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应能 《吉林医学》2011,(21):4445-444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肝气犯胃证三个证型的6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采用温中健脾、养阴益胃、疏肝健脾等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66例经治疗后,治愈25例(37.9%),显效27例(40.9%),有效8例(12.1%),无效6例(9.1%),总有效率为90.9%。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愈合溃疡,改善状态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肝气犯胃证三个证型的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采用温中健脾,养阴益胃,疏肝健脾等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68例经治疗后,治愈26例(38.2%),显效29例(42.6%),有效8例(11.8%),无效5例(7.4%),总有效率92.6%.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在愈合溃疡,改善状态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4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GER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痰浊阻胃、脾胃虚寒四个证型,其中合并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者并用口服PPI治疗1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9%;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贵同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消化性溃疡的辨证分型及运用传统医学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从治重脾胃,治肝以安胃,活血化瘀单味或复方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个方面进行辨证分型。结果:3例消化性溃疡患经马贵同教授多次辨证施治,现病情已得到控制,至今未出现复发。结论:既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又从清疡形成的局部着手,重视辨病,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消化性溃疡的辨证分型及运用传统医学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从治重脾胃,治肝以安胃,活血化瘀单味或复方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个方面进行辨证分型。结果: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马贵同教授多次辨证施治,现病情已得到控制,至今未出现复发。结论:既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又从溃疡形成的局部着手,重视辨病,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各证型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将1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辨证分为5个证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将各证型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以肝气犯胃及脾胃湿热型最显著;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肝气犯胃和脾胃湿热型最高;临床以肝气犯胃、脾胃湿热、和脾胃虚寒型最多见。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尤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只要辨证正确,用药得当,疗效均较好.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是胃脘部疼痛,当从胃脘痛辨证治疗,笔者在临床上将消化性溃疡分为以下6型辨证施治,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证型辨证施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西医方案治疗的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西医组,以行中医证型辨证施治的78例患者为中医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证型辨证施治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肠道菌群(intestinal flora,IF),研究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肠道菌群分析,对中医证型与其他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四种PU证型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相似性有差异,脾胃虚弱证组和胃阴不足PU患者相似性系数较一致,脾虚湿热证组和肝胃不和证相似性系数较一致。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可以为采取对症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重要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收集40例接受中医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总结相应的辨证分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可分为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湿浊证、湿热证等几种类型,通过辨证施治,使临床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比西医对症治疗更具有优势,而在中医治疗方法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不断改进,以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患者个体出发,根据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舌象及脉象等表现的不同,将消化性溃疡分型后结合患者的机体反应、体质差异、发病诱因、天时地理等不同因素进行辩证施治.结果72例患者中,痊愈27例,显效29例,有效9例,另有7例为无效,其总有效率高达90.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症状、提高患者体质、消除诱因,进而促进溃疡愈合,并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108例慢性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珍  周和  姚阳 《广东医学》2008,29(2):332-33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注重缓解期调护这一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回顾总结以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经验及疗效的基础上,建立西医辨病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的治疗方案。首先将确诊并入选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三期;再进行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肺脾气虚痰热壅肺证和肺脾肾虚痰湿阻肺证两个主要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并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对肺脾气虚痰热壅肺患者,配合西医抗感染等治疗,并注重缓解期调护。结果本方案经过对108例治疗的追踪观察,取得61.1%的临床控制率和96.3%的总有效率,且远期疗效稳定。结论中西医结合等综合疗法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规律,注重用药的时效性,针对性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肝”)的治疗,目前中、西医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医辨证施治疗效与辨证的准确性关系甚大,由于中医辨证客观指标少,更缺乏量化指标.故慢肝辨证分型客观量化指标的研究一直为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所重视,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国内权威性慢肝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通过大样本临床观察,就内皮素(ET)的变化与中医各证型关系进行探讨,为了辅助慢肝中医证型诊断的量化,寻找新的途径.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黄芪建中汤加味与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4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97例,西药组以铋剂四联疗法治疗,中药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辨证治疗,2组均以2周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水平(EGF)、一氧化氮(NO)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2组临床有效率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证、次证、证候总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主证、次证、证候总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2组TGF-β、E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胃泌素、NO、IL-1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TGF-β、胃泌素、EGF、NO、IL-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辨证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取得与铋剂四联疗法同样的效果,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施膳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控制疾病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辨证施膳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改善症状、控制复发方面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西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取得了较大进展,临床主要采用中药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效果确切,与单纯西药或中药相比具有症状消除快,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的优势,但治疗方法较多,仍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加强研究总结,逐步形成较为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不同阶段,中医证型的演变及辨证施治,并从药理研究角度揭示了中药发挥疗效的机理,证明激素治疗肾综过程中配合中医辨证施治,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作用,减少激素副作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陈春晖  杨军辉 《中医学报》2020,35(5):1077-1080
目的:探讨和归纳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方法:从知网、维普、万方等文献数据库筛选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5月有关消化性溃疡辨证的文献材料,进行证型收集总结,再分解、提取其证素,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1.0对其证型、证素分布进行频次分析,探讨其规律,最后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检索到相关文献1 569篇,依据文献筛选原则最终确定文献为37篇,病例数合计6 300例,收入证型共20个,病位证素5个,病性证素10个。②肝胃不和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证型,其次是脾胃湿热、脾胃虚弱等。③病位证素主要是胃、脾、肝,涉及胃络和心。④病性证素主要为气滞、热、湿等。结论:肝胃不和证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主要证型;胃、脾、肝是消化性溃疡的关键病位证素;气滞、热、湿是消化性溃疡的关键病性证素;消化性溃疡的病性特点是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相似文献   

19.
董佐亭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34-435
目的探讨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患者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的不同以及胃镜检查的特点分为5个类型进行辨证用药,并用西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治疗。结果58例患者中,治愈52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8%。结论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本病病程长,症状顽固,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或情志不舒等因素损伤脾胃所致。因此应紧紧抓住疏肝理气、和胃健脾、活血祛瘀之法,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用药,证变药变;并根据不同情况辅助应用西药、中西医结合,使临床症状在较短时间内消失和减轻。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通过抑制胃酸、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及保护胃肠黏膜等措施来控制病情,难以治愈且极易复发。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可取得确切疗效,提高治愈率的同时降低复发率,因而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及治疗进行论述,进一步加深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与研究,提高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