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晚期肺癌多支供血血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张桂勇柳州铁路局中心医院放射科545007山耘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放射科100083我们自1989年9月到1995年8月,对79例中晚期肺癌病人,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造影,并经肿瘤供血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84例肺癌142次介入化疗分析不同部位肺癌的血供特点,对造影显示有供血的血管行选择性插管化疗。探讨肺癌多支血供的论断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84例肺癌左支气管动脉44支、右75支,35例疑有多支血供的病例中,13例有肋间动脉参与供血,4例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另有6例有2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单纯肋间动脉或单纯锁骨下动脉供血者各1例。提示对肺癌的介入化疗应结合其具体部位及生长方式,考虑到多重血供的可能,以提高介入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明确肺癌的血供和肿瘤血管形态,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32例原发性肺癌和10例转移性肺癌在介入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DSA造影湖。结果:肺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肺癌的异常血管结构主要包括血管紊乱,肿瘤染色和血管湖形成。少数病例发生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或肺静脉的直接交通(B-P分流),部分病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显影。结论:肺癌的介入治疗应选择支气管动脉为靶血管。不但要进行灌注化疗、也要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以阻断肺癌的血供及短路血管,同时也要栓塞转移淋巴结的供应血管。并对减少并发症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80%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近年来介入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疗效,肺癌介入技术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紧迫任务。 1 有关肺癌供血动脉的解剖及造影基础 1.1 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分布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起始部变异较多,主要有以下四型,共占90%以上:右1支左2支型、左右各1支型、左右各2支型和右2支左1支型。 右侧支气管动脉1支最多,2支其次,多起自右肋间支气管动脉干或左右共干。左侧支气管动脉2支最多,1支其次,多起自胸主动脉前壁,其次为左右共干。右肋间支气管动脉干一般开口于主动脉右壁或右后壁,单独开口的右支气管动脉多从主动脉右壁或右前壁发出,左右共干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前壁或右前壁。左支气管动脉开口变异较多,可开口于前壁,也可左前壁、右前壁甚至右后壁。  相似文献   

5.
孟亮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781-2782
目的进一步探讨肺癌的血供来源,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肺癌和5例转移性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分析造影表现。结果所有肺癌均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其中11例可见肺动脉参与供血,占31.4%。结论应动态地看待肺癌的血供,支气管动脉是肺癌的主要供血来源,肺动脉参与供血与否取决于肿瘤对其侵犯程度,肺动脉对肿瘤的供血随着病灶的增长和肺动脉受侵蚀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减少;超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对显示肺动脉是否参与肿瘤供血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120例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结合文献复习,认为肺癌为多源供血,包括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内乳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另外,对肺肿瘤血管构型的判断提出我们的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肺部恶性肿瘤行多路径血管造影,根据其血供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31例肺部恶性肿瘤常规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膈动脉等多重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血供. 结果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病灶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部分伴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膈动脉等供血,1例肺癌肺内转移的病灶可见有肺动脉供血,余肺动脉以外压变窄或截断表现为主.结论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基本上都是以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肺动脉主要是受压及压迫改变为主.根据肿瘤供血情况,对所有供血动脉进行处理,可以增加介入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性和定量研究肺癌组织支气管动脉树的分布。方法 对54例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肿瘤内支气管动脉的相对分布面积和相对平均灰度进行研究。结果 肺癌表现为血管结构异常和肿瘤血管染色,其肿瘤血管染色范围/肿瘤面积,大于60%为多血供,9例(16.67%);30%~60%之间为中血供,37例(68.52%);小于30%为少血供,8例(14.81%)。肺癌支气管动脉树有10种X线征象可供参考。两肺不同部位的肿瘤供血动脉支进入肿瘤有相对恒定的门,可用时针表示其位置。结论 支气管动脉在原发性肺癌组织的供血范围局限,应考虑肺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和介入治疗。此外应重视肿瘤血管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很多,综合治疗最为有效,而介入治疗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肺癌的介入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和对肺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展。1肺癌的供血肺癌一般由支气管动脉供血〔1,2〕,但有少数情况来自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内乳动脉、甲状颈干、主动脉...  相似文献   

10.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不能手术的肺癌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同时经支气管动脉及其他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的报道较少。我们自1983年5月至1990年3月,对49例晚期肺癌的病人进行了支气管动脉、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造影,并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廓内动脉(ITA)参与肺癌供血的出现频次,评价经ITA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行病侧ITA选择性造影术,包括中央型37例,周围型21例。对ITA参与供血的患者经其行介入治疗,观察ITA参与肺癌供血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因素,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1例(36.2%)发现ITA参与肺癌供血。ITA参与肿瘤供血10例,肿瘤和纵隔转移淋巴结供血7例,纵隔转移淋巴结供血4例。参与肿瘤供血的ITA17例,其中中央型肺癌13例,周围型4例,2例为起源于ITA的迷走支气管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并发症主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胸闷、胸痛、呃逆及前胸壁皮肤损伤,以上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缓解、治愈。疗效为部分缓解12例,稳定5例,进展2例,失访2例。结论介入治疗对ITA参与肺癌供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动脉介入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春丽  赵文轩  代引海 《当代医学》2010,16(17):320-321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供血动脉栓塞综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中晚期肺癌患者35例,着重介绍插管技术,肺癌的血供及支气管动脉解剖及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疗效观察。结果本组原发性肺癌的血管造影中,无1例失败,24例右肺癌全由右支气管动脉供血;11例左肺癌由左支气管动脉供血9例,左右支气管共干2例。右支气管动脉多与3、4肋间动脉共干。结论采取这种治疗方法,不但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减轻痛苦,同时也提供了肺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肺部恶性肿瘤行多路径血管造影,观察其血供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7例肺部恶性肿瘤常规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膈动脉等多重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血供。结果:27例均见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11例同时伴有肋间动脉供血,3例伴有胸廓内动脉供血,1例肺癌肺内转移的2枚病灶可见有肺动脉供血,1例伴膈动脉供血,余肺动脉以外压变窄或截断表现为主。结论: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肺部恶性肿瘤都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肺动脉主要以受压及压迫改变为主。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等其他动脉对肿瘤的供血亦较常见。肺癌肺部转移灶部分有肺动脉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8-56岁。结果 1例右侧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分别供血,1例右上Ⅲ型肺结核,右上支气管动脉与右3—4肋间动脉分别参与供血,3例支气管扩张,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后,大咯血立即停止。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是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5.
何零  付立 《攀枝花医药》2000,22(1):53-53
患者,男,65岁,因吞咽不适1月入院,经胃镜,上消钡餐检查诊断为食管胸中段癌。于1999年8月20日在全麻下行左侧剖胸食管癌切除,准备做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中发现左锁骨下动脉偏后外侧有一大血管,管径约0.8cm,起于主动脉弓,距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约0.5cm,斜向胸项,绕食管后行向右侧,诊断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因弓上吻合位置被此血管占据,手术改做胃食管弓下吻合。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研究中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中病变供血血管与肿瘤组织学分类、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晚期肺癌110例,男84例,女26例,年龄38~76岁.其中鳞癌、腺癌、未分化癌等均经气管镜检或临床诊断.结果 本组110例中72例为供血丰富的病变,经介入治疗后有效率(CR+PR)为100%,供血适中的18例病变中CR为零,PR约占93%,NC占7%.供血较差6例中无1例CR、PR.4例周围型肺癌中其中2例供血较丰富,经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明显.2例供血较差介入治疗后病变有进展.结论 肿瘤供血与肿瘤介入治疗疗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探讨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对肺部疾病介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5年~1999年期间所做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灌注化疗及栓塞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支气管动脉起源、开口水平、分支类型、共干情况及开口距脊柱中轴线的距离。结果:47例患者中,46例支气管动脉都开口于胸主动脉;1例患者的右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开口于T5-T6水平右侧占86.6%,左侧占86.0%。支气管动脉干为1~3支,两侧支气管动脉为1~2支。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在脊柱中轴线的左侧,距脊柱中轴线的距离左侧为3~4cm,右侧为1~2cm。结论:熟悉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的类型,有利于提高支气管动脉插管的成功率和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结核大咯血的营养血管分布及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6例肺结核致大咯血的患者结合胸部X平片及胸部CT结果,进行胸主动脉造影、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甲状颈干等相关血管造影,在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前了解病灶的营养血管分布情况及其造影表现。结果:46例患者DSA检查中共发现102支病理性支气管动脉或病理性非支气管动脉供血,这些病理性血管均直接或者通过侧支交通形成异常血管网参与病灶供血;其中支气管动脉58支,肋间动脉22支,胸廓内动脉6支,胸外侧动脉5支,肩胛下动脉4支,甲状颈干2支,迷走支气管动脉2支,食管固有动脉1支;上述病理的血管DSA均表现为主干不同程度增粗,其远端迂曲参与病灶供血;其中DSA表现为造影剂直接外溢的50支,造影剂外溢伴动脉一肺动脉瘘或动脉一肺静脉瘘42支,通过侧支交通形成异常血管网与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或邻近动脉相通10支。结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病灶营养血管分布广泛,栓塞术前全面了解病灶供血动脉情况及血管造影表现是非常必要的,可提高止血效果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膈下动脉为大咯血责任血管的介入栓塞疗效,提高对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价值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右侧膈下动脉参与大咯血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可能参与供血的血管均行动脉造影,对参与右肺病变的供血动脉行栓塞治疗。复习文献,分析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破裂致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患者诊断为支气管动脉扩张伴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再发咯血。腹腔动脉造影示右侧膈下动脉参与供血,行右侧膈下动脉肺底支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对于病变位于下肺咯血的患者,有必要行膈下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苏冠琴  刘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63-1467
肺癌的多层CT血管成像,集中在成像技术、肺癌血供研究、肿瘤血管CT表现、肺癌的多层CT血管造影定性分析等方面.最初的肺癌血供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照研究,主要是为肺癌的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而分析肺癌支气管动脉及其背景肺动脉的变化特征,研究对肺癌定性诊断高度特异的肿瘤血管,并将肺动脉受侵表现不仅用于肺癌分期,更进一步用于肺癌定性的肺癌多层CT血管成像,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寻求诊断肺癌的直接、特异征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