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脑磁图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功能区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脑半球功能区的手术治疗,提高神经功能的保护.方法 本组15例大脑半球内病灶包括:脑胶质瘤、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脑脓肿,涉及运动区及语言区.手术前均行脑磁图功能定位,采取脑磁图-神经导航引导下的手术切除.结果 术前肢体运动功能正常的8例中7例术后肌力依然正常,1例对侧肌力减弱;术前肌力减弱的4例中3例术后恢复正常,无变化1例;2例语言区的肿瘤术后功能正常.结论 脑磁图可以准确定位神经功能区域,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可以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对皮层表面的腩胶质瘤采用经硬脑膜病灶-脑界面栅栏分隔法,可有效地防止手术早期脑移位的误差,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语言区和5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功能磁共振定位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重要传导束,融合多模态影像构建功能神经导航,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并运用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技术监测语言区、运动区和皮层下重要神经传导束,在保护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病灶。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结果 5例语言区胶质瘤和30例病变毗邻运动皮层胶质瘤患者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功定位功能区,通过弥散张量成像3例语言区胶质瘤和42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分别重建出弓状束和锥体束。术中电刺激语言区和运动区检出率分比为100%和92.7%;92.7%的运动区肿瘤患者可通过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定位中央沟。术中神经导航对手术具有指导作用。肿瘤影像全切率86.7%,术后功能保留率91.7%。结论运用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脑功能区,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术前规划、术中引导病灶切除,但需注意影像漂移。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是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结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完善而有效的锥体束空间定位和功能保护方法。方法对13例功能区胶质瘤应用1.5T磁共振系统采集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在功能神经导航中进行纤维束示踪(FT),在导航中确定肿瘤与锥体束界面的标记点,应用自制导航穿刺针、着色明胶海绵对白质内锥体束走行进行空间定位。在空间定位锥体束基础上,应用皮质、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或唤醒麻醉技术在肿瘤切除中对锥体束功能进行评估监测,保证其正常功能。结果本组锥体束与肿瘤交界区在神经导航中均得到确定,术中在DTI-FT导航下空间定位满意;锥体束功能判定明确者10例。均全切肿瘤,运动功能保持术前正常水平或得到改善。结论联合应用DTI-FT导航、神经电生理或唤醒麻醉技术可确保锥体束功能不出现手术损伤,同时为明确胶质瘤在脑白质内功能性边界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目的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48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术前常规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和fMRI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功能投射纤维束,以神经导航为前导,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定位脑内病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脑功能区定位,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16例Co-SEP确定中央沟,42例Co-ST明确运动区,16例Co-ST确定语言运动区;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个月神经症状好转4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局部神经症状36例;长期局部神经症状加重4例,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无手术痛苦回忆。结论术中全麻唤醒、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术和脑超声技术是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必备的三项基本技术;术前fMRI与DTI为脑功能区手术提供十分重要信息,神经功能导航为术中功能区定位提供重要前导,综合使用这些现代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fMRI与DTI联合应用在神经导航下切除运动区附近病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fMRI与DTI联合应用在大脑皮层运动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18例大脑皮层运动区附近病变的患者,采用组块设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获得运动区皮层激活,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获得白质纤维束走行,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影像融合后,术中定位皮层运动区与锥体束,经神经电生理检查验证后,避开功能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 fMRI确定的功能区与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12例病变全切,6例大部切除.术后肢体肌力好转或无变化14例,3例出现一过性加重,1例遗留永久性功能损害.结论 在神经导航辅助下fMRI与DTI联合应用可以准确定位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提高病变切除程度,减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导航下术中超声联合荧光素钠在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中心自2017年11月27日至2018年3月12日经手术治疗的运动区恶性肿瘤患者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与神经导航融合设计手术入路。术中超声实时定位脑肿瘤并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使脑肿瘤突显,对比神经导航、超声、荧光素钠3种技术定位肿瘤的一致性,由同一术者在电生理监测下,根据神经导航显示的肿瘤与锥体束的空间关系以及应用荧光素钠显示的肿瘤边界进行肿瘤的切除。 结果术前神经导航定位肿瘤与椎体束的准确率达100%,剪开硬膜前导航定位肿瘤与超声定位肿瘤一致性达100%,打开硬膜后超声定位的肿瘤位置与荧光染色显示的肿瘤位置一致性达100%。病灶全切除8例(89%),次全切除1例(11%),术后2例患者肌力得到改善,4例患者肌力无减弱,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肌力下降,经康复锻炼后已逐步恢复正常。 结论神经导航融合DTI可以很好地定位肿瘤与锥体束间的空间关系,术中超声及荧光素钠染色可以实时定位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术中配合经验。方法 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胶质瘤15例,总结术中配合经验。结果 15例手术在神经导航下,避开脑运动区、语言区和视觉区,肿瘤顺利全切。术中配合熟练未发生失误。结论 神经导航技术能精确定位脑皮层下病变,避免重要脑功能区损伤,保护病人神经功能;神经导航仪的熟练应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的熟练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iMRI)联合神经导航在丘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2应用3.0T术中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的28例丘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功能状态。结果 28例患者第一次iMRI扫描17例仍有病变残留,进行扩大切除9例达到完整切除,全切率从39.3%提高到71.4%,8例肿瘤边缘累及运动功能皮质或皮质脊髓束无法行完整切除。术后6个月28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者20例,无变化6例,下降2例。结论术中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有助于提高丘脑胶质瘤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最小限度减少脑功能损伤,为术后手术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导航(蹦砌)辅助锁孔手术治疗脑皮质运动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涉及脑皮质运动区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情况。术前均行fMRI扫描,将图像输入史赛克导航系统后指导锁孔手术入路的设计;术中根据运动激活区与病变的关系,实时利用导航引导手术切除病变。结果病变全切除8例(80%),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肌力障碍加重4例,其他病人肌力水平同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肌力水平较术前均无恶化,且其中2例较术前改善。结论fMRI导航辅助锁孔手术治疗皮质运动区占位性病变,在最大程度切除病变的同时能有效保护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及其与神经电生理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 23例涉及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行MSI定位运动、感觉及语言区,并结合神经导航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其中6例与运动区关系密切者术中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波形倒置定位中央沟,行皮层电刺激定位运动区及皮层下电刺激定位锥体束.结果 12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术后6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仅1例出现长期神经功能损害,余16例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距离(MSI-Tumor)与术后功能障碍(一过性/长期)有相关性(P=0.001).结论 MSI可明确胶质瘤与功能区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对手术风险的评估并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对与功能区关系密切者术中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对功能区进行精确定位并指导手术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胶质瘤瘤周脑白质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为研究神经纤维束功能保护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对8例功能区胶质瘤,术前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标记锥体束与肿瘤交界区的神经影像兴趣区,利用神经导航系统中扩散张量成像一纤维束示踪(DTI-FT)图像、脑穿刺留置着色明胶海绵矫正脑漂移技术、直接电刺激技术等,定点采集影像兴趣区标本,进行常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成功定点采集标本13块,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均保持术前状态或改善。胶质瘤周边脑白质内有髓神经纤维存在三类超微结构改变:单纯髓鞘病理改变、单纯轴索病理改变及髓鞘.轴索共同病变。结论针对术前神经影像兴趣区,定点留取大脑半球内手术病理标本的方法,为研究神经影像信号与手术神经病理间关系提供了重要方法。轴索变性、坏死是肿瘤周边脑白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而仅有髓鞘病变的有髓神经纤维是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以3.0 T 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在iMRI功能导航结合IONM下对18例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实施切除手术。其中对10例主侧半球肿瘤采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进行语言区定位。对所有18例岛叶胶质瘤,术中均采用DTI导航结合术中连续经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下电刺激进行锥体束定位。结果通过iMRI实时扫描,1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现肿瘤残留,其中6例在iMRI实时影像导航下获得了进一步切除,使肿瘤的影像学全切除率从5/18提高至9/18。经Fisher检验,iMRI前、后的肿瘤切除率(包括全切除及次全切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因DTI导航或IONM提示切缘临近功能皮质或深部锥体束,而未强求全切除。10例主侧半球肿瘤患者中,术后近期(1周内)出现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5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18例患者中3例术后近期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总体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仅1例。无iMRI及IONM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0 T 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联合DTI锥体束示踪成像技术及IONM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脑磁图(MEG)功能定位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肿瘤位于功能区及其附近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行MEG功能定位,术中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实时定位肿瘤及功能区,指导肿瘤切除和功能保护.结果 肿瘤位于功能区6例,与功能区部分重叠6例,功能区边缘5例,功能区外1-2cm7例.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6例,持久性功能障碍加重4例.结论 MEG功能定位是术前无创功能定位技术,能够明确肿瘤与功能区位置关系,应用于功能区及附近肿瘤手术,可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引导下等体积切除幕上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等体积切除幕上胶质瘤。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10月至2003年8月完成的114例磁共振引导下幕上胶质瘤等体积切除病例,其中77例施行了立体定向开颅切除,37例行神经导航手术。对术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立体定向开颅组均全切肿瘤。术后一过性运动障碍加重6例,语言障碍加重3例。导航手术组肿瘤全切34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肌力下降和(或)语言障碍7例。二组共有2例留有永久性轻瘫,1例不全性失语,其余均在短期内恢复。结论在磁共振引导下,应用立体定向开颅术和神经导航手术可对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胶质瘤行影像学等体积切除,微导管法简便、实用,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术中皮层下刺激定位技术(ISM),验证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锥体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11例运动皮层和(或)皮层下邻近锥体束的脑肿瘤.采用基于DTI锥体束成像的功能神经导航,引导手术切除肿瘤.术中以ISM记录靶肌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比较DTI锥体束成像与ISM的符合率,验证DTI锥体束成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DTI锥体束成像与ISM定位锥体束的符合率为86%,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16个ISM(+)位点距离锥体束的截距平均为(3.8±1.5)mm.结论 DTI可显示锥体束结构,可用于运动区肿瘤的术前计划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条件者应联合应用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