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p5 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2 .5 % (33/ 4 0 )、72 .5 % (2 9/ 4 0 ) ;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5 / 4 0 )、7.5 % (3/ 4 0 ) ,大肠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 (包括病理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高表达和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的特性 ,有可能使端粒酶成为大肠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p5 3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提示大肠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3.
P16、P53、PC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P53、PCNA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52例膀胱癌组织中P53、P16、PCNA表达水平。结果: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5、7.6%、59.6%,P16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58.8%3、8.5%和22.2%,P53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41.2%、57.7%和88.9%,PCNA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17.3%3、0.8%和66.7%;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上升,P16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P53和PCNA阳性率逐渐上升。结论:P16、P53、PCNA的免疫组化检测具有评估膀胱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1、P53、nm2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21、P53、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58.3%,47.9%,4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分级呈正相关,与分期及复发呈负相关,77.1%膀胱癌有上述蛋白异常表达,其中47.9%膀胱癌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表达。结论: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袁莲香  邵渊 《广西医学》1998,20(4):526-528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9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53异常率达48%,P53表达异常与肿瘤的病理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5),及复发(P〈0.01)的关系极为密切,提示P53基因表达异常是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P16、cyclinD1、P5 3、mdm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尿脱落细胞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1例膀胱TCC尿脱落细胞及组织中P16、cyclinD1、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TCC尿脱落细胞中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1.4 % (15 / 2 1) ;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8.6 % (6 / 2 1)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3.3% (7/ 2 1) ;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3.8% (5 / 2 1)。对照组P16蛋白表达均为阳性 ,cyclinD1、P5 3、mdm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16、cyclinD1、P5 3、mdm2基因在尿脱落细胞中异常表达均与相应的组织中表达相吻合。多基因蛋白联合表达肿瘤检出率为 81% (17/ 2 1) ,常规尿细胞学检查肿瘤检出率为19.1% (4/ 2 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8.0 8,P <0 .0 0 5 )。结论 :尿脱落细胞的P16、cyclinD1、P5 3、mdm2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膀胱TCC诊断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Bcl-2和P5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53和bc l-2蛋白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患者bc l-2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c l-2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3.8%及28.1%,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阳性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前列腺癌中,低分化组bc 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及中分化组(P<0.05).P53的表达水平在上述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bc l-2蛋白的表达异常增高,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bc 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1、P53、nm2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21、P53、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58.3%、47.9%、4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分级呈正相关,与分期及复发呈负相关.77.1%膀胱癌有上述蛋白异常表达,其中47.9%膀胱癌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表达.结论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晔  程庆书  王小平  周勇安  黄立军  徐鉷 《医学争鸣》2003,24(23):2199-2202
目的 :研究Bcl 2 ,p5 3及端粒酶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用改良的端粒重复扩增法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方法 :(TRAP PCR ELISA)检测NSCLC组织端粒酶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 .结果 :在 6 2例NSCLC中 ,Bcl 2及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 5 .2 %和 5 3.2 % .无淋巴结转移者Bcl 2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5 9.4 %vs2 4 .0 % ,P <0 .0 5 ) ;Ⅱ +Ⅲ期Bcl 2表达阳性率为 2 0 % ,明显低于Ⅰ期 (P <0 .0 5 ) .p5 3表达与肿瘤的类型、大小及 pTNM分期显著相关 (P <0 .0 5 ) .Bcl 2与p5 3表达活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9.6 %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 (P <0 .0 1 ) ;淋巴结有无转移 (P <0 .0 5 )显著相关 .不同pTNM分期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与Bcl 2表达无相关性(P >0 .0 5 ) ,而端粒酶活性与p5 3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在p5 3阳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高 (P <0 .0 1 ) .结论 :p5 3,Bcl 2及端粒酶异常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其表达变化的综合分析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癌PCNA、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检测 5 2例大肠癌和正常黏膜各作为对照。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增殖指数检测其增殖活性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PCNA、c-erbB2、bc1-2、P5 3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82 .7%( 4 3 5 2 )、67.3 %( 3 5 5 2 )、69.2 %( 3 6 5 2 )、5 1.9%( 2 7 5 2 )。C -erbB2、Bc1-2与PCN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C -erbB2、Bc1-2与p5 3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CNA、C -erbB2、Bc1-2、p5 3同时阳性集中在Duck ,sC、D组。结论 PCNA、c -erbB2、bc1-2和P5 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 ,上述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大肠癌及其了解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膀胱癌中活性表达及其与膀胱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TRAP银染法对32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32例膀胱肿瘤中有26例表达阳性(81.25%),而10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无端粒酶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18.018,P<0.05)。G 1级肿瘤阳性结果为7/11,G 2级为12/13,G 3级为7/8;T a~T 1期阳性者为15/20,T 2~T 4期为11/12,统计学分析证实与分期分级不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发生有关,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P53、Bcl-2和Bax在膀胱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53、Bcl-2、Bax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7例膀胱癌和13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53、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Bcl-2、Bax蛋白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6%,64.2%,70.1%,而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5.4%,23.1%,100%.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P53=0.667,rBcl-2=0.625,均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p53=0.638,rBcl-2 =0.717,均P<0.05);Bax蛋白表达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下降,但无相关性(P >0.05);P53蛋白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778,P<0.05).结论 P53蛋白可能参与了膀胱肿瘤增殖水平的调控,Bcl-2、Bax蛋白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节.P53蛋白可能通过调节Bcl-2蛋白的表达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Bcl-2、P53和Bax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Bcl-2、Bax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C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8例CA组织和14倒正常上皮组织中Bcl-2、Bax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8倒CA组织中Bcl-2、Bax和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6.43%、75.00%和71.43%,而在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平分别为14.29%、57.14%和28.57%,Bcl-2、P53的表达在正常组织和C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和Bax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11,P〈0.05)。结论CA组织中Bcl-2、Bax和P53蛋白表达异常及其Bcl-2和Bax二者的相关性可能与CA的者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性肺癌微血管密度和P53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P53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未经放、化疗的NSCLC手术标本7例,应用FⅧ-Ag抗体和P53单抗分别免疫组化检测MVD和P53。在200倍视野下,每张切片计数5个血管最丰富区的微血管密度,取其平均数(a-MVD);在P53蛋白阳性表达密度区计数6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数。结果:a-MVD值在P53蛋白阳性表达计数≥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 ,c myc ,bcl 2蛋白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P53 ,c myc,bcl 2蛋白 .[结果 ]P53 ,bcl 2蛋白在腺癌中的表达率最高 (34 / 40 ,85 % ) ,其次是在腺瘤中 (10 / 15 ,6 6 % ) ,两者与正常及息肉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P53 ,c myc及bcl 2蛋白的过表达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PUMA在PD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65例PDA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UMA、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DA中PUM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8%(20/65),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49.2%(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组织PU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有无神经浸润患者PUM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PUMA蛋白表达与P53、Bcl-2蛋白表达均负相关(P=0.019,P=0.015),而与Bax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DA组织中PUMA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UMA可能参与了PDA的发生、发展,其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利于PDA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7.
P53、Fas、Bcl-2基因在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53、Fas、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24例尖锐湿疣、46例宫颈癌、22例宫颈糜烂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P53、Fas和Bcl-2基因产物.结果:三种基因蛋白在尖锐湿疣组和宫颈癌组的表达程度和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糜烂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尖锐湿疣组和宫颈癌组之间在P53的表达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Fas、Bcl-2基因表达与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的发病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晖  王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36-137,139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P53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对67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53抗体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7例健康人;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7例患者有32例血清P53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47.8%;17例正常健康人血清P53抗体均为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7例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中,45例P53蛋白呈阳性,其阳性率为67.2%;22例表达P53蛋白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检测可以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的指标.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P53、C-erbB-2、及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P5 3、C -erbB - 2基因蛋白及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 -P方法 ,对 75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了P5 3、C -erbB - 2、ER、PR检测。结果 :在 75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P5 3、C -erbB - 2、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乳腺单纯癌 6 0 %、70 %、85 %、80 % ,导管内癌 33.3%、5 5 .6 %、4 4 .4 %、4 4 .4 % ,浸润性导管癌 6 6 .7%、72 .2 %、72 .2 %、6 6 .7% ,粘液腺癌5 0 %、6 6 .7%、5 0 %、5 0 % ,髓样癌 5 7.1%、71.1%、71.1%、5 7.1% ,乳腺良性病变 0 0 .0 %、33.3%、4 6 .7%、4 0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较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5 )。在浸润型与非浸润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P5 3、C -erbB - 2基因蛋白及ER、PR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银染法于术前检测85例表浅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在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再检测尿端粒酶活性,同时行膀胱镜检查.结果术前85例表浅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为81.18%(69/85);术后67例获随访,6个月内尿端粒酶检测持续阳性者复发率为55.56%(20/36),持续阴性者复发率为19.23%(5/2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例3个月为阴性而6个月转阳性者均复发,而3例3个月为阳性而6个月转阴性者均未复发.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表浅膀胱癌早期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