ⅡB期。恶性肿瘤术前化疗2疗程,评估反应好的行保肢术。结果:灭活骨病理未发现成活细胞,随访16~30个月,平均22.9个月。1例术后16个月肺转移死亡,余无瘤生存。所有创口Ⅰ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ECT示灭活骨段均有浓聚,11例灭活骨与宿主骨骨性愈合,平均8.2月;与异体骨重建相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高温高压灭活骨时间短,复合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解决骨来源,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例原发性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和骺板闭合程度分别行半关节假体置换(半关节组,n=5)及全关节假体置换(全关节组,n=8)治疗。采用Enneking评分标准进行患者术后功能评价。随访3个月~5年,分别记录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5年,全关节组局部复发率高于半关节组,5年生存率低于半髋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关节组术后Enneking功能评分高于半关节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关节假体置换和全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原发性膝关节周围骨肉瘤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对于骨骺生长活跃患者宜采用半关节假体等保留对侧骨骺的方法;对于骺板已经或正在闭合和老年患者宜采用全关节假体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骨成形术和假体置换治疗未发生病理骨折的股骨近段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未发生病理骨折的股骨近段骨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骨成形术组和假体置换组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早期功能。结果随访1~31个月,平均5.56个月。经皮骨成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假体置换组(P均0.05),术后早期功能明显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假体置换组1例患者术后12 d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经皮骨成形术及假体置换术均为股骨近段骨转移癌的重要手术方式,对未发生病理骨折的全身多发骨转移、身体条件差及预期生存期较短的患者,建议行经皮骨成形术,可尽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预防病理骨折。  相似文献   

4.
对股骨下段骨肉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探索。详细介绍了股骨下段骨肉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前化疗配合中药调理、手术适应症和方法、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及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成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行瘤段广泛切除和人工假体置换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17~64个月,平均34个月,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23分8例,15~22分2例,﹤15分1例,优良率90.91%。结论:安置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成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的较好方法,能降低复发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早期高位截肢、但疗效并不满意,且对病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及心理上的残疾,近年来随着化疗、放疗、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等的研究进展,人工假体置换可望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保存肢体,我科自1992年以来已对16例骨恶性肿瘤患者用此方法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现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全部病理证实为恶性或低度恶性骨肿瘤。分别为骨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10例,恶性纤维组织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9个月,最短1个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7例(7髋)髋关节疾患,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6例阳性,1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2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7例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5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I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期疗效,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2008年108~2009年1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例,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后3个月进行Odom评级。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l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进一步确定假体位置和置换部位是否存在早期的异位骨化现象。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8分提高到术后的15-2分。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效果良好,能保留颈椎运动功能,同时提供颈椎所需要的稳定性,防止和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和发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12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了冷冻消融术。男6例,女6例;年龄13~73岁,中位数51岁。骨转移瘤4例,CT引导下行冷冻消融术。原发肿瘤8例,显露肿瘤病灶,冷冻消融后,良性肿瘤者,刮除肿瘤,骨水泥填塞瘤腔;恶性肿瘤者,广泛切除肿瘤,根据骨质破坏情况进行骨水泥填塞、人工假体置换等相应处理。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肢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8个月,中位数18.5个月。右股骨近端胰腺低分化腺癌骨转移1例,术后3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右肱骨上段神经鞘瘤1例,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再次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肉瘤,广泛切除肿瘤后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其余10例患者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冷冻消融术,有利于控制肿瘤复发,恢复肢体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73~ 85岁,中位数75岁.5例合并肩关节脱位.根据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16例.术前均经X线及CT检查确诊,均排除病理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h至5d,中位数2.7d.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肩关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2例患者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后缓解.按照N 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治疗侵袭性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1例11膝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均得到随访,时间22-62,平均37月。随访中肿瘤无复发,假体无松动。末次随访中,患者Enneking评分为16-28分,平均为23.2分,其中优良率占91%。结论:采用特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并髌韧带止点重建术胫骨近端侵袭性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患者能够早期开始正常生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高龄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6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3.08%。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能有效减轻创伤后肩关节疼痛,提供肩关节早期活动,获得良好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1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13例,女8例。患者平均年龄67.6岁(57岁~82岁)。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6例。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定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2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照Neer评分标准:11例优,7例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率85.7%。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可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特制人工假体在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制人工假体在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随访了 6 1例肿瘤扩大切除、采用人工特制假体置换术进行功能重建的患者 ,总结分析其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结果 :6 1例患者中 ,2年无瘤生存 44例占 72 .1%,局部复发 12例占 19 7%,死亡 2 0例 ,5年生存率达 6 7 2 %。结论 :将肿瘤段及周围 3~ 5cm内的正常软组织一并切除 ,术后辅助全身系统性化疗 ,不仅可以保留肢体的功能 ,而且能够有效防止肿瘤复发 ,极大的提高了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夹板固定组35例,采用手法整复、竹夹板外固定治疗;石膏固定组33例,采用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整复6周后的肩关节Neer评分。结果:石膏固定组有3例患者因疼痛对治疗结果不满意2,组其余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满意,均无明显畸形。夹板固定组Neer评分高于石膏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00);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愈合时间:t=0.575,P=0.567;骨性愈合时间:t=1.901,P=0.062)。结论:手法整复后采用竹夹板外固定能使患者尽早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31例。结果:3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0d。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96d。肩关节功能按照Hardegger评分标准,功能优9例,良18例,中4例,优良率87.1%。所有病例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BO)原则,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非骨水泥型假体周围早期骨密度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后周围骨密度的变化,对25例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Grune[1]分7个测量兴趣区测量假体周围骨密度.结果显示假体周围骨密度术后3个月平均丢失11.7%,6个月平均丢失17.77%.其中以1和7区明显,1区术后3、6个月分别减少21.25%、25.55%(P<0.01),7区术手3、6个月分别减少22.80%、32.14%(P<0.01).说明假体置换术后早期周围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以假体近端(1、7区)明显,且骨量丢失以术后前3个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4月~2009年7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3例,普通T型钢板8例。其中,Neer二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8例,四部分骨折5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7月,所有病例无骨折不愈合,比较2种方法:锁定钢板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4例,优良率为84.6%,普通T型钢板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3例,优良率为7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小,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老年骨质疏松病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机体功能、心理承受以及老年人发生肱骨近端骨折的特殊情况等各方面来看,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在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时,应及早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再结合中药调理,对于促进骨折的愈合、恢复患者的心理状况有着很大的裨益。本文从肱骨近端骨折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如何。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效果。方法:选择1999年7月-200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8例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经皮导入内固定组(81例)及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组(57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治疗方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导入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具有操作简便、骨折愈合与肩关节稳定时间短、并发症与后遗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型损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