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69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Ⅰ导联(附图)示窦性心律,频率14次/min.P_1直立,从P_2开始P波变低平,同时P-R由0.18s延长到0.23s(R_3),为窦房结内游走心律.R_(1、2)为窦性,呈宽钝R型,QRS时间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R_(5-7)前无相关P波,QRS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R-R匀齐,频率46次/min,为室性逸搏心律,R_(3、4)前有相关P波.且R_5-R_1、R_1-R_5间距符合室性逸博周期长度,R_(?)、R_1应为窦性与室性逸搏的室性融合波.R_(?)QRS呈较正常的窄R型,考虑逸搏点在左束支阻滞区之下,逸  相似文献   

2.
早搏QRS波正常化(简称早搏QRS正常化),是指伴有束支阻滞(BBB)或WPW综合征者在并发室上性或室性早搏(室早)时,早搏QRS形状与时间反趋于正常。即基本心律QRS波宽,早搏QRS波窄的矛盾现象。 一、窦性(或室上性,下略)心律伴BBB时并发早搏QRS正常化 1、窦-室室性融合波(VF):源于患侧束支同侧的舒张晚期室早与窦性经健侧束支下传共同激动心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为V_1及V_5导联非同步记录。窦性P—P基本规则,间期0.76~0.80s(75~79次/min),窦性P波多数不能下传心室,V_1的R_(2、7)与V_5的R_(1、6)为心室夺获,P—R为0.12~0.14s。QRS形态多变,时限0.08~0.14s。除此之外,R—R节律规整,间歇1.30s(46次/min)。与P波无关的QRS均呈左束支阻滞型,时限0.12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伴高度左束支传导阻滞)。③右室性逸搏心律;④“正常化”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7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以往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附图是入院时首次心电图。图示Ⅱ、V_1、V_2导联为同次记录,Ⅱ导联两行为连续记录。图中可见多数P波规则出现,为窦性心律,P-P间距0.72s,心率83次/min,P-P间期固定为0.19s,QRS形态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时间0.12s。全图仅于V_2导联可见提前出现的交界性早搏(R_2),QRS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80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肥厚,呈球形改变。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21s,各导联QRS波增宽,时限达0.16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额面电轴-38°,V_5导联R波电压2.5mV,R_(V_5) S_(V_1)>4.0mV,T波电轴 135°,V_5、V_6导联T波深倒置。在Ⅰ、aVL及V_6导联中,见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患者女性,54岁,因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可疑,双侧束支不同程度阻滞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安装“秦明9051ⅤⅥ”起搏器。附图是患者出院三个月时随访记录。自身心律为窦性,心室夺获时P-R正常,QR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Ⅰ导联R_(3~6),Ⅱ导联R_(4~6)Ⅲ导联R_6和V_1导联R_(9,10));完全性心室起搏的QRS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型伴电轴左偏(Ⅰ导联的R_(1,2,9,10),Ⅱ导联R_(1~3,10),Ⅲ导联R_(1~5,9,10)和V_1导联R_(1~6));不完全性心室起搏(起搏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0岁,临床拟诊冠心病。附图为V_1和V_5导联。窦性心律,心率约83~88次/min,P—R间期0.22~0.28s,窦性下传的QRS呈CLBBB型,每每在窦性QRS后出现成串的宽QRS,基本上呈CRBBB型,为短程室速,并形成四、五联律,第一个室性QRS与其前窦性QRS配对间期恒定为0.52s,成串的异位QRS周期逐渐延长,V_5分别为0.40、0.44和0.54s,并有类似重复。V_1的R_3为室性融合波。P_(V1)双相增宽、P_(V5)双峰。综上分析,本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Ⅰ°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Ⅰ°右束支阻滞),Ⅲ°左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6岁,反复胸闷、心悸3年,先后晕厥2次。体检发现左心室增大,心律不齐。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Ⅱ导联(上行)前几个窦性P波呈2:1房室传导,下传QRS(R_(1、2、3))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随后窦率减慢,出现1:1房室传导。R_(4、5、6)负波增加,电轴变为-55°P-R由0.16s延长至0.20s,提示在右束支阻滞基础上出现“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滞和Ⅰ°左后分支阻滞。R_7的图形、电轴以及P-R间期(0.18s)均介于前两种QRS之间,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左  相似文献   

9.
双重性室性逸搏伴正常化的室性融合波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志城 《心电学杂志》1997,16(3):162-163
患者男,68岁,因意识模糊、大小便失禁1天入院。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心电图(附图)见P波规律出现,频率115次/min,P波落于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与QRS波群完全无关,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群呈现3种形态:(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上行R_1、中行R_6、下行R_4);(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附图上行R_(2、4、6)、中行R_(1—4)、下行R_(1、2、5、6);(3)中间型(附图上行R_(3、5)、中行R_5、下行R_3),形态时限正常。上述3种QRS波群间断出现,R-R基本规则,频率58—65次/min,考虑为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波群提示冲动源于左心室,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则来自右心室,形态正常的QRS波群为前二者同步激动心室所致的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群。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双重加速型室性逸搏心律伴正常化的室性融合波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为V_1导联连续记录。基本节律为71次/min的窦性心律,其P—R0.20s,QRS呈CRBBB型,可见与窦性节律联律时间不等(0.56~0.84s)的CLBBB和IRBBB型QRS波,它们之间最大公约数值1.34±0.02s,可判为室性并行节律。R_(5、8、11、14)出现在舒张晚期,其前有P波,P—R0.16~0.20s,QRS时间较窦性下传为窄(如R_(8、11、14)),均位于室性并行心律发生的时相上,为“正常化”的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伴CRBBB,室早,室性并行心律,“正常化”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为逸搏的室性并行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史10年。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心率72次/min。QRS波群形态有4种:(1)基本QRS波群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2)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为室性期前收缩,(3)期前收缩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颇似室性逸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但“逸搏”无固定偶联间期,Ⅱa的R_9-R_(10)、Ⅱc的R_7-R_8和V_1导联的R_3-R_4是短的异位周期,间期为1.10s,其余的长异位周期是短周期的倍数,(4)窦性与“逸搏”冲动形成的室性融合波(F)。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逸搏形式表现的室性并行收缩(可能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 讨论 通常所见逸搏的心电图表现为:逸  相似文献   

12.
伪文氏型束支传导阻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80岁。诊为冠心病。偶有晕厥,劝其安装起搏器被拒绝,而后自动出院. 本文心电图第二、三两行是V_1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窦性,P-P匀齐,心房率约97次/分。心室率缓慢,QRS形态多变,V_(1α)起始处及V1.b后段QRS呈CRBBB型,与P波呈阻滞性分离状态,其余处多呈房室2:1传导。对照梯形图分析V_1导联,V1a的R_3是完全性心室夺获,呈CLBBB型,R_4为不全性心室夺获,呈ICLBBB型,R_5则为“正常化”室性融合波,即室性逸搏冲动和窦性夺获冲动分别  相似文献   

13.
例1.女性,57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伴继发感染,肺心病.图1为入院时描记的V_1导联.示窦性心律,QRS时限≥0.12秒,呈rSR′型,可见提前出现的 P′-QRS-T波群,QRS波也呈右束支阻滞型.窦性频率较恒定,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QRS波群形态均恢复正常.诊断为三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7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皿期.心电图肢体导联示左前分支阻滞.V_2导联R_2、4、7及V_5导联除R_2、8以外的ORS波群均呈完全性在束支传导阻滞型(V_5,导联伴有原发性ST-T改变),且与心率增快、减慢有关.即当R-R伺期≤0.76s或长达O.92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而当R-R间期为0.77~0. 90s时其ORS波群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阻滞,3相合并4相左后分支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15.
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间位性室性早搏者 ,紧随间位性室性早搏后出现的窦性心搏皆呈现不同程度的QRS波形态正常化。考虑其QRS波形态正常化 ,系发生室内差异传导 ,从而使左、右束支激动时间差异减小或基本一致而引起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2岁.因胸闷、黑矇10余年,晕厥间歇发作3天入院.有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病史10余年.心电图(图1)见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心房颤动波.QRS波群主要呈3种类型:(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V_1;导联R_1、V_5导联R_4、R_5).(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V_1导联R_(2-4)、V_5导联R_(1~3)).(3)中间型:可见两种,一种QRS波群时间基本正常(Ⅲ导联R_2、aVF导联R_4),另一种时间稍宽Ⅲ导联R_4).此3种类型QRS波群间歇出现,R-R间期基本规则,频率约38次/min.右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波群提示冲动源  相似文献   

17.
早搏QRS波群正常化,是指伴有单侧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的室上性激动并发室性或室上性早搏时,早搏的QRS波群形状与时限反趋于正常,即基本心律QRS波群宽,而早搏QRS波群窄的矛盾现象。该现象由Massumi等首先报道。国内曾有个案报告,现将  相似文献   

18.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头昏,头晕,胸闷三天就诊。查体:BP 22.6/16Kpa,神清,HR:86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腹(-),下肢无浮肿,余(-)。临床诊断:高血压病;早搏?心电图中可见窦性P-P间距为0.70s均齐,窦性心率85次/min,并可见一组提前出现的早搏,与前窦性心室激动联律间距不等,如V_1导联R_1-R′2为0.50s,R_3-R′4为0.54s,R_6-R′7为0.56s,并见第3个早搏前有窦性P波,P-R 0.13s还可测量到早搏间距为0.68s,第3个早搏形态介于窦性和室性之间,考虑是室性融合波,因而本例判定为并行收缩性室早。同时需注意,早搏在Ⅰ导联呈qR型,而在Ⅲ导联为rS型,早搏电轴左偏40°,早搏在V_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型。心电图诊断:起源于左后分支并行收缩伴不规则传出阻滞。  相似文献   

19.
室内双灶性异位起搏活动并不少见,但能形成“室—室”融合波呈现QRS正常化者不多,现报告1例于后: 患者男性,5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心律不齐于1992年7月9日作检查。图1为入院当日常规导联的描记。 P波按序出现,P—P0.60s(100次/min),偶数P波后QRS脱落,奇数P波下传心室,呈2:1传导。下传心室之P—R0.14s,下传心室波宽0.13s,终末部明显增宽,V_1呈rSR’型、V_s呈qRs型,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阻滞(AVB)、下传心搏呈CRBBB型、提示双侧束支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的诊断和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心电图有束支阻滞特征伴融合波正常化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6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5例患者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39(60%)例,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23(35.4)例,同时呈现两种束支阻滞图形3例(4.6%),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重室性自主心律3(4.6%)例。高度房室阻滞伴室性自主心律12(18.5%)例,窦房阻滞伴室性逸搏3(4.6%)例,室性并行心律45(69.2%)例,房性早搏伴室性逸搏2(3.1%)例。结论束支阻滞时出现室性融合波正常化有多种机制,提示存在与束支阻滞同侧心腔起源的心室异位灶。掌握这些心电现象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