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并发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类型、肝脏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治疗和转归。方法对11例CTD并发早期PB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CTD以干燥综合征(SS)居多,其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多发性肌炎(PM),病程最长8年,最短4个月。多数无PBC症状,仅2例有黄疸、皮肤瘙痒、乏力表现,肝脏生化指标均以胆酶升高为主,AMA和(或)AMA-M2阳性;ANA荧光核型多样,以胞浆颗粒型为主,免疫球蛋白IgM升高较明显;经糖皮质激素GC、免疫抑制剂和熊去氧胆酸(ODCA)治疗,随访的10例患者中,8例病情有改善。结论 CTD并发PBC并不少见,涉及的疾病谱较广,早期症状不典型,胆酶的升高及AMA、AMA-M2阳性是PBC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ANA的荧光模型、IgM的增高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白芍总甙治疗老年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白芍总甙治疗老年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 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口服白芍总甙(600mg/次,每日三次)治疗,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25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9例(36%);良效7例(28%);进步4例(16%);无效5例(25%),总有效率为75%。结论治疗老年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芍总甙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对有并存疾病的患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为主的慢性炎症性周身性疾病。本文观察了用白芍总甙(帕夫林)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98例AS患者的情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银屑病的病程往往持久或屡次复发,不应过分治疗或者滥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妨害一般健康[1]。临床中应用甲氨蝶呤等细胞毒性药物治疗银屑病引起的不良反应屡见不鲜,笔者用白芍总甙治疗3例寻常型银屑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在我国少见。现将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胆汁性肝硬化9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丹皮总甙和白芍总甙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核黄素与光作用产生O2,Fenton反应产生OH·,以及H2O2引起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方法,研究了丹皮总甙(TGM)和白芍总甙(TGP)对O2及OH·的清除作用和对溶血反应的影响。结果TGM和TGP对O2产生50%清除率时的浓度分别为2.31mg/L和2.64mg/L,对OH·产生50%清除率时的浓度分别为25.69mg/L和117.96mg/L,抑制H2O2引起溶血反应的IC50分别是0.94mg/L和1.41mg/L。结果表明TGM和TGP对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能抑制H2O2引起的溶血反应,且TGM的作用强于TG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2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对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患者做为观察组,应用环磷酰胺加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疗效,胆红素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46.1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胆红素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的发生率(P>0.01),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磷酰胺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明显,肝脏损伤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故可在临床治疗中试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与白芍总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6例SLE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8例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甙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来氟米特治疗,均治疗12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2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LE活动指数评分和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也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甙治疗SLE效果好,副作用小,优于单独使用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患者,分别为其采取常规西药疗法和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其IgM指标及ALT、AST、ALP、TBA 等肝功能指标改善较明显,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确切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与肝功能指标,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脊髓病是在晚期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脊髓病变,是肝硬化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患者常以进行性、痉挛性截瘫,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为主要表现。现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4例较典型的肝性脊髓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熊去氧胆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疗效,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将46例入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针1800 mg静脉滴注,1次/d;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同时加服熊去氧胆酸胶囊0.45~0.75 g/d,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主要生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各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均存在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比较,ALT、AST、DBIL、IBIL、γ-GT存在差异(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明显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是目前治疗PBC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结缔组织病患者出现肺间质病变的规律。[方法]总结南京市中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住院患者中63名结缔组织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肺间质病变的原发病,患者性别、年龄、肺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中肺间质病变患者21例(33.33%),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12例(36.4%),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7例(33.3%)。[结论]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比例较高,建议对这两类患者进行肺部并发症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口服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口干、眼干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27例中显效6例(22.22%),有效17例(62.96%),无效4例(14.81%),总有效率为85.19%。治疗后患者口干、眼干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结论: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接诊的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共有患者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有患者14例,检查患者的ALT、AST、DBIL以及TBIL指标,并对患者的乏力、腹胀、肝区不适以及黄疸的减轻情况进行统计,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在乏力、腹胀、肝区不适以及黄疸的减轻还是ALT、AST、DBIL以及TBIL指标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盛  刘海 《医学综述》2009,15(2):266-26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可以改善PBC患者的生化指标,长期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缓或减少对肝移植的需求。本文就UDCA治疗PBC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抗核抗体谱检测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评价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该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3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641例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在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抗核抗体谱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6.1%,抗Sm抗体阳性率为23.6%;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抗U1n-RNP抗体阳性率达66.7%;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抗SSB抗体阳性率为66.7%;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中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66.7%.结论 抗核抗体谱检测对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嘉莉  姚云清 《医学综述》2012,18(10):1515-15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无临床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肝硬化。诊断PBC依赖于反映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和非化脓性胆管炎的组织学改变。熊去氧胆酸被认为是能改善PBC预后的有效药物,然而,仍有1/3的患者用熊去氧胆酸后未达到满意效果而做肝移植治疗。因此,需要早期诊断PBC和发明新的药物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病6号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腹水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肝病6号方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4%、71.1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病6号方”治疗肝硬化腹水见效快、有效率高,明显优于单用西药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结扎总胆管制备胆汁性肝硬化模型的成功率,寻求评估肝储备功能、肝硬化程度的方法。方法选择普通猪10头,剖腹、游离结扎胆总管,定期取材采样进行相关检测、测量门静脉压。结果4头猪分别于第3、45、周死亡,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为40%,肝硬化形成率100%,用药早期,ALT、AST呈逐渐上升趋势,后期ALT、AST趋于平稳,并有下降的趋势,总胆红素持续上升;白蛋白持续下降。结论肝硬化模型成功率较高,造模时间短,但死亡率较高,病理活检仍是目前确诊肝纤维化的金标准,ALT、AST变化对于评价肝硬化的发展无意义;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在肝硬化形成不同阶段具有统计学差异,对于评价肝硬化进程具有一定的价值,但灵敏性较低,积极寻求对肝硬化进展程度评估价值较高指标是今后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同济医院风湿免疫科18例CTD继发PAH患者进行分析,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常规、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UCG)、抗核抗体谱(ANAs)、血沉、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治疗和转归.结果 18例患者中女17例,男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1例,系统性硬化症(SSc)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重叠综合征(OCTD)5例(均为SLE重叠其他结缔组织病).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心脏彩色多普勒(UCG)对18例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7.8%,38.9% 和100.0%,17例ANA阳性,抗核糖核酸蛋白u1抗体(抗u1RNP)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1.1%.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和前列环素(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12周时61.1%患者病情好转,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距离明显好转(P<0.05).结论 PAH是CTD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往往预后不佳.定期UCG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例.糖皮质激素、CTX、前列地尔和贝前列素钠等的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