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脊髓肿瘤并发颅内压增高比较罕见。1931年由Kyrieleis首先报告一例胸腰脊髓肿瘤合并颅内压增高,此后相继又有类似报告。但国内报告甚少,1981年饶明俐报告一例出现头痛、视乳头水肿的圆锥肿瘤。现将我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病例报告战×、女性、  相似文献   

2.
良性高颅压在临床上一般预后较好,但有部分病人因病程较长,可发生严重的视乳头水肿导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失明,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防止其视力丧失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对4例(5只眼)进行了经眶顶入路、视神经鞘膜切开减压术,术后3只眼视力进步,2只眼无变化,但均有视乳头水肿减轻或消退的良好效果。并对手术机理及方法、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从1853年由Tuvck和Coccius首先分别叙述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视乳头水肿以来,这个问题仍是一个谜。作者复习了近十年的文献,由于实验性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视乳头水肿实验方法的发展和新近出现尖端的检查视乳头水肿方法(如萤光素眼底血管照相、立体镜眼底照相、电子显微镜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以及轴浆流动的研究等),对于阐明这个高度复杂的问题很有帮助。作者曾用恒河猴做实验研究,将气球放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类似进行性生长的颅内占位病变,对已充分确认以解释视乳头水肿发病机理的假说引起怀疑。现将有关的研究结果简略摘要如下; (1)视乳头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脑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升高及其直接传送到视神经的硬膜鞘内。当视神经鞘减压则视乳头水肿消失。(2)视乳头水肿是由于颅内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升高所致,而不是单独由于脑室  相似文献   

4.
脊髓肿瘤合并脑积水非常少见。我们近年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 例1 男,52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10个月,头痛、呕吐3个月于1985年7月入院。检查:神志清楚,双眼底视乳头水肿及出血,T_4水平以下深浅感觉明显减退,双下肢肌力Ⅰ级,未引出病理反射。腰穿压力3.8kPa,脑脊液蛋白120mg%。脊髓碘油造影示T_3水平梗阻,近似杯口状。胸椎CT扫描示T_4~T_3水平椎管内肿瘤。头颅CT扫描示双侧脑室及三脑室轻度扩张。手术:T_4~T_8椎板切除探查,发现髓内肿瘤向髓外生长,边界不清,考虑为胶质瘤,瘤体取活检,硬膜敞开减压。病理报告:纤维性星形细胞瘤。术后头痛、呕吐消失,视乳头水肿消退,腰穿压力1.37kPa,脑脊液蛋白110mg%,下肢肌力恢复至Ⅱ级。术后2周复查头颅CT扫描,脑室扩大无明显改变。术后19天出院。  相似文献   

5.
假性脑瘤的体征一般限于视乳头水肿和脑脊液压力增高。可有永久性视力丧失。常引起外直肌不全麻痹,但尚无动眼神经麻痹的报告。作者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性,23岁,肥胖,1976年1月因双额部痛,一过性视力模糊和垂直性复视入院。体检除两侧视乳头水肿,生理盲点轻度扩大和脑脊液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术后脑水肿危象的预防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脑转移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切除肿瘤,部分同时行内减压、漂浮骨瓣或去骨瓣减压;并在手术前后给予抗水肿综合治疗.结果 肿瘤全切除57例,次全切除14例,部分切除7例.术后出现脑水肿危象21例,经综合治疗,好转18例,二次手术去骨瓣减压3例;无死亡病例.脑水肿危象在术后1~3 d高发,且与术前水肿指数(EI)值关系密切.结论 脑转移瘤术后水肿危象发生较早,其预防和治疗宜采取早期、综合、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报告110例重型颅脑损伤减压开颅术的死亡率为60.9%,生存率为39.1%,其中至少将有51.2%的病例可恢复正常工作;根据伤情严重程度,采用了相应的大、中、小三种外减压术。小减压术达不到充分减压,目前已拼弃不用;认为应把减压开颅术看作是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减压开颅术的适应症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脊髓肿瘤与颅内压增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初文献中即有关于脊髓病变出现眼底改变的报道。1931年Kyrieleis首先报告1例胸腰段脊髓肿瘤合并颅内压(icp)增高之后,相继发表了不少关於脊髓肿瘤产生视乳头水肿或/和脑积水的病例报告,但病例数均不多。1978年Riasdale等报告6例并复习文献40例,但其中未能将此间发表的4篇共7例包括在内。其后又有11例报告。鉴于国内尚无专题报告,本文搜集文献中64例,就其中资料较为完正的59例,  相似文献   

9.
X—刀的出现为颅内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具有准确、无创、安全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自1995-1998年以FISCHER公司的X—刀治疗计划系统治疗颅内疾病四百余例,在早期治疗的肿瘤病例中有3例发生治疗后神经系统广泛种植复发。现报告如下,并作一回顾性分析。1病例报告例1,男性,23岁。主诉头痛3个月,上观不能20天人院。查体:双眼底视乳头水肿,Parin-audsight(+)。磁共振成像刚RI)松果体区占位,3.scmx4cm,伴幕上脑积水。初步诊断为松果体生殖细胞瘤。先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病人头癌症状缓解。术后一周…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经额部硬膜内显微减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0.5~5.2%.然视神经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效果尚不清楚.本文报告了26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病例,其中22例行经额部硬膜内显微视神经减压术,并讨论了其诊断和治疗问题.此26例中,88%的视神经损伤为交通事故所致.减压术包括标准额部开颅,视神经管顶部开窗和视神经鞘及鎌状韧带协开.术后平均随访期为5年零4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46例颅脑手术去骨瓣减压后脑水肿治疗的疗效评估,比较术后减压窗外敷芒硝与否患者的CT值变化,探讨芒硝外敷治疗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46例颅脑手术去骨瓣患者脑水肿进行治疗,其中30例在常规甘露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芒硝外敷于减压窗(综合组),16例在常规甘露醇治疗的基础上用普通消毒敷料外敷于减压窗(西药组),比较术后一周水肿区CT值的改变.结果 46例患者中两组各死亡1例.综合组治疗后一周水肿区CT值较西药组有明显好转,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肾功能损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颅脑手术后减压窗芒硝外敷治疗脑水肿,是常规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能够缓解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肿瘤多表现为感觉、运动或括约肌功能障碍,伴有视力下降及视乳头水肿的病例较少见。现报告我院经手术证实伴有视力下降及视乳头水肿的椎管内肿瘤2例。1 资料  例1:男,45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个月于1997年9月11日入院。检查远视力右侧06,左侧15,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视野正常。检查:会阴部有马鞍形痛觉减低区,提睾及肛门反射消失。腰穿脑脊液蛋白2130~2570mg/L,余正常。MRI显示L1~3水平6cm×12cm×11cm椭圆形肿物,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诊断为…  相似文献   

13.
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术抢救急性大块型脑梗塞3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术抢救急性大块型脑梗塞3例报告李平,吴庆沿,于尚进急性大块型脑梗塞造成颅内压上升而发生脑疝,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果断地开颅减压,往往是抢救生命的唯一手段.我们自1992年7月以来,以此法成功抢救3例此类病人,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6例儿童期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与手术治疗分析。本组病例占同期儿童肿瘤的9.4%,其发病率较一般文献报告高。男性比女性多见,男女性别之比为18:8。临床症状较突出的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23例,视乳头水肿21例;其次为上视障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月至1998年4月,我科针对46例不同病因的成人脑积水采用脑脊液分流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5~76岁,平均42岁。所有病例均行了头颅CT扫描。病因:阻塞性脑积水8例,其中三脑室肿瘤3例,四脑室肿瘤4例,肺癌脑转移术后1例;交通性脑积水38例,其中外伤性12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10例,不明原因16例。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三、四脑室肿瘤及肺癌转移、不明原因脑积水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腰穿脑压均高。外伤性12例中有7例偏瘫伴脑室穿通畸形,脑组织从减压骨窗膨出,5例呈迁延性  相似文献   

16.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和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论。1967年Jannetta 根据Dandy1934年提出的后颅窝血管的变异可能是三叉神经痛性抽搐原因的观点,提出应用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作者于1976~1981年间应用此法治疗了45例,其中37例一直保持着联系。现将此37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本组病例均为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其中23例为首次应用血管减压术〈Ⅰ组〉;其余14例在进行微血管减压术前做过三叉神经破坏性手术〈Ⅱ组〉。绝大部分病人采取平卧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184例良性颅内压增高诊断与临床处理经验。本组病因以头部创伤、病毒或细菌感染较常见(76.7%),其次为内分泌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贫血等因素(12.5%)。全组病例均有颅内压增高和眼部症状(如税力减追及视乳头水肿)等征象。治疗措施包括应用皮质类同醇或高渗脱水药物、多次腰椎穿刺、脑室持续引流或颞肌下减压术等。治疗结果:153例症状与体征恢复满意或有明显改善(83.3%),无死亡。作者主张对本病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提高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附19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方法的改进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84年12月至2004年6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950例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 515例,面肌痉挛400例,舌咽神经痛35例.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均发现有明确的压迫血管,总有效1 886例,有效率为96.7%,无死亡病例.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由8年前的10.55%下降到近8年的2.88%.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颅神经根部的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及减压材料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有多方面因素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9.
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2~3%,肿瘤主要生长于鞍上。本文报告一例颅咽管瘤,生长于非常罕见的小脑桥脑角部位,具有很多不同的临床表现。病例报告:男性,14岁。因有右耳进行性听力丧失2年,伴有复视和颈部疼痛并放射到双肩而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三叉神经分布区痛觉减退,右角膜反射接近消失,右侧轻度周围性面瘫,右耳听力减退,Romberg 氏征阳性。听力测验左耳正常。纯音调听力试验发现右耳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有局部浸润倾向,术中如未能彻底切除肿瘤及受累的周围组织,术后复发较多,尤其对巨大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难度大,处理亦较困难。我院1985年至1998年12月共收治8例位于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均全切除,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8例,呕吐5例,视力下降4例,轻度偏瘫2例,一侧视乳头水肿4例,双侧视乳头水肿3例,一侧Babinski征阳性5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2例。1.2 影像学检查:术前通过磁共振(MR)及全脑血管造影(DSA),确定肿瘤位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