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不同直径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及体外发育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山羊卵巢表面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及体外发育能力,优化山羊早期胚胎体外生产系统。方法收集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山羊卵巢,采集表面直径小于1.5 mm、1.5-2.5 mm、2.5-3.5 mm和大于3.5 mm4种卵泡卵母细胞,以Hoechst33342染色检查核发育阶段;同时,利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结果直径小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主要处于GVI期;1.5-2.5 mm卵泡卵母细胞以GVⅠ、GVⅡ和GVⅢ期为主;2.5-3.5 mm卵泡卵母细胞在GVⅡ到GVⅣ期间平均分布;大于3.5mm卵泡卵母细胞主要为GVⅢ到GVBD期。体外培养实验发现,直径小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仅有个别能完成成熟和卵裂;大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具有核成熟能力,能完成成熟和受精,但1.5-2.5 mm卵泡卵母细胞的受精卵通常阻滞于4-8细胞期;当卵泡直径大于2.5 mm时,卵母细胞才能较好地支持胚胎继续发育,其桑/囊胚的比例达到30%以上。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和体外发育能力与动物所处的繁殖季节无关。结论山羊卵巢上直径大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具有核成熟能力,大于2.5 mm卵泡卵母细胞能支持早期胚胎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2.
不同成熟时期山羊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山羊卵母细胞在不同成熟时期解冻后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收集山羊生殖泡(GV)期未成熟卵和成熟卵,分5组行开放式拉细麦管(OPS)法玻璃化冷冻,Ⅰ组:直接冷冻GV期卵;Ⅱ组:GV期卵在体外培养(IVC)8h后冷冻;Ⅲ组:GV期卵在IVC16h后冷冻;Ⅳ组:GV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后冷冻;Ⅴ组:直接冷冻体内成熟卵。解冻后比较各组卵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结果Ⅰ组(GV期卵)冷冻解冻后存活率达56.8%,显著高于Ⅱ组(33.3%)、Ⅲ组(31.6%)、Ⅳ组(28.9%)及Ⅴ组(30.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体外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PS法玻璃化冷冻山羊GV期卵较冷冻其他成熟时期卵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来源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差异。方法: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55枚,包括卵丘复合物(OCC)613枚和裸卵(DO)442枚。其中OCC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IVM纽;DO分为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和超促排卵纽。所有未成熟卵母细胞在IVM培养体系体外培养成熟后,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序贯培养,除IVM组行第2或第3天胚胎移植外,其余均培养至囊胚阶段。分别比较OCC和DO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自然周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结果:OCC: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及IVM组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9.5%、74.3%和82.2%,孕晚期组与IVM周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3组成熟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及自然周期组和孕晚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IVM组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20%。DO:自然周期组、孕晚期组及超促排卵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超促排卵组最高(86.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4.5%)和孕晚期组(72.7%),(P〈0.05和〈0.01)。3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同样具有发育潜能;孕晚期的卵母细胞可作为一种供卵来源。  相似文献   

4.
排卵前成熟卵泡液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熟卵泡液、促性腺激素对人类生殖泡期 (germinalvesicle,GV)不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invitromaturation ,IVM)的影响。方法 :在基本培养液中加入 5 0 %成熟卵泡液 (folliclefluids ,FF) (Ⅰ组 )、或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hin ,Gn) (Ⅱ组 )或单用基本培养液即对照组 (Ⅲ组 )用于GV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 ,观察成熟率及进一步发育能力。结果 :三组之间GVBD(生殖泡期破裂 )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Ⅱ期率和受精率 ,Ⅰ、Ⅱ组明显高于Ⅲ组 (P <0 .0 1)、Ⅰ组与Ⅱ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Ⅰ组卵裂至 8细胞的比例为 6 2 .5 % ,明显高于Ⅱ组的33.3% (P <0 .0 1)。结论 :GV期卵母细胞尽管在基本培养液中可完成核成熟 ,但胞质不成熟 ,加入 5 0 %FF或Gn均能促卵母细胞的成熟 ,两者相比 5 0 %FF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的血清和不同浓度的卵泡液 ,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不同的时间 ,以及采用不同的精子获能方法来摸索效率较高的体外受精方法体系。在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FCS、EGS及不同浓度的卵泡液 ,成熟培养时间分别为 16、2 0、2 4和 2 7h ,山羊新鲜精液用钙离子载体法和肝素法进行获能处理后用于体外受精 ,比较其体外成熟率和体外受精率。添加FCS、EGS和 2 0 %卵泡液组的成熟率无显著差异 ,显著高于添加 10 %和 3 0 %卵泡液组的成熟率 ;但添加FCS和EGS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添加10 %、2 0 %、3 0 %卵泡液组的受精率。培养 2 4h组和 2 7h组的成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而培养 2 7h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用钙离子载体法处理的山羊精子的顶体反应率和体外受精率显著高于肝素法。EGS可以代替FCS添加于成熟培养液中 ,对COCs的成熟率和受精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卵泡液不能完全代替FCS的作用。培养时间为 2 7h ,精子用钙离子载体法处理获能后能得到较高的体外受精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玻璃化冷冻对不同成熟阶段小鼠卵母细胞冷冻复苏、体外成熟、胚胎发育及细胞骨架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卵子冷冻方案。方法:玻璃化冷冻生殖泡期卵(GV)、成熟中期卵(MⅡ)及体外成熟卵(IVM-MⅡ),解冻复苏后,分别作体外成熟、体外受精(IVF)、胚胎培养或固定作免疫荧光标记,统计复苏率、成熟率、受精率、囊胚率、细胞骨架正常率。结果:GV冷冻组、MⅡ冷冻组及IVM-MⅡ冷冻组三组复苏率差异无显著性(65%vs 60.92%vs 69.93%,P〉0.05)。GV冷冻组的成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9.6%vs 96.19%,P〈0.01)。GV冷冻组、MII冷冻组及IVM-MⅡ冷冻组三组受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IVM-MⅡ冷冻组受精率显著低于MⅡ冷冻组(18.06%vs 31.34%,P〈0.01)。IVM-MⅡ冷冻组囊胚率低于MⅡ冷冻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28.57%vs 52.38%,P〈0.05;28.57%vs 57.14%,P〈0.01)。GV冷冻组染色体和纺锤体均正常率均高于IVM-MⅡ冷冻组(53.85%vs 26.67%,P〈0.05)。IVM-MⅡ冷冻组细胞骨架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GV卵先玻璃化冷冻再体外成熟,其细胞骨架损伤较小,胚胎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对比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VF-ICSI)周期所获生殖泡期(GV)不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体外成熟(IVM)周期所获GV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后的胚胎发育情况&#65377;【方法】 163个IVF-ICSI周期中所获987个成熟卵为Ⅰ组,所获GV期卵进行体外培养后成熟的132个卵为Ⅱ组, 另有37个IVM周期中所获GV期卵体外培养后成熟的235个卵为Ⅲ组&#65377;对3组均进行ICSI,并对其受精率&#65380;卵裂率及胚胎发育进行比较&#65377;【结果】 Ⅰ组的受精率&#65380;卵裂率以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Ⅱ组及Ⅲ组(分别为84.9%,98.1%和61.6%;72.0%,90.5%和22.1%; 75.3%,94.4%和25.1%)&#65377;Ⅰ组的胚胎卵裂球数目及胚胎形态评分均显著优于Ⅱ组及Ⅲ组(P < 0.05);Ⅱ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77; 【结论】 体内成熟卵形成的胚胎形态好于生殖泡期卵体外培养成熟者,IVF-ICSI周期的生殖泡期不成熟卵形成的胚胎形态学上与IVM周期的类似&#65377;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雌二醇(E2)、孕酮(R4)对昆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小鼠经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后48 h,摘取卵巢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分别在单独含不同浓度的E2或R4的成熟液中,或在同时含有不同浓度E2和P4的成熟液中,进行体外成熟,并对经过E2和P4处理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结果 经15~16 h的成熟培养,各E2处理组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虽然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48 h后,1000 ng/mL E2处理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但各组的囊胚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各P4处理组的极体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各处理组的囊胚率均极显著低于与对照组;两种激素协同处理组中[1000 ng/mL E2 1000 ng/mL P4]组的极体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而与对照组的极体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P4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后期发育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E2却对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其发育潜力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与慢速程序冷冻法对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存活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获得的251个MⅠ期卵母细胞随机分3组,第1组94个先玻璃化冷冻保存,第2组63个先慢速程序冷冻保存,两组冻融后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再进行IVM,用ICSI技术对成熟卵母细胞完成授精,并进行体外胚胎培养。第3组94个MⅠ期卵母细胞先进行IVM,再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与第1组先玻璃化冷冻保存再IVM的顺序不同,冻融后同样用ICSI技术对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完成授精,并进行体外胚胎培养。结果:玻璃化冻融组复苏存活率、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及卵裂率均高于慢速程序冻融组(P均<0.05);先玻璃化冷冻再IVM与先IVM再玻璃化冷冻的复苏存活率、体外成熟率、可用卵比率、受精率及卵裂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玻璃化冻融人未成熟卵母细胞能获得更好的冷冻保存效果;玻璃化冷冻与IVM的顺序不影响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种培养基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对卵子成熟及授精后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144枚未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两组行体外成熟培养,组1为囊胚培养基,共培养80枚卵子;组2为人输卵管液培养基,共培养64枚卵子培养,两种培养基除基础液不同,其余组分及含量均相同,比较两组卵子的体外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组1卵子成熟率(86.25%)明显高于组2(6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卵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组1有优于组2的趋势.结论:两种培养基均可将未成熟卵母细胞培养成熟,但囊胚培养基更优于人输卵管液培养基,且方便配制,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人类卵子体外成熟及其胚胎冷冻复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取卵周期准备、卵泡发育状态、培养液成分对未成熟卵的获取率、体外成熟率、受精率、胚胎质量、胚胎移植后成功率及其胚胎冷冻复苏移植的影响。方法:19例进行卵子体外成熟的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为自然周期,14例为促性腺激素(Gn)诱导排卵周期,4例常规控制性促排卵(COS)周期;分别以TCM 199或人输卵管液(HTF)为基础培养液,进行卵子体外成熟培养。结果:当取卵时卵泡大小不均一且最大卵泡直径≥12 mm时,获卵率、受精率和胚胎质量下降;TCM 199组优质胚胎的形成率显著高于HTF组(P<0.01)。IVM胚胎经冷冻复苏、胚胎移植能获得与常规IVF周期相似的妊娠成功,出生后代健康、无畸形。结论:在IVM周期取卵时卵泡大小不均一且最大卵泡直径≥12 mm时,将影响胚胎着床率和累积妊娠率。TCM 199优于HTF培养液,能提高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后受精卵所形成胚胎的发育能力。IVM胚胎经冷冻复苏-胚胎移植能获得与常规IVF周期相似的妊娠成功,出生后代健康、无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取卵日监测卵泡大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子成熟及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3月~ 2013年12月来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87个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HCG注射日辅助生殖专职护士进行健康支持教育,取卵日经过专职培训的手术室护士监测观察卵泡直径为依据,对取卵日卵泡大小进行监测、评估、测量液体量,按照卵泡大小将其分大卵泡组、中卵泡组和小卵泡组.取卵手术过程中详细告知实验室人员取出卵泡的大小、取出的液体量.结果 取卵日直径大于15 mm的卵泡获得的卵母细胞成熟度较高(P<0.01);(2)大卵泡组卵泡优胚率高于中卵泡组,中卵泡组高于小卵泡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在IVF-ET中,手术室护士通过严密观察、监测卵泡的大小,对实验室人员的详细告知,实验室人员将获得的卵子严格按照大、中、小分类培养,对优质胚胎的获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卵子的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有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naloxone,NLX)和醒脑静(xingnaojing,XNJ)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255例,随机分成3组,根据临床表现和Glasgow昏迷指数评分标准,再把每组患者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Ⅰ组87例给予NLX治疗;Ⅱ组85例给予XNJ治疗;Ⅲ组83例用Ⅰ组+Ⅱ组治疗。每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均给予吸氧、输液,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重度中毒者给予洗胃,应用甘露醇。结果:①显效时间:轻度中毒Ⅰ组(30.55±6.52)min、Ⅱ组(31.62±5.53)min、Ⅲ组(25.50±3.56)min;重度中毒Ⅰ组(45.55±6.82)min、Ⅱ组(46.24±8.55)min、Ⅲ组(37.90±8.24)min;②治愈时间m in:轻度中毒Ⅰ组(110.64±14.44)min、Ⅱ组(115.08±16.26)min、Ⅲ组(92.66±15.38)min;重度中毒Ⅰ组(241.68±20.82)min、Ⅱ组(255.34±24.14)min、Ⅲ组(185.72±25.43)min;Ⅰ组轻、重度中毒组分别与Ⅱ组对应比较显效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轻、重度中毒组分别与Ⅰ、Ⅱ组对应比较显效时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轻、重度中毒组分别与Ⅱ组对应比较治愈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轻、重度中毒组分别与Ⅰ、Ⅱ组对应比较治愈时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LX和XNJ等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满意,特别是治疗重症酒精中毒具有明显的相加效果,且作用快,治疗显著,无任何不良反应,疗程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继续囊胚培养筛选非优质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胚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生殖中心142例IVF/ICSI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 D3)移植、冷冻保存后剩余的538枚非优质胚胎继续囊胚培养至第6天(D6),观察其囊胚形成情况,并将其按不同卵裂球数和评级分为4组(4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5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6~9细胞Ⅲ级胚胎组和>9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比较4组间囊胚形成的情况。结果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为65.6%,优质囊胚率为51.3%,其中4个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55.6%、56.6%、70.4%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优质囊胚率分别是8.9%、32.6%、61.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续囊胚培养能有效筛选出非优质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子孵育时间及培养液成分对小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创建可靠的平台。方法将精子获能时间分为3组,分别为0.5、1和2h,用HTF+10%SSS和HTF+10%FCS两种获能受精液,ICR雄鼠附睾尾的精子与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IVF)。受精卵分别用IVC-ONE+10%SSS、IVC-ONE+10%FCS、HTF+10%FCS和HTF+10%SSS4种培养液对体外受精胚胎进行培养。结果结果获能时间为0.5h时,卵母细胞的受精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获能时间若超过1h,受精率明显下降。胚胎用IVC-ONE+10%FCS培养液进行培养时囊胚率和囊胚孵出率(89%和40%)显著高于IVC-ONE+10%SSS(51%和29%)、HTF+10%FCS(11%和2%)和HTF+10%SSS(11%和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体外受精时,宜选用HTF受精液,并获能0.5h;小鼠体外受精卵进行培养,以含10%FCS的IVC+ONE为胚胎培养液,可获得较高的囊胚率,葡萄糖并不是小鼠胚胎形成囊胚所必需的;在含磷酸盐的培养液中EDTA不能有效克服ICR2-cell的体外发育阻滞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分别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分为非洛地平和卡托普利(Ⅰ组),非洛地平和倍他乐克(Ⅱ组),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Ⅲ组)3组,观察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下降幅度,有效者的用药量副作用情况。结果Ⅰ、Ⅱ、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6.7%、83.3%,治疗前后偶测血压、动态血压比较,(P〈0.01),有高度显著差异。其中工组偶测血压、动态血压SBP下降幅度优于Ⅱ、Ⅲ组(P〈0.05)。工组有效者用药量最少。Ⅱ组有2名、Ⅲ组有3名患者因副作用停药。结论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分别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其中非洛地平与卡托普利处联合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0例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全产程组,当进入产程宫口〈3cm时进行镇痛;Ⅱ组为活跃期组,当宫口≥3cm时进行镇痛。两组硬膜外均给予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1~13ml,45min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为上述混合液,背景速度8ml/h,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宫口开全时停药,胎儿娩出后再开启PCA;Ⅲ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VAS评分和运动阻滞分级,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测定产妇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含量。结果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在潜伏期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间比较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的变化最大,其次为Ⅱ组,Ⅰ组变化最小。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对比传统分娩镇痛方式,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无不良影响,可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采取预先注射血管活性药物与胶体液预扩容等处理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3例在CSEA基础上采取剖宫产产妇分为3组,分别是胶体液联合麻黄碱组(Ⅰ组)、胶体联合去氧肾上腺素组(Ⅱ组)、胶体组(Ⅲ组),术后对比3组药物对产妇的影响。结果:Ⅰ组、Ⅱ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比Ⅲ组低(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后,采取预先注射血管活性药物与胶体液预扩容等处理,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