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青虎  武晓兰  王金辉 《中草药》2011,42(6):1075-1078
目的研究小白蒿Artemisia frig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和对照法鉴定分离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阿魏酸(2)、肉桂酸(3)、胡萝卜苷(4)、5,7,3′,4′-四羟基-6,5′-二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6)、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7)、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8)、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9)、芦丁(10)、3′-甲氧基-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1)、5-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结论化合物1、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蒙药小白蒿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蒙药小白蒿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不同产地的小白蒿进行鉴别研究;用HPLC法测定其中7-羟基香豆素和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的含量。结果:TLC鉴别条件下斑点清晰,重现性好。7-羟基香豆素在1.0~40.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6%,RSD为0.73%;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在0.3~17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9%,RSD为0.9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来控制样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草木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木樨是一种传统藏药,藏药名甲贝,曾称香甜草木樨、野生草木樨[1],又名辟汉草或野苜蓿,一年或两年生草本,为豆科Leguminosae草木樨属Melilotus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olens Ledeb的干燥全草,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干四肢脓水的作用,用于脾脏病、绞肠痧、白喉、乳蛾等[2].  相似文献   

4.
李胜华  向秋林 《中草药》2011,42(7):1276-1278
目的 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苜蓿素(3)、5,7,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表儿茶素(5)、豆甾-5-烯-3β,7a-二醇(6)、槲皮素(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没食子酸(10)、大豆苷元(11)和大萼赝靛素(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小白蒿多糖含量。方法: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为1.08%(n=6)。结论:不同产地的小白蒿中多糖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白沙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沙蒿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沙蒿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5),异野樱素(6),橙皮素(7),柑桔素(8),金合欢素(9),金圣草黄素(10),5,7-二羟基-4’-甲氧基-6,8-二-C-β-葡萄糖苷(11),香蜂草苷(12),金合欢素-7-O-芸香糖苷(13),云杉苷(14),茵陈素(15)。结论:化合物1~3,5,7~8,10~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李淑敏  杨俊玲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15,46(18):2683-2688
目的研究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棉Alstonia mairei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采用理化分析以及NMR谱和MS谱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羊角棉枝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30-醛基羽扇豆醇(2)、羽扇豆醇乙酸酯(3)、α-香树酯醇(4)、α-香树酯酮(5)、23-羟基熊果酸(6)、β-香树酯醇(7)、β-香树酯酮(8)、山楂酸(9)、木栓醇(10)、木栓酮(11)、杨芽黄素(12)、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3)、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4)、7-羟基-5,3′,4′-三甲氧基黄酮(15)、5,7,3′,4′-四甲氧基黄酮(16)、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17)和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1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羊角棉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鸡骨常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铁甲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反相柱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甲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木犀草素-7-O-β-D-葡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3),大黄酚-龙丹二糖苷(4),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槲皮素(6),山柰酚(7),齐墩果酸(8),大黄素(9),大黄素甲醚(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7为首次从铁甲草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荔枝草Salvia plebe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荔枝草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5,6,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泽兰黄酮(3)、高车前苷(4)、芹菜素(5)、线蓟素(6)、6-甲氧基柚皮素(7)、大黄素(8)、马斯里酸(9)、isorosmanol(10)、(-)-epiloliolide(11)。结论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6、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珠娜  萨茹拉  那生桑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1):1164-1166
目的:优选小白蒿蒙医炮制工艺,并观察其饮片安全有效性。方法:以炮制品绿原酸含量为主要指标并参考槲皮素含量进行正交试验,以考察炒制温度、时间和药材粒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采用小白鼠急性毒性实验,断尾实验测定出血时间,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凝血时间,断头采全血计数血小板总数,评价安全有效性。结果:本品在270℃温度下翻动炒制20 min效果最佳,经方差分析证明炒制温度、时间和粒度因素对所监测的两种成分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小白蒿炮制后可缩短小白鼠的出血时间,显著增高血小板计数。结论:小白蒿经过合理的炒制后,可提高其安全性和止血药效,为验证传统蒙药小白蒿用药理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毛莲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莲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15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taurin(1)、1,11-bis-epi-artesin(2)、yomogin(3);3个黄酮类:5,7,3′,4′-四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4)、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5)、5,6,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6);3个三萜类:蒲公英赛醇乙酸酯(7)、木栓酮(8)、α-香树脂醇(9);2个甾体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2个香豆素类:莨菪亭(12)、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3);2个有机酸类:异阿魏酸(14)、咖啡酸(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苞蒿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苞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inokinin (1)、conicaoside (2)、8, 9-dehydropellitorine (3)、墙草碱(4)、sintenin (5)、(+)-isoeucommin A (6)、(+)-表松脂素(7)、榕醛(8)、(+)-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对羟基苯乙酮(10)、松脂素单甲基醚-β-D-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3)、3,5-二甲氧基苯甲醇-4-O-β-D-葡萄糖苷(14)。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9,(8)
目的研究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 Pers.-青蒿Artemisia annua L.生物转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猴头菌-青蒿生物转化物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3-酮(1)、(22E, 24R)-啤酒甾醇(2)、3α-羟基脱氧青蒿素(3)、异莨菪亭(4)、nodakenetin(5)、(+)-lomatin(6)、(+)-tert-O-methylbyakangelicin(7)、5, 7, 4′-三羟基-3′, 5′-二甲氧基黄酮(8)、蒿黄素(9)、quercetagetin-3, 7, 3′, 4′-tetramethyl ether(10)。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猴头菌丝体和青蒿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New constituents of Artemisia monosper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new eudesmane sesquiterpene (1) and a C(10) diyne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Artemisia monosperma.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as rel-1beta,3alpha,6beta-trihydroxyeudesm-4-ene (1) and 1,3R,8R-trihydroxydec-9-en-4,6-yne (2)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interpretation. The absolute stereochemistry of 2 was determined using Mosher ester methodology in which the terminal primary hydroxyl group was first protected to simplify the stereochem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even flavonoids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Artemisia frigida. Methods Hypersil ODS-2 (300 mm × 4.6 mm, 5 μm) column was used, with acetonitril-0.2% phosphoric acid (gradient elution) as a mobile phase,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83 nm with flow rate at 1 mL/min. Results All calibration curves showed good linear regression (r > 0.9990) within the tested range. All average recovery was more than 98.00% and RSD was less than 3.0% (n = 6).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teady and with good repeatability, and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in A. frigida from different are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内蒙古地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森林草原中蒙药阿给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12条ISSR引物对3个阿给居群进行扩增,用PopGen 32进行数据计算与聚类分析.结果 ①12条引物共扩增出18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80,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83%.②3个居群Gst =0.043 0,基因流Nm= 11.135 5.③通过UPGMA分析,典型草原与森林草原阿给居群聚为一类,草甸草原阿给居群单独聚为一类.结论 ①阿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阿给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大部分存在于居群内,各居群间有基因交流.③典型草原居群与森林草原居群的遗传距离最小,草甸草原居群与典型草原居群的遗传距离最大,这可能与其地理位置的远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同时测定蒙药小白蒿不同加工品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方法。方法小白蒿经不同加工工艺处理后,用HPCE法分别测定其中5种黄酮类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回归方程分别为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Y=0.114 3 X+0.032 7,r=0.999 8;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Y=0.100 9 X+0.048 5,r=0.999 6;槲皮素Y=0.055 5 X+0.026 8,r=0.999 6;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Y=0.113 2 X-0.016 1,r=0.999 3;木犀草素Y=0.097 9 X-0.029 5,r=0.999 4。5种黄酮类成分分别在1.00~40.00、10.00~200.00、5.00~100.00、1.00~40.00、1.00~40.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4%、97.75%、97.73%、97.98%、98.07%;RSD分别为1.60%、1.03%、1.57%、0.94%、1.20%。结论不同加工工艺对小白蒿中5种黄酮类成分有一定影响;以5种黄酮类成分为分析指标,小白蒿最佳加工工艺为60℃加热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