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付廷明  杨丰云  王天瑶  王华美  郭立玮 《中草药》2011,42(11):2216-2220
目的为了解决粒子作为吸入载药系统,药物复方能同步传递的效果,制备出核/壳三七总皂苷-丹参酮复合粒子。方法在三七总皂苷粒子表面利用溶剂沉积法包覆一层丹参酮。分别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激光光散射粒径扫描、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结果通过上述表征,证明采用溶剂沉积法可成功制备包覆式复合粒子,即丹参酮包裹三七总皂苷复合粒子。结论复合粒子的有效制备为粒子载药系统复方药物的同步传递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复方粉雾剂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芩苷、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对过氧化氢所致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新生1d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以H2O2(50μM)造成细胞损伤模型,将黄芩苷、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的高(20μg/ml)和低(0.2μg/ml)两个剂量加入到培养细胞液中.在4h时,检测细胞形态及释放出的LDH活性变化,观察到上述药物对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直接保护作用.结果:低剂量黄芩苷和三七皂苷R1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三种组分高剂量和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黄芩苷、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对过氧化氢所致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和丹参酮ⅡA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8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1组,每组8只;分别为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模型对照组,三七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空白...  相似文献   

4.
李纳  汤丹丹  王丽雯  徐晓玉  张继芬 《中草药》2014,45(17):2475-2481
目的制备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干粉吸入剂,探讨其用于肺部吸入给药的可行性。方法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考察工艺因素对微球载药量、流动性、吸湿性、空气动力学径和体外沉积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磷脂与壳聚糖的比例对微球性质有很大影响。优化的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为表面光滑的完整球形,载药量为(11.79±0.82)%,空气动力学径为(3.93±0.53)μm,体外肺部沉积率可达(59.36±5.17)%,排空率为(98.55±0.60)%。微球吸湿性小但流动性较差。DSC和XRD显示,姜黄素在磷脂复合物微球中的存在状态并非游离态而是保持了与磷脂的复合状态。结论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有望用于肺部吸入给药。  相似文献   

5.
丹参和三七多种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体内丹参素、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及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HPLC-ESI-MS分析方法,并用于复方丹参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丹参和三七多种有效成分血药浓度,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色谱柱:Agilent C18(5μm,150 mm x4.6 mm),柱温:30℃,流速为0.5 mL·min-1.结果 以电喷雾(ESI)正、负离子两种模式能有效实现丹参和三七中有效成分的分离.7种成分的峰面积与其在血样中的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684);平均回收率为70.09%~114.17%.7种成分均符合二室模型.结论 该方法 可用于复方丹参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七总皂苷多效应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三七总皂苷为模型药物,探讨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思路与方法.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及静脉注射刺量为300及10 mg·L-1 的三七总皂苷,LC-ESI-MS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皂苷Rg1、Rd、Re、Rb1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上述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 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整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灌胃给药后三七总皂苷在体内吸收迅速但二醇型和三醇型皂苷之间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其中二醇型皂苷Rb1和Rd的t1/2远大于三醇型皂苷Rg1、Re和R1;整合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浓度药-时曲线符合灌胃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消除规律.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吸收迅速,灌胃和静注给药后整合药动学t1/2、AUC分别为18.88,19.15 h和25.33,84.83 mg·h·L-1.结论:基于三七总皂苷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代动力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血栓通片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哈巴俄苷、迷迭香酸、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4.6 mm×250 mm,5μm),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以乙腈为流动相A,梯度洗脱,柱温2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迷迭香酸、哈巴俄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血栓通片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迷迭香酸、哈巴俄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HPLC同时测定复方生脉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同时测定复方生脉颗粒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以及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用HPLC法,采用Discovery C18柱(25 cm×4.6 mm,5μm);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A)-0.5%醋酸水(B),洗脱梯度(0~10 min,9%~75%A;10~40 min,75%A),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20∶80),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丹参素的线性范围为0.099 6~1.195 2μg(r=0.999 9),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为0.026~0.312μg(r=0.999 9),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3%,100.24%,RSD 1.28%,1.53%;三七皂苷R1线性范围为0.092 6~1.182 2μg(r=0.999 7),人参皂苷Rg1线性范围为0.160 8~1.929 6μg(r=0.999 9),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101.42%,RSD为1.07%,2.43%。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复方生脉颗粒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以及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陈钢  牧磊  张晓  侯世祥  南海军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15-1820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PNS)经鼓室给药后人参皂苷Rb1(Rb1)、人参皂苷Rg1(Rg1)和三七皂苷R1(R1)在豚鼠的体内行为,探索中药多种成分经内耳途径转运至脑的可行性.方法:PNS分别经鼓室和静脉给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内耳外淋巴液、脑脊液(CSF)、脑组织和血浆,采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Rb1,Rg1和R1的浓度,计算上述成分在各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各成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所占比值自定义为权重系数,并进一步估算PNS整合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PNS经鼓室给药,其Rb1,Rg1和R1均能穿过圆窗膜进入内耳外淋巴并转运进入脑部,但3种成分在体内各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PNS整合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PNS采用鼓室给药能增加进入脑部的药量,提高局部生物利用度,在CSF和脑组织的Cmax分别比静脉给药高1.1,0.4倍,AUC分别增加0.4,0.2倍;并且,PNS在血浆的分布减少,Cmax和AUC分别比静脉给药降低45.9%,33.1%.结论:经耳人脑有望成为中药脑内输送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小分子物质盐酸小檗碱与大分子物质葡聚糖为二元体系模型,探究物质水动力学尺寸(水合粒径)与喷干粉表面组分分布的相关性。制备不同含量比例的混合物溶液,采用激光光散射法测定水合粒径,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混合比例对粒径的影响。将溶液喷雾干燥后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测定喷干粉表面元素。调节溶液环境,测定盐酸小檗碱与葡聚糖水合粒径随溶液环境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观察表面元素研究喷干后成分的有序分布情况。粒径所测结果表明,不同溶液环境会改变物质的水动力学尺寸,其中盐酸小檗碱的粒径随着离子强度及溶液pH的增加而增大;葡聚糖的粒径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减小,随溶液pH增大而增大。喷干粉表面元素测定结果表明水动力学尺寸大的盐酸小檗碱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更易富集于粒子表面,可见水动力学尺寸是影响喷干粉表面组分分布的重要因素。随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喷干粉粒子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喷干粉粒子呈不规则椭球状;葡聚糖及混合物喷干粉粒子呈不规则球状,表面皱缩。最后,采用FT4粉体流变仪、DVS动态水蒸气吸附仪测定粉体稳定性、黏结性及吸湿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当盐酸小檗碱在表面发生富集时,其混合物黏结性增加,流动性变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共聚维酮的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将共聚维酮(PVP-S630)应用于丹参酮ⅡA(TSⅡ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以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降低固体分散体的吸湿性.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等分析方法对其物相进行表征,考察其溶出行为、吸湿特性、稳定性.结果:丹参酮ⅡA和共聚维酮按1:10比例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丹参酮ⅡA以非晶型分散于载体表面,0.5h体外溶出度可达100%,吸湿性低于同比例制备的聚维酮(PVP-K30)固体分散体,经过3个月稳定性加速试验后,其药物溶出度和含最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结论:共聚维酮作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出,引湿性相对较低,稳定性好,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配伍应用于老龄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效果。方法:将64只老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参皂苷Rg1组、丹参酮ⅡA组、人参皂苷Rg1联合丹参酮ⅡA组,每组16只,分别给予等溶剂生理盐水、人参皂苷Rg1、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联合丹参酮ⅡA饲养。所有老龄大鼠均进行持续性灌胃28d,对比四组血清MDA、SOD和GSH-Px等指标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g1组、丹参酮ⅡA组、人参皂苷Rg1联合丹参酮ⅡA组的血清SOD和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人参皂苷Rg1联合丹参酮ⅡA组血清SOD和GSH-Px水平均高于人参皂苷Rg1组、丹参酮ⅡA组,血清MDA水平低于人参皂苷Rg1组、丹参酮Ⅱ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配伍应用于老龄大鼠可明显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减少丙二醛含量,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α-细辛脑经干粉吸入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绝对生物利用度,并与灌胃给药,静脉注射给药进行比较。建立大鼠血浆中α-细辛脑的HPLC检测方法。考察大鼠分别经干粉吸入(20 mg·kg-1),灌胃(80 mg·kg-1),静脉注射(20 mg·kg-1)给予α-细辛脑后血药浓度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根据各给药途径的AUC(0-t)及给药剂量,计算α-细辛脑经干粉吸入和灌胃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α-细辛脑在质量浓度为0.282~14.1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检测下限为0.212 mg·L-1。大鼠经干粉吸入,灌胃和静脉注射给予α-细辛脑后,α-细辛脑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过程分别符合一室模型,二室模型和三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95.48±48.28),(66.99±29.76),(64.34±27.59)min。按生物利用度公式计算,α-细辛脑经干粉吸入给药和灌胃给药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8.32%,33.60%。研究表明采用干粉吸入方式给药可延长α-细辛脑药物消除半衰期并显著提高绝对生物利用度,为其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21,(8)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制剂中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方法 LC-MS/MS分析采用XBridge BEH C_(18)色谱柱(1.7μm, 2.1 mm×100 mm);流动相水(含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通过DAS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0),基质效应82.9%~124.0%,提取回收率72.1%~93.8%。结论复方丹参制剂中丹参素、人参皂苷Rb1是主要入血成分。人参皂苷Rb1、丹参酮Ⅰ体内消除较慢,而三七皂苷R1较快。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缓释片钙拮抗作用及体外缓释作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采用4 5Ca跨膜内流测量技术确认复方丹参缓释片及其组分对电压依赖性钙通道(potentital depen-dent Ca2 channel,PDC)钙离子内流的拮抗作用,探讨其体外缓释作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将缓释制剂释放度测定法与4 5Ca跨膜内流测量技术相结合,在规定的时间点取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样品测定。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分成小段依次置于复合电解质溶液(PSS)、“4 5Ca- PSS 药”混合液、“4 5Ca- PSS高钾 药”混合液中,取出动脉环用冷EGTA洗涤,消化。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复方丹参缓释片、其组分及体外释放样品的放射性活度。结果 复方丹参缓释片、复方丹参片、丹参脂溶性部位、丹参水溶性部位、三七总皂苷、丹参酮 A、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均有极显著的钙拮抗作用,冰片有显著的钙拮抗作用;复方丹参缓释片4 h开始有显著钙拮抗作用,6 h后有极显著钙拮抗作用,而自制复方丹参片1h即有显著钙拮抗作用,2 h后有极显著钙拮抗作用。结论 复方丹参缓释片为钙拮抗剂;丹参脂溶性部位、丹参水溶性部位、三七总皂苷为钙拮抗有效部位,丹参酮 A、丹参素、原儿茶醛、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和冰片为钙拮抗有效成分;与自制复方丹参片比较,复方丹参缓释片具有延缓起效作用,通过体外释放样品钙拮抗作用测定,可以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天然药物制剂的体外缓释作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精制冠心巴布膏3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家兔血浆中精制冠心巴布膏3种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LC-MS/MS测定方法,测定精制冠心巴布膏经皮给予后3种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家兔按15 g.kg-1生药经皮给药,LC-MS/MS测定血浆中3种主要成分的浓度,用软件WinnonLin拟合,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芍药苷分别在1 ~100,50~1 000,10~1 000 μg· 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7%,91.90%,95.93%.日内差异RSD小于15%.家兔透皮给药精制冠心巴布膏后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 (20.85±12.68),(636.25±386.91),(787.80±395.64) μg·L-1;Tmax(0.49±0.28),(0.44±0.27),(0.46 ±0.30)h.结论:LC-MS/MS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浆样品成分含量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芍药苷3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适于评价精制冠心巴布膏的体内透皮吸收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兔体内丹参酮ⅡA的HPLC方法,并考察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TS-PLA-NP)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TS-PLA-NP和丹参酮ⅡA溶液,在设定时间点从颈静脉取血制样,以吉非罗齐为内标,采用HPLC-MS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兔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组织分布,药动学参数采用DAS2.0进行统计。结果:吉非罗齐和丹参酮ⅡA在该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0.5、14.5 min。TS-PLA-NP在家兔体内的t1/2由丹参酮ⅡA的2.573 h延长到4.117 h;MRT0~∞由2.585 h延长到6.033 h,峰浓度由0.21 mg/L减少到0.134 mg/L。静脉给药后2 h,丹参酮ⅡA纳米药物组肝脏和肿瘤中的浓度均高于丹参酮ⅡA组;丹参酮ⅡA以纳米的剂型给药后2 h,肝脏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了5倍以上,肿瘤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了近9倍;心、肾、脾、肺等组织中药物浓度均明显降低;血液中浓度下降了近10倍。结论:丹参酮ⅡA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在兔体内具有良好的缓释和肝靶向特征。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逸  张春丽  张幼成  李广川 《中草药》2000,31(2):108-109
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组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成药.一九九五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内仅对丹参、三七、冰片作薄层定性鉴别,没有定量控制指标.丹参酮ⅡA是复方丹参片的有效成分之一,控制丹参酮ⅡA的含量对确保该制剂疗效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不同产品进行测试,丹参酮ⅡA的含量相差悬殊,认为应对丹参片产品中丹参酮ⅡA进行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护肾(Ⅲ)号胶囊给药后大鼠血浆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含量的方法,并对其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SD大鼠灌胃护肾(Ⅲ)号胶囊2 g/kg后按时间点取血,以地高辛为内标,采用UHPLC-MS/MS测定给药不同时点血浆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浓度,并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7 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3.1%,准确度、回收率及稳定性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体内三七皂苷R1药代动力学参数:T_(1/2)(7.86±1.69)h,T_(max)(4.00±1.04)h,C_(max)(0.23±0.05)mg/L;人参皂苷Rg1药代动力学参数:T_(1/2)(4.58±0.95)h,T_(max)(6.00±0.00)h,C_(max)(0.32±0.03)mg/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HPLC-MS/MS分析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护肾(Ⅲ)号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子明  杨秀芬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486-3489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Panax notoginseng,PNS)对大鼠肝组织内药物代谢酶CYP3A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方法: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微粒体酶,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及Lineweaver-Burk 双倒数作图法求得大鼠肝脏CYP3A的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脏CYP3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判断三七总皂苷对CYP3A的抑制类型和抑制常数(Ki,Kis).结果: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组织CYP3A有抑制作用,其IC50 689.54 mg·L-1;对底物氨基比林,CYP3A的Km0.036 mmol·L-1,Vmax是21.01 μmol·min-1·g-1;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组织CYP3A属于混合性抑制,其抑制常数Ki247.79 mg·L-1,Kis321.79 mg·L-1.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脏CYP3A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