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 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24 例相应HCC组织VEGF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 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283.33±263 .15) ng/L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147.04 ±132 .68) ng/L( P< 0 .05) 。Western Blot 显示,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预测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是其对应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介入疗法与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 ,我们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变化。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 :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1998年4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肝癌住院病人 6 4例 ,主要依靠B型超声、CT、MRI和肿瘤标志物 (AFP定量 )等明确诊断 ,且术前未行任何治疗。按 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会议制定的分期标准 ,Ⅰ期 2例 …  相似文献   

3.
肿瘤血管形成在实体肿瘤生长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血管形成是生长刺激因子 (如VEGF ,bFGF)与抑制因子 (angiostatin ,endostatin)相互作用的结果。测定肿瘤组织血管密度、VEGF、bFGF表达、血清或尿液中VEGF、bFGF浓度 ,有望成为判定肿瘤病期进展、转移及预后新的敏感指标[1] 。实体肿瘤生长在直径 >1mm时必须有VEGF等参与下的血管形成并网络化。目前 ,文献报道肿瘤组织VEGF、血管计数是肿瘤病期进展及预后的标志。血清VEGF(S VEGF)来源于肿瘤细胞。有资料报道S …  相似文献   

4.
报告91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其中70例RIA法测定了血清TGAb、TMAb、FT3、FT4及TSH。TGAb及TMAb阳性率分别为70%、97.1%。约2/3病例显示甲状腺功能受损,15.4%有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表现,2例(2.2%)并存甲状瘤。18例术前未明确诊断即施行了切除性手术。本组资料显示,TGAb及TMAb测定,对慢性淋巴甲状腺炎诊断具有相对专一性。  相似文献   

5.
本组对 10 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于腹腔化疗期间连续测定腹腔灌洗液癌胚抗原 (CEA)及血清CEA ,研究腹腔灌洗液CEA在大肠癌术后早期局部和腹膜隐匿性复发及肝脏微转移时的临床意义 ,为早期局部和腹膜隐匿性复发及肝脏微转移后的有效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临床资料1.对象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大肠癌患者 10 8例。男 6 5例 ,女 43例 ,年龄 2 6~ 80岁 ,中位年龄 5 1岁。术前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无肝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 ,均行根治性手术 ,术后常规行腹腔化疗 (FDM方案 )。2 .方法 :对每个患者分别实施腹腔化…  相似文献   

6.
右室心肌肥厚是法洛四联症 (简称法四 )重要的病理解剖学特征。右室心肌肥厚影响心功能及手术疗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心肌细胞分化、增殖及组织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介导心肌肥厚等病理过程[1] 。我们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法四右室心肌bFGFmRNA表达特征及其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对象 :1997年 12月~ 1998年 12月施行法四根治术的 2 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女不拘 ,平均年龄( 9 .98± 7.10 )岁。术前ECG、超声心动图及术中均证实右室肥大 ;随机抽取同期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 ,平…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肝癌根治术后患者外围血树突状细胞(DC)诱导出抗肝癌细胞毒性T细胞(CTL),并探讨DC及其诱导的CTL在抑制患者肝癌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和机理。1.病例选择:1997年3月至1998年6月我院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42例,术前未发现肝癌肝外转移。其中20例外周血AFPmRNA阳性。本组患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特异性抗肿瘤治疗。治疗组于术后第一周开始,接受DC及其诱导的CTL治疗,每周1次,共4次。第四周复查外周血AFPmRNA,并复查CT及B超。  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促血管生成素-2(Ang-2)预测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1年收治的6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患者均接受手术和化疗治疗,展开为期1年随访,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2例和未复发组48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以及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EA、Ang-2对大肠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在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均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EA和Ang-2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85.4%,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CEA、Ang-2预测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且是大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β—HCG测定作为膀胱癌预后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β-HCG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和34例膀胱癌患者血清、尿β-HCG放射免疫测定发现,随着肿瘤分级的上升,组织β-HCG表达阳性率也提高;随着肿瘤分期进展,组织及血清、尿β-HCG阳性率明显增高。研究表明,组织及血清、尿β-HCG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指标,阳性者近期内肿瘤转移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10.
7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β-HCG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和34例膀胱癌患者血清、尿β-HCG放射免疫测定发现,随着肿瘤分级的上升,组织β-HCG表达阳性率也提高;随着肿瘤分期进展,组织及血清、尿β-HCG阳性率明显增高。研究表明,组织及血清、尿β-HCG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指标,阳性者近期内肿瘤转移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11.
CA 12 5对卵巢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瘤标 ,亦有报告在其它一些肿瘤中表达。作者为了明确晚期尿路上皮肿瘤与CA 12 5的关系及选用辅助性化疗对CA12 5水平的影响 ,对一组 6 8例有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的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血清CA 12 5水平进行了研究。 6 8例患者年龄 43至 86岁 ,其中 6 0例为下尿路肿瘤 ,6例为肾或输尿管移行细胞癌 ,2例为上下尿路均有病变。患者中 2 1例单独行膀胱根治切除术 ,40例行手术及化疗 ,5例只接受了化疗 ,另 2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患者均定期测定血清CA12 5水平 ,以明确是否能在治疗开始前作为瘤标并反映临…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CA15-3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 2 1例乳腺疾病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 3水平 ,并对其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病程监测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171例乳腺癌病例来自 1997~ 1998年间我院住院患者 ,均为女性 ,分为 2组。第 1组为原发性乳腺癌组 6 1例 ,检测其术前及术后 1周的CA15 3水平 ;第 2组为 11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 (术前未能测其CA15 3水平 ) ,其中术后无复发或转移者 78例 ,术后有复发或转移者 32例。第2组 110例乳腺癌手术后患者检测CA15 3时间为术后 1~15 1个月 ,平均为 14个…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肝癌病人围手术期血清IL-10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肝细胞肝癌(HCC)病人围手术期血清IL-10浓度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ELISA检测法测定了30例HCC病人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HCC病人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均高于健康人,术前血清IL-10浓度高于术后。肿瘤直径〉5cm和低分化的病人血清IL-10浓度高于肿瘤直径〈5cm和高分化者(P〈0.01)。结论 HCC细胞可能产生IL-10,IL-10可能参与HCC的免疫调节,IL-10可能是一个可反映HCC分化程度、估计预后及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华  邓方明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1):651-65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可诱发血管形成、刺激癌细胞生长。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bFGF及其受体FGFR-1在正常肾和肾癌组织的表达方式,探讨其临床意义。作者针对36例石蜡包埋的肾癌及其正常肾组织,配合微波炉抗原修复法进行bFGF和FGFR-1的LSA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FGF与FGFR-1的染色结果基本一致;全部正常肾组织和29例肾癌的细胞外基质为非均一性阳性染色;12例原发性肾癌、2例癌转移灶和体外培养的GRC-1细胞的癌细胞胞浆为阳性染色,且多为均一性染色。癌细胞胞浆的bFGF染色多见于T3-4期肿瘤,与T1-2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作者认为,bFGF和FGFR-1可同时表达于正常肾和肾癌组织,提示bFGF和FGFR-1的表达与功能密切相关;癌细胞胞浆bFGF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提示bFGF是促进肾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泌尿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系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在围手术期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应用郭同地检测6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和30例下沉者的各项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泌尿系肿瘤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P)显著低于正常者,T2期肿瘤患者RCR、TRR和RFER显著低于T1期膀胱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RCR、TRR和RFER较术前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97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等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97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围手术期输血、术前血清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e aIltigen)水平、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脏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腹膜种植、病理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廓清术式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脏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腹膜种植、病理类型、淋巴结廓清术式以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局灶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术的长期肿瘤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 1983至 1998年间 10 0 0例T1~T2 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在肿瘤复发之前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平均随访 5 3.2个月 (1~170个月 )。结果显示 :10年肿瘤无进展及无需进一步治疗的比例为 (75 .0±3.7) % ;无转移的比例为 (84.2±4.4) %。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PSA水平 (P <0 .0 0 1)、活检Gleason评分 (P <0 .0 0 1)及临床分期 (P =0 .0 0 0 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标本病理Gleason评分 (P =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有高血压症状者3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肾上极区3例,肾门区1例,肾下极区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4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与转移.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范围,患者口服降压药辅助降压.1例术后1.5年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瘤体.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尽早手术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的完整切除肿瘤组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对胃、大肠癌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对150例胃癌和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α1AG,α1AT,CRP)浓度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50例胃癌、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α1AG,α1AT,CRP浓度比术前明显降低(P均<0.001),其中102例行根治术的术后血清α1AG,α1AT,CRP浓度比48例行姑息术的术后下降更为明显(P<0.01)。102例根治手术后随访,34例术后复发者血清α1AG,α1AT,CRP浓度比未复发者明显升高(P<0.001)。结论血清α1AG,α1AT,CRP可作为胃癌和大肠癌的负荷指标,动态观察其浓度变化,对了解胃癌和大肠癌转移程度,手术疗效评价以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诺维本加阿霉素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诺维本加阿霉素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1例Ⅱb至Ⅲb期的乳腺癌病人,术前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中位年龄48岁,化疗用药为NVB 40mg d1,8+ADM 40mg dl,每3周为一疗程,术前用药2疗程,评估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缓解情况和随访长期生存率。结果:本组总体化疗有效率为67.7%,肿瘤原发灶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SD)10例;腋淋巴结临床CR12例,PR14例,SD5例。术后中位随访期36个月,术后死亡6例,复发9例,健在16例。结论:诺维本加阿霉素的联合术前化疗能使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灶和腋淋巴结缩小,肿瘤降期,亦能减少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